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是否常問自己“怎么辦”?是否常想做點什么,又不知道從何著手?或許,我們可以先從理解身邊的經濟社會關系入手。作者依據自身的理論思索和調研經驗,寫作了這份手冊。這份手冊至少有三個特點。
第一,從理論立足點看。作者倡導以剩余價值及相關范疇作為分析的基本工具,重點關注價值的生產、分配和流動。理解現代社會運行的復雜過程與機制,單純的理論推導并不能給出多少有價值的結論,需要我們深入到具體的產業結構、勞動過程和經濟關系中,通過深入的文本閱讀和實地調研來確證理論,提出并分析問題。正如作者所說:“抓住了區域間價值流動這一伴隨著階級間價值提取而持續存在的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主要特點,就有可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并提出相應的方案。”
第二,從關注對象看。作者將視野轉向了都市與鄉村的過渡空間——縣城。相較于都市和鄉村,“縣域長期以來是地域關系研究、城鄉關系研究中,易被忽略的層次尺度和分析單元”。實際上,縣城這樣一個中觀空間單元,是錯綜復雜經濟網絡的節點,連接著中國的生產空間(多為都市)與再生產空間(多為鄉村)。特別是在全面扶貧后和產業轉移的當下,縣城本身作為一個承接產業、培育人口的聚合式經濟單元,又體現出新的特點;因地理位置、資源條件、產業基礎、階級關系、歷史文化等的不同,各個縣城在全國經濟體系中所扮演角色的差異性也更凸顯出來。分散的研究拼合起來或能給我們以更為豐富、立體的政治經濟圖景。
第三,從操作可行性看。一方面,縣城作為一個調研單位,較區域調研更加友好,在調研范圍、體量上都更具現實性;較鄉村調研又具備更為規范、多樣和可供使用的數據。另一方面,手冊就調研前的案頭工作要點,預調研和調研時的技巧、注意事項,調研后的資料整理和寫作等都作了詳盡的梳理,并列舉了重要的理論文獻和實際案例分析。這些內容都有助于讀者將所讀所思付諸于行動。
特此推薦,以供讀者參考。文末可掃碼閱讀及下載完整文檔。
原文標題|新時期縣域調研工作手冊——理解全國市場超額剩余價值生產及其空間流動單元
1 為何現在倡導調研?
1.1 國家超額利潤來源面臨岔口
內拓or外拓?
改革開放僅30年,就讓一個社會主義半工業國,跨越式發展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興大國(亦有部分研究者認為是準帝國)。這一轉型奇跡的主要動力,是國家機器依托市場積極作為,建立起的“域內超額利潤生產-價值轉移體系(InternalColonialism)”。使得基于區域、城鄉、民族、性別等身份的差異都參與到再生產領域的不等價交換中,利用外向型經濟(向國外發達國或國內大都市)交換所得積累超額利潤。
2012年以來,隨著中國加速城鎮化來清理2008經濟危機后的產能過剩,造成全國再生產成本提高,外貿匯率優勢下的“世界工廠”和“中美分工合作全球化”模式無法維系。中國試圖尋找低附加值制造業和土建地產之外的新優勢產業(基于技術壟斷的超額利潤),同時積極布局“一帶一路”等外拓戰略(基于對第三世界不等價交換的超額利潤)。
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遲滯、貿易爭端、新冠疫情等因素,使得發展路線的選擇更加搖擺、震蕩——究竟是對外建立增量體系,還是對內挖潛存量體系?
