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改革開放的得與失
--祁旭文
一、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
“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我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我們依靠自己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問題。我國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2007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66萬億元,居世界第四位;GDP約占世界的5.5%,而1978年時中國GDP僅為世界的1.8%,為中國有史以來最低(據著名經濟學家Angus Madison《中國長期經濟運行》(1998年)一書,按照購買力平價(PPP)法計算:1820年中國GDP占世界的32.4%,居世界第一位,1890年降為13.2%,1919年降為9.1%,1952年降為5.2%,1978年降為5.0%,改革開放后1995年上升為11%)。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于中國!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于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十年探索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以下成就:建成大中型項目五百多個,工農業總產值增長近60%,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設起來,石油工業發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經全部自給,電力工業增長很快,十年中,農村用電量增長了近70倍。新建鐵路八千多公里,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尖端科技方面,成功試驗了第一個原子彈,研制成功了結晶牛胰島素,并涌現出了王進喜,雷鋒,焦裕祿,向秀麗等英雄模范人物。
“文革”十年中,國民經濟損失總計約5000億元,但仍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湖北第二汽車制造廠,南京長江大橋,成昆鐵路,湘黔鐵路等建設。
改革開放之后的成就有:在現代化經濟建設中,國家堅持把農業放在首位,農村經濟得到全面振興,糧棉產量穩步增加,躍居世界首位,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1987年,產值已經超過農業總產值。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如寶山鋼鐵公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近年的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對外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也打開了新局面,進出口貿易總額不斷增加,還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如果加上稅外收費,高達9 ̄10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17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超過1.5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1978年中國外匯儲備僅有1.67億美元,1989年時也只有55.5億美元。
2、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中國的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2008年07月21日 13:40:04 中財網),近30年向城市轉移了4至5億人;目前,平均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000多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
改革開放后,中國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事業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數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農村和城市推廣了免費義務教育,2007年又開始實施師范大學生免費教育試點。中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第一步。
中國醫生數量世界第一;國家規劃免疫預防的疾病由7種擴大到15種,對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患者實施免費救治;國家安排資金改造和新建1.88萬所鄉鎮衛生院、786所縣醫院、285所縣中醫院和534所縣婦幼保健院,為1.17萬個鄉鎮衛生院配置了醫療設備;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7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人男女壽命分別達到71歲和74歲,比1978年提高了4歲多。
