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胖東來一直是新聞的關注焦點。一名員工的失誤使其成為眾多媒體的集火對象,有些人緊盯著這個事件,拿著放大鏡找胖東來的問題,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胖東來通過一系列的妥善處理,進一步加了人民群眾對它的好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家立足河南本地的企業。
假如諸位有機會實地去許昌游覽,可能會發現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時代廣場前的道路車輛長隊,甚至需要交警來維持秩序。路邊有指示牌明確標識著:“胖東來車場排隊處”。在新鄉,情況也同樣熱鬧。周末的胖東來,停車排隊長到堵住了兩個路口,大約一公里的距離。大胖的排隊隊伍直接堵到了人民公園南門,小胖的隊伍堵到了解放路。這般狀況反映了其在當地市民中擁有的極高人氣和社會影響力。
胖東來的經營模式無疑是成功的。要知道,在零售業領域,即便是小地方競爭也是無處不在,這里面既有地頭蛇,也有過江龍,例如在新鄉,胖東來要面臨沃爾瑪、新瑪特、家樂福和丹尼斯等大型商超競爭;在許昌則是永輝和萬達。胖東來能夠活下來,一步步壯大,并且取得優勢地位,在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商品的同時,也保障了員工福祉和企業利潤,這是很不容易的。肯定是靠實力,當然也借助了三線城市地域小大超資源有限的東風(地利、人和)。
需要強調的是,胖東來比起普通商超的商品價格算偏高,但是它的信任度建立起來了(或者說對消費者心智的占領),像買茶葉,干貨這些網購虛虛實實價格參差不齊的東西,當地人選胖東來去買,會覺得直接免了自己篩選真假的一步。對于許昌新鄉市民來說,胖東來是朋友、鄰居一樣的存在。
回顧中國零售業的發展史,當年美法等國超市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就是憑借著超強的供應鏈管理,擊敗了中國的超市。而在中國慢慢補齊供應鏈這個東西時,家樂福、沃爾瑪就已經開始縮減門店數量了,然后涌現了一批中國本土的超市,胖東來就是在這個歷史進程中崛起的。在許昌,胖東來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市場優勢的,也是經歷了當年新開端,一峰,九弟,志德一眾的商超大混戰,最終搏殺出圈。
如今胖東來的良好信譽,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于對供應商的嚴格管理,甚至可以說是有著苛刻的要求。比如,在退換貨問題上,損失通常由供應商全額承擔。大多數的商超,可能就是管理人員和供應商扯皮,最后和稀泥,這樣就導致了消費者體驗不佳。當然,這種嚴苛的模式一定程度供應商是不好受的,因為胖東來可以按自己系統的毛利要求來定價。
那為什么供應商還搶破頭要供應胖東來?說白了還是賺錢,還有個原因就是胖東來回款穩定,速度快。這反映出胖東來比較強的資金周轉能力。
經營理念也是胖東來為輿論所稱道的重要因素。企業內部的利潤分配比較公平合理,企業主愿意讓利于員工,關于其個人的財產和企業利潤,均向員工透明公開,尤其在福利和待遇上優于行業平均水平,且高于三四線城市收入的平均水平。這種對員工以人為本的態度,也是胖東來高制度執行力的體現,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員工的滿意度和整體工作效率。
相信不少零售業的管理者都有到胖東來取經,但為什么總學不到精髓?這里想起零售圈內的一個趣聞,某企業總經理在了解到胖東來的售價和服務質量均高于自家,也就是服務好,然后回去說要把服務整上來,但有人提到胖東來工資待遇的時候,總經理立馬回應說,“年輕人,目光不要這么短淺。”就堵回去了。
本文的重點也不是去重復那些夸贊(或捧殺),在筆者看來,被譽為“全國獨一份的神跡”本身就是一種環境的悲哀。胖東來模式代表著一種商業策略,其在供應鏈管理和制度執行力方面的優秀,能給自身帶來一定的超額利潤,然而我們也能從這種模式中窺見資本主義的矛盾性——或者說,這一模式背后,我們也可觀察到資本主義中常見的問題。
舉個例子,張三的公司是做重工機械設備的,員工的工資只占全部成本的5%左右。總經理告訴大家,大伙好好干,漲工資不是事。后來利潤是上去了,老板拿走了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拿去擴大生產了。員工的工資沒漲。對于該企業而言,由于工資占總成本的比例較低,提升工資對于利潤的影響相對較小。老板若只是略微減少自身從利潤中獲取的份額,員工就能得到相對應的收入提升。
