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某社交平臺,聽到一個博主發表的有關臺灣問題的高論---
在臺海問題上,我們不能像俄羅斯那樣魯莽,也不能上美國的當,一定要接受俄烏戰爭的教訓,不能與臺灣開戰。與臺灣開戰,我們會像俄羅斯那樣的無休無止地流血失血,影響國內經濟發展,還會像俄羅斯那樣受到美西方的制裁。臺海戰爭與美國沒有一毛錢的關系,美國巴不得大陸與臺灣開戰,美國不僅可以借機遏制中國,還可以通過向臺灣出售武器等,大賺特賺。戰爭結束了,美國毫發無損,甚至更加富強,日本韓國則優勢更加明顯,中國則會衰落下去,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如果失敗,中國的結局則更慘。
即使勝利了,收回了臺灣,那又怎么樣呢?臺灣打爛了,我們打殘了,還受到了美西方的嚴厲制裁,國際環境空前惡化,對外開放面臨中斷的風險。
所以,為了經濟發展、民族復興、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偉業,為了臺海和平穩定,甚至為了中美、中日關系,大陸對臺灣千萬不能打,萬萬打不得。
這不是個別人的觀點,而是國內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甚至是一些主流媒體的看法。今年以來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現在美國不是擔心你統,而是巴不得你統。”這句話暗藏玄機、意味深長。一些人由此反向思維:“美國為啥巴不得我統?準沒好事,既然這樣,我就不統了。”
臺灣媒體報道,有爆料稱,美國正在誘騙大陸對臺開戰,借以破壞兩岸和平、遲滯大陸發展。對此有分析稱,美國一方面在亞太進行戰略調整,不愿意置身戰爭危險,另外一方面又不斷挑動兩岸敏感神經,想要陷臺海于戰火之中。
為此,有關媒體邀請專家學者進行“避免踏入美國的陷阱,中國又該如何做好準備”的討論。
02.
俄烏戰爭是俄羅斯發動的,但全世界公認這是美國北約挑起的,美國北約違背對俄羅斯的諾言,持續推進北約東擴,一再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直至在烏克蘭與俄羅斯迎頭撞上。
俄烏開戰以來,美國北約及其盟友盟國,對烏克蘭提供了空前的軍事援助、財政經濟援助,對烏克蘭提供大量的武器彈藥,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兵員訓練、后勤保障、戰場情報、技術支持等,從火炮聯盟、坦克聯盟,到導彈聯盟、飛機聯盟,持續升級對烏軍援力度,目前美國北約正推動F-16戰斗機進入俄烏戰場,解禁了美國北約使用援助武器跨境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限制。
與此同時,美西方對俄羅斯開展了全面的、極限的制裁,動用“金融核彈”將俄羅斯踢出了國際銀行間結算系統,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央行資金,沒收了包括俄羅斯富翁家產在內的大量海外資產,目前又開始動用凍結的俄資金收益支援烏克蘭。
為了抹黑俄羅斯、孤立俄羅斯,美西方對俄羅斯開展了輿論戰、文化戰、外交戰,全方位擠壓俄羅斯的國際空間,甚至運用法律手段,通緝俄羅斯總統普京。
當地時間6月25日,國際刑事法院對俄羅斯前國防部長紹伊古及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發出逮捕令,指控其在俄烏沖突期間犯下戰爭罪及反人類罪。國際刑事法院表示,兩人涉嫌在烏克蘭領土直接對平民及民用基礎設施發起襲擊的戰爭罪,以及在烏克蘭實施“不人道行為”的反人類罪。
03.
客觀地說,北約共東擴烏克蘭,烏克蘭欲加入北約,俄羅斯最擔心的俄羅斯安全問題,并沒有因俄烏戰爭而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了,乃至于更加惡化。
俄烏戰爭持久已兩年之久,至今沒有停戰的跡象;俄羅斯與北約徹底決裂,美國北約持續在俄周邊部署軍力、開展軍演;瑞典、芬蘭因俄烏戰爭意外加入北約,俄羅斯與瑞典芬蘭長達1300多公里的邊境頓成北約的戰略前沿,俄羅斯的戰略壓力徒然上升。
與此同時,戰爭逐漸進入俄羅斯境內,俄境內發生多起重大的恐襲事件和導彈襲擊事件,其中今年3月22日晚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克羅庫斯城”音樂廳發生嚴重恐怖襲擊事件和7月23日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度假海灘遭烏克蘭導彈襲擊,傷亡慘重,震驚世界。
04.
