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要命的糧食
劉仰
·
2011-02-24
·
來源:烏有之鄉
世界糧食價格上漲的預期前一段時間又開始出現,中國小麥產區的旱情,被國際市場當成是炒作糧食價格上漲的題材。它的邏輯是:中國旱情,糧食減產,就要到國際市場購買糧食,所以糧價一定會漲。確實,近一段時間來,世界糧價漲得很快,但這并非是中國旱情造成的。世界銀行前不久警告當前糧食漲價的危險:一方面,糧價上漲在世界范圍內新增了4000多萬貧困人口;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部分國家社會政治的不穩定局面。
埃及民眾的平均支出中,食品占40%。一般來說,越是貧困的人口,食品占支出的比例越大。美國近日有專家指出,由于近期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導致埃及的食物價格上漲20%,富人也許能夠承受,窮人就很難承受,由此引發埃及的社會動蕩。這一動蕩蔓延到中東各國,糧食等食品價格上漲,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為了防止社會動蕩的惡化,埃及的穆巴拉克下臺后,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周邊國家,立即對糧食問題高度重視,有的降低糧食稅收,有的降低食品價格,有的向民眾提供糧食補貼,等等。正應驗了中國的老話:民以食為天。中東國家由于自然條件所限,不少國家的糧食不能自給,較大程度地依靠國際市場,這就使得國際糧價一旦有較大起伏,對本國民眾的基本生活就會產生嚴重影響。
所以,糧食問題關系到一個社會的穩定,如果中國出現糧食價格上漲,甚至出現缺糧,后果同樣會很嚴重。于是,我們想到了拿著美國經費做中國研究的茅于軾多年來不斷重復的主張:中國應該放棄18億畝紅線,中國現在有錢,如果糧食不夠,可以到國際市場買,如果別人不賣給我們,一定是我們中國做了壞事。茅于軾的這種言論,輕一點說是糊涂和無知,重一點說,就是禍害中國的陰險用心。如果中國真的按照茅于軾的方法行事,埃及等中東國家的動蕩局面,可能就會在中國出現,甚至更加嚴重。中國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近日說:目前全球糧食貿易量僅相當于中國年糧食消費量的40%,因此,依靠大量進口來解決中國的糧食問題是不現實的。所以,中國獨立自主解決吃飯問題,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世界糧食為何會緊張?為何糧價上漲頻頻成為要命的繩索?這要從幾個方面來認識。首先,西方社會的消費主義是造成糧食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當今世界并不缺糧食,早就有人指出,糧食分配的不公平是造成部分地區缺糧的重要原因。在糧食消費的不公平中,經濟發達地區的糧食浪費,對于沒有糧食吃的窮人來說,簡直就是犯罪。一般來說,在家里自己做飯,浪費的可能性較低,到飯店吃飯,浪費程度大大提高。然而,為了消費主義,為了活躍經濟,發達國家(包括中國發達地區)在家做飯越來越少,各類飯店越來越多。在城市的街頭走一趟,彷佛人們的生活就是為了吃。飯店吃飯造成的糧食浪費(這是廣義的糧食)并不是中國特色,在西方的快餐文化中,每天因過期而扔掉的食物成品,數量也極其驚人。
其次,消費主義造成的西方生活方式,也造成大量的糧食浪費。雞鴨魚肉是通常的肉食,我小時候,吃肉食并不很頻繁,每周有一次真正的純肉食已經很不錯了。但是,現在肉食越來越多,中國傳統的飲食結構也被西方文化改造。肉食需要消耗大量糧食。我記得小時候,雞鴨之類自然放養的程度很高,人工喂食只占較小的比例。魚類也以野生為主,豬的食譜很雜,一般不喂糧食而喂糠,農村孩子還有“打豬草”的任務,放學之后,走過田邊野地,看到豬能吃的野草,拔幾捆帶回家喂豬。換句話說,在我小時候的農村,提供肉食的家禽家畜,用糧食喂養的程度比較低,對糧食的消耗較少,動物與人爭糧的現象不嚴重。但是,西方生產方式為了提高產量,養殖業消耗大量的糧食,提供給人們更多的肉食。雖然說營養程度提高是件好事,但任何事情都該有一個限度。現代發達地區的人們,減肥已成為重要的生活內容。為何要減肥?吃得太好了,其實就是浪費。而不管哪種減肥,包括健身,又是另一種浪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就這樣建立在重復大量浪費的基礎上,積累起利潤,同時也造成糧食不夠的局面。
