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轉型對重慶的期盼
楊帆
重慶模式的主要內容
我和蘇偉,劉士文編寫的《重慶模式》即將出版。本書的策劃正處于爭議最大的時期,出版時,卻已得到中央正式的肯定。但我仍舊堅持,思想知識界應該領先于政治家,而不是看政治家的眼色行事。在大家惶恐于“改革喪失動力”的時候,重慶模式的出現,就說明新的政治競爭模式已經出現,富有創造性的實踐已經產生而且還會繼續產生,突破官僚體制的壓制和思想的偏見,人民群眾和社會歷史是最公正的評審者。
重慶模式的主要內容是:未來十年的三個定位,以打黑除惡作為糾轉黨風和社會風氣的突破口,以唱讀講傳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抓手,以建設內陸大開放的戰略高地作為重慶發展的最大動力,以建設五個重慶,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為發展目標,以房改、戶改、土改、勞改(勞動制度改革)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突破口;以包括國有、民營、外資三駕馬車重組優化的經濟結構;以切實改善民生為歸縮。
治官反腐,是中國健康發展的前提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中國革命與蘇聯不同,經過了農村包圍城市,建立根據地再向全國發展的漫長38年,根據地的經驗和經濟力量不僅支持戰爭勝利,而且支持建國初期全國經濟穩定,根據地的經驗甚至有益于改革開放。在深圳經濟特區和香港出現的兩種貨幣同時流通,一種商品兩種標價,有效解決了在開放初期,人民幣高估不能馬上和國際接軌的問題,既保持經濟穩定,又保證經濟效率,是雙軌制中最成功的一項。這在貨幣理論方面也是一個尖端問題。“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法則,在紙幣流通和外匯管制條件下,成為“良幣驅逐劣幣”。令人驚訝的是兩幣流通在陜甘寧邊區就存在,是邊幣與法幣同時流通,邊區經濟學家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有兩本論文集,其研究之深度令人贊嘆。
中國傳統文化不善思維邏輯,形式邏輯是近代以后才傳入中國的。有學者曾說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是“實用思維理性”,中國人認識問題僅靠邏輯推理不信服,非要“舉例說明”不可,現在“案例教學”在西方教材里也越來越多了。
中國改革初期鄧小平主張“摸著石頭過河”,其含義是“尋找先例”,仿照他人或他國成功經驗,結合自己情況去實踐,如果成功,又可為其它單位仿照,最后才在全國推廣。等到以法律法規,學術著作和教科書等形式肯定下來的時候,往往是已成熟,概念化甚至過時的東西了。中國大部分改革都不是依照法律進行的,而是各個基層單位,部門,地區和個人,企業,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大膽創造在推廣的產物。革命時期的瑞金和延安,計劃經濟時期的大慶大寨,改革初期的安徽農民分地,深圳特區,香港特區,14個沿海開發區,廣東的綜合改革實驗,后來108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園區,都有這樣的性質。以后涉及全國范圍的改革,應先立法,統一實施,以減少混亂。但創新總要依靠個體的創造力,榜樣仍舊是最有說服力的。
改革以來所依靠的香港,深圳,廣東,后來的上海,雖然都創造了有益的經驗,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推動了中國的發展。現在由于巨大既得利益,許多人自封“改革派”,已是赤裸裸的既得利益集團口號。香港深圳廣東如果推行“政治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特別是反腐敗,是大有可為的,可惜他們不干。由于全國開放,他們在經濟上就喪失了實驗區的意義。他們不想解決新問題。比如:他們至今也沒有允許數千萬農民工變成他們的城市居民。