但是,俄羅斯以一己之力,與美國北約為首的幾十個國家進行軍事對峙,不僅沒有失敗,反而在俄烏戰場上越戰越勇,節節勝利,而且在與美國北約的斗法中不輸對手,見招拆招,許多方面技高一籌,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俄羅斯在美西方的極限制裁、極限施壓,全方位圍追堵截的情況下,金融沒有崩潰、經濟沒有崩潰、國家沒有崩潰,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2023年,俄羅斯全年GDP較上年增長3.6%,當地時間6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俄羅斯已從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躍居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普京表示,從中期來看,西方的制裁將影響俄羅斯經濟,但俄羅斯正在克服該問題。
俄烏戰爭兩年來,俄羅斯社會總體保持穩定,社會秩序正常、人民生活穩定,而且各民族空前團結,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敢于迎接巨大的挑戰,敢于面對艱難困苦,敢于斗爭,敢于戰斗,不畏流血犧牲,這是俄羅斯的可貴之處,這是普京的偉大之處。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面對挑戰,面對風險,不敢于斗爭,不敢于戰斗,懼怕流血、恐懼犧牲,那么,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遲早要敗下陣來,在殘酷的國際斗爭中遲早要被淘汰下來。
05.
有人說,俄羅斯深陷俄烏戰爭泥潭,至今不能自拔,但美國置身事外,沒有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潭嗎?北約站在干灘上,沒有深陷俄烏戰爭的泥淖嗎?有人說,俄羅斯流血失血,持續消耗。那么,北約沒有消耗,美國沒有持續消耗嗎?美國北約大把大把的軍援不是失血嗎?俄烏戰場傷亡的雇傭兵,那不是北約美國在流血嗎?
有人說,俄烏這場戰爭,美國是最大的贏家。我看未必,我認為,美國可能是這場戰爭最大的輸家,北約歐盟是最大的敗家,烏克蘭是最大的棄子。
烏克蘭挨打挨炸,失人失地,國破家亡,最后終將被美國出賣,將被北約拋棄,被俄羅斯所唾棄。北約企圖通過東擴入亞,打造世界北約、全球北約的夢想,已經結結實實地碰到了俄羅斯這顆硬釘子上了,隨著俄烏戰爭的持續,其內部矛盾、內部分化日趨明顯,已經出現了解體的風險。近期歐盟選舉、法國英國選舉,已經說明了歐洲的變化。
俄烏戰爭以來,美國成功地切斷了俄歐的經貿聯系,加強了對歐洲的控制,增加了在北約的軍事力量,結成了廣泛地抗俄戰線,通過大力援助烏克蘭,讓其軍工復合體大賺特賺,又通過向歐盟提供液化天然氣,賺得盆滿缽滿,為我國諸多網友大贊特贊,由此指稱美國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
但俄烏戰爭以來,美國北約至今不敢下場參戰、至今沒有肢解俄羅斯,今后也難以分食俄羅斯,烏克蘭在戰場節節敗退,這是美國最大的失敗,甚至可能是其徹底失敗的開始。
美西方對俄的極限制裁,企圖借此驅使美元回流美國,完成本輪美元回流。但制裁俄羅斯的反噬效應卻讓美元霸權跌落,美聯儲實行了史上“最激進”的加息政策、至今美元不敢降息,而且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美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賠大了。
隨著俄烏戰爭的推進,俄羅斯有意無意開始的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爭,美國霸權跌落神壇、霸權體系崩潰的跡象,俄羅斯勝出美國的可能,最終將改變現行國際秩序。這可能是俄烏戰爭最大的黑天鵝、灰犀牛,最深遠的影響。
06.