中國在社會保障方面也取得了進展。2006年參加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人數分別達到1.293億、1.405億和1.035億(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09月27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2007年在全國農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村居民納入保障范圍。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和每人每天支出1美元的國際貧困(赤貧)線標準,1978年,中國貧困人口6.24億,到2003年降至2.2億。另據世界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07年中國貧困人口1.35億人,占人口比例10%。
3、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改善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制造業占世界制造業的份額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業中的份額已經提高到8%以上,中國成為世界第三的制造業大國(據《2007-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報告》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中國的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一;2005年2月,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突破年產2億噸鋼鐵的生產大國;中國的水泥產量和煤產量世界第一,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中國電視機、電冰箱、DVD、空調、摩托車、手機、鋼琴、化肥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國是世界第一產磷國、第一銅消費國、第一機床消費市場、第一家具出口國、第一電話用戶與互聯網用戶國家、第一鞋類與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國,集裝箱制造業占世界的70%;中國城市的高樓數量居世界第一;中國糧食、果蔬、肉類、棉花產量世界第一;中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養羊大國。中國在航天、高鐵、水電站、核電站、運載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計算機、第三代移動通信、超級雜交水稻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4、國防力量有所增強
根據《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披露:近年來,陸軍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逐步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合理壓縮規模,改革體制編制,逐步推進部隊編成向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方向發展。加快發展陸軍航空兵、輕型機械化部隊和信息對抗部隊,重點加強戰役戰術導彈、地空導彈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建設,不斷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
陸軍兵種建設有了長足發展。裝甲兵加強信息系統與武器平臺一體化建設,逐步換裝新型主戰坦克,發展重型、兩棲、輕型等機械化部隊,裝甲機械化師旅在合成作戰師旅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炮兵陸續列裝遠程多管火箭炮、大口徑自行加榴炮等一批先進武器裝備和新型彈藥,發展三級作戰指揮系統,初步構建起全程精確火力打擊體系。防空兵陸續裝備一批性能先進的野戰防空導彈、新型雷達和情報指揮系統,逐步建立完善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信息對抗與火力攔截一體的對空作戰體系。工程兵加速構建專業化與多能化相結合、平時與戰時相結合的工程保障力量體系,形成了較強的全程伴隨保障、快速破障、綜合防護、反恐排爆和搶險救災能力。防化兵加速發展新型防護力量,初步建立起一體化的核化生預警偵察監測、防護指揮和防護力量體系。
海軍按照近海防御戰略的要求,堅持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深化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改革創新,突出海上一體化聯合作戰訓練,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科學組織戰役訓練、戰術訓練、專業技術訓練和共同科目訓練,重點抓好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要素集成訓練,探索復雜電磁環境下的訓練方法。重視開展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積極參加雙邊、多邊聯合演練。
發展新型武器裝備,優化裝備結構。建造新型國產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和飛機,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裝備為主體、第三代裝備為骨干的武器裝備體系。潛艇部隊具備水下反艦、反潛、布雷和一定的核反擊能力。水面艦艇部隊形成了以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為代表的水面打擊力量,具備海上偵察、反艦、反潛、防空、布雷等作戰能力。航空兵部隊形成了以對海攻擊飛機為代表的空中打擊力量,具備偵察、反艦、反潛、防空作戰能力。陸戰隊形成了以兩棲裝甲車為代表的兩棲作戰力量,具備兩棲作戰能力。岸防部隊形成了以新型岸艦導彈為代表的岸防力量,具備海岸防御作戰能力。