第三,現代工業化的發展模式使得很多糧食并非用于人們的食用,比方說將糧食用作生物燃料。數據顯示,一輛SUV加滿一次油,所需的糧食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口糧。美國西歷2008年被汽車吃掉的糧食,可以養活7億人。當然,生物燃料有很高尚的理由,比方說低碳、環保等等。但是,換一個角度說,開車過多也是浪費,一人一輛小汽車,很大程度上都是浪費,這還是西方提倡的生活方式問題。與此相關的還有喝酒,也是浪費糧食的另一個體現。適當的喝酒有益,過度喝酒是浪費;喝吐了,又是浪費;喝出病了,要治病,還是浪費。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造成食物豐富的假象,在經濟發達地區催生大量的浪費。以美國為主的一些人,在全世界大力推廣轉基因,其理由是糧食不夠吃。實際上,如果把生物燃料所消耗的糧食用于解決饑餓問題,世界上便不存在糧食不夠吃的問題。再退一步說,轉基因糧食有極大的爭議,如果只是把轉基因糧食用于給汽車吃,而不是給人吃,大概也不會有那么大的爭議。而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說糧食不夠,一方面用大量的糧食喂汽車,一方面又讓人吃轉基因糧食,怎么想都想不通。
第四,為了將糧食大規模地用于工業化生產,原先農民分散擁有土地的情況就不能存在,因此,把農業朝工業化方向發展,在世界各地都形成圈地運動,致使很多農民失去土地。本來,如果農民自己有土地,就算收入不高,至少還能依靠自己抵擋一些風險。如今大量農民失去土地,使得糧食安全的風險劇增。在這個問題上,各個國家依然是把握一個度的問題,過于分散不利于生產效率,像美國那樣都搞大型農場的過于集中,風險也會放大,尤其是很多國家人口與土地的關系比美國要緊張得多。浪費造成的糧食高消耗,即便能夠改變,也未必能改變糧食分配不公的現象。中東一些國家因糧價上漲而造成社會動蕩,周邊其他國家立即發紅包、送糧食,緩和社會矛盾,這個現象也從另一個層面證明,世界上的糧食并非不夠,而是分配不公,造成窮人買不起糧食。而全世界糧價上漲的最終源頭,實際上就是美國濫發紙幣,美元大肆泛濫,在全世界引起通貨膨脹。糧食危機實際上是美元危機,美國自私自利的金融政策,正在把全世界的窮人推入深淵。由此,我們也應該認真反思美國推行的所謂全球一體化。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全球性的糧食風險?關鍵只有一條:獨立自主。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18億畝紅線必須堅持。靠國外解決糧食問題,最多只是臨時性的權宜之計,絕不能成為長期方針。然而,即便中國領導層明確認識到依靠外國解決糧食行不通,如何依靠國內,還是有爭議。比方說,有人認為,轉基因糧食能提高產量,從而可以減少耕地,18億畝紅線可以放松。現在已經有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謊言,未來還會有更多證據。此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造成中國18億畝耕地紅線正在遭受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對中國的糧食安全保持高度警惕。
2月17日發表的《半月談》雜志刊登文章,《我國耕地總數接近18億畝紅線,空置面積超1億畝》。文章說:“截至2010年底,我國耕地總數不足18.26億畝,已接近18億畝的紅線。人均耕地不足0.1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發達國家的1/4,只有美國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雖然有人對18億畝紅線的計算方式有異議,但是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保守一點比激進的大膽要好。然而,前幾年就有專家指出,18億畝紅線恐怕守不住,很快就會被突破,為什么?
