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30年代,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后,新自由主義以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反對共產主義走上歷史舞臺。20世紀70年代,伴隨美國總統里根和英國首相撒切爾上臺,在否定凱恩斯主義聲浪中,新自由主義占據美英等國主流經濟學地位,其經濟理論大力宣揚“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其政治理論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干預。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后,已不再是僅停留在口頭、書面上的理論學說,而是逐漸泛濫為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直接影響著改革的正確方向,并以“資本控制論”智能技術擠壓、“超時工作制”崗位空間擠壓、西方學科體系的產業融入脫節、思想意識形態的就業價值破壞,成為高校生就業難的根本癥結。
一、“資本控制論”對高校生就業的智能技術擠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1];“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2]。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時代,如果勞動相對于資本更重要,將在創造發達生產力的同時實現“勞動解放”,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如果資本相對于勞動更加重要,將導致部分崗位退出歷史舞臺,引發技術替代勞動的“失業解雇”,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傾向資本。由此,“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道德倫理”極為重要。
2013年牛津大學奧斯本對美國702種職業智能替代概率研究,認為未來20年美國47%的工作崗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據麥肯錫研究:至2030年全球將有7500萬至3.75億人口重新就業并學習新的技能。從數量上看,中國將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預計將有1200萬至1.02億中國人需重新就業[3]。近期,ChatGPT的出現,更意味著將產生新一輪產業變革,與高校生就業緊密相關的10類工作將受到重要沖擊:1.技術類:程序員、軟件工程師、數據分析師;2.媒體類:廣告、內容創作、技術寫作、新聞;3.法律類:法律或律師助理;4.金融類:金融分析師、個人財務顧問;5.市場研究分析師;6.教師;7.交易員;8.平面設計師;9.會計師;10.客服人員[4]。
面對人工智能技術創造的發達生產力,以新自由主義私有制“資本控制論”還是以馬克思主義公有制“自由人聯合體”,將使人類面臨“資本私有制深層勞動異化”與“社會公有制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分岔路口。在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發展中,人工智能“有助于異化勞動向自由自覺勞動轉變、有助于社會關系朝著真正的人際關系發展、有助于按需分配原則的確立,最終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自由人聯合體的形成”[5]。但是,新自由主義鼓吹主張的“私有化,認為是保證市場機制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基礎,私人企業是最有效率的企業,要求對現有公共資源進行私有化改革”[6],便出現以“資本控制論”為導向的人工智能,資本增殖只向高利潤空間發展,形成以控制論資本主義或算法資本主義為主導,由此形成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資本巨頭壟斷勞動力市場,直接性擠壓高校生就業空間,并快速拉大貧富兩極分化。
人工智能以“個人服務自助、物聯網萬物互聯、智慧社會公共”的共享性特征,動搖著生產關系的私有制基礎,推動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系,加快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發展運動,意味著實現“勞動解放”后,馬克思畢生追求的“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7]的到來。劉強東身處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認為“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無人車、機器人、AR/VR等新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技術可以解放人的勞動,共產主義在我們這一代就可以實現”[8]。由此,人工智能推動社會進入發達生產力階段,必須擯棄新自由主義所倡導的“私有化”造成智能技術對高校生就業崗位擠壓。
尤其,民營經濟“56789”的社會貢獻功不可沒,但是,新自由主義將“民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混為一談,借機“否定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將新時代的航船引向資本主義”的企圖甚囂塵上。為此,必須厘清“民營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依據《憲法》第11條“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中的1.12億戶個體經濟是與私營經濟并行的非公有制形式,從未歸入私有制經濟。根據《憲法》第6條“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員工67.6%持股的華為更是勞動群眾集體公有制的典范。面對人工智能發達生產力使人類面臨“資本私有制深層勞動異化”與“社會公有制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分岔路口,遵循習總書記所強調的“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營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挑戰”[9],以華為“勞動群眾集體公有制”為典范引領,強化“勞動合作公有制”對“勞動雇傭私有制”的替代,必然成為人工智能發達生產力階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實然選擇,也必然成為破解新自由主義私有制“資本控制論”造成智能技術對高校生就業空間擠壓的必由之路。
二、“超時工作制”對高校生就業的崗位空間擠壓
2020-2023年高校畢業生總量分別達874萬、909萬、1076萬、1158萬。據中國統計局統計數據,自2021年以來,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16-24歲青年登記失業率一直處于高點,2022年7月,16-24歲青年登記失業率高達19.9%。另據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022 年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業簽約率分別為29.5%和17.3%。“超時工作制”對高校生就業崗位的空間擠壓,成為高校生就業難的第一根源。據國際經合組織與中國統計局數據,中國平均日工作時間為9.2小時,位列世界第一。超過8小時僅有墨西哥、哥斯達黎加、韓國、俄羅斯,超過7小時不足8小時的有希臘、智利、以色列、波蘭、美國。法國為6.1小時,人口9000萬、GDP世界第四的德國為5.6小時。平均日工作時間9.2小時,尤其“996、007超時工作制”,較大比重員工處于12小時、14小時超強度工作,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與幸福指數,成為直接性影響婚姻家庭與出生率的重要因素,尤其,需要5人承擔的工作崗位可以3人替代,直接性根本擠壓著高校生的崗位就業空間。