空軍適應信息化作戰要求,加快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提高偵察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和戰略投送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戰略空軍。
緊密結合軍事斗爭準備和空軍轉型建設發展實踐,探索與新一代武器裝備發展相適應的訓練體制和組訓方式。突出復雜環境下的技戰術訓練、多兵機種合同訓練和聯合訓練,開展針對性、對抗性訓練,加大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訓練比重。優化飛行院校、訓練基地、作戰部隊三級飛行員訓練體制,加強航空兵部隊空戰、對地攻擊和聯合訓練。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創新,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強化在職在崗培訓,2008年7月創辦空軍軍事職業大學,探索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和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按照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發展新型戰斗機、防空反導武器、指揮自動化系統等裝備。陸續裝備一批較先進的信息化裝備和空空、空地精確制導彈藥,改進現役裝備電子信息系統,完善情報預警、指揮控制和通信基礎網絡。基本形成以第三代飛機和地空導彈為骨干,以第二代改進型飛機和地空導彈為補充的主戰武器裝備體系。
第二炮兵按照精干有效的原則,適應軍事科技發展趨勢,提高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強防護、快反、突防、毀傷和精確打擊能力。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現已形成核常兼備、固液并存、射程銜接、戰斗部種類配套的武器裝備體系,裝備各種型號的核導彈和常規導彈。
第二炮兵注重戰備配套建設,優化作戰力量結構,完善適應信息化戰爭的導彈作戰體系,核導彈部隊與常規導彈部隊保持適度的戒備狀態,扎實推進戰場體系建設,廣泛應用現代化的機械裝備和施工手段,各項工程合格率均達到100%。改革創新后勤建設,建立野戰保障綜合數據庫和后勤物資信息化管理平臺,完善作戰陣地人員生存保障系統,后勤實戰化綜合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嚴格執行核安全控制制度、涉核人員資質認證制度,采取可靠技術手段,強化核武器儲存、運輸和訓練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完善核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和手段,采取特殊安全措施杜絕非授權發射和事故發射,確保核武器的絕對安全。
從軍隊的整體建設來說都有所加強,實戰能力也有所增強,但對適應現代化戰爭與美國比起來還有很大差距。
二、改革開放的負面效應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由于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模式與成功的經驗,所以也出現了不少負面效應。大致說來有如下幾方面:
1、建國之本顛倒,立國根基動搖
改革開放后,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沒有吸取蘇聯反對斯大林造成國家解體的教訓(現在俄羅斯又在為斯大林恢復名譽),對立國之本的毛澤東思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建黨宗旨不提了,使人們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年青人失去了信仰和前進的方向,好像船在大海航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使社會物欲橫流,造成了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濁流; 使人們的榮辱觀、是非觀發生了顛倒; 致使黃、賭、毒屢禁不止,社會犯罪率升高,惡性刑事案件增多,社會根基動搖。
其次是權大于法,個人說了算,違究事件屢屢發生。辦事原則還是以“一把手”說了算,不管違沒違法、違沒違憲,法律形同虛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 工人與農民是我們國家的主體,是立國的基礎,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應該以為工農服務為目的。然后,改革開放卻背離了這一宗旨,犧牲了工農利益,成就了高薪階層與億萬富翁。改革開放初期大批工人下崗、退休人員生活沒有保障,退休工人平均工資沒有機關干部的30%多,創造財富者得不到好處!成了人們所說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牛犁田馬吃谷”的局面。農民的收入更是提高慢,農產品價格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工資改革后把公務員與工人的收人差距越拉越大,這是明顯的主次錯位,工人農民心里不平衡,怨氣越來越大。
其三是特權等級制度、官本位嚴重。等級制度在改革開放之前還只在部分“干部”中實行,現在推廣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舉凡工廠、醫院、銀行、城市、街道、學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民主黨派、歌星、方丈、道觀佛寺都被劃定了等級,享受相應的特權待遇。中國高等教育的城鄉學生比從改革開放初的3:7發展為現在的7:3。 中國的教育與學術如今也處處滲透了官本位特權和經濟利益。教育行政化、學校衙門化、學術垃圾化、教師商業化正污染著中國學子的心靈。北大物理系55年來培養了22位院士,其中不帶官職的只有4位。51級入學的4位院士中3位是部長。
