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長江中下游抗旱 中國政府督促地方長官盡職盡責等6則

趙建華等 · 2011-05-2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華網  上海商報  財新網  長江日報  華西都市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長江中下游抗旱 中國政府督促地方長官盡職盡責

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大旱調查:人為因素不可忽視

評論:客觀科學評估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重要的是善后和善用

充分發揮三峽工程之利 妥善處理不利影響

處理三峽蓄水影響需要全民參與

長江中下游抗旱 中國政府督促地方長官盡職盡責

中國新聞網 2011年05月24日 19:08

    長江中下游抗旱 <wbr>中國政府督促地方長官盡職盡責等6則

5月23日8時,長江宜昌站水位41.45米,比歷史同期均值低

3.46米,河床大面積裸露。中新社發劉良偉攝

 長江中下游抗旱 <wbr>中國政府督促地方長官盡職盡責等6則

5月20日,江西省九江縣城子鎮,一農民蹲在因干旱無法栽種的稻田上。受降雨異常偏少影響,江西遭受歷史罕見的春夏連旱,江西北部、西部局部地區旱情嚴重,大面積稻田干涸開裂。據江西省防總介紹,目前江西全省已栽早稻受旱面積達533萬畝,140多萬畝中稻無水泡田翻耕,23.5萬人口出現飲水困難。胡國林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記者趙建華)中國政府提醒各級官員,準確掌握汛情旱情,及時做出部署;加強防洪工程和抗旱水源調度,有效處置突發洪澇災害和旱災,防止重大災害事故發生。

  根據中國現行法規,抗旱、防汛抗洪實行各級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負責。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公布了包括長江在內的全國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點中型水庫、主要蓄滯洪區、重點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責任人和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1902人(次)的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將接受社會監督。

  國家防總24日督促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迅速上崗到位,熟悉防汛抗旱工程情況,落實各項防汛抗旱措施。玩忽職守、工作不力等造成嚴重損失者,將受到懲處。

  國家防總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之時,中國的長江中下游正在遭旱。中國氣象局的監測結果顯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到8成,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

  為應對旱情,中國官方下令大幅提高三峽水庫泄量。自20日起直到下月上旬,三峽水庫的泄量提高至每秒1萬立方米以上,以便為長江中下游補水。

提高三峽水庫泄量的同時,中國政府還下撥抗旱資金、調撥抗旱物資,接連派出工作組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地,協助指導抗旱救災。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希望旱區開辟應急水源,保障糧食生產用水和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大旱調查:人為因素不可忽視

中新網 2011年05月24日 16:21  來源:新華網

往年的四五月份,長江中下游正緊張地防汛。但當前,湖北、江西、湖南等河流、湖泊眾多的省份卻出現嚴重旱情。

  據氣象部門介紹,21日至24日南方地區出現一次降雨過程,長江中下游一些縣市旱情有所緩解,但部分地區旱情還在持續。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國家防總已召集有關各方,專題研究三峽水庫調度工作,提出統籌兼顧防汛抗旱、水力發電與航運安全等需求,決定自5月20日起,三峽水庫按日均出庫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泄;自25日至6月10日,日均下泄流量再加大一到兩千立方米每秒,以緩解中下游抗旱用水、城鄉供水等壓力。

汛期“干渴” 群眾叫苦

  5月下旬,在“千湖之省”湖北的孝昌縣花山村,一輛輛消防車正進村送“救命水”。村里老少挑著塑料桶排隊接水。花山村黨支部書記余春明說:“莊稼、牲畜用水顧不上了,得先保生活用水。好多居民一天全家人就用一盆水洗手,洗了米的水再洗碗,然后再澆地、喂豬,再臟的水也舍不得潑掉。”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

  在湖北,全省一度有66個縣市的雨量為近60年來最少,受旱農田面積達到1800萬畝,約占耕地三成,有78萬人飲水困難。最近一輪降水過后,全省重旱地區有所減少,旱情有所緩解,但仍有50個縣市降雨量為歷史同期最少,降水對中稻泡田、插秧增水作用有限。