2020年以來,隨著對外脫鉤事件頻發(芯片壁壘、棉紡制裁、嚴控香港、封關防疫、中概撤美股等),對內整合動作深化(脫貧攻堅、西部數字經濟、新基建投資、農村土地流轉、縣域城鎮化、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歷史的天平似乎更加向后者傾斜。
1.2 縣域作為不等價交換樞紐作用被長期低估
“城鄉二元制”解釋力衰弱
在研究我國地理空間發展的“中心-邊緣”關系過程中,傳統方法是聚焦“城鄉關系”,大量學者、社會工作者投身鄉村開拓事業。由于他們往往身處大都市,從而不自覺地嘗試建立“大都市-小村莊”兩個空間層級的剩余價值鏈條,造成許多推論停留在零碎的人本主義直觀。事實上,城鄉戶籍歧視只是多種提取超額利潤工具的一種,而且越來越不是最重要的一種。
隨著大部分地市乃至省會放開落戶限制,以及發達地區鄉村(含城中村)藉由地產食利而崛起,“城鄉二元制”的批判性越發只能用于解釋北上廣深的移民勞動者。這種理論導出的綱領“我想讓農民工們落戶北上廣”也是自相矛盾:它一面認可大都市獨有的文明,一面卻又抵制這種文明的原因。這種理論導出的實踐“鄉建”也似是而非:它或許可以改變單個村莊在市場中的博弈能力,但只有服從市場的潮流才能存續,而這意味著有更多村莊淪為它的剩余價值來源。
改開以來,縣域深度參與了“地改市”、“撤縣設區”、縣域城鎮化等歷史過程。先后經歷了:
(1)縣城工業和鄉鎮企業的市場化;
(2)作為非正式雇傭勞動力源頭地的半市場化;
(3)作為“三個一億人”、“脫貧攻堅”、“基層治理”承載地的再市場化。
縣域長期以來是地域關系研究、城鄉關系研究中,易被忽略的層次尺度和分析單元,但隨著鄉村脫貧完成。近年圍繞縣城的輿論熱度(如互聯網平臺“文藝復興”、“宇宙強縣”、“小鎮青年”、縣城地產熱)、研究熱度(清華、人大、農大等多校成立縣域研究中心及下屬社團)明顯得到提升。
1.3 眾多方面重新發現縣域單元
官方:大力推動縣域經濟商品要素化
2021.6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
2022.3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壯大縣域經濟”
2022.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
2022.6央總臺推出系列報道“走進縣城看發展”
恢復“省直管縣”試點
建制派:縣域相關智庫、學社加速涌現
清華、北大、人大、農大、華東師等校成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
企業型智庫:賽迪顧問等
傳統三農/鄉建派也更多關注縣域整合
國家主義少壯派:鼓吹“全國統一大市場”解決內殖問題
環球系、觀察者系:玩梗狗哨技術被官媒直接學去,變得邊緣化了;遂開始在國內基層新聞發力,用統一市場話術解釋基層發展問題
“曹學“、“入關派”網民:大方接受內殖理論并主張加速、認為內殖潛力到底因此必須在海外進取
民間泛左翼:《勞工通訊》、“佐伊23”、“小鎮讀書會”等媒體、自媒體伴隨沿海制造業內遷,開始更多關注內地縣域工人經驗
馬前卒工作室推出獨山縣熱門調查、“我們生長的地方”觀眾互動
1.4 一種宏觀分析框架:縣域-地方市場與全國-全球市場關系變遷
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各地的社隊企業迅速轉化為鄉鎮企業,轉向或已經趨向按區域市場內的消費需求組織生產;隨著生產、生活資料流通的初步自由化,擁有沿海等區位優勢、繼承了之前較為發達的非農業生產力水平,且得到在地當局較少管制與較多支持的,以輕工業為主的某些地區(如蘇南地區、浙江地區),漸漸主導了跨區域的國內市場;在價格雙軌制下,這些地區的產品得以被與計劃經濟發達地區與大宗燃料、原料(包括農產品、礦產)產地的主要商品進行不等價交換;價值因而流向前一類地區,促進了這類地區的資本積累;即使價格雙軌制結束后,有利于特定地域的市場模式也長期得到了保持。
與此同時,珠三角等地區又發展出借助外資,依賴區域外勞動力,面向全球資本主義市場生產的出口導向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形成了一些學者稱為“拆分型用工體制”的模式,即資本主義生產空間在地理與社會上與勞動力再生產空間相隔離;勞動者被支付的工資并非《資本論》中所討論的、在特定雇傭關系發生的地點再生產勞動力所消耗的所有商品的價值,亦即其勞動力應有的價值,而是勞動者在故鄉的區域市場甚至半自然經濟中再生產其自身與其后代勞動力所消耗的商品價值,二者間存在剪刀差;換言之,勞動力市場中普遍存在不等價交換。