官本位尤其反映在分配制度上,打著高薪養廉的幌子制定出了一整套官本位制度。如住房改革、工資改革極大地拉大了公務員與工人的差距,特別是離退休工人工資與離退休公務員的差距尤為突出。從高干子女、親屬、身邊工作人員等形成了一個特權階層,乘改革轉軌之機大肆攝取國家和集體財富中飽私囊,使得百姓敢怒不敢言。做一些吃子孫飯斷后代糧的事屢見不鮮,賣了國有工廠、企業和土地山林,又賣礦山、鐵路還要賣銀行,違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原則,逐步演變成了外資壟斷的資本主義國家。動搖了國家的根基,違背了共產黨的宗旨和人民的意愿,使千百萬革命志士流血犧牲建立起來的工農政權面臨喪失的危險。
2、人們信仰缺失,精神生活混亂
改革開放人們對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后,對文化大革命進行了全盤否定,對毛澤東思想產生了懷疑。特別是近些年來毛澤東思想不提了,(美國總統夫人去年圣誕節反把毛澤東請進了白宮與耶酥、釋伽摩尼等佛一起供奉了起來。)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為人民服務”不提了,否認了階級斗爭,也就是否了共產黨解放后所作的一切,使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混亂。政策上的倒退使人們對共產黨“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產生了懷疑,認為共產主義社會不如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精神生活感到空虛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亂,人們為了尋求精神寄托便信教的多了,封建的東西復辟了,帝國主義的東西乘虛而入。黃睹毒的東西便大肆泛濫,對青少年一代產生了嚴重惡果。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人少了,羨慕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多了; 立志報效祖國奉獻終生的人少了,愿意移民國外拿“綠卡”雙保險的人多了;艱苦奮斗為民干實事的人少了,奢華富貴貪度享樂的人多了。有些人加入共產黨是為了當官向上爬。因為當官才有權才有錢,真正樹立為人民奉獻一切的人不多了。由于人們思想上的倒退便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精神病人的增多,自殺兇殺案件的增多,特別是惡性刑事案件的增多,便造成了社會不安定不穩定。
3、國民誠信缺失,社會環境惡化
國民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
1)政府誠信度下降,導致行政執行能力下降,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絕大多數私營企業設立兩本賬,一本賬對內,一本賬對外,有些財稅部門還幫助企業進行偷稅逃稅,有專門的報稅單位和財會人員為企業服務。
2)不信守合同。合同至上、契約至上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信條,守不守合同折射出企業的法律和誠信觀念。資料表明,2000年全國工商機關查處欺詐等違法合同案5.2萬件,涉及金額51億元,2001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合同欺詐案5338起,涉案金額16.3億元,其中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205起,與上年相比查處案件上升61%,罰款金額上升75.2%。
3)逃廢債務。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00年末,在工商銀行等5家商業銀行開戶的62656戶改制企業,涉及貸款本息5792億,其中經金融債權管理機構認定的逃廢債企業32140戶,占改制企業的51.29%,逃廢銀行貸款本息1851億,占31.96%。
4)虛假廣告。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調查,僅2001年1~8月全國共查處廣告違法案件5萬余件,停止發布違法或不規范廣告2.6萬余條,提出書面行政告誡6000余次,收繳違法印刷品廣告9000多萬份。甚至人命關天的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廣告也存在著嚴重的違法現象。
5)假冒偽劣商品。當前制假售假現象不僅表現出數量巨大、品種繁多、范圍廣泛、后果嚴重的特點,而且已經呈現明顯集團化、區域化的發展趨勢,甚至出現產供銷“一條龍”的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制假售假總體現狀的全國抽樣調查表明,我國市場上的制假售假現象的危害程度已超過商品走私,成為僅次于販毒的第二大社會公害。
6)股市欺詐。股市欺詐手法可謂層出不窮,如虛假包裝上市,披露虛假會計信息,股市“黑幕”操縱,利用增發、配股、可轉換債券等融資方式,行“圈錢”之實等。這些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
由于不講誠信的不良風氣的蔓延,將削弱社會信用基礎,人為造成經營成本增加,經濟糾紛增多,從而引發與經濟相關的其他損害信用原則的社會行為和現象,導致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崩潰。社會道德環境出現了讓人憂心的狀況。近年來,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據估算約占當年GDP的10%還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道德基礎如果出了問題,將會使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退化到人類文明的底線以下。
4、社會分配嚴重不公,兩極分化嚴重
