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對華戰略擴張--簡評美國的“信仰外交”與我國文化安全
習五一
冷戰結束以來,在國際戰略格局中,宗教的復興和宗教的沖突,成為重要的社會現象。仔細分析這些社會現象,主要不是精神層面的有神論在起作用,而是宗教的社會性被人為的抬高和強化。宗教有神論被某些國家和某些利益集團,當作謀取政治勢力和經濟利益的手段。從科學無神論的視角考察,這種現象是歷史文明的倒退,急需我們進行研究,提出對應戰略。
一、從傳教士外交到信仰外交
一個超級大國立法,定期審查世界各國的宗教現狀,這是冷戰后國際舞臺上的一個重要戰略變化。這種“以信仰為基礎的外交”(faith-based diplomacy),成為歷史上“傳教士外交”和當代“人權外交”的最新版本。而當代中國的“宗教問題”,長期被美國《1998年國際宗教自由法》審查,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案例。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戰略格局最重要的變化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企圖建立獨霸全球的單極時代。某些權威人士鼓吹單邊主義的霸權政策,推行新干涉主義戰略。這一理論有兩個支點:一是捍衛“人類普遍的價值觀”,提出西方的“人權”、“法治”等等都是“普世價值”;二是“人權高于主權”,提出“人權無國界”。而當代美式人權標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將“宗教自由”視為人權的第一基石。美國基督教新基要主義勢力和政治新保守主義勢力結盟,共同推動國會通過《1998年國際宗教自由法案》,使其成為以國家力量進行基督教全球戰略擴張的工具。
在冷戰期間,基督教被當作“美國反對無神論共產主義的重要立足點。” ① 冷戰之后,兩極對抗消失,地緣政治因素減弱,而國際關系中的宗教因素日益突出。所謂“國際宗教自由”的議題,成為某些人士的口頭禪。
有位美國學者為這種“信仰外交”的合理性注疏,他說:“爭奪新世界秩序靈魂的斗爭已經發生,認真看待文化和宗教多元主義,目前已經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戰之一。”② 在他看來,21世紀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戰之一是“爭奪新世界秩序靈魂的斗爭”。而在保守本土民族文化的人們看來,某些國家為“爭奪新世界秩序靈魂”,動用國家行政資源,如:外交手段,甚至發動戰爭,傳播某種宗教信仰文化,是十足的霸權主義。
歷年美國政府發布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一再強調其價值觀。美國國務院在《2001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的導言中,宣稱要“使宗教自由成為憲法中的第一自由”。美國當局運用國家力量,在國際人權領域里強化美國價值觀。如:《2006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宣稱:
“宗教信仰作為個人選項和基本自由。是美國特征的立足點,根植于我國開國先賢的理想。從建國至今,宗教自由一直是我國最首要的自由之一。美國人民捍衛宗教自由的決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全世界——始終不渝。正如康多莉扎·賴斯國務卿所說:‘對美國來說,沒有比宗教自由和宗教良心更根本的東西。我們國家就建立在這一基礎上。宗教自由是民主的核心。’”③
現在,美國當局進一步提升“國際宗教自由”的戰略價值,鼓吹“宗教自由即促進國家安全”。如:2008年,美國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辦公室主任托馬斯·F.法爾(Thomas.F.Farr)公開呼吁美國外交應使“保護和擴展宗教自由成為其核心因素之一”,并宣稱“美國國家安全的中心議題是伊斯蘭恐怖主義。”④ 目前,關于宗教問題在國際戰略中的地位,美國朝野看法日趨一致。“以信仰為基礎的外交”(faith-based diplomacy),成為當代“人權外交”的最新版本。⑤
共和黨的戰略家卡爾·羅夫(Karl.Rove)的解釋說:“理性對于研究、分析歷史和政治也許是好的,但對于實踐和創造歷史和政治則不同。被感知和被期待的信仰,不能在塵世被證明和被演示,現在,則更為有效地動員人們去創造變化。”⑥ 美國的政治家用基督教的“普世價值”,激勵民眾創造歷史,源于一種美國式的政治生態環境。可是,某些美國的執政者將這種宗教信仰的價值觀,作為外交的基礎,強力向全世界推廣,這種霸權主義的外交能走多遠呢?
