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國,造假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大量出現,已成為阻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這種不良現象屢禁不止,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必須嚴厲打擊造假行為;所以各行各業都在加大打假力度,努力維護國家形象,在各個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造假行為不但滲入各行各業并侵入了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其重心和手段也是不斷更新升級,給打假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困難。面對如此局面,在國家打假力度不斷加碼和企業打假常態化的同時,民間也出現了一批打假人。然而多年來,造假行為屢禁不止,其主要原因是名利思想,是驅動造假行為的根本核心。這助長了造假行為的囂張氣焰,給國家形象造成了危害。
在產品方面,產品造假主要以非法牟利為目的,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這種行為是極為惡劣的。打假是一項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所以全社會都應該積極參與。產品打假主要表現為政府打假、企業打假、職業打假和消費者打假,是伴隨產品造假的產生而產生的。產品造假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于企業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消費者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對假冒偽劣的識別能力;聯合一切社會力量對造假者予以嚴厲打擊。
例如在全國上下為抗擊新冠疫情而努力奮斗時,有些不法分子卻看準了“商機”,大肆兜售假冒偽劣的口罩、醫用酒精等防疫物資,單是公安機關偵辦的相關造假案件就有一千余起,涉案金額高達幾億。這種造假行為不僅造成了社會危害,也給被造假的企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會直接毀掉一個企業。
在學術方面,學術造假是一種影響非常惡劣的造假行為,必須予以嚴厲的制裁;應該運用道德、體制和法律三種手段,防范和懲治學術造假。學術造假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評價體系不合理和學風道德出現了問題;在評價教學、科研成果時,不能僅以論文數量為依據,對業績考核、科研獎勵、職稱評定等實行量化管理,不科學合理評價體制,加劇學界急功近利心態的蔓延,使造假之風愈演愈烈。各種不良行為影響了學界的公平,也破壞了學術風氣,必須予以嚴厲的打擊。
例如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王哲師德失范,多次學術造假;此事曾被該校教師、打假人郭頤頓實名舉報,公開揭露。學術造假的王哲原本應該被清除出教師隊伍,而他最近在沒有校方公示和科研成果的情況下居然當上了“教授”,甚至還成為了校級“督導”。這給學界乃至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造假行為也說明了“保護傘”和“關系網”的問題,因此治理造假行為也要“打傘破網”。“保護傘”固然與人們自律、道德建設和利益集團影響等有關,也與當地保護主義、山頭主義等有關;而“關系網”又與錢權交易、色權交易等不良行為有關。唯有“打傘破網”,才能贏得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上面僅從產品和學術兩個方面簡略地談了打假問題,由此可知該問題既重要又復雜。目前我國仍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各項法規制度尚不成型,打假活動將長期存在,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充分發揮作為打假主體的作用,引導、協調、整合打假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打假資源的社會價值,并在地區、行業和全國形成有效的協作打假監督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范打擊造假行為和維護我國在國際上的形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