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急劇擴大。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顯示,近年來勞動報酬收入所占國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基尼系數從1982年的0.249逐漸飆升至2008年的0.47。這就標志著中國的社會貧富差距已超越了國際公認的基尼系數為0.4的警戒線。另據財政部最近給出的關于城市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統計數字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僅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根據《中國經濟周刊》、人民網的報道: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0.5的危險值;中國的階層之間收入差距(收入最高的20%群體的收入與收入最低的20%群體的收入之比)竟高達33倍(《中國經濟周刊》,2006年6月26日),而發達國家僅8 ̄9倍。
這些數據都是官方公布的,不同渠道給出的數據則更為驚人。比如,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發布的“2006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的150萬個家庭(約占全國家庭總數的0.4%)占有中國財富總量的70%!在發達國家,一般情況下是5%的家庭占有50%至60%的財富。由此可見,中國比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更嚴重。有關統計也表明,近30年來,內、外資企業年產值平均增長超過10%,而除壟斷國企外的勞動者年工資增長率僅為1%-3%。這些情況都說明,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沒有隨著GDP的增長而同比增長。
5、社會犯罪率升高,社會安全感缺乏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3318件,審結11749件,同比分別上升26.2%和52.1%;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37萬余件,審執結1054萬余件,結案標的額16707億元,同比分別上升6.3%、7.2%和16.4%。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結的各類案件(包括一審、二審和再審等訴訟案件,審查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國家賠償案件,執行和減刑、假釋案件)中,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申請的民事和執行案件887萬余件,占84.21%;刑事案件87萬余件,占8.25%;其他案件79萬余件,占7.54%。 2008年10月27日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透露,近五年來,在判處的罪犯中,原縣處級以上公務人員4525人,同比上升77.52%。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法治藍皮書》顯示,2009年中國犯罪數量打破了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的平穩態勢,出現大幅增長。其中,暴力犯罪、財產犯罪等案件大量增加。據藍皮書,2009年1到10月,中國刑事案件立案數和治安案件發現受理數大幅增長,刑事案件數增幅在10%以上,治安案件數增幅達20%左右,全年刑事立案數達到530萬件,治安案件數達到990萬件。 經濟環境轉差使得犯罪分子性情更為暴烈。藍皮書指出,殺人、搶劫、強奸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在2009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是2001年以來,中國暴力犯罪的首次增長。此前近十年間,中國的暴力犯罪一直呈下降態勢,且下降幅度較為明顯。在故意殺人案件中,家庭成員間的惡性倫理殺人案件、報復社會的重大惡性殺人案件、精神病患者實施的惡性殺人案件比較突出,雇兇殺人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地方還出現了犯罪團伙或礦工殺害智障者偽造礦難實施敲詐的案件。搶劫犯罪數量不僅有所增長,而且涉槍現象突出,大都還伴隨著劫持人質、殺害被害人等行為。2002年以來,隨著銀行防范工作的加強,中國搶劫銀行營業網點、運鈔車的案件大幅減少。但2009年,北京科技大學學生黎立搶劫銀行的大案震驚全國。搶劫存取款客戶案件在全國也時有發生,使老百姓缺乏了一種安全感。
6、公權泛濫官場腐敗,共產黨威信下降
前審計長李金華曾經指出:國家審計署調查了31個部委,每個部委除了下面的幾十個司局之外平均還有163個自行設置的非國家編制的機構;目前中國的縣市一般設有80至120個編內機構,另外有數不清的臨時機構和事業單位。譬如某縣級市人口40萬人,城市人口不到25萬,是一個經濟落后地區。可該市黨政部門、行政機關就有88個,加上四大班子,共92個。領導干部正職92人,副職279人。其建設局下轄16個單位,園林管理處就有約200人,僅一個直徑不到一華里的公園就有職工150人;自來水公司有約200多人。其教育局現有正副局長9人,設教育督導室、紀檢組、工會、辦公室、人事股、計財股、普教股、成教股、職教股、招生辦、教研室、電化器材室、師訓股、法制股等14個股,機關員工百余人。其水利電力局共有干部90多人,下屬單位9個,員工一千多人。目前中國公務人員(包括公務員、民主黨派、工婦青群、編外人員、沒有市場化的事業單位人員——發達國家沒有“事業單位”,每個單位要么是政府機構,要么是市場主體)總數在6000萬人左右,并且每年還在以至少100萬人的速度增加;零點公司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指導下完成的《中國居民評價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務報告》顯示,近7成的民眾認為目前政府公務員的總量應該減少;按照公務員與gdp的比例指標分析,中國公務員數量大大超過發達國家,中國公務員“超標”近20倍(中國青年報, 2006年3月30日 )。