他們的超前發展,并沒有“自動”帶動中西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許多神話已經破產,真的有什么先富帶后富嗎?沒有。因為即使市場經濟有這功能,也會出強者的壟斷,破壞這機制。真的有什么資本在沿海地區“飽和”以后,自動流到中西部嗎?沒有。因為所謂比較利益在國家之間發揮作用,其前提是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所以發達國家的資本就會流向發展中國家;相反,在一個國家內部勞動力可自由流動,依據比較利益,一定是內地人才和勞動力流向沿海地區,而不是沿海地區的資本流向中西部。這就是在和平環境和市場經濟自發起作用的前提下,沿海地區與內地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
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改革開放以來的新問題,主要是權力腐敗,投機資本,利益集團,貧富差距,中西差距,社會平等,國家安全,技術進步,道德信仰危機,資源環境等10個方面。可惜的是,前30年的樣板們已無動力和創造力提供新經驗,這些問題困擾著全黨全國人民,大家對我們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信心不足。
此時,重慶模式橫空出世,震驚國內外。雖然一個地區不能解決全國問題,也沒有必要機械地推廣,但其觸及的都是核心問題,其基本經驗,基本方法,特別是核心價值觀,具有普遍意義。
在中國,頭號最重大的問題,就是反腐敗。面對越來越嚴重的腐敗,越來越多的人已喪失信心,越來越多的人在同流合污,越來越多的人退避三舍,敢于反對腐敗的人受到各種打擊報復。腐敗勢力正在形成利益集團,促使社會走向潰爛。他們企圖進一步控制政治經濟,最終要搞垮共產黨和共和國。因為無論有多少共產黨干部腐敗,總是不能最終得逞,因為他們在共和國憲法,在共產黨黨章面前,在數十年的革命歷史面前,永遠得不到合法性。腐敗勢力必定要結合國際反共勢力,推動所謂“政治改革”,推翻共產黨領導。這就是前蘇聯發生的事情,也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陳云所有共產黨領袖,無論是改革的還是不改革的,都一再強調“腐敗會亡黨亡國”的原因。
這種危險,越來越多人看到了,大家想不出一個不搞文化大革命,不破壞法治,又能有效控制腐敗的方法。在官員腐敗不能制止的條件下,所有加強國家安全,政府管制,社會福利,宏觀調控的措施,都會因為腐敗而走樣。
自由派以西方“普適價值”為世界主流,在美國歐洲支持下,一直鼓吹自己的方案,這就是:腐敗的根源是權力不受限制,只有實行西方民主和多黨制才能治理腐敗。目前的體制不能治理腐敗,國家干預越多腐敗越嚴重。
重慶模式跳出了這個怪圈。在重慶比較徹底的清理了官員腐敗,這是通過打擊黑社會來解決的,其手段是堅持法治,綜合治理。特別是通過“唱紅”,依靠和發動群眾進行了廣泛揭發檢舉,解決了中國人不愿或不敢實名作證的問題。它告訴全世界,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不受西方思想限制,通過動員中國革命和共產黨的傳統資源;同時避免左傾,不搞文革,不搞逼供信,不搞政治運動,而是納入法治的軌道,把發動群眾和法治手段結合起來,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進行綜合治理,就可以相當徹底地治官員腐敗,治黑社會。
全中國都應該學習重慶的經驗,來一次徹底的綜合治理,治理方方面面的腐敗,中國才有條件在弊絕風清的環境下,主動地推行政治與社會改革。
以民生為導向重整經濟發展戰略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導向。計劃經濟以強國為導向,以中央政府為主體迅速完成工業化原始資本積累。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理性人追求利潤最大化”,實際上是以資本邏輯指導發展戰略:如勞動力商品化,給私人資本特別是和外資以優惠,依靠外資實現技術進步;利用靜態比較利益,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導向,依靠發達國家市場;
