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日本學界在琉球史研究領域制造了包括“日清兩屬”(認為1609年薩摩藩入侵琉球后琉球同時從屬于中國和日本)、“琉球處分”(認為1879年日本在琉球群島設置“沖繩縣”,不是對琉球王國的吞并而是對“琉球藩”的處分)、“沖繩返還協定”(將美日“施政權”的“移交”視作“主權返還”)等話語,以合法化其對琉球的侵略和殖民活動。部分日本學者甚至將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視作琉球群島的一部分,以論證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長期占領、統治琉球群島,至今仍在琉球駐軍,美國學者也發展了一套為美國利益服務的琉球史研究體系。厘清日美琉球史研究的概念、話語、問題意識及主要觀點,是開展琉球史研究的基礎工作。
日本的研究充斥著殖民話語
為消解琉球作為獨立國家的歷史主體性,合法化對琉球的武力吞并,日本學界通常將歷史上的琉球王國指稱為日本屬國,將琉球人視作與日本人“同根同源”但又“落后野蠻”的族群,將琉球史并入日本史框架內。琉球歷史發展的自主性、獨立性遭到抹殺。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設置“沖繩縣”,琉球的歷史敘事便長期處于日本殖民者控制之下。明治時期,琉球是“薩摩藩屬地”的歷史敘事被不斷強化,成為日本學界琉球史的主流敘事。同時,他們使用“兩屬時期”、“日清兩屬”等概念定義琉球王國1609年被薩摩藩入侵后的地位和狀態,建構了一套自那時起琉球同時附屬于中國和日本的敘事體系,為日本侵略吞并琉球提供“歷史依據”。
日本還致力于改變琉球人的歷史觀、族群觀和文化觀,通過殖民教育迫使琉球人順服日本統治。沖繩縣第二任縣知事上杉茂憲談及琉球人“教育問題”時強調,“教育的目的在于知曉帝國的國體,以了解忠君的大義,使語言與內地相同,使兒童激發起愛國情操,腦中不再殘留日清兩屬的思想”。1897年開始發行的《沖繩縣通用小學課本》寫道:“源為朝渡抵沖繩,其子便是第一代島主舜天。”可見日本官方在同化教育中試圖建構起一套日本與琉球是“父子關系”的琉球歷史起源敘事。文化人類學領域的“日琉同祖論”,民俗學領域的“南島論”,都旨在論證琉球和日本在族群和文化上“同根同源”。
圖為清康熙年間出使琉球的冊封副使徐葆光所撰《中山傳信錄》中的“琉球三十六島圖”,由徐葆光與琉球當地官員和士人經實地勘測、反復討論后繪成,展現了琉球群島的地理范圍及風貌。此圖也是釣魚島并非琉球群島組成部分的歷史證據。引自周憲文等編:《臺灣文獻史料叢刊》(影印本)第9輯第178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第132—133頁
日本雖將琉球群島視作本國“領土”,但卻將琉球人視為“未開化”的“二等國民”。1903年,大阪舉辦第五次產業博覽會,設“學術人類館”展區展示日本大和民族眼中的“落后族群”。朝鮮人、阿伊努人和琉球人等身著傳統服裝,被置于展臺上,表演“未開化”的族群形象,手持教鞭的男子則站在展臺下為參觀者解說。通過“學術人類館”建立“典范文化”,日本試圖強化殖民體系下大和民族與其他族群核心—邊緣、先進—落后、文明—野蠻的地位區分。
二戰后,琉球的歷史敘事依然未擺脫日本歷史敘事的老調。日本學界將1945年至1972年美國占領琉球的歷史置于“沖繩返還日本史”敘述框架下,將美軍占領琉球視作琉球追求“回歸”的起點,將美國向日本“移交”琉球群島“施政權”解讀為琉球“回歸”。《沖繩縣祖國回歸斗爭史》等著述都將琉球戰后史定義為“回歸史”,建構“回歸史學”。20世紀60年代,現代化理論在日本流行,琉球史被劃為“封建落后的琉球王國”與“現代文明的沖繩縣”兩個階段,日本被塑造為帶給琉球“文明”的“救世主”,重彈戰前日本琉球史話語之老調。
1972年以后,法政大學在日本文部省推動下成立沖繩文化研究所,旨在進行琉球和東亞、東南亞各國歷史文化的比較研究,為日本政府提供相關政策咨詢和參考資料,但所內研究人員多來自日本而不是琉球。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琉球史研究的視角和理論逐漸多元化,如京都大學名譽教授高橋康夫的《海的京都:日本琉球都市史研究》將日本京都和琉球首里城放在相對“平等”的位置上進行對比,分析海洋貿易大發展時期琉球的城市構造。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小熊英二的《“日本人”的邊界——沖繩·阿伊努·臺灣·朝鮮:從殖民地到回歸運動》提出日本于殖民時期將琉球人“沖繩化”、美國于占領時期將沖繩人“琉球化”的觀點,注意到琉球人的主體意識。但總體來說,日本琉球史研究背后的殖民立場和話語仍大行其道。
美國的研究依其利益而搖擺
1945年4月,美軍登陸琉球本島。美國軍政府沿襲沖繩戰役期間對琉球的戰略定位,以將琉球與日本分離為統治原則,實行“親美離日,扶持琉球主體性”政策。為實現自身戰略利益最大化,美國以文化教育為手段,重新建構琉球人的歷史記憶和族群認同,對原殖民體系下的“沖繩縣民”、“日本皇民”進行“琉球化”改造。