以上兩種不等價交換,共同為中國在特定地域集中、快速地發展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價值在空間上的流動和不平衡的、集中式的積累。在根本上,縣域-地方與全國-全球的梯級市場,為中國市場轉型創造了彈性,為中國新富階級的資本積累貢獻了超額剩余價值,為中國打造和維持適應/嵌合資本主義全球經濟的政治經濟體制,培養了可以承接梯次產業轉移與多重價值鏈條的支持網絡,并助力中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中西部與東北地區為中國的中心地區的發展,提供了主要的勞動力、市場、燃料與原料,以及相當一部分智力支持。在新世紀、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上述情形又有一些新變化。一方面,房地產業在中國資本主義經濟中發揮了歐美經典壟斷資本主義中金融業的部分功能,所謂“一線”與“強二線”城市的房價,讓外來白領勞動者或部分資產者必須向以這些城市為巢穴的壟斷上層繳納“貢賦”;另一方面,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出口疲軟,公權力努力進一步“擴大內需”,在中西部進行宏大的基礎設施與工業工程,并推動“精準扶貧”等運動,原有的區域性市場趨于瓦解,半自然經濟進一步收縮及至幾乎消失,大量農村人口進入中小城鎮,并依賴電商平臺等工具所組織的全國性壟斷企業進行經營與消費,這一趨勢發展為所謂“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目標。
原有梯級市場的消失,造成中國改開以后逐步成型的新政治經濟體制獲取和轉移超額剩余價值的主要杠桿斷裂;為此,大陸一方面更多利用金融-地產杠桿來攫取超額利潤,并繼續實現區域之間的價值流動;另一方面,向內地更大規模地進行資本輸入,不再局限于商業與資源開發活動,而是深度進入中西部與東北地區的制造業、旅游業、農業甚至文化產業之中。
在這個承上啟下的變化時段內,縣域成為我們觀察中國生產關系轉型的重要棱鏡。可以大膽估計的是,在當下,中西部與東北的縣(也包括地級市等)的主要類型有:
1、主要承接產業轉移、尤其是制造業與物流轉移的縣。
2、主要繼續發揮勞動力再生產職能的縣。
3、主要繼續從事資源型產業的縣。
4、主要從事旅游等服務業的縣。
在可預見的階段,中西部與東北地區的內地,伴隨著產業轉移,將出現越來越多的、披著各種不同外衣的階級斗爭案例。抓住了區域間價值流動這一伴隨著階級間價值榨取而持續存在的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的主要特點,就有可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并提出相應的方案。
部分理論參考資源
安東尼奧·葛蘭西《論南方問題》
列寧:《帝國主義論》、《論民族和殖民地問題》
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
Michael Hechter:Internal Colonialism:The Celtic Fringe in British National Development
厄爾奈斯特·曼德爾:《晚期資本主義》第二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結構》,第三章《現代資本主義發展中剩余利潤的三個主要來源》
劉東旭:《流動空間的社會秩序》
劉雅靈:《自下而上的改革:中國地方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歧》
劉巖:《歷史·記憶·生產:東北老工業基地文化研究》
2 如何發起調研
2.1 找到感興趣的地方
出于 “鼓勵邁出第一步”的考慮,本手冊把興趣和熟悉放在優先地位,初次打算調研的讀者,可以首先思考“我/我們想去哪”。以下是案例選取參考法則:
范圍界定:縣或縣級市,或撤縣設區時間不久的行政單元。
熟悉法則:親友故鄉、工作地,有熟人在機關、企業等空間。
興趣法則:依據新聞報道、文獻情報、文藝作品。
可行法則:交通便利、資料易獲取。
生產優先法則:生活(再生產)空間雖然豐富熱鬧,但問題駁雜、人員分散;而生產空間往往問題鮮明、行為切實,如有途徑造訪生產空間(辦公/工業樓、園區、產業片區等),應積極爭取、優先安排,以免錯失機遇。
2.2 邀請感興趣的伙伴
背景多樣結合:外地人+當地人、熟人+新人、社會人+在讀生……
技能多樣結合:從業+科研+交際、文獻+踏勘、定性+定量、文社理工多學科……
通常來說,超過2個人即可成行,人數超過一輛汽車容量時可分組行動。
初步謀劃各環節分工合作:案頭工作、現場工作、成果制作、后續追蹤各環節所需資源、應變預案。
2.3 框出感興趣的問題
研究問題的出現,讓“調研”區別于“旅游”。
研究問題可根據精確程度分為:
(1)籠統母題:一個中心明確但邊界模糊的問題集合,例如“某縣經濟水平是高是低?”