進行一系列“金融創新”等等。這戰略已到盡頭,發達國家經濟危機已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另一方面中國進口資源太多,經濟安全難以保障;第三,資本與權力結合造成越來越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特別是腐敗蔓延和道德信仰的缺失。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貧困問題緩解了,但中產階級被高房價剝奪難以發展,國內消費不能啟動。正在進行當中的重化工業化,農村城市化,自主創新,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都受到威脅。
自由派的基本誤區,就是把一切問題都簡單地歸結為權力不受限制,而發展市場,任由資本橫行,搞政治改革,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其實資本可制約權力,也可與權力勾結,形成權力資本集團。市場經濟自身有非均衡性質,特別金融市場是如此,如果沒有國家強力干預,必定形成自從泡沫并且崩潰。資本邏輯到了今天,不能再成為中國新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中國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歷史任務基本完成。可持續發展需要根本性的戰略思想的轉變就是:
對外開放以國家安全為前提,對內以民生為導向。
改變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指標,從單一的GDP,改變為綜合的社會指標。
效率第一改變為公平第一。
經濟發展由外部需求為導向,變為以內部需求為導向。
國內需求以投資為主,轉變為消費為主。
消費為主,就是民生導向。作為地方政府,擺脫資本邏輯,變GDP導向為民生導向,大約有幾方面的工作要做好。
第一,民生最大工程是住宅。目前在全國房地產泡沫已開始形成,政府多項調控措施不能奏效。其原因是:
1.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失業率增加,繼續濫發美元,歐
洲日本狀況還不如美國,全球流動性過剩難以避免。
2.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就是說以人民幣標價的資產要升值,主要指股票房地產。國家缺乏有效手段管制國內外投機資本。
3.國內人口年輕,儲蓄遠遠大于投資,資金過剩。
4.房地產利益集團由地方政府,銀行和房地產公司組成,壟斷了房地產價格,以回扣形式包含大量腐敗,而把風險轉嫁給銀行。政府不能有效控制房地產泡沫,中產階級大部分儲蓄被迫購買高價住宅,會降低其它消費;而且會把產業資本吸引進去,延誤技術進步。
重慶目前正在進行公租房的建設,給居民提供廉價公租房,還要能夠限制外地資本進入炒房。如果成功將是經濟上最大成就。
第二.農民進城。沿海地區大城市,如廣東深圳,每年有5000萬農民工打工,工資極低,工作時間極長,那些城市從來就沒有對他們開放過戶口,長期以來保持著歧視和不平等。而重慶作為一個相當貧窮的城市,能想方設法鼓勵農民進城,非常了不起。有能力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可攜全家進城。先要將宅基地改造為耕地,不減少耕地面積,然后可以通過地票買賣方式,將農村土地使用權賣掉,再購買城市的土地使用權。
中國城市化率未來20年還可以提高20個百分點,這是最大的潛在需求。但城市的高房價所帶動的搞房租,必定影響農民進城速度,潛在需求不能變成真實需求。因此需要有效的國家干預。如果重慶能夠解決高房價和農民進城問題,就為中國以民生為導向的新發展戰略,創造了新的樣板。
處理好重化工業化與生態建設的關系
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后,歐洲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碳經濟和碳政治”,以改變國際貿易規則,繼續主導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話語權;美國則乘機加速新科技革命的產業化,制訂并控制新產業標準。環保作為一個產業,背后有強大的發達國家利益集團在推動,在一定程度上對發展中國家不利。
