一
1946年,解放戰爭伊始,蔣介石就揚言,要在三個月最多五個月里徹底消滅共產黨。
1949年11月28日,四年前躊躇滿志的蔣委員長,在即將撤離重慶前夕的日記中寫道:“時至今日,由余養育完成之黨國,而由余之手毀滅之,此情此景將何以堪?”
國軍不是五萬頭豬,為什么共軍三天不到就抓完了?
北伐時萬物競發、生機勃勃的景象,為什么沒有再出現?反而被解放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趕到了海島上。
自己決心發動的“必勝”內戰,卻是這樣的結果,著實讓蔣委員長很沒面子。
關于蔣介石的失敗,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理由:
蔣介石有人格短板,德不配位,微操大師,軍事菜鳥,內斗內行;
蔣介石買辦集團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
國民黨內部渙散,貪污腐敗,組織能力極差;
國舅爺財政水平太拉跨,直接把蔣記國統區經濟拉爆等等。
關于解放軍的勝利,也有很多理由:
解放軍有群眾擁護,比較出名的就是陳老總那一句,“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教員高超的戰略遠見和指揮才能,加上解放軍在政治動員、軍事素質和組織能力等方面吊打國軍,戰勝蔣委員長是必然的等等。
在衡恒看來,解放軍之所以能煥發出排山倒海的無窮力量,靠的是訴苦、三查三整、三大民主;但最重要的則是民心向背,解放軍后面有無數的老百姓擁護。
為什么老百姓不擁護蔣委員長,要擁護解放軍?
答案很簡單也很實在:“因為耕者有其田”!!!
馬克思說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
作為一位不世出的辯證法大師,一個真正的唯物主義者,毛主席對此深以為然。
“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能解決土地問題,誰就能贏得農民。”這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期,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時所說的一句話。
1942年12月,他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共產黨并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
1947年12月,他更是言簡意賅地指出:“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毛主席后來也在不同場合說過:“群眾不管你是什么官,也不看你穿什么衣服,只看你的政策。他們也不管你是什么黨,……的政策錯了,他們一樣要罵你。”
“如果……把這個關系也搞顛倒,我看,遲早有一天,也會被人民群眾趕到某個小島子上去的。你相信嗎?你不信我信。”
“凡是脫離群眾的,非失敗不可,凡是勝利了,都是由于得到群眾的支持,凡是勝利了又失敗,一定是脫離群眾。”
“我們跟蔣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條經驗是,要同群眾結合起來。什么時候跟群眾合作得好,我們就得到發展;什么時候脫離群眾,我們就犯錯誤,就失敗。”
什么樣的政黨,怎樣的意識形態,多么好聽的口號,說句實在話,老百姓其實并不在乎。老百姓在乎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就像溫鐵軍老師說的:“有幾個農民在土地革命的時候知道這叫共產主義?”
衡恒在老家時,跟村里人交流也有同樣的感覺,有幾個人知道中國現在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應該如何給老百姓“分地”,給他們提供各種物質福利,這是當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因為如果沒有老百姓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再偉大的目標也實現不了,什么目標都實現不了。
“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是肺腑之言,也是精辟之見。
必須給予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服從。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虛偽和調皮,只講大話、空話,不僅無濟于事,還會失信于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