政府的超級規模化并沒有起到強化社會控制的效果,恰恰相反,由于存在嚴重的政府失敗和官員的敗德行為,導致中國的“軟政權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法不依,執法犯法”;各級政府的權威性、公正性受到了空前的質疑;地方政府信用不斷降低,社會不滿情緒不斷增長;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社會藍皮書》顯示,從1993年到2003年間,中國群體性事件數量由1萬起增加到6萬起,參與人數由約73萬增加到約307萬;有數據表明,2006年的群體性事件已經達到八萬起。可見,那種認為大政府可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可以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
中國的財政是官員化、隨意化、秘密化的財政,一切支出由官員說了算;所以,25年來,中國政府的行政開支增加了87倍;據 2006年10月31日 人民網等消息:2004年,我國一年的公款吃喝達3700億元,相當于“吃”掉了全民義務教育經費;公車消費4085億元,相當于“碾”掉了我國大多數人的醫療、養老費用;公費出國消費3000億元,相當于“游”掉了我國10年的低保資金。每年公款浪費的總開銷可以建7、8個三峽工程。特權司法制度——上海巨富周正毅的看守所和監獄生活也處處顯示出特權:每餐“四菜一湯”;允許使用手機;數次看病,每次醫院都接到命令停止門診,專為周正毅一人服務;親情電話成為周正毅想打就打的特權電話;違憲違法的官員特權——法外關押老百姓的勞動教養制度一直不被廢除。特權文化制度——8億農民、2億農民工、3億多低生活水平者、4000萬失地農民、3000萬上訪者、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2000萬打工子弟、6000萬殘疾人、2億工人、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上百萬愛滋病患者在媒體上統統不見了蹤影,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7、國民經濟產業失衡,競爭潛力不足
1978年以來我國地區間差距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短暫縮小后又不斷攀升,產業結構出現了第二產業分值偏高失衡和非農產業向東部地區轉移和聚集的特點。經濟結構失衡依然是制約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是需求結構失衡,經濟增長依賴投資和出口,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弱;二是產業結構失衡,經濟增長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工業擴張,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三是城鄉結構失衡,特別是以地方政府為主體的投資擴張,引發了中國土地、能源及原材料的緊張;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原有的二元結構狀況非但沒有改善,相反城鄉之間的差距在經濟增長的年份中正在逐步拉大。這些都嚴重影響著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特別是高端技術制造業嚴重依賴進口,象汽車業沒有像樣的自主品牌,高速汽車發動機更沒有自已的品牌,美國壟料行業已逐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16個主要行業中美國已控制了12個行業。這種受制于人的局面,將來會帶來嚴重后果。
8、社會自然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奉行唯經濟主義的指導思想,不惜破壞人民的生存基礎和生態環境,以謀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提高。 2007年中國環境綠皮書指出:中國的生態環境“局部治理,總體惡化”。特別是大江南北,非旱即澇;長城內外,沙暴連連。現有森林系統之所以未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和服務功能,正是因為質量最高的原始林被大量采伐并轉化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而天然次生林又屢遭破壞,大面積人工化和單一化,加之森林總體數量不足,分布不均,因此無法有效地遏制住全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自然災害愈演愈烈的勢頭。中國正在為環境污染付出沉重的代價。世界銀行2001年發展報告中列舉的世界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占了16個。中國許多大城市肺癌標化死亡人數增加了8--10倍。據研究,空氣污染使得慢性呼吸道疾病成為導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造成的污染和經濟成本約占中國GDP的3% ̄8%,相當于廣東和上海GDP的總和。另一個數據是,到2020年,中國僅為燃煤污染導致的疾病就將付出3900億美元。
中國還是粗放式的生產方式,我們每增加1元的生產總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倍,日本的6倍。我國生產一噸鋼耗水是國際先進水平的10-40倍,開采一噸原油耗水是國際的6-26倍,生產一噸紙耗水是國際的3-10倍;企業的高消耗、落后的生產方式,必然導致高污染。我國鋼鐵每年多耗煤6000萬噸,多產生90萬頓SO2,60萬噸煙塵;火力發電,每年多消耗5000萬噸標準煤,多產生140萬噸SO2,1500萬噸煙塵。