在中國長期規劃中,GDP年年超標,最不能達標的就是環保。即使盡全力節能減排,未來10年總生態環境能不繼續惡化就是天大成就,這不是鼓吹理想,完善法律,明晰產權,增加稅收,說轉變就可以轉變的。根本原因是中國處于重化工業化后期,在目前技術條件下,不可避免的就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完成這個階段需10年左右,中國必須利用目前人口年輕,儲蓄率高,外資流入的優勢,盡快完成重化工業化。目前不做,10年后人口老化了就無條件再做,這與生態文明有巨大矛盾,不能回避。
下表可看出中國和美國的差距。
2008年中國與美國經濟發展數字對比
中國 |
美國 | |||||
總量 |
人均 |
總量 |
人均 | |||
鐵路 |
7.97萬公里 |
0.060米 |
23.07萬公里 |
0.755米 | ||
高速公路 |
6.03萬公里 |
0.045米 |
8.85萬公里 |
0.290米 | ||
民航航線 |
246.18萬公里 |
1.853米 |
1669.005 |
54.6米 | ||
地鐵 |
1101.772公里 |
0.0829厘米 |
1515.2公里 |
0.496厘米 | ||
鋼鐵 |
58488.10萬噸 |
0.44噸 |
9149萬噸 |
0.299噸 | ||
住宅(中國為建設部公布數據) |
403.59億平方米 |
30.38平方米(城鎮28農村32.4) |
244.42億平方米 |
80平方米 | ||
用水量 |
5910.0億立方米 |
445.02立方米 |
5664.73億立方米 |
1854.25立方米 | ||
用電量 |
34268億千瓦時 |
2580.3千瓦時 |
328811億千瓦時 |
107623.39千瓦時 | ||
電腦(個人電腦) |
3.32億臺 |
城鎮0.593臺/戶 |
2.73億臺 |
0.898臺 | ||
農村0.054臺/戶 | ||||||
手機 |
6.44億用戶 |
0.4853部 |
2.7億用戶 |
0.86部 | ||
電話(含移動電話) |
9.87億用戶 |
0.7429部 |
6.27億用戶 |
2.052部 | ||
汽車(私家) |
3501.39萬輛 |
0.026輛/0.083輛每戶 |
2.46億輛 |
0.765輛/1.95輛每戶 | ||
家庭寬帶普及率(按戶計算) |
21% |
63.5% | ||||
彩色電視機擁有量 |
城鎮 |
1.329臺/戶 |
2.73臺/戶(美國尼爾森研究公司數據) | |||
農村 |
0.992臺/戶 | |||||
大專(畢業人數) |
286.27萬人 |
73.1萬人 | ||||
本科(畢業人數) |
225.68萬人 |
160.3萬人 | ||||
碩士(畢業人數) |
30.11萬人 |
64.9萬人 | ||||
博士(畢業人數) |
4.38萬人 |
6萬人 | ||||
中國升學率 |
3至34歲入學率 | |||||
高中升大學率 |
72.7 |
大學 |
76.8 | |||
初中升高中率 |
83.4 |
高中 |
74.9 | |||
小學升初中率 |
99.7 |
Elementary School |
75.7 | |||
學齡兒童入學率 |
99.5 | |||||
資料來源:《中國年鑒》2009年
《美國年鑒》2009年
2020年中國16億人按小康水平,對資源需求是多大?
每年3000萬農民進城,人均占地1畝,城市化率從40%上升到60%,增加3億城市人口,占耕地3億畝。城市人口居住面積增加一倍。自來水,洗衣機,淋浴和抽水馬桶,耗水量是農舍20倍。
中國高速公路長度已接近美國,但鐵路,農村公路,地鐵,停車場和飛機場相距甚遠。
汽車年產量2009年趕上美國,但總量為美國七分之一;道路和停車場要占城市四分之一面積。
中國鋼產量5.8億噸,美國9000萬噸,說明美國已完成重化工業化,中國還有10年路要走。
用電總量中國與美國相當,人均是美國四分之一。
糧食短缺不僅因為人口增加,更因為飲食結構升級,肉蛋奶酒需8倍糧食轉化。發達國家人均糧消費年1000公斤,中國按600公斤,16億人口年需9.6億噸糧食,目前年產量是5億噸。生產1噸糧食需要1000噸水。