“超時工作制”直接性違背著《憲法》第4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直接性違背著《勞動法》第36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41條“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同時,大都沒有遵守《勞動法》第44條“(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必須發放增倍超時工資。
如上違背基本法治的狀況之所以較長時間存在,與新自由主義不斷鼓吹的“否定國家干預論”緊密相關,認為“由國家來計劃經濟、調節分配,破壞了經濟自由,扼殺了‘經濟人'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效率,只有讓市場自行其是才會產生最好的結果”[6],以至于如果嚴格按照法治管理企業,似乎就是在阻礙企業的經營發展。尤其,平臺經濟發展十余年,除了京東、順豐以強烈的“家國情懷”與“共同富裕”的責任意識,納入正式勞動關系機制,大量平臺經濟回避勞動關系責任,不僅使從業者缺乏基本勞動保險保障,基本社會權益嚴重受損,而且國家社會保險當期支付日漸捉襟見肘。尤其,“996是福報”絕對延長勞動時間壓榨員工健康生命換取公司利益,但以“底層人民以命換錢”的論調把鍋甩給“臨時工”[10]。
習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營企業要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構建全體員工利益共同體,讓企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員工”[9]。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增強家國情懷”,需要“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再也不能為了自我利益無視國家基本法治、無視勞動者健康生命與幸福指數,無視對婚姻家庭生育率的破壞,尤其,再也不能無視5人工作崗位以3人替代對高校生就業崗位的直接性空間擠壓。“對于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以996為代表的損害勞動者正當權益等突出問題,民營企業要主動改正,勞動法規也必須積極發力”[11]。根據《勞動法》第90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可以處以罰款”。新自由主義“否定國家干預論、縱容去勞動關系化”到了必須終止之時,“超時工作制”到了必須終止之時,高校生就業的崗位空間必須得到法治性保障。
三、西方學科體系對高校生就業的產業融入脫節
習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12]。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其根本價值在于引導學生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回答中國之問、 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深刻解讀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從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只有如此,高校生步入社會才能從容應對自我就業與社會發展的各類問題。尤其,亟需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設,推動高校專業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踐更加緊密的銜接,突出適合中國產業發展的“專業特征”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與就業”的互為推動。
從經濟理論對經濟實踐的指導推動角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我國經濟理論的主導地位確立已久。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版“西方經濟學”教材體系,逐漸成為我國重點大學的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卻被日益邊緣化,“當前中國大學中的經濟學教育,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公共財政、金融經濟等,其所用的教材大多都來自于新古典經濟學教科書體系”[13]。而新自由主義作為新古典經濟學體系的基本組成,根本特征是基于“自私利己”人性哲學而形成“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為核心,利益最大化的企業、家庭、政府以“利己性”市場機制實現各方共贏。同步反映到日常經濟政策的實踐討論、話語體系和分析框架,幾乎均來自“西方經濟學”,尤其經濟實踐行政崗位越來越以“西方經濟學”專業背景為主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傳統幾乎完全缺位。
在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影響下,理工科學科體系建設也與中國產業發展依然存在較大距離,難以為科技引領突破奠定堅實理論基礎。“什么是中國的?如果從起源講,很少有什么是純粹中國的。我們吃的小麥不是中國培育出來的,是中東來的,我們吃的玉米是美洲來的,除了稻米等少數作物外,幾乎沒有什么東西是中國自己培植和馴化的。甚至可以說青銅器也不是中國的,而是從西南亞兩河流域過來的”[14]。甚至提出“近代500年里,全世界838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中國”的謬議,并將“政府監管、反壟斷法、產業政策、國有企業、宏觀經濟政策”[15]等,一概列入阻礙國家創新的體制和政策。
在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唱衰論中,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科技歷史成就及內在機理,如“兩彈一星”、自行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核能的利用、雜交水稻、核潛艇、激光照排、運十飛機、銀河巨型計算機、載人航天、殲十飛機、高鐵速度接連刷新、運載火箭不斷發展、“墨子號”“中國天眼”向宇宙更深處探索等,均難以在理工科通用教材中充滿文化自信地呈現,以至出現“我們的理科課程落后世界70年,大量的都是200年以前的知識。課程內容陳舊,遠離生活情況比較突出,學校常常用非科學的方法來傳授”[16]。同時,如何更加緊密地實現產教融合、產學融合,如何將專業優勢特征更加直接性轉化為產業發展推動力等,也還存在較大距離。清除新自由主義歷史唱衰論,充滿自信地建設中國自主學科知識體系,必然促進高校生堅實有力、充滿自信地融入產業發展實現高質量就業,并成為“原始創新策源地”與“產業鏈中高端戰略”實施的中堅力量。