  記者采訪看到,在持續干旱面前,湖北昔日的“魚米之鄉”土地龜裂,湖泊水體萎縮,洪湖等主要湖泊水體面積比歷史同期少4成左右。過境的長江、漢江持續偏枯。上千座水庫低于“死水位”運行。被譽為“中國水塔”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4.3米,創歷史新低。

  在湖南,4月中旬就有182萬畝農田的春耕受到影響,44萬多人的生活飲水受到影響。由于今年以來降雨持續異常偏少,位于洞庭湖區腹地的華容縣等地,遭受半個多世紀以來罕見的冬春夏連旱,群眾飲水和農業生產面臨嚴峻考驗,湖區部分稻田裂開,部分早稻枯死絕收。

  在江西,盡管進入主汛期已經一個多月,但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容積僅有7.4億立方米,為歷史同期均值的13%。目前全省中北部30多個縣(市、區)出現嚴重干旱,20多萬人口出現飲水困難。

  近日,記者來到江西新建縣恒湖墾殖場,沿途幾十公里的鄱陽湖已全部枯竭,曾經的一湖浩渺清水已變成一片平原。

“這是建場50年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 恒湖墾殖場副場長李浩元說,水泵已很難在河湖中抽到水。從5月5日起,全場1.3萬人的用水一直計劃供應。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我們是守著鄱陽湖在叫渴。”

天災是主因 人為因素不可忽視

  守著大江大湖“叫渴”,都是天災惹的禍?

  異常天氣現象是造成長江中下游嚴重干旱的“禍首”。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副主任周月華說,受拉尼娜氣候現象(赤道太平洋東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影響,自去年底以來大氣環流出現異常。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勢力整體偏弱,暖濕氣流無法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造成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降雨偏少。

  但一些基層水利干部反映,天災之外還有不少人為影響因素。

  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嚴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區取水困難。位于江西新建縣的贛西大堤牛頭湖電灌站已無法從贛江抽水澆田。無奈之下,當地重新在電灌站邊上架設了兩條152米長的鋼管,延伸到贛江中抽水灌溉。新建縣水利局負責人坦言,在贛江中下游一些河段,與2000年比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寶貴水源位于中間狹小的深切河道里,遠離河岸,無法抽取利用。

  另一個人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電站快速發展,在干旱期間成為抗旱“攔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許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電站,對上游來水進行人為控制。正當干旱季節中下游地區大量用水時,這些電站卻大量攔蓄水發電。由于電站管理權歸屬不同,利益不同,調度困難,制約了抗旱工作。

  今年4月份,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電站不愿放水,導致下游2萬畝早稻田得不到及時灌溉。在上級部門干預下,電廠才開閘放水,但此時已造成農田受旱損失。

  第三個人為因素是各地水利設施老化,難以滿足抗旱需求。記者在湖北等地旱區看到,目前農業生產中許多灌溉設施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設計標準低,損毀嚴重,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很難滿足抗旱需要。

  “雨季抗旱”考驗政府 “加強水利”不是口號

  “雨季抗旱”對防汛部門和基層干部是個新的考驗,暴露出當前南方抗旱工作的薄弱環節。

  江西省防辦總工程師史小平坦言,長江中下游嚴重干旱說明,沿江各地還要完善抗旱預案,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預案還是空白。

  部分基層干部也表示,多年來很少想到汛期會出現嚴重干旱。這導致一些地方雨季抗旱缺乏應對措施。江西安義縣等地一些鄉鎮干部坦白說,面對幾十年未遇的春旱,“我們有些束手無策”。

  有關專家提出,干旱情況下,政府應對電站、大壩進行及時調度,集中有限的水資源抗大旱。同時杜絕非法采砂導致河道下切影響取水。

  長江水利委員會防災減災處處長黃奇認為,多年來,南方一些省份農業生產用水很粗放,節水意識和節水技術都不強,灌溉設施的修建標準也不高。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南方豐水區應重新認識自身水資源變化,不能雨豐而忘旱,臨旱再掘井。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發生災害性強降水的概率在增大,干旱時間延長的概率也在增大。”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陳正洪說,這對各地水利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能抵御區域性突發強降水,還要增強水利工程蓄水性能建設,要補的課很多。