中國的網友喜歡拿歐洲的烏克蘭與中國的臺灣進行對比,喜歡拿俄烏戰爭與中國收臺戰爭進行類比,這是對的,美國北約早已在印太復制亞洲版的烏克蘭,企圖通過臺灣實現亞洲式的俄烏戰爭。分析俄烏戰爭,借鑒俄烏戰爭的經驗教訓,對中國意義極大。
但俄烏戰爭對中國最大的啟示是:
1、美國北約并沒有想象地那么強大,那么可怕。
2、俄烏戰爭對俄羅斯而言并沒有那么恐怖。
3、美國北約打造的歐洲烏克蘭模式并不是不可破解、不可戰勝的模式。
俄烏戰爭與中國的收臺戰爭、歐洲的烏克蘭模式與亞洲版的烏克蘭,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
相似的地方有:
1、都是美國在背后挑撥離間,拱火澆油。
2、開戰后美國都會采用烏克蘭模式,
不同之處在于:
1、俄烏戰爭是國與國的戰爭,俄羅斯沒有理由占領烏全境,推翻烏現政府。中國統一祖國的戰爭是內戰,正義之戰,不僅要占領臺灣,還要推翻臺現政權。俄烏戰爭美國北約有理由干預參與,中國統一戰爭美國日本沒理由參與。
2、因此,俄烏戰爭不好速決,但收臺之戰能夠速決。
3、中國臺灣是孤島,這是臺島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烏大臺小,臺沒有戰略縱深。俄烏戰爭是陸戰,烏克蘭的背后就是北約歐盟,美在臺周邊有韓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盟國盟友,但隔海分散,成建制地武裝力量干預比較難,中國則有近岸優勢、陸地優勢,海空優勢。
4、美國目前已是頹勢、衰勢、敗勢,北約已是強弩之末,東顧無暇,日本韓國人不多,勢并不眾。
當然,美國可能親自下場、甚至帶領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下場,美國等還有可能攻擊中國的大陸、內陸地區,但只要像俄羅斯那樣高舉起核彈,把潛艇軍艦開到美國的家門口、武裝美國的敵人,相信美國日本會掂量得失的。至于臺灣的導彈打到大陸,國內發生恐怖襲擊,這沒有什么奇怪的,但它能影響大局嗎、影響大勢嗎?難道解放臺灣一點流血犧牲都不行嗎?
結論是,借鑒俄烏戰爭,以及烏克蘭模式,中國收臺之戰沒有什么不可以開打的,而且可以大打特打,比之俄羅斯打烏克蘭更有優勢。
07.
就臺灣問題本身而言,我們需要回答或者反思三個問題---
一是,這些年我們沒有打臺灣、收復臺灣,臺獨勢力臺獨分子是越來越少了呢,還是越來越多了呢?臺獨傾向是越來越弱了呢,還是越來越強了呢?
二是,這些年我們沒有打臺灣、收復臺灣,我們與美國的關系是越來越好呢?還是越來越壞了呢?我們與日本韓國的關系是越來越近了呢,還是越來越遠了呢?中國的國際環境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
三是,這些年沒有打臺灣,沒有流血犧牲,但兩岸分離分裂,影響沒有影響我們的經濟增長、拖累沒有拖累我們的發展?
前兩個問題,大家有目共睹,在此不再贅述。我們來說第三個問題。
不打,和平能統一嗎?融合發展到什么時候?臺獨越來越獨怎么辦?真要獨立了怎么辦?不打,難道還要維持臺海現狀,讓臺獨越長越大、越長越壯嗎?
由此導致的巨大的政治被動、政治損失,如何計算?如何彌補?
不打,難道讓美國繼續售臺武器,做臺灣生意,賺臺灣錢?不打,難道讓美日北約等等繼續打臺灣牌,持續挑動大陸與臺灣對立,挑戰中國主權,讓中國一次次浪費巨大的外交資源經濟資源,奔來跑去的維護中國主權?你以為這個國家那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是沒有代價的,世衛組織不接納臺灣入會是不需要成本的。
為了防范和反制臺獨,中國一次次軍演、執法巡查,耗費的彈藥、消耗的油料等等,也是數量巨大的。
即使承認“九二共識”、和平統一,兩岸經貿往來,我們也付出了相當高的經濟成本,臺灣對大陸多年貿易順差,不就是大陸讓利臺灣、惠顧臺灣的結果嘛。
實際上,因為臺灣分離分裂,多年來,我們的發展是不完全不充分的發展,是磕磕絆絆的發展,是跌跌撞撞的發展,是分裂的發展、不統一的發展,是潛藏著巨大隱患的發展,是包含著巨大危機的發展。因為臺灣,我們的經濟發展是非常不穩定不安全的經濟發展。
08.
