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新右派與新左派
馬耀邦著 林賢劍譯 林小芳校
2009年10月25日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美國主流媒體大肆報道中國“08憲章”發起的請愿書。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郵報》,這是一家面向美國政治階層的日報,在美國首都擁有最大的發行量。
盡管這群作家和藝術家的請愿書只有幾千人的簽名,《華盛頓郵報》社論還是做了特殊處理,似乎這一群體真正代表了大多數中國人民,得到基層群眾的支持。按照該報的觀點,幸虧有互聯網,“新民主運動能夠在網絡上積聚許多支持者”,“這使得08憲章成為自1989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以來北京所見證的最大規模的支持民主運動,這說明許多人(包括教師、工程師、商人、農民、建筑工人)已經無法容忍中國共產黨的極權主義統治。”1
事實上,中國08憲章的核心成員只不過是303名藝術家、學者、新聞記者和律師,他們舉著人權的旗幟,要求得到自由選舉、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它效仿捷克斯洛伐克反政府主義者發起的“77憲章”。“77憲章”批評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憲法和聯合國公約之下貫徹人權不力,要求與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對話,據報道,該組織與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關系密切。在中國,“08憲章”成員提出了類似的要求:私有產權、環境保護、社會保障,最重要的是建立聯邦政府。4
確實,“08憲章”呼吁建立聯邦共和國和自由選舉的動人言論,受到華盛頓和美國學術界相當一部分人的狂熱歡迎。塔夫斯大學佛萊切法律和外交學院教授丹尼爾·德茨納(Daniel W. Drezner)甚至提出以下無恥而荒唐的問題:“2009年是中國崩潰的一年?抑或它只是又一個將對大規模暴動采取嚴厲措施的年份?因為只有這兩種選擇。”15
美國政府資助機構也對中國“08憲章”議題表示歡迎,并將其視為重要世界事件,比如以策劃顏色革命和政權更迭為公開目標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這不值得大驚小怪,正是這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給予反華的西藏和新疆分離主義運動以財政支援。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主席卡爾•格什曼(Carl Gershman)先生多次稱贊“08憲章宣言”所描繪的聯邦國家藍圖。5
歷史經驗教會格什曼先生及其國家民主基金會同僚:一旦前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央政府被削弱,由此而來的聯邦政府國家會更容易被瓦解。南斯拉夫就是典型例子,20世紀80年代,由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長期的金融和經濟干預,南斯拉夫年復一年地始終維持負增長。中央政府在經濟上的衰弱引發了貝爾格萊德與南斯拉夫各共和國和自治區政府之