一些基層群眾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強調水利建設,但到了基層一些地方就走樣了,部分干部認為水利建設投資是上面的事,“等靠要”思想嚴重,急需引起重視。

記者郭遠明、沈翀

評論:客觀科學評估三峽工程

來自:上海商報

四川水力發電網  2011-05-24

提要:既然三峽工程已經搞了,那么現在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盡量發揮它的優勢,將其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但在這一過程中,首要的仍然是客觀和科學的評估。

  最近,湖北、江西等長江中下游地區遭遇嚴重干旱,僅湖北就有50萬人飲水困難、千萬畝農田受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創下有衛星觀測以來的最小。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較歷史同期均值明顯偏低,其中武漢至九江段逼近歷史最低水平,南京逆長江以上,特別是武漢以上,大型貨輪難以逆流而上。于是又有聲音將這次大旱歸結為三峽水利工程所致。

  近幾年三峽及周邊頻發的泥石流、地震、水災,有人說是三峽水庫引起的;幾年來長江下游、長三角地區氣候不正常,冬天和夏天的氣溫比之前要相差攝氏2-3度,也有人把此解釋為三峽工程造成的……

  三峽水庫攔截江水,肯定會影響下游用水和航運,可是專家們幾乎眾口一詞,今年長江中下游缺水主要原因是降雨減少導致干旱。三峽上游因為水庫蓄水,導致庫周邊堤岸變得濕潤,這加重了滑坡。而大壩之下的生態環境也在改變。這已引起許多專家關注。可這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

  這樣的問題現在都還沒有結論,各方專家在繼續論證。這些問題非常專業,不是在此可以輕易判別的。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國家防總決定再次加大三峽水庫下泄流量,自5月20日至24日,三峽水庫按1萬立方米/秒左右控制下泄,5月25日至6月10日,其下泄流量將加大至1.1萬至1.2萬立方米/秒。三峽水庫放水,使長江中下游航運及旱情都得以緩解。可見三峽水庫的好處是明顯的。可是,因超常規加大下泄力度,三峽水庫發電量就會大大減少,而當初建造三峽水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發電,且當前各地正在鬧電荒,三峽供電量減少的影響太大了。

  類似的問題很多,這些三峽工程存在的亟須解決的問題,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提出并準備予以解決。這些問題大概分幾類,即有的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但需要在運行后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除了上述三類問題外,我們說,還有一類問題,就是三峽工程動工前已經有人提出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就動工了。譬如黃萬里教授生前曾經提出,三峽工程的淤積問題雖然與三門峽不一樣,但長江碎石顆粒的淤積比黃河泥沙的淤積更難排泄;再譬如他提出,三峽工程發電和用水功能的協調問題,等等。

  當年建設三峽工程,雖然前后拖了近四十年,但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來國家財力不夠。最后決定開工前的幾年里,雖然也有爭論也有不同意見的發表,但基本上還是由政治決定和多數人表決而拍板的。現在回頭再看,其實,這樣一件向自然挑戰的事,關乎幾億人命運的工程,當初的確應該更加考慮得慎重和周到一點。至少,它必須按照科學規律把已經能夠預見的困難一一克服才能正式動工。

  當然,迄今為止,三峽工程還是很有作用的,特別是對于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問題而言,但是它的問題也不少。國務院能夠正視這些問題,本身便是一個科學態度的表現。不過,要認識評估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建立在依照科學規律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再也不能簡單的政治拍板決定。

  說到底,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伴的。既然三峽工程已經搞了,那么現在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盡量發揮它的優勢,將其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但在這一過程中,首要的仍然是客觀和科學的評估。沒有這個基礎,仍然是一任長官意志為大,那么往后的一切興利除弊的工作仍然無從談起。

三峽工程:重要的是善后和善用

作者:王以超

來自:財新網

四川水力發電網  2011-05-24

  關于三峽大壩的功過譽謗之爭,也許注定會持續許多年,甚至遠遠超過大壩本身的設計壽命。(專題:直面“后三峽”挑戰)

  最新激起千層浪的,則是國務院于5月18日通過的《三峽后續工作規劃》。《規劃》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生態、地質災害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三峽蓄水后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雖然《規劃》所提及的三峽工程負面影響,之前并不是秘密;無論是在學術層面,還是媒體上,都多有涉及,部分外媒所稱“首次承認”難免過分渲染。但在國務院層面上提出,仍給外界以不小的沖擊感,亦是現實。