(2)聚焦問題:一個中心和邊界都明確的問題,例如“某縣GDP總量/增速/人均在該省處于何種水平?”;
(3)科學問題:能夠得到證明/證偽的問題,通常用于探究事物之間的關系,如“某縣GDP與哪些因素有關/無關?”
研究問題可根據實施方式分為:
(1)描述性研究問題:用一定邏輯條理(乃至理論框架)把研究對象呈現給更多人,建議和既有類似事物進行深入比較,以免“外賓式淺逛”,例如“近年提倡的‘新舊動能轉換’和以往的‘騰籠換鳥’有何區別?”;
(2)解釋性研究問題:發現某種不常規的現象(或否定某種常規的成見),并解釋其內外關聯事物的邏輯關系,例如“某縣到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交通成本相當,為何更多人去珠三角打工?”;
(3)實驗性研究問題:研究者介入改變某些自變量,觀察因變量的變化情況,例如以不同身份向同一個人員/組織咨詢同一個事項。
研究問題可以來源于:
(1)感性觀察或印象:在線衛星地圖/街景&城鄉規劃&自然資源&交通規劃圖紙、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的當地作者、當地親友口述等;
(2)概要文獻:統計年鑒、縣志、政府工作報告、五年發展規劃、新聞報道檢索等
(3)專項文獻:中外科技文獻、政府部門文件、商貿信息、社會消息;
(4)類似案例研究:意大利近代以來的南方問題、當代巴西的東北問題、兩德統一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東部問題、美國南北戰爭后到民權運動前的南方問題……
研究問題和案例地是彼此影響的,決策順序沒有必然的先后,甚至往往要反復修正。深入了解案例地之后,可能發現研究問題需要修正;或者確定了研究問題之后,看待案例地的眼光可能完全變了。
本手冊建議,可參考下述常見的研究母題,適配大多數案例地:
梳理改開以來的歷史情況,重點關注近5年變化趨勢
縣域對外經濟-人口聯系:商品-人員主要去向及背后的剩余價值流動渠道
域外資本所在行業,其代理企業家或政治家
本地商品-人員與外部的聯系環節、規模
金融信貸(含農合)在各產業中發揮的作用
上級政策在各產業中發揮的作用
縣域內部經濟-人口構成:群體身份與背后蘊藏的階級關系
充分商品化產業、未充分商品化產業
產業構成,資本規模、從業者及離退休人員規模
產業環節之間的商品-人員聯系
縣域社會動力:博弈中的能動群體
經濟社會具體失調領域或環節
政府意識到的治理難題
企業家抱怨的主要問題
各階層群體對個人生活、社會事件的一般看法
近年主要糾紛事件
當地民間組織
2.4 方法技術
常見技術包括:
文本分析、圖表繪制
GIS地理信息數據庫(區縣一級有現成資源,鄉鎮、村居一級單元數據獲取有難度)
結構化訪談(私下里列成稿子,背下來,現場包裝成閑談)
抽樣問卷(多用于集貿市場、交通場站等)
2.5 預調研
預調研以學生假期返鄉與上班族節假日返鄉為主,亦可以旅游、出差時兼顧,不必特意前往。
預調研的目的:掌握縣域經濟社會基本情況,定位,確定調研可行性
2.5.1 當地的產業結構與生計問題
有沒有支柱產業?
(注:怎么判定?或可考慮產業占所在地GDP比重、財政收入、就業人數等。)
如果有:
是什么產業?