“琉球化”改造首先體現為對琉球稱呼的“正名”。二戰期間,美國稱琉球為“Loochoo”,發音接近漢語“琉球”。占領琉球期間,美國多使用“Ryukyu”一詞,這是日語“琉球”的羅馬字寫法。他們對“Okinawa”(沖繩)的使用比較謹慎,如1946年,“美國海軍軍政府,沖繩”(United States Naval Military Government,Okinawa)更名為“美國海軍軍政府,琉球群島”(United States Naval Military Government,Ryukyu Islands)。這表明,美國其實非常清楚琉球近代遭日本侵略吞并的歷史事實,力圖恢復琉球歷史上曾有的獨立地位。1950年,琉球美國民政府成立,相關稱謂更明確、統一。官方場合一般使用“琉球人”(Ryukyuan)一詞,如“琉球人美國人聯合委員會”(US-Ryukyuan Council),進一步體現美國促推琉球獨立、強化美琉關系的政治意圖。
將沖繩“琉球化”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是對琉球歷史的再建構。戰后初期,琉球美國軍政府文教部部長威拉德·漢納(Willard Hanna)成立琉球歷史學會,提議書寫獨立于日本史之外的“琉球人歷史”。由于日本在殖民時期禁止講授琉球史,大部分琉球人對自身歷史文化沒有清晰認識。因此,漢納出版了一部琉球歷史教科書,主要面向琉球小學生,幫助他們了解當地歷史,包括琉球悠久的海洋王國史。此外,漢納還在編著的歷史專著《沖繩:基于島嶼所在地的歷史》中寫道:“美國必須準確地認識這片土地和這個民族,使這個王國恢復其歷史上的文明成就。”這些書籍使琉球學生得以學習戰前不曾接觸的本土歷史知識,也為琉球人提供了獨立思考空間。美國的這些行動意在逐步建構琉球族群的共同體意識。
二戰后期,美國就已意識到,戰后可能需要對如琉球這樣的非美國本土地區進行占領和統治。1944年,美國海軍民政小組組織軍方代表和人類學家,經田野調查和資料收集,編寫了《民政手冊:琉球群島》,以指導對琉球的占領和統治。書中“沖繩人不是日本人”的結論,是當時美國學者開展“琉球族群認同意識”研究的基礎。喬治·卡爾(George Kerr)是當時美國琉球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因他曾出版琉球歷史研究著作《琉球史》,琉球美國民政府邀請他撰寫一部新的琉球史。1958年,他完成《沖繩:島民歷史》一書。此書是美國占領時期琉球史研究的代表,推動了以琉球為中心的鄉土歷史文化研究。
然而,隨著國際局勢變化,美國對琉球的戰略定位由二戰后初期“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橋頭堡”逐漸轉變為“防止共產主義在亞太地區蔓延的基地”。為強化美日同盟,1961年8月,時任美國駐日大使埃德溫·賴肖爾(Edwin Reischauer)訪琉時宣稱:“琉球群島的住民是日本人。”這與《民政手冊:琉球群島》中“沖繩人不是日本人”的觀點截然相反。美國對日本的拉攏,導致美國的琉球史書寫出現轉向,這種轉向在1972年美日“移交”琉球群島“施政權”后更為明顯。部分美國學者開始在日本史框架下敘述美國占領時期的琉球史,如尼古拉斯·薩蘭塔克斯(Nicholas Sarantakes)的《基石:美國占領下的沖繩和美日關系》認為,沖繩是美日同盟的基石,1945年至1972年的琉球史是美日同盟的發展史。部分學者基于兩國同盟關系,刻意回避美國占領時期促推琉球族群認同和獨立意識的事實,支持日本對琉球群島的統治。如《沖繩問題的起源:1945—1952年戰后美日關系中的沖繩》作者羅伯特·艾德里奇(Robert Eldridge)于2021年3月發表評論文章,誣稱中國挑撥美日關系,鼓動琉球獨立運動。
可見,從琉球自身的立場看,美國和日本對琉球歷史的塑造并沒有本質區別。美國在琉球歷史書寫立場上的搖擺,其軸心或基準線一直是美國的戰略利益。
還琉球歷史以本來面目
日本和美國學界在琉球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本質是相關研究者必須警惕的。他們的研究多從自身狹隘利益出發,或將琉球置于日本的附屬地位,忽視琉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主體性,或基于美國戰略利益,階段性突出日琉矛盾,但又在美日關系“向好”后,向日本的“沖繩敘事”靠攏。
琉球的歷史屬于琉球人民。琉球史研究更應突破殖民者和占領者的話語霸權,建立在客觀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例如,二戰結束后至今,琉球群島依然處于“地位未定”狀態,因此,在琉球歷史分期問題上,應將琉球史準確劃分為四個階段:琉球王國時期(1429—1879年),日本殖民時期(1879—1945年),美國占領時期(1945—1972年),日本“施政”時期(1972年至今)。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群島“施政權”和“主權”完全違反國際法,因此,在學術概念的使用上,必須清醒認識到“日清兩屬”、“琉球處分”、“美國托管琉球”(日本學界以非法的“舊金山和約”為由主張琉球曾由美國托管但主權屬于日本)、“沖繩返還協定”、“沖繩和日本本土”、“沖繩人”、“沖繩方言”等概念是日本殖民話語的組成部分,也是日美琉球史研究話語霸權的象征,應代之以“琉球王國時期”、“日本吞并琉球”、“美軍占領琉球”、“美日移交琉球群島‘施政權’協定”、“琉球和日本”、“琉球民族”、“琉球語”等符合歷史事實的表述。
琉球問題的歷史背景復雜,又關涉大國博弈。日本和美國的琉球史研究背后,隱藏著兩國基于自身利益的政治意圖。尊重歷史事實,尊重琉球人民意愿,還琉球歷史以本來面目,是嚴肅的琉球史研究者遵循的原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