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兩會正在進行中,蛋總注意到兩個數字,一個是2023年GDP增速目標是5.0%,另一個是年度軍費預算同比增長7.2%。
實話實說,5.0%的經濟增速,低于我的預期,我預期應該在6%,這個不是我個人的主觀期望,我個人主觀期望應該是60%,恨不得今年就超美。
我覺得6%的目標,應該是比較輕松的。一是去年的經濟受到了疫情壓制,咋說也得報復性反彈一波。就像2020年受到壓制,2021年反彈到了8.4%一樣。
另外,我國經濟增長潛力還是蠻大的,各地紛紛推動產業升級,不斷更換新動能,數字經濟大行其道,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方興未艾。
但為什么經濟目標只設在5%呢?我認為主要是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尤其是國際形勢非常得不容樂觀,增長不得不讓位于國家安全,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一切。
二十屆二中全會上,中央做出如下判斷: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風高浪急和驚濤駭浪都形容了生存環境的險惡,說明這個世界有人興風作浪。幸好我們有風也有浪,而且都還不小,風有從3級到41級的東風,浪有巨浪的平方和立方。
“丟掉幻想,準備打仗”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國家生存之道,不光思想上要認識到,實際行動也要跟上,那就是加大投入、厲兵秣馬、時刻準備。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我們軍費預算同比增長了7.2%,達到了15537億元。無論是絕對數還是增長率看上去都很大,其實是一種錯覺。
第一,我國軍費預算只占我們GDP的1.2%,遠低于美國的3.5%,也低于韓國的2.8%,甚至低于日本的1.24%。全球平均水平約是GDP的2%。
第二,我國人均軍費依然世界倒數。中國的人均軍費是美國的十七分之一,是世界人均軍費的二分之一。如果按歷史累計人均軍費,中國的名次還得大幅度后退。
第三,增速是美國的二分之一。2023年美國國防預算高達8500億美元,較前一年國防預算增長近14%, 增幅是我們的兩倍。日本2023年的軍費暴增20%。
種種數據表明,我們國家已經非常非常克制了,我甚至有點擔心,也有點質疑,質疑為什么增幅只有這么點,是我等煙民不夠努力嗎?(中國的軍費被煙民朋友承包了)
有韓國人質疑我們軍費,說中國人總是聲稱自己愛好和平,為什么軍費世界第二。結果被西班牙網友樸實無華的回復給整破防了:那是為了讓你的美國爸爸也愛好和平。
地球村風高浪急,甚至可能出現驚濤駭浪,所以我們降低增速目標、增加軍費開支是必然的。正如西班牙網友所言,我們增加軍費正是為了讓美帝愛好和平。
二十屆二中全會還有一個判斷,那就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我們努力防風防浪防海盜的同時,還得抓緊時間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美之間雖然有戰爭的風險,但我們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戰爭的可能性反而就降低。正所謂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
更通俗一點,我們的東風掀起的巨浪,他們也受不了啊。我們努力爭取讓美帝也愛好和平的前提下,中美兩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內力的比拼,也就是看誰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對中國來說,我們要利用和平的間隙,不斷壯大自己。GDP總量上去了,哪怕軍費開支只是保持1.2%的比例,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如果保持6.5%的增速,我們只需要5年左右GDP總量就能追平美帝;如果保持5%的增速,估計要八九年了。也正因為如此,美帝要拼命阻撓我們。
這里捎帶駁斥一下GDP無用論。有人認為GDP沒用,甚至還拿清王朝舉例子,說鴉片戰爭之前清朝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是英國的6倍多,照樣落后挨打。
甚至前幾天去世的某經濟學家也這么認為,讓人大跌眼鏡,這是多么低級的錯誤。GDP測算的是該國一定時期所有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之和。
商品,是為了出售而生產的勞動成果,包括服務。自己種自己吃的糧食和蔬菜,自己養自己吃的豬牛羊雞鴨鵝,不能稱之為商品,因為沒有用于交換,更不能計入GDP。
鴉片戰爭之前的清朝社會,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自己種糧、自己織布、自己蓋房,很少產品拿去交換,商品經濟很不發達,哪兒來的那么GDP?