該產業的勞動力構成?(性別年齡籍貫民族,正式工與非正式雇傭工人的比例,如果有很多來打工的人,他們在哪里租房,房租水電多少?)
最大的企業是哪幾家,如何招工?
勞動者的情況如果以小作坊或者同鄉同業為主,那這些產業是怎么組織起來的?
如果沒有:
當地人的生計來源?一般去哪里打工or做生意?通過什么渠道向外流動?
注意一下不同勞動者如何進行生計選擇?(比如性別、年齡、籍貫、民族等如何影響職業選擇)
2.5.2 勞動力再生產
住房問題:
房價和房價走勢,存不存在大量爛尾樓之類的?
哪些人群會選擇在縣城買房?
教育問題:
當地教師的來源,工資,勞動強度
升學率,學生的學習時長
家長對當地學校和老師的態度
老師、學生與家長最頭疼的問題
婚姻家庭問題
當地年輕人結婚是否有困難?
當地人結婚需要多少開銷?開銷的大頭是什么?
2.5.3 簡單的訪談項目
1-2位:
人群涉及以上主題的都行,工人農民個體戶都行。
可以關于生活史,了解當地不同人群的生命經歷和最關注的問題。
注意訪談對象的代表性。
2.5.4 其它選做項目
政府部門:
廣義的政府部門,什么工會婦聯法院之類的都行
主要關注一下地方政府部門理解的當地治理痛點和他們最關注的問題
有什么比較有意思的項目,比如工會婦聯之類的組織在做什么?
當地社會組織與團體:
有哪些組織?(公益機構/社工站/其他非官方機構)
這些組織的關注領域,工作方式,成員與目標對象
3 案頭工作怎么搞?
3.1 文獻綜述
圍繞當地的材料:當地及鄰近地區研究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著作
中外科技文獻數據庫,當地關鍵詞搜索
政府部門文件檢索:發改經貿系統/招商引資/開發區管委會、財稅系統網站、人社系統網站……
商貿信息檢索:招采平臺、批發/生產資料交易網站、商會網站、重點企業網站……
社會消息檢索:新聞報道、裁判文書網、地產中介(工商民房價/租金)、勞務中介、貼吧論壇……
知識分享類網站、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
圍繞研究問題的他山之石
中外科技文獻數據庫
知識分享類網站、社媒
圍繞方法技術的他山之石
中外科技文獻數據庫
知識分享類網站、社媒
3.2 案頭工作原則
3.2.1 重擬研究問題,使其收斂到更重要的維度
XX現象的影響因素有哪些?→XX導向/類型的XX現象,受到哪些XX類型因素的影響?
例如:該縣家庭婦女兼職的影響因素有哪些?→近年該縣婦聯“寶媽創業行動”推行后,家庭婦女兼職的類型、收入、勞動方式受到哪些市場、政策和文化因素的影響?
3.2.2 細化假設命題,使其更具可證偽性
給命題加上更多狀語、定語。
例如:負債增多造成公共服務支出減少。→2015年舉債對“XX度假區”的開發未能如期營利,造成持續至今的財政赤字,逼迫政府縮減了道路養護、公立醫療方面的開支。(增加對時間、地點、事項、額度等方面的可驗證節點)
3.2.3 以“萬一去不成現場”的心態去做,爭取形成若干可靠論斷
各種意外都可能耽誤行程,但“不到長城也好漢”,許多可靠結論未必誕生在現場。
倒逼自己確認“實在是不得不到現場獲取”的最短資料清單,提高現場工作效率,省出時間探究延伸問題。
4 現場工作怎么搞?