2005年1月,評估世界各國(地區)環境質量的“環境可持續指數”(ESI),在瑞士達沃斯正式對外發布。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以38.6分名列第133位,即倒數第14位。在2002年第一次發布該指數時,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位居第129位,即倒數第13位。 根據2005年3月4日發布的《中國環境危機》報告: 目前火電廠是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大戶,占到了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而我國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千億元;全國采煤沉陷區面積已達40萬公頃,造成大量土地破壞和移民搬遷;全國1500多座煤矸石山,累計堆存30多億噸,占地超過15萬畝;全國74家重點鋼鐵企業,有18家建在直轄市或省會城市,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我國城市缺水的狀況日趨嚴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質量有較大的下降,大面積的水污染已對城鄉居民生活飲用水源構成嚴重的威脅。據我國七大水系重點評價河段統計,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一、二類的僅占32.2%;78%的城市河段不宜作引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污染加劇了水的供需矛盾,使經濟受到巨大的損失,直接威脅到人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一份報告表明,全國532條主要河流中,有436條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大江河流經的15個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個河段水質嚴重污染。
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大氣環境質量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的城市不到1%,目前已有62.3%的城市SO2年平均濃度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由于SO2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續增加,我國酸雨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目前已覆蓋了1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范圍。由于過度使用地力、超載過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研究表明,我國每年流失土壤超過50億噸,相當于全國耕地每年刮掉1厘米厚的土層。80年代以后,沙漠化土地每年增加3400平方公里,相當于每年失去一個中等大的縣。
9、國防建設增速欠佳,潛在危險增加
中美兩國在軍事力量上存在很大差距,在陸軍方面,差距較小,這是我國幾十年來的大陸軍主義的結果。導致空軍和海軍發展失衡,我們的空軍,雖然戰斗機的數量不少,但是光殲6就有3000架,這是相當于美國五十年代的技術,現在美國裝備的是第三代作戰飛機,但是中國稱的上第三代作戰飛機的只有72架su-27。西方人說中國空軍比美國落后20年,我看實不為過。再看海軍,美國有12艘航空母艦,30艘巡洋艦,中國一艘也沒有,中國的海軍只能在沿海附近活動,是一支黃水海軍,美國海軍可以在全球進行兵力投送,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數量雖多,但裝備老化,技術陳舊。想要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已是困難,不要說對美航母艦隊發動進攻。綜合來看,如果對中美軍力對比一下,陸軍:中美為1:2,空軍為1:5,海軍為1:10。“解放軍沒有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實力。”美國退役海軍少將、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處任職的麥利凱為中美軍事對比定下這樣的基調:“美國擁有導彈防御體系,但中國沒有。中國只能依靠盡量增加其導彈數量,相對提高實力。”以中國的軍事預算為例,“中國250億美元的軍費相對于美國的4000多億是小巫見大巫(2003年美國的軍費開支達到4050億美元,2004年則增加到4550億美元)。將之放入更大的語境中來看:以中央情報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英、法、德、意等國在世界上并無主要敵國,但是其軍費開支是中國的兩倍;俄、印、日、韓是中國的鄰國,國防花費也是中國的兩倍,更不要提中國的人口10倍于它們。”
2008年8月24日,美國發布《第十次全球綜合國力排名》。中國綜合國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經濟實力世界第三,軍事實力世界第三,科技實力世界第八,教育實力世界第十。
中國的綜合國力相當于美國的48%,其中政治力相當于美國的92%,外交力相當于美國的89%,資源力相當于美國的88%,軍事實力相當于美國的36%,經濟實力相當于美國的25%,科技實力相當于美國的20%,教育實力相當于美國的12%。 中國的經濟總量雖然是世界第三,但僅相當于美國的2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00位,僅相當于美國的5.5%。無論從經濟總量上看,還是人均GDP看,中國經濟與美國的差距都非常巨大。這說明中國經濟的崛起才剛剛開始。根據上述分析,請大家勇獻良策,清本正源、集思廣益,為改革開放闖出一條新路,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