  恰逢自今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又遭遇了50年來最為嚴重的干旱。截至5月22日,在鄱陽湖,目前水域面積只及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在洪湖,目前水深最深處已經不足一尺,“浪打浪”的場面早已隨歌而逝。

  因此,在民間,頗有不少聲音亦把這種氣候的反常,歸咎于三峽大壩的興建。甚至有人大聲疾呼,“龍脈被截斷,則風雨失調”。

  實際上,自2003年,三峽蓄水至135米高程以來,指責三峽工程造成大面積氣候反常的聲音,雖然沒有擺到臺面上,但在民間卻始終未有中斷。從重慶當年的持續干旱到后來的山洪爆發,甚至一直到2008年初南方大面積冰雨雪災害,普遍聯系的觀點壓倒了一切。

  官方其間雖偶有回應,非但未能平息這種爭議,反而有火上澆油之勢。

  其實這一點,并不難理解。和地震的形成機理一樣,氣候本身也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巨系統。你很難單獨地界定單一因素,對于整體的影響。以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為例,雖然全球主流科學界已有共識,至今仍有人懷疑是“陰謀論”,并堅持現有氣候變化,并未超越其自然內在規律。

  因此,要想100%地證明,三峽大壩和這些氣候變化反常行為無關,乃至與汶川特大地震無關,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只要一句話,就可以百口莫辯了:你怎么知道不存在目前科學尚不清楚的影響機制?你怎么知道三峽不是那根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萬能稻草”?

  對此,個人的態度是,贊成進一步加強三峽大壩對于周邊小氣候,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氣候系統影響的研究和投入。雖然在上馬之前,這些亦有論證;但畢竟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而我們對于氣候的認知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之中。

  但是,我還是反對把任何氣候反常,都斷然歸因于三峽大壩的說法。實際上,中國歷來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度,無論在任何一個人口聚集之地,只要歷史不太短,對于旱澇的文字記錄都十分豐富;有些前所未有的、大面積、長時間尺度的災害,甚至直接影響到朝代變遷。而這些,都是在現代化的水利工程誕生之前。

  更何況,自2003年以來,在全球范圍內,無論是從美國到歐洲,從澳大利亞到中東,颶風、洪災、高溫、干旱以及罕見降雪等極端氣候事件,亦屢見不鮮。而鮮少有其他國家的公眾將這些歸咎于單一水利工程。全球變暖帶來的極端性氣候增多趨勢,已漸成共識,我們不應以“陰謀論”漠然視之。

  長江上游大量干支流水利設施的建成投入使用,中下游不斷增長的居民消費和工業用水需求,以及大量基礎水利設施的年久失修,都可能加劇長江流域當下的干旱。執著于三峽一個大壩的興廢,并無益于事態的最終解決。

  當然,在各種極端性氣候事件面前,如何有效地協調利益機制,充分發揮三峽應有的積極作用,也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

  畢竟,三峽工程的運行管理,關系到多個省份、多個部門的切身利益。因此,應該更多地引入利益制衡機制,以最大程度發揮其外部性,而不僅僅謀求發電等可見的經濟收益。

  要知道,三峽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按照最初的設計,它就兼具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多方面的功能,現在可能還要加上生態維護。

  鑒于各個目標之間,很多時候無法避免內在沖突,因此,在監管和協調機制上,這些角色的代理人,都不應該須臾缺位。

  此外,對于已經顯現出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對地質災害、水質污染帶來的變數,更應有長期規劃。在大壩全面建成之后,可能需要數年乃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建立新的動態平衡;這個過程,更應加強監測、防治力度,以防微杜漸。

即使在進入相對穩定期,長期監測和預防也不應松懈,這個方面的投入須從體制上加以保障。我們甚至要考慮到,將來大壩一旦退役,所需要付出的生態治理和修復成本;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整個庫區乃至下游的長治久安,才是真正對整個國家和民族負責的態度。