有人說,放手臺灣,舍棄臺灣,我們不就是不背這個包袱,可以凈心一意地發展經濟了嗎?
放臺說,棄臺論,且不說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近代以來為臺灣回歸祖國英勇斗爭的仁人志士,對不起為解放臺灣而艱苦奮斗的老一代革命家。單就臺灣本身而言,我們放棄臺灣的同時,意味著臺灣立即成為美國的軍事基地、意味臺灣可能重新成為日本的殖民地,臺灣這塊大石頭一下子就壓到了中國最繁華的地區,臺灣這塊大石頭一下子就堵住了中國的大門,美國的核導彈馬上就會進駐臺灣,美日韓澳印立刻就會在臺灣海峽開展聯合軍演。我們不要說發展了,到時候連安全都沒有保障。
烏克蘭棄俄從歐,執意加入北約,為什么俄羅斯寢食難安?我們許多人喜歡拿烏克蘭類比臺灣,但有幾個人真正明白俄羅斯的焦慮和苦衷呢?朝鮮韓國分裂的教訓還不夠慘痛嗎?有人或許不服氣:韓國的發展差了嗎?韓國早已躋身世界發達國家,但不要忘了當年朝韓戰爭,韓國到處是焦土、到處是死尸,即使今日,一旦開戰,韓國即是烏克蘭的景象,滿目殘垣斷壁,到處碎磚爛瓦。難道我們幾十年辛辛苦苦的發展,就是要發展到這樣的結局上去嗎?
放手臺灣,放棄臺灣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承受之重,將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劫難!誰負得起這個歷史責任,誰敢負這個歷史責任。
09.
有專家認為,當今時代,中國面臨崛起和統一兩大課題,存在是崛起,還是統一的抉擇問題。這個觀點很流行,也很時尚。但它正確嗎?我認為這是誤國之論,害國之策。
多年來,我們把發展僅僅局限在經濟發展上面,甚至以單純的GDP增長為唯一的發展標志,人為地割裂復興與統一、崛起與統一、發展與統一的關系,人為地制造解放臺灣與臺海和平、臺海和平與經濟發展、臺海穩定與經濟發展的對立。
崛起和統一,復興和統一,統一和發展,統一和和平從來就不是對立的關系,不能人為割裂,片面地追求非此即彼。
統一本身就是復興,統一即意味著崛起,統一本身就是發展,統一是根本的和平,統一是根本的穩定。
10.
即使是戰爭手段的使用,還可能催生和平的結果。坦率地講,戰爭有流血犧牲,有破壞和毀滅,但戰爭仍然是消滅敵人、摧毀反動勢力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如果沒有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我們能趕走日本鬼子、打倒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嗎?戰爭并不意味著發展倒退、國家衰落,否則美國就不會熱衷于年年發動戰爭了,日本就是通過打敗大清帝國實現國家富有的,蘇聯就是在打敗希特勒法西斯的基礎上崛起的,新中國就是在打贏抗美援朝戰爭實現崛起的,就是在抗美援越戰爭的基礎上實現改革開放的。
毛澤東時代,始終高舉解放臺灣的大旗,以打促和,以發展促進統一,以統一促進發展,相輔相成,相映成輝,為我們今天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光輝的典范。
打了,臺獨不獨了,臺灣收回來了,美國不就干瞪眼了嘛。
一時打不下來,怎么辦?繼續打唄,死勁打唄,總會打下來的。
美國介入怎么辦?拿原子彈核武器晃晃,開潛艇到美國家門口發射高超音速導彈,再不就“武裝美國的敵人”;日本介入怎么辦?臺灣不打了,專打日本,收回琉球;韓國參加怎么辦?臺灣不打了,我們去抗美援朝,支持朝鮮收復朝鮮半島。
打了,拿下了臺灣,不就一了百了了嗎?美國制裁你什么?歐盟制裁你什么?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日本韓國制裁你還有意思嗎?
11.