就拿所謂的康乾盛世來說,其實都是粉飾出來的。1793年英國使節馬嘎爾尼出訪大清時大跌眼鏡,發現大清王朝跟《馬可波羅游記》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樣。
他發現,中國老百姓的貧困程度讓人瞠目結舌,大多數百姓穿的破爛不堪,房舍十分骯臟,有的是泥墻,有的是蘆葦、高粱桿搭蓋的茅屋,在狹小的空間里,還喂養著牛、豬、雞和其他家禽。
乾隆皇帝為了招待英國使團,曾下令各地進貢大量的雞鴨鵝等生禽,然而在運送途中,大量的生禽死亡,英國人便扔入海中,結果竟遭中國百姓哄搶。
英國人常把一些殘羹剩飯送給當地老百姓,他們千恩萬謝,連英國人喝剩下的茶葉,他們都要乞討過來,接著沖泡食用。
有朋友可能懷疑,是不是英國人的污蔑。那我們看看正史的記載。《清史稿·災異志》寫得很清楚,從康熙元年1662年開始,到康熙末年1722年,幾乎無年不饑荒。
這些記載中甚至有大饑、人相食、民死大半、死者枕藉、死者以千計、鬻(yù)男女、鬻子女者無算、餓殍(piǎo)載道、民多餓死、父子相食這些觸目驚心的描述。
還有一些數字可以印證這一點。乾隆時期全國耕地約10億畝,人均三畝多。看似不少,但有部分土地還要種蔬菜、棉麻、茶油等經濟作物。
還需要注意,那時候畝產低啊。就這,糧食也要制作飼料、釀酒、制醬等,且全國每年都發生荒災,因此平均每人每年600斤口糧頂天了。
所以即使在康乾盛世期間,大部分老百姓日子都是緊巴巴的,打出的糧食還要田租賦稅,不僅沒有什么余糧,平日里還要吃糠咽菜對付一陣。
當然不能否認,康乾時期滿清政府統治手段不斷加強,社會相對安定,戰亂相對較少,導致人口急劇增加,奠定了我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地位。
剛才說了,自給自足的勞動產品不算商品,不能計入GDP,那么清朝人口的確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GDP真的無法跟新興的資本主義列強比。
我們拿另外一個指標衡量清王朝的經濟實力——政府財政收入。文獻顯示,1840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不足4000萬兩,而英國的財政收入5200萬英鎊,則折合白銀3.46億兩。
這意味著,鴉片戰爭爆發這一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只有英國的八分之一或者九分之一。大機器生產的工業社會對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來說,是降維打擊。
另一個數據,1900年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為9000萬兩白銀,而同期美國的財政收入約100億美元,相當于約1億兩黃金或是15億兩白銀。
所以認為清王朝GDP世界第一(經濟實力第一),是常識性錯誤。GDP,是衡量國力的重要參考指標,只要我們的GDP統計口徑、統計方法不變,GDP的增加就意味著國力的增加。
也正因為如此,GDP往往是政績的重要指標。當然,有些國家的政客為了選票,開始不講武德了,偷偷修改統計規則,就為了把數據弄得好看些。
比如印度的莫迪,把牛糞統計進去了;英國,把毒品經濟算進去了;歐洲,把雞鴨產業算進去了(睡得比較晚的那種);美國把虛擬房租算進去了(自己的房子也要折算房租)。
相對來說,中國的GDP比較實在。第一,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了全球的近30%;第二,我國的發電量占了全球的30%。發電量不會通貨膨脹,也不存在匯率變動。
我希望我們國家不要干那些自欺欺人的事兒,一定要依靠科技和產業升級,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不能走西方醫療產業化、教育產業化、訴訟產業化的道路。
就在這幾天,某位著名退休兩棲(墻內墻外兩棲)媒體人胡某某,錯了,某某進,又錯了,某錫某,竟然要給涉毒藝人開脫,還鼓吹夜總會經濟。
雖然說美國的GDP很虛,但我們料敵從寬,用我們的實超越他們的虛,先總量超越,再人均超越,最后是歷史累計人均超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