充分發揮三峽工程之利 妥善處理不利影響

來自:長江日報

四川水力發電網  2011-05-24

  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庫區移民、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會議要求妥善處理三峽工程蓄水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峽工程自建成并投入運行以來,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著對這項重大工程的關注。國務院的上述表態,明確指出了三峽工程的利與弊,也正面回應了社會對三峽工程的關心。

  三峽工程客觀存在一些不利影響,并不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任何人類活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也都必然存在利弊兩面性。人類通過自己的活動,不斷改善自身生活處境的同時,也需要不斷面對和克服這些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承認利也要承認弊,才是理性的態度。 

  三峽工程的興建于1992年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在此之前,曾經歷了漫長的論證過程,充分展現了不同意見。在新中國迄今所有重大工程中,三峽工程有可能是決策最民主、論證最充分的一個。即便如此,三峽工程依然會帶來不利影響,這對認識人類活動的利弊兩面性具有標本意義。

  三峽工程在經濟、生態、航運等方面產生的不利影響,有些是在論證設計中已經預見,有些則是在建設或運行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有些問題現在可以解決,有些問題以現有技術條件可能難以有效解決。這些不同情況不只存在于三峽工程,它其實顯示的是人類對自身活動結果的控制和預測能力的有限性。目前并沒有證據顯示,三峽工程的那些不利影響是不可控的。

  三峽工程的效益開始顯現,它生產的低廉清潔的能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中國許多地方,服務于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然而,應該看到,發電只是三峽工程效益的一部分,這項重大工程是要在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領域發揮綜合全面效益,并不是僅具有某種單一功能。一些效益比如發電效益的發揮,已為人們所熟知,而其他領域的預期效益不僅要充分發揮出來,還要通過各種方式讓人們能夠在現實中感知得到。

  近些年,三峽工程所在區域或周邊地區發生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干旱等災害,以及一些自然生態環境的變動,往往有傳聞將之與三峽工程聯系起來。但很快都得到了正面的回應,表明與三峽工程無關。回應都由專業人士作出,應當是科學可信的。但三峽工程這樣一個巨型水利工程,并不能以沒有帶來自然和生態災難為滿足,而是應該對改善周邊環境和防治地質災害積極地“有關”起來,充分發揮其綜合效益,這才是水利工程之利,也是三峽工程興建的初衷所在。

  可以想見,三峽工程將會受到社會的長期關注。這項工程的不利影響需要正視,并想方設法加以妥善處理,其綜合效益則要持續充分發揮,造福人民。  

處理三峽蓄水影響需要全民參與

作者:楊于澤

來自:華西都市報

四川水力發電網  2011-05-24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妥善處理三峽工程蓄水后對長江中下游帶來的不利影響,要求實施工程整治,穩定河勢,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設施功能;實施生態修復,改善生物棲息地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報道見昨日本報13版)

  看到這個消息,頗覺意外。在人們心目中,三峽工程“高峽出平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以前只知道三峽工程,在比如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也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并對長江中

  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影響。這些問題有的在論證設計時已經預見,但需要在運行后加以解決;有的在工程建設期已經認識到但受當時條件限制難以有效解決;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出的新要求。從中我們可以推測,三峽工程的不利影響還不少,不能置之不理。

  現在國務院專題研究三峽工程的不利影響,絕對沒有否定或懷疑三峽工程的意思,而是從后續建設的角度,部署如何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但三峽工程涉及廣大的長江流域,其影響甚至波及全國,要解決三峽蓄水產生的不利影響,顯然不能僅限于系統內部署和動員。三峽工程當初是由政府提出,一干專家論證,經全國人大表決上馬的,普通民眾甚至某些專家參與的機會很少。但工程建設把庫區內外“卷”進去了,其不利影響也通過各種渠道波及庫區內外,把大家都“卷”進來了。處理不利影響,應當是全民參與。

  比如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就不只是環境保護部門的事,也不只是三峽建設總公司、庫區的事,而是需要各界參與。庫區要愛惜自然環境,更多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峽庫區蓄水了,長江下游流量變小,下游居民需要強化節水意識;各支流水位下降,農業受水資源的約束更強,各地必須有以因應。北京及華北計劃通過“南北水調”汲取長江水,這些地區的節水意識、節水措施也要到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182jv.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