在環境資源生態壓力下社會很容易兩極分化,表面是制度不完善,實際是資源不允許。改變高消費模式,要壓低政府消費和富人奢侈消費。如壓不下來必然兩極分化,少數人按西方標準消耗資源,大多數人貧困,這樣資源就夠用了。這就是美國戰略家鼓吹的“二八開”模式,按市場經濟“需求拉動”走下去,又沒決心取得外部資源,就只能是內部兩極分化的結果。
中國生態文明的大戰略包括:
第一,全面加速技術進步。海水淡化,滴灌技術,明渠
變暗渠,循環用水。煤炭發電與液化技術。各種新能源新材料。
第二,以加速水循環為核心,提高國土蓄水能力。
速度決定流量,絕對不能降低,中華民族是依靠治水生存和發展的。李冰修都江堰,用魚嘴分水法從岷江分水,修成都平原水渠網,他的思路是“深淘灘,低筑堰”,兩千多年不淤,為世界第一水利工程。國家應制訂蓄水調水戰略,在泛濫之地挖湖,以湖泊、濕地、森林、沼澤、地下水等形式儲存,建設貫通南北的湖泊水渠運河網。大西線由于地質條件難以動工,應該考慮與俄羅斯談判,從貝加爾湖調水。
要改變高消費高成本高耗能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場社會價值觀念革命,需要控制社會兩極分化,控制上層的腐敗和奢侈,形成社會輿論強大批判力量,這比技術進步困難。如上層奢侈腐敗,有權人和有錢人開著寶馬汽車亂撞人,要廣大人民群眾坐公共汽車騎自行車,豈不是極大的諷刺?
第三,提升軍力擴展國家安全邊界,使用更多的世界資源。
在南部海域保障石油外貿通道,打開與澳洲全面經濟合作的
大門,進口鐵礦石,糧食和肉類。一部分鋼鐵化工企業可以外遷到東南亞,靠近澳洲的資源供應地,并向印度洋轉移污染。
在西部保障中亞和中東的原油供應,特別是哈薩克斯坦。絕對不能讓美國占領伊朗和阿富汗。孫中山在100年前所說的“貫通歐亞大陸橋”,至今仍是中國發展的大戰略,必須溝通中國與伊斯蘭世界,和歐洲的聯系。
在北部與俄羅斯進行全面經濟合作,在西伯利亞租種土地種植大豆。要從貝加爾湖調水,貝加爾湖的淡水占世界四分之一,對俄羅斯沒有什么用處,如能買水進內蒙北京山西,可把北調漢水留給河南河北山東,水短缺基本解決。
中國經過150年的淪落和70年崛起,現在又面臨資源環境和生態的新難題,歷史留給我們的有利時間不到10年。必須利用人口年輕儲蓄率高的優勢,同時完成在內部治理奢侈腐化,在外部獲取資源這兩大歷史任務,這是實現中國崛起,避免衰落的關鍵。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個大戰略,需要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制訂大戰略,以大膽魄,大智慧,大決心迅速推行。
應在重慶設西南局,統帥西南6省力量南進,通過東南亞,在印度洋找到自己的出???,這是我10年前在重慶大學舉辦的企業家班上講演,就已經提出的。現在重慶提出南進印度洋,東進太平洋,西進大西洋的開放大戰略,后者就是孫中山當年“貫通歐亞大陸橋”的夢想。重慶作為大西南的核心城市,理應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為全體人民包括農民,建立社會保障
我在1994年就建議,把一部分國有資產劃歸社會保障基金?,F在不建立,10年之后人口老化了,肯定不夠用。這不僅是一種籌集資金的方法,而且涉及國有資產的改革。
公有制不等于國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以國有制為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演變為以股份公司為主體。股份公司,應屬公有制的形式之一。
馬克思的原意是:公有制的最高形式是社會所有制。應在憲法中確立“社會所有制”的法律地位,包括各種基金,股份公司等,都是社會所有制。如果把社會所有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就不再以國有為主。在理論上超越左右翼,在實踐上走出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公有制的新路來。
目前可把部分上市公司國有股劃歸社會保障基金,為全體人民包括農民,建立社會保障。其效應是多方面的,可刺激股市大漲,保障創業板和其它公司上市成功,產生財富效應,大大提高國內消費。