很多年前,國內有專家指出,按照我們現在城市擴張的速度,逼近或超越18億畝耕地紅線,用不了10年。《半月談》的文章指出,中國雖然在人均收入等方面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但在大中城市人均綜合用地方面,已經超過不少發達國家:“目前,我國大中城市人均綜合用地已超過120平方米,對照國際上的大都市,東京人均綜合用地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與日本的快速發展時期相比較,我國GDP每增長1%,對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本文前面說了現代生活的糧食浪費,在這里還想指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同樣伴隨著嚴重的土地浪費。糧食浪費也許還有救、還能改,土地浪費很多都是難以逆轉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多年來,我始終在強調一個問題,中國不能盲目崇拜美國,不能樣樣都向美國學,不能把美國的一切都當成中國的榜樣,中國必須尊重自己的現實。之所以在這里還要強調這個觀點,就是因為,中國進幾十年來在土地使用上的鋪張浪費,很大程度上就是盲目學習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結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速公路。為了像美國那樣發展汽車工業,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高速公路網,《半月談》雜志介紹:“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總長度已經與歐盟27國總和相當,是日本的8倍多。高速公路密度也很高,東部地區達到了2.49公里/百平方公里,遠高于歐盟和日本,是美國的2倍;中部地區是1.59公里/百平方公里,也高于美國和歐盟的平均水平”。與之同時出現的矛盾狀態是,一方面很多高速公路客貨流密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各大城市的交通嚴重擁堵,城市人均綜合用地達到120平米依然不夠。
此外,政府機關、高校用地也越來越鋪張,城市廣場一個比一個大。我曾經去過銀川,那里位于黃河的河套平原,是沙漠環抱中的一片豐腴的土地。然而,銀川市卻建了一個巨大的廣場,是我所見過的最大的廣場,滿是綠化,夜晚燈光美麗,但白天夜里都很少有人,銀川市新建的道路也極為開闊鋪張。我感覺,設計規劃的人,似乎沒有意識到在銀川這樣的地方,適合種植的土地資源是多么珍貴。這一現象在銀川之外,在全國各地都存在。城市建設鋪張地使用土地,其背后一個心態是:把土地用于農業,產出很低,把土地用于工業,或者房地產,它的產出遠遠高于農業。
因此,在鋪張使用土地的浪潮中,便出現了另一個重要角色,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新技術園區等等。我到過一些工業園區,為了強調花園工廠,很多園區內的工廠用地也極為浪費。事實上,一些企業主“花園工廠”的說法只是一個美麗的詞匯,其根本目的還只先占有土地,等待未來的升值。而另一方面,全國各地還有很多各業園區處于閑置狀態,有的甚至荒廢。西歷2004年,國土資源部的負責人表示:各種名目的開發區面積已超過了祖祖輩輩建成的中國全部城鎮用地面積的總和。有統計表明,在開發區中,有百分之四十是開而不發,造成大量土地閑置。
近年來土地鋪張浪費的使用中,還有一個重要領域就是盲目發展城市化。城市化對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的確是有好處的,但是,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土地資源緊張的大國,發展城市化應該結合中國實際,不能像美國那樣無所顧忌地使用土地,美國與中國的國情很不一樣,但中國的一些精英們在設計發展模式上,幾乎只以美國為榜樣,例如,城市房屋的單套面積越來越大。此外,城市化的土地鋪張還包括大馬路、大廣場、大草坪、大立交,以及超大型公共設施。西歷1996年至2003年間,中國耕地面積已由19.5億畝減少到18.5億畝,7年減少了1億畝,平均每年約減少1429萬畝。按照這個速度,2010年現有的18.26億畝耕地,不用2年,就會突破18億畝紅線。
如果僅僅從土地的產出上計算,將土地用于工業或房地產,產出的確要比農業高。然而,這一選擇也不是可以鋪張使用土地的理由。同樣是發達國家,中國在使用土地問題上,為何不學日本,非要學美國?甚至連日本也不能照搬,而應該緊密結合中國的現實。土地資源的危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中國的糧食危機未必立即出現,但一定會出現。在已經被大量占用的土地中,有一些還可以恢復為耕地,但很多已經難以恢復,中國耕地資源緊張的局面,將延續很長時間。這一危機的出現,不僅僅是局部模仿美國的結果,而是在改革開放的總體指導思想上,一切以美國為榜樣的結果。中國必須迅速改變這一思想,必須回到中國現實之中,尋找適合自己長遠發展的模式。土地問題涉及到眾多方面,而最根本的是糧食安全。房子、道路雖然能比農業創造更高的效益,但是,到了沒糧食的時候,總不能吃房子啊。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