應當指出,美國政府大力促進的“國際宗教信仰自由”,是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標準的。例如:美國國務院發表的“2002年國際宗教自由年度報告”,將緬甸、中國、伊朗、伊拉克、朝鮮、蘇丹列為“特別關注國家”。2004的年度報告又將伊拉克從名單上刪除。而事實上,在美軍占領的伊拉克,殺戮“圣戰”不斷,民眾的生命安全都難以保障,難道宗教信仰反而獲得更大的自由嗎? 從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至今,在這場戰爭中死傷的伊拉克平民至少有66萬人,被國際人權組織批評為“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最近,維基揭秘網公布,在伊拉克戰爭中,總計10.9萬死亡人數中,有6.6萬非作戰人士。另一個總部設在倫敦的“伊拉克罹難人數統計”組織說,在戰爭中死亡的平民高達12.2萬人。⑦
“反恐、反恐,越反越恐”,已經成為國際流行語。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者研究,20世紀80年代,全球僅有5起自殺式襲擊事件,到90年代升至50起,而2009年,全球的“人體炸彈”事件高達500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反抗外國軍隊的占領。⑧ 美國政府大力實施《國際宗教信仰自由法案》,聲稱“尊重宗教自由的國家極少對他國造成安全威脅”。⑨ 這些惟我獨尊說教,在鐵的事實面前,如同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顯而易見,這種考察國際宗教自由的標準,是唯美國的利益為轉移的。
我認為,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列強的核心話語,已經轉向“以宗教自由為基石”的人權。基督教的“普世價值”不斷被抽象化,成為西式民主制度的圖騰,正如美國前國務卿所說的“宗教自由是民主的核心”。這種符號化的“普世價值”,企圖將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從各國基本的社會關系中剝離出來,成為國際舞臺上“新干涉主義”的武器。這種宗教意識形態化的傾向,影響了國際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造成世界的動蕩不安。
基督教信仰被意識形態化的現象,反映出歷史在曲折中延伸。當代宗教新基要主義的復興,向政治領域擴張,現代國家能否堅持政教分離的原則,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基督教新基要主義復興,與政治保守主義聯盟,企圖以國家的力量,向全世界傳播基督教的福音,造成新的政教分離的危機。
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的宗教因素
2006年12月,在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舉辦的第五屆國家安全論壇上,我曾撰文指出,冷戰結束后,影響中國國家安全的宗教因素主要有三個:即以達賴集團為首的藏獨分裂勢力;打著伊斯蘭教旗幟“東突”分裂勢力;美國基督教新保守勢力對華的擴張戰略。在西方遏制中國的戰略中,這些宗教因素將成為敵對勢力利用的重要資源。
近幾年,在我國邊疆地區接連發生一系列暴力事件,2008年“3·14”拉薩暴力事件,2009年“7·5”烏魯木齊暴力事件,其規模之大,手段之殘忍,仍使人感到深深地震驚!大量事實表明,這些民族分裂勢力有深厚的宗教極端主義背景,成為誘發國內恐怖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認為,在未來十年,這三種因素將繼續存在,在西方列強新干涉主義的支持下,依然對我國的國家安全構成相當的威脅。
以美國當局為首的某些國際利益集團,將宗教當作西方價值觀的負荷體,用于意識形態的輸出和顛覆他國的政治工具;從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相關利益集團都利用宗教作為動員民眾的手段,由是導致宗教動亂和教派戰爭遍及全球,令民族問題也蒙上一層神圣外衣而變得空前尖銳,難以調和,這已經成為21世紀以來世界戰略格局中的重要特征。
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民族因素,破壞祖國邊疆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民族分裂勢力利用宗教極端思想,成為分裂祖國的危險毒瘤。西藏拉薩“3·14”暴力事件,新疆烏魯木齊“7·5”暴力事件為我們敲響警鐘。新疆、西藏等地區的民族分裂勢力與海外敵對勢力相呼應,越來越多地披上宗教的外衣,具有更殘酷的破壞性。
宗教不只是一種文化,而且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政治手段。就從當前世界看,凡發生血腥沖突的地方,幾乎沒有不與宗教相聯系的;對大多數地區和國家言,不了解戰爭的宗教背景,就不可能了解戰爭的文化原因。打著宗教旗號制造事端,在我們國內的西藏問題、新疆問題上已是有目共睹,而對我國潛在威脅最大的,乃是美國基督教新基要主義的全球擴張戰略。
如果說,西藏、新疆地區的民族分裂勢力與宗教極端思想相結合,形成分裂祖國領土的恐怖主義暴力威脅,那么,國際宗教右翼勢力利用合法渠道,向我國的文化教育領域持續滲透,已經開始形成挑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軟實力。暴力威脅,赤裸裸,血淋淋;而軟刀子,甜言蜜語,溫情脈脈。在當今世界“斗而不破”的戰略博弈中,軟刀子是“巧實力”中的核心力量。
2008年8月,一位中國著名學者在歐洲訪問時提問:請簡要說明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是什么? 英國國家戰略研究所“跨國威脅和政治風險”項目負責人回答說:“中國若‘硬實力’崛起,美國則十分歡迎;中國若‘軟實力’崛起,美中之間將可能發生直接全面的激烈沖突。”⑩
如果說“硬實力”是指經濟實力,美國真的歡迎中國崛起嗎? 此另當別論。“軟實力”應當是指政治制度、社會文化、價值體系等等,當然包括民主、自由、人權等意識形態。民主制度和人權理念是西方向全世界推廣“軟實力”的兩張主牌。冷戰結束后,在國際戰略中,人權的牌日益顯赫。而根據美國當局的詮釋,“宗教自由成為人權的第一基石”。2008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什發表談話說:“我已通過明確、坦率和一貫的方式告訴中國領導人,我們高度關注宗教自由和人權”。{11} 奧巴馬政府上臺后,當務之急是應對經濟危機。在推廣美國核心價值時,美國政府調整策略采用“更溫和、更低調的手段”。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美國執政者的國際戰略方向是殊途同歸的。