國有股直接轉化為社?;?,不是把國有財產私有化,而是把國有制向更加高級的公有制改進?;鹗巧鐣兄?,不是私有制。這是一次巨大的社會改革,是向全體人民的一次大補償,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國有財產的建立,除去沒收三座大山的財產之外,就是計劃經濟時期政府財政投資形成的,全體人民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農村里的工農業剪刀差,城市里的低工資,不僅把全體人民的全部剩余勞動集中到國家財政,也把大部分必要勞動集中到國家財政,那時期由財政投資形成的國家財產,一部分不能算國有財產。這不僅是政治概念,也是貨真價實的經濟概念。由全體人民必要勞動形成的那一部分國有資產,應直接返還給人民群眾。不能用前蘇聯東歐的把國有資產分成股票每人平分的辦法,而應通過社會保障基金,為全體人民提供社會福利保障,這就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所有制,是公有制的最高形式。
把一部分國有制向社會所有制轉移,有反腐敗意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會出現壟斷勢力,以國有制名義控制社會財富,然后以各種形式侵吞國家財產。防止國有財產流失,應縮小國有制范圍,在競爭性領域政府監管很難有效。政府為保障自己的企業盈利,可能以權力干預市場,破壞公平競爭。
重慶市長黃奇帆曾經是上海蒲東開發的設計者,在經營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土地方面,具有經濟開發才能。他們準備在國有資產的運營和增殖方面,開拓新路,將經營利潤給社會分紅。我認為社會分紅不如把部分國有資產改為社?;疬\營。地方國有企業利潤應投入本地公共建設和居民福利,而社會保障基金就是最重要的領域。
進行社會主義民主的實驗
民主,是中國先進分子自孫中山以來一直追的目標。不可以因為經濟持續繁榮了,因為“舉國體制”在動員資源做大事方面有效了,就放棄民主改革的目標。
人民的民主權利,可以分為積極權利與消極權利。積極權利是建設性的,主要應該由專家行使,專家幫助領導決策,也是一種民主。消極權利是監督和懲罰性的,應該由群眾行使。做這樣的劃分,是考慮到實際的判斷能力。大多數群眾沒有專業知識,很難做決策,但他們可對實施的結果作出判斷,通過質詢與彈劾等法律程序,對官員進行監督和罷免。
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在現行法律框架內,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實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競選制,賦予他們以質詢權與彈劾權,對重大決策在專家審議之后,再搞民意測驗等。這樣的民主,主要作用是控制腐敗,監督干部,
并且整合各利益集團,使他們的利益能夠公開地反映出來,與其它利益形成制約。這是保障決策不發生重大失誤,及時糾正失誤,防止濫用權力的根本措施。
民主建設對于重慶有特殊意義。重慶經驗,主要是在書記薄熙來領導下取得的,他個人因素起著關鍵作用,這在創業初期是完全必要的。但長期來看要依靠民主法制而不是杰出的領導人。如果領導人離開就人亡政息,腐敗和黑社會卷土重來,那么重慶經驗就失去了長遠意義。應通過法律把重慶的經驗固定化,變為長期可依法實行的規則。
在民主面前,我們不能總是在西方的攻擊面前被動而為,而應主動進行民主的試驗。在20世紀80年代,我在天津開發區就推行過民主評議會,效果非常好。只要按照法律行事,民主的發展就不會影響社會穩定,而是真正能夠控制腐敗的制度保障。反對者對于重慶模式的攻擊之一,就是說沒有民主,一個人說了算。其實做事的時候,往往就是一個人說了算,只不過是做事以后,民主與法治能肯定那些正確的,否定和罷免那些錯誤的。我期望重慶能夠在社會主義民主方面,也能夠創造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經驗來。
真能如此,重慶模式就更加具有普遍意義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