4.1 排時空
4.1.1 讀地圖,標任務
全縣域、縣城集建區/城關鎮、開發區、特定鄉鎮、特定村居、特定單位/場所多尺度
排列各任務的時間,兼顧工作日和休息日、正式走訪和非正式社交,長線項目兼顧季節變化
設計交通路線、住宿事宜及應變預案
兼顧進度、質量、成本、安全。不要排得太趕太累,整理交流的時間也要納入工期。
4.1.2 常見重要場所
重點單位:公共部門、企事業單位(注意區分本地和域外)
商品集散地:交通樞紐、物流園、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批發市場、大賣場、商業街、趕集……
人流集散地:交通樞紐、人才市場、勞務中介、學校、醫院、公園……
資金集散地:儲蓄所、農信社、證交所……
信息集散地:政務大廳(常見人社、房管、車管等業務類型)……
特色主體:法院/仲裁庭/鑒定所(可能遇到維權老鄉)、民辦公益機構、文化社群駐地、書吧咖吧……
4.2 拉清單
4.2.1 走訪單位/場所清單
地址、開放時間、聯系人
對應哪些問題/假設的哪些相關資料
訪談提綱/問卷
訪談提綱提前讀一遍,做到不拗口,瞄一眼就能流暢表述
問卷一定要紙質版,篇幅不超過一張紙,字大一些,方便老鄉填答
提前了解當地常用方言詞匯及發音、重要地名、崗位名,約定俗成的概念……確保能聽懂老鄉說話:例如:農民說的“地”是否包括園林塘、“縣”指全縣域還是縣城集建區
學理概念的通俗替換詞。
例如:財政→政府的錢、電商→網上賣東西/淘寶、家庭暴力→打老婆孩子
4.2.2 備品
短鉛筆、便簽本(方便一只手插在口袋里記錄)
錄音設備(手機、錄音筆)
攝像錄像設備(手機、相機),成果階段可能要做視頻
合乎場景的服裝(禮貌版、樸素版)、充電寶、暈車藥、驅蚊藥……
4.3 現場及事后
4.3.1 預先練功
在火車汽車上,就訓練自己與老鄉攀談
學校某些科系有調研、發問卷的課程,可以跟蹭
4.3.2 主訪+僚機
不同單位,大家輪流擔任主訪
僚機負責烘托氣氛、查漏補缺、發現場所“華點”/“亮點”/“小細節”
必要的時候,可交換分享自己的經歷或感知,使人更信任;但目的是鉤出對方的表達欲,不能絮絮叨叨,更切忌說教他人或與之爭論。
4.3.3 訪談提綱/問卷
訪談后請求留聯系方式,未來查漏補缺
訪談記錄撰寫“不隔夜”
影像資料備份“不隔夜”
開語音會議室和不在現場的伙伴一起復盤
設備充電、維護
5 成果制作和后續追蹤要點
5.1 成果制作要點
5.1.1 勾勒圖景
該縣基本階級構成、幾條主要剩余價值流動渠道
階級構成和價值鏈條的近年動向
5.1.2 回答問題
問題/假設得到明確實證回應,有始有終
回答本身往往也是歷史唯物主義優化實證主義問題式的過程
注意區分“痛閾”和“耐痛閾”:一些問題雖然群眾普遍可感,但不脫產的人普遍選擇忍耐(痛閾低,耐痛閾高);一些問題則反過來。
5.1.3 嘗試預判
預判是避免“流水賬”的良藥,是檢驗資料搜集可靠度的試金石
注意區分“預判”和“預期”:不要用立場或技術偏好干擾預判。
5.1.4 讀者友好
沒必要也不可能追求沒有預設讀者,相反應該提前明確預期讀者。
一次調研很可能孵化多種主題、形式、體裁的成果。
有可能出現資料獲取和預期內容出現較大錯位,但可以將計就計。
5.1.5 個人帶入
如有一天因緣際會,我到了這里工作生活,該如何經營陣地?