四、思想意識形態對高校生就業的價值理念破壞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才能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實前行,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并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但是,新自由主義“憑借資本和話語的優勢地位,壟斷了包括自由、市場、民主、人權等范疇的定義權,壟斷了發展道路、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社會制度是非優劣的裁判權,壟斷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主導權、國際規則的制定權、國際爭議的評判權”[17],對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構成嚴峻挑戰。而新自由主義以“理性經濟人”作為理論假設,將“人性自私、精致利己”作為哲學基礎,嚴重沖擊著馬克思主義“人類幸福與自身完美”的辯證統一,直接性影響高校生就業的價值選擇與團結協作。
馬克思17歲時寫下《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18]。但是,新自由主義長達近40年的滲透侵蝕,馬克思17歲“人類幸福和自身完美”的擇業觀受到嚴重破壞,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人民性品格更受到嚴重沖擊,“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19]的價值追求受到嚴峻挑戰。直至曾做1800場演講倡導“學習是為了錢、為了改善基因”的新自由主義“名師”陳宏友,被高中生蔣振飛勇敢奪下話筒并振聾發聵喊出“學習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與新自由主義“人性自私、精致利己”展開尖銳交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賽彬“中國經濟70%靠出口,如果外國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一大半的中國人都沒有飯吃”、“談到發達民主國家精神抖擻,談到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就一臉萎靡”被高校生舉報之時,意味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再覺醒,青年學子已經不是隨便可以忽悠了,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們心中的馬克思主義之根正在伴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蓬勃覺醒。同時,這種覺醒也必將意味著馬克思畢生追求的“為人類求解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自由人聯合體”,才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追求。但是,無論陳宏友被搶話筒網絡曾出現鋪天蓋地譴責高中生,還是南航陳賽彬被舉報,正在出現的企圖對舉報生網曝,都意味著馬克思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交鋒將是艱巨復雜的,新自由主義企圖將馬克思主義從青年一代身上扼殺,企圖實現前蘇聯社會主義解體的顏色革命始終存在著。
當新自由主義對高校生就業,以私有化的“資本控制論”產生智能技術擠壓,以放松政府干預的“超時工作制”產生崗位空間擠壓,以西方學科體系造成產業融入脫節,尤其以“人性自私、精致利己”的思想意識形態造成就業價值觀的嚴重破壞之時,必然是青年一代覺醒之時。尤其,在2012年勞動人口出現負增長拐點、2022年出生人口出現負增長拐點背景下,高校生是國家的第一寶貴財富,是民族復興的根本脊梁,“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廣大人才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心懷‘國之大者',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20]。尤其,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復雜國際局勢,2000萬待就業高校生必然以馬克思“人類幸福和自身完美”的擇業觀”、“為人類求解放”的畢生追求、“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的時代理念,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聯,在中國式現代化正在呈現的“產業鏈中高端戰略”“原始創新策源地”“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戰略布局”的廣闊大道上,以中國自主學科體系的日漸完備、以智能數字經濟的發達生產力,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主導主動、團結協作,建設強大的、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主義國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求是》2022年第8期)
2.習近平《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人民日報》2018年11月1日)
3.《麥肯錫研究報告:2030年,8億人被機器取代,近億中國人面臨職業轉換》,賽智時代 2021年10月27日。
4.參見韓旭陽《ChatGPT可能馬上取代你!這是它能做的十個工作》,華爾街見聞 2023年2月3日。
5.陳高華、趙文鈺《人工智能與人的未來:一條馬克思的路徑》,《江漢論壇》2022年第4期。
6.《新自由主義》,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aladdin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537頁。
8.秦朔《關于劉強東采訪中談到“共產主義”的一點說明》,2017年8月20日。
9.習近平《正確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新華網,2023年3月6日。
10.《一周之內,兩名員工離世!“996”真的是福報?》,山東省圖書館2021年1月12日。
11.沈彬《理直氣壯地為民營經濟正名》,《澎湃新聞評論》,2023年3月6日。
12.《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中國政府網,2022年4月25日。
13.史正富《新古典經濟學對中國經濟解釋力的終結》,《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6年第1期。
14.張維迎《理念的力量:什么決定中國的未來?》,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頁。
15.張維迎《近代500年里,全世界838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來自中國》,網易新聞,2018年10月19日。
16.《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指出國內科創教育三大問題:理科課程落后世界70年》,騰訊新聞 (qq.com)。
17.靳思遠《新自由主義話語霸權:生成及終結》,《理論導刊》2023年第1期。
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頁。
19.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8年5月4日。
20.習近平出席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21年9月2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