今天臺灣再次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是進是退,是獨是統,是收是放,我們再次面臨歷史的艱難抉擇。臺偽總統賴清德520就職講話,美國時代周刊對其的專訪,他的“臺獨自白”已經暴露無異,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已經沒有了退路;美國以臺灣為中心,聯合日韓澳新等打造的亞太版烏克蘭已經成型,正成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平臺;由于美國持續插手臺海,臺獨越來越囂張,臺海已經成為世界的熱點,亞洲的焦點,成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短板”,亞太治理中的“軟肋”,面臨嚴峻的挑戰。
臺灣問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中國發展復興的巨大絆腳石。
當此敏感時刻,關鍵時期,重要階段,有人竟然出此言論,散布此種觀點,匪夷所思,令人震驚。
不打臺獨,不收臺灣,保持臺海和平,保持臺海穩定,其實就是維持臺海現狀,不統不獨,好讓臺獨繼續臺獨;在臺獨越來越獨,越獨越兇、已經接近頂點的情況下,有人無動于衷、視而不見,仍然以經濟發展為借口,無視臺獨、放任臺獨,其實就是要讓臺獨公開臺獨,永遠臺獨。
這是臺灣希望的、美國日本希望的。果如此,不正是我們中了美國臺灣的奸計,鉆了美國臺獨的圈套了嗎?這不是有意無意、里應外合地配合美臺臺獨戰略的實施了嗎?
此種論調并不奇怪,這和近年來開始泛起的“臺灣無用論”、“難以收臺說”,“放臺說”,“棄臺論”等等觀點言論,一脈相承、一丘之貉。持這種觀點的人,一類是對臺灣問題的無知無力,沒有歷史感,沒有方向感,沒有責任感;一類是不愿意艱苦奮斗,不愿意流血犧牲,貪圖享受,貪生怕死,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一類是對美日臺力量估計過高,對中國統一力量估計過低,畏臺怕美,瞻前顧后;一類是與臺灣有經貿往來的,有利益糾葛的,不愿意經貿中斷,利益受損;一類是臺獨的內應、美國的戰略間諜,就是來誤導中國、欺騙中國的。
那么,此時外國媒體、臺灣媒體大肆散布美國誘騙中國收臺,給中國布設陷阱,讓中國像俄羅斯那樣深陷戰爭泥潭,不斷流血失血消息,是為了什么?而另一方面美國原總統現總統、印太司令等一眾高官政要對中國收臺發出“地獄”的恐嚇,美臺究竟要干什么?美國是阻止我們收臺呢,還是意圖誘使中國收臺呢?
這是美西方精心設計的戰略圈套、戰略陷阱,通過誘騙和恐嚇相結合的手段,一方面讓臺灣臺獨公開臺獨,另一方面讓中國放棄武力收復臺灣,以達到美日收臺占臺的根本目的。所以,美國根本就不是誘騙中國收復臺灣的。此時再回看中國某些人的論調,你不感覺毛骨悚然嗎?
因此,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洞察其奸,提出了有關臺灣問題的新見解,可謂適逢其時。
12.
天下一統,四海歸一,是中國政治的至高境界之一,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民望所歸民心所向。
直話直說,中國急需臺海一仗,不僅可以一舉解決臺灣問題,徹底根除中國的內患、發展的隱患、安全的后患,還能動搖美國主導的東北亞格局,開創亞太新局面,更為重要地是,中國可以從此擺脫“臺灣魔咒”,輕裝上陣,在國際舞臺上昂首挺胸、縱橫捭闔,真正樹立起大國的形象。
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應該的。
世界上從來沒有實現偉大事業,不需要進行偉大斗爭、付出流血犧牲面實現的。臺灣問題考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智慧,也檢驗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的意志,戰略短視戰略無知必將貽誤臺灣回歸,不敢擔當不敢作為必將遺患中國發展。大浪淘沙,歷史的潮流也終將無情地蕩滌那些害臺之人誤臺之士,歷史的恥辱柱上必將牢牢釘上臺獨分裂分子,也必將牢牢釘上誤臺害臺之人。
臺灣收回來了,祖國統一了,就是最大的勝利、最大的成功,就是最大的發展,最大的效益,最堅實的崛起、最偉大的復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