6 已開展案例簡述
以下案例,遠非完善的調查,充其量可以算是完成了上述指南中的“預調研”步驟;每一個案例都有待于進一步細致的案頭工作,與返回現場的仔細調研。但它們分別反應了我們對幾種不同類型縣域的估計,這些案例,也許可能給讀者一些問題意識上的啟發。
6.1 贛西南某縣客廳成衣業
調查時間:2019年
調查經過與方法:參與者來到該縣,在缺少當地社會關系與報道員的條件下,通過采訪出租車與旅游包車司機,以及在縣城西部平房區走訪,了解到相關行業的存在;隨后對其中幾家工廠的工人進行了訪談;又通過居住旅館的老板接觸了相關行業的老板。
案例描述:該縣之前有大批以女工為主的民工前往福建省泉州市的晉江市、石獅市等地,從事成衣制造業;因為該行業有較大的波動,許多該縣籍女工由包工頭(男性較多)組織,在福建各服裝廠間流動。泉州的成衣業,以為國際服裝品牌代工為起點,逐步發展出若干本地品牌;2010年代以來,為進一步節約成本,若干服裝廠如法炮制,將成衣加工環節外直接外包給工頭,而工頭直接返鄉組織生產。于是,在該縣形成了許多僅有十名上下工人的服裝廠;廠房一般設于縣城近郊居民自建房的一樓客廳,雇傭的工人主要是中老年婦女等傳統東南沿海成衣業認為是“太老”、“低素質”的勞動力;大多數從業工人沒有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在2019年,每月收入僅兩千多元,每天勞動時間不等;有訂單時勞動強度相當大,可能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但該縣的這種分散的成衣業顯然無法在產業鏈條上攀向更高的階梯。通過產業鏈向永新的延長,在成衣業內,該縣從再生產空間轉化為生產空間,但其作為價值流出地的地位未曾得到改善。鄰近幾縣似也有類似產業。
6.2 皖北某縣石英砂開采與光伏玻璃制造業
調查時間:2023年
調查經過與方法:參與者來到該縣,在缺少報道人與本地社會關系的情況下,乘坐縣域內鄉村巴士觀察當地情況,路過本地招聘大會海報,發現崗位集中在各種玻璃廠,并經過本縣兩處光伏玻璃產業園區。與同行人員攀談,得知他在相關行業就業。此后,參與者訪談了若干相關行業從業者,并與其他行業從業者如出租車、網約車司機;單位保安等進行了交流。
案例描述:該縣擁有豐富的石英砂礦資源;近年來,光伏發電領域的科技進步與政策支持,使得光伏玻璃的需要量大幅增加;許多中西部與東北省份,都一邊建設大規模的光伏發電廠,一邊支持農戶安裝光伏板。為此,許多來自浙江、福建的民營玻璃生產企業紛紛向該市投資,使得該縣的石英砂開采產業向光伏玻璃制造業“升級”;在縣城與多個鎮內,建起了科技園區。大量的玻璃廠,使得該地適齡勞動力得以在本地就業,不必像皖北地區絕大多數縣份居民一樣外出打工;在本行業,據說因為對體力要求比較高,男女工作任務量不同,男性工人的收入約為4000-5000元,女性工人約為3000-4000元。不過,在大多數企業中,中層以上人員與技術骨干,是老板的浙江、福建同鄉,一如蘇州等地臺資廠中的臺干階層;本地員工許多人認為存在晉升的玻璃天花板,縣城內的房價,也隨外來人口的涌入而水漲船高,與附近的地級市接近。該地在浙、閩資本主導下生產的光伏玻璃,運到中西部發電后,再經“西電東送”返回東南沿海地區。
6.3 滇東北某縣煙草種植業
調查時間:2017年
調查經過與方法:參與者依賴曾在當地擔任基層公務員,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報道人提供的信息,報道人還介紹了其他的報道人,包括幾名當地農民。
案例描述:在2014年前,本地大多數男女青壯年已如其他中西部縣份一樣,前往以珠三角為主的經濟中心地區打工,其子女并未隨遷,而留在本地,由祖父母照看。本地山區為主的地形,與農業勞動力中以中老年人為主的現狀,決定了本地農業長期以來保持了半自然經濟的狀態;主要農作物為作為祖父母與孫輩口糧的玉米。在精準扶貧政策推動以來,本地扶貧干部向群眾提出拔去玉米、改種煙草等經濟作物的要求;因為種植煙草后,根據統一的煙草收購價及預估產量,可以有效地估算預期實現的GDP增長數據。這種政策,使得農戶必須參與市場交換,來獲得其口糧,并大幅提升了以中老年人為主的本地農業勞動者的勞動強度(照護煙草所需時間遠超玉米),減少了他們看顧孫輩的時間。該案例是農業縣居民加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案例。
6.4 甘肅某少數民族自治州某縣城地產業
調查時間:2023年
調查經過與方法:參與者走訪當地,與當地各行業各民族人員交流,并與當地出身的報道人保持溝通。
案例描述:隨著精準扶貧、易地搬遷的開展,縣內山區的大量人口遷移到縣城所在地的山谷中;本地為少數民族(回族)占多數的地區,政府積極推動在縣城近郊發展現代化肉牛飼養業。本地大量少數民族人員在內地或青藏地區經商,從事餐飲、大貨車長途運輸與皮毛販運等行業。村民定居縣城的需求、部分村民經商所積累的一定財力與山谷中相對有限的空間條件三者結合,有效地推高了本縣房價,本縣房價每平方米可達8000元以上,幾乎是鄰縣的兩倍。該縣修建了不少高層住宅小區,本地房地產業得到了較多大企業的投資。該案例是“勞動力再生產”型縣的案例。
6.5 魯西南地區A縣
調查時間:2022年
調查經過與方法:參與者組成調研小組,充分利用資料數據,前往當地觀察當地情況。并與利用親屬關系,與兩縣干部、基層公務員群體、居民進行深入交談,展開調研。
案例描述:在A縣,新舊能源轉換主要針對不太可能出清的支柱性企業,鼓勵它們節能降成本、提升技術、減少人工成本,提升競爭力。由于撥款來自上級部門(國家發改委部署,省市兩級核發補貼)縣經濟與信息化局主要提供行政協調,不直接參與項目。目前獲得補貼的多為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本縣資本。同樣致力于活躍地方經濟的還有婦聯,當地婦聯意圖組織婦女進行以天為單位的創收活動,2021年累計在全縣18個鄉鎮開展電商培訓,選出200人成立直播團隊,訓練寶媽及年輕單身女性開展帶貨直播。在當地私企中,某集團規模較大,并擁有煤電、垃圾焚燒、建材廠、玻璃廠等十多家子公司,紙廠為母公司。各廠職工技術崗位主要依賴引進人才,在本縣招收非技能勞動力,偏好38歲以下男性,受教輔影響在淡季會在全國招募派遣工負責非技術崗位。這是一個地區經濟較為活躍的案例。
6.6 魯西南地區B縣
調查時間:2022年
調查經過與方法:參與者組成調研小組走訪當地,并利用個人關系,對當地居民展開訪談。
案例描述:B縣擁有一家正廳級國企與兩家本地私企,位于鐵路樞紐,利用當地煤炭資源,發展較好。B縣當地房價偏低,可能由于私企占據當地房地產份額,可以從政府手里低價拿地,成品房價格也較低;而外來地產集團不享受這種本地保護,難以在價格上與之競爭。這事實上造成了該地房價顯著低于周邊區縣。2008年的“棚改”浪潮中,地方政府也不遺余力地與本地地產商結成聯盟。在舊關地區,房齡尚不足10年的各單位家屬區也被劃為“棚戶區”并強拆。據當地居民描述,B縣計劃將自己提升為地級市,并交地級市代管過渡,并借款發展旅游資源。結果不如人意,旅游開發沒有發揮應有效果,最終被所在地級市吞并成為下轄區。在改區完成后,當地居民認為,該地煤炭轉型沒有完成,空氣質量和居民用水質量相關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并且城市進一步向地級市主城區發展,打亂其原有發展節奏。這是近年來縣(市)改區的典型案例。
注意
1、 本手冊極不完備,許多內容可能存在錯誤,歡迎所有讀者對本手冊進行各種形式的修訂,包括改寫、批注、增刪甚至摘抄等等。歡迎讀者引用、挪用和化用本手冊全部或部分內容,不必要注明出處。
2、 歡迎讀者在所有合法渠道隨意傳播本手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不必要注明上游來源。
3、 如在獲得本文檔后進行修訂時,推薦在修訂后進行如下操作以保護隱私:右鍵“文檔屬性”-詳細信息-刪除屬性和個人信息-全選“從此文件中刪除以下屬性”。
掃碼可閱讀及下載完整文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