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在記著會上宣布,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將在4月1日到訪大陸,這應該是繼去年他第一次來大陸之后的第二次到訪。由于金夏海域幢船事件的影響,大陸同胞對馬英九的大陸之行持較為復雜謹慎樂觀的態度。與去年不同的是,這次則是在臺海形勢微妙又復雜,兩岸因為“2·14金門惡性撞船事件”談判破裂,關系緊張,蔡英文即將卸任、賴清德即將繼位的關鍵時期。島內對于此事的態度,從表面上來看,藍、綠各派都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大多數民眾也對此表示了支持,唯獨民進黨發出了較激烈的反對聲音。這就奇怪了,作為執政的民進黨,既然反對,為何不阻止,還放他一馬呢,為何心口不一呢,民進黨的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國民黨應該是清楚的。
民進黨歷來對他的對手是智、忍、斷、狠,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來的,要打壓一個人易如反掌。只要隨便找一個理由下一道禁令,任憑馬英九再怎么呼喊都是無濟于事的。馬英九之所以能夠成行,蔡英文沒有阻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臺灣當局不想,也沒有實力再與大陸繼續對抗下去的心理,也反映了臺灣人民反對民進黨當局加劇兩岸對立的態度。
民進黨清楚踩踏大陸底線的后果,尤其是幢船事件還懸而未決,不知道大陸會使出怎樣的反制手段。臺當局讓馬英九到訪大陸,起碼能起到使兩岸緊繃的弦松弛一下,緩解一下緊張氣氛的作用。馬英九是真的在做促進兩岸統一的事,還是在唱雙簧戲,蔡英文有沒有授意馬英九打探大陸的底細,這些都要打個問號,大陸必須對此有所警惕和防備,更要表明和傳遞出我們堅定的立場和決心,不給他們有絲毫的可乘之機。
馬英九在臺灣執政八年,在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也做了一些有利于兩岸同胞的事,使兩岸實現了三通,人員往來增多,經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加深和增進了兩岸同胞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感。但是,由于歷史、現實等各種原因,馬英九本應在他當政期間能夠把兩岸關系再向前提升一大步,然而他卻沒有做,到此止步了,導致在他卸任后民進黨翻把上了臺,大肆地搞臺獨和去中國化,不但中斷了兩岸人民的交流和往來,還有意制造摩擦,擴大事端,讓事態升級,再引狼入室,妄圖把兩岸關系升級為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加劇了分裂,使兩岸同胞為祖國統一付出的一切努力付之東流,讓兩岸關系也跌至到了今日之冰點,喪失了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最好時機,這種局面的出現,客觀地說,馬英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兩岸本是一家人,國家統一高于一切,黨派之爭要服從民族大義,兩岸利益要服從民族利益。古人曰:越人彎弓而射之,則己彎弓而射之,其兄彎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只能讓中華民族后患無窮。盡管兩岸已分開了七十多年,且兩岸同胞在許多方面還存有差異,但這不能成為兩岸長期分治的理由,血濃于水的事實無法改變。兩岸之間,無膠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濟之責,拋嫌釋怨,共同向著我們民族統一的方向前進,才是兩岸政治家和同胞應做的事。
今日,不知道馬英九是出于民族大義的感召,還是對自己沒有做好兩岸統一之事的遺憾,或是對推進兩岸統一進程的再認識,第二次踏進大陸,且不顧高齡發揮自己的余熱在兩岸之間奔走,兩岸人民還是歡迎的,他畢竟是在做民族認同和促進統一的事。馬英九對待兩岸是一家人的態度是肯定的,當他在臺灣看到了民進黨搞臺獨,去中國化,也曾經去進行過阻止,但畢竟失去了政權,已經無力回天,只能繼續在民間做一些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事,希望馬英九拿出政治家的的風度,為中華民族做一些有助于兩岸統一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能再“只聽腳步聲,不見人下樓”,希望馬英九這次到訪要有所收獲,不要找存在感,如果這樣做了,那將會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寫上一筆,便可青史留名,載入史冊。我們期盼并拭目以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