基督教新基要主義的全球擴張戰略,成為美國霸權主義的工具。中國成為國際宗教右翼勢力傳播基督教福音的重點地區。美國《1998年國際宗教自由法案》的確立,是美國宗教勢力影響國家外交政策的標志性事件。正如美國前國務卿賴斯所說的“宗教自由是民主的核心”。這種宗教信仰文化不斷被抽象化,成為西式民主制度的圖騰,成為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的戰略工具。
在該法案實施中,美國以國家力量推動基督教全球戰略擴張,不斷在“人權”和“宗教自由”領域向中國發難。中國成為該項立法的主要制裁對象之一。這種“新干涉主義”,為“爭奪新世界秩序靈魂”,動用國家行政資源。中國成為國際宗教勢力傳播基督教福音的重點地區。中國內地大量基督教家庭聚會點,接受海外宗教組織的資助,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在評估美國基督教對華戰略擴張的態勢時,一位著名學者指出:
“它可以開動全部國家機器,從總統、國務院、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統一運作,許多教會組織和教會院校協同配合,形成國家、宗教和非政府組織各以不同的優勢對外擴張,政治威脅、經濟收買、文化宣傳、合法與非法手段齊頭并進,以至于能夠在基督教歷來勢微的我國,制造出相當強大的輿論,進入高等講堂和學術研究機構。地下教會敢于與國家法規公開對立。”{12}
西方宗教右翼勢力特別善于利用合法渠道,深入我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陣地,培植力量,宣傳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政治觀,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對立。他們有強大的政治背景,雄厚的資金,長遠的戰略,以及為扶植和培訓宣教骨干的教育體系。與這種強大的宗教文化傳播陣勢相比,我們科學無神論的聲音過于微弱。這種形勢若不及時改變,后患無窮。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人們思想的多變性和差異性不斷增強。其中,引人矚目的社會現象之一是,信仰宗教的民眾日益增多。“宗教學”逐漸由邊緣學科發展起來被稱為“顯學”。
隨著“宗教熱”的興起,一種“精心呵護”宗教文化的學術傾向也逐漸升溫。有一些人士極力推崇某種宗教文化,將其詮釋為“道德的源泉”、“民主的根基”、甚至是“科學的前提”。還有一些權威人士大力倡導“文化神學”,并積極推動這種“文化神學”成為國家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學術方向。這種思潮已經開始影響政策制定和輿論導向。
海外宗教勢力的所謂“合法滲透”,主要形式是“文化交流”、“學術研究”。他們通過教育系統和研究機構,在青年知識分子中宣傳基督教優秀論,將西方近現代文明歸功于宗教信仰,貶低或詆毀中國的傳統文化,視社會主義價值觀若無物。至今我們沒有學術上的應對,科學無神論幾乎沒有話語權,表述西方近現代歷史的真相,以及世俗人文主義和科學無神論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宗教滲透已經成為國外文化滲透的主要內容。而文化問題,宗教問題,以至意識形態問題,畢竟需要思想上的應對。我們應該掌握話語權,應該培植我們的學術優勢,我們不應該放棄意識形態陣地。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無神論的唯物世界觀和積極人生觀,占有重要地位。黨中央一再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要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科學無神論的作用不容忽視。一個時間以來,有種輿論,力圖把科學無神論從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剔除出去,這是危險的,既不符合人類歷史和當代的世俗化潮流,也與中國的人本主義傳統相悖。
注釋:
① 參見羅伯特·鮑柯克、肯尼斯·湯普森編,龔方震、陳耀廷等譯:《宗教與意識形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8-319頁。
② Scott.M.Thomas,The Global Resurgence of Relig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ruggle for Soul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2005.p.16.
③Annu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2006.
④ Foreign Affairs,2008.3/4.
⑤ 參見徐以驊:《當代國際傳教運動研究的“四個跨越”》, 《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1期。
⑥ 習五一、楊峰編譯:《美國的宗教和世界歷史》,(Scott.Atran,Religion in America and World History),見《科學與無神論》2010年第4期。
⑦ 英國《獨立報》網站2010年10月23日,轉引自《參考消息》2010年10月24日。
⑧ 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奧巴馬和他的戰爭》2010年3月20日。參見:www.Phoenixtv.com.cn.或phtv.ofeng.com/program/zmdfs/…./0316_1655-1577914:shtml.
⑨“A Briefing by Ambassador-at-Large for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John Hanford,Washington D.C.September 15,2004”www.state.gov/secretary/rm/36197.htm
⑩ 李慎明:《關于民主與普世民主的相關思考》,見:李慎明主編:《世界社會主義跟蹤研究報告(2009—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4頁。
{11}《美國總統布什8月7日在泰國曼谷的講話》,http://bbs.zxrs.net/dispbbs_61_115131_1.html.
{12} 文丁:《試看〈1998年國際宗教自由法案〉中的“宗教自由”》,《科學與無神論》2010年第6期。
《科學與無神論》2011年第1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