問題的本質在于,當企業盈利時,老板往往更傾向于分配一部分利潤給自己,并將另一部分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中,而不是優先提高員工的待遇。盡管服務業和零售業的人力成本占比可達到50%,與制造業的人力成本占比并沒有可比性,但兩者在利潤分配上的根本問題相同:老板獲得的部分多則員工獲得的部分就少,反之亦然。
對于資本而言,打工人和公司利益存在天然的對立,這使得許多公司將員工工資壓縮到最低。而胖東來則提供了一個相對和諧的案例。通過盡可能低剩余價值的剝削,合理的利潤分配和員工關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對立。
胖東來模式似乎證實了利潤不是一切的理念。通過合理分配利潤并確保員工有尊嚴地工作,老板展現了一種與絕大多數傳統資本家累積觀不同的態度。相比之下,以股價為導向的商業策略,如永輝超市所采取的,似乎更關注快速擴張和股東利益最大化。股票市場導向的資本積累往往忽視了勞動者,反映了資本主義沖動中不可避免的貪婪和短視。
資本主義體系鼓勵通過壓榨員工來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潤。一些企業雖然在員工福利和分享利潤上做出了努力,但這種模式在擴大規模時可能面臨可持續性挑戰。這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中,企業的競爭和擴張本性難以同結構性的改良和關懷相協調。當企業規模擴大,中高層管理者可能因難以堅持創始人的價值觀,而逐漸向傳統的利潤最大化模式傾斜。
很多人不知道,胖東來也有血汗工廠時期,也有快速擴張期,本文前面也一直在提這點,能從一眾企業中搏殺出,本身也不是善茬,胖東來曾經在許昌成功地開設了二十多家分店,在新鄉對沃爾瑪的貼臉輸出標志著胖東來擴張的頂峰。然而,正是在新鄉的擴張戰役之后,胖東來意識到行業的紅利已經不復往昔,征服一個城市變得越來越困難。于是,公司停止了進一步的擴張,并且開始進行戰略性收縮與關店,從此深耕河南的幾個城市,這被證明是一項明智的決定。
如今,胖東來作為一種改良資本主義模型,其核心特點在于盡可能低剩余價值的剝削,一定程度的企業民主,同時在管理創新、差異化和低地租中獲取超額利潤,以此來維持較高的福利待遇。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全面推廣此種模式很難,因為市場的利潤總和于剩余價值的總和,市場量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企業都能夠獲取超額利潤。
胖東來的成功會導致其他的商超倒閉(如前面提到的許昌的一眾超市),如果所有的商超都變成胖東來,那么大家的利潤將會降低,達到近似于零的狀態,最終無法維持較高的福利待遇。
放眼全球市場、世界體系,我們也可以發現類似的情況。許多發達國家如西歐、北歐等,雖然在國內形成優越的福利體系,工作壓力較小,但這同時也是基于他們在全球市場中獲取的“壟斷利潤”,即超額利潤。這些國家的跨國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先發優勢,在全球范圍內賺取大量利潤。
這種方式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政府鼓勵本國的企業和投資者走出國門,去剝削第三世界成本更低的勞動力,然后將生產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出售,獲取利潤。利潤的主要分配方是本國的企業和投資者,而生產這些產品的廉價勞動力只能獲取勞動收入的小部分。最終這些企業和投資者將利潤帶回國內,通過福利系統再分配給國民——即通過對所謂的中產階級收稅重新分配,以此來贖買本國的底層國民。
然而,這種模式很可能只是短暫性的存在。隨著后發國家的競爭和模仿,超額利潤會逐漸被侵蝕,所有行業最終都將回歸到一種一般的均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的資本有機構成也會不斷提高,社會的一般利潤率會逐漸下降。
對于胖東來這種改良資本主義模式,筆者倒沒有那么悲觀,他會比許多只顧掙快錢的企業,比那種老板寧愿貸款,也要把利潤裝進口袋的企業存活的更長更久,只是它很難再擴張了,因此它的受益范圍總是有限的。
一家精進型企業自有它的生命周期,適時而退才是人生追求的境界,一家這樣的企業可以帶動一個地區許多的家庭過上相對富足的生活,已經是一種功德。然而,要實現一種宏觀的、徹底的改善,超越改良,還需要經過漫長的道路。以胖東來為例,我們需要重新認真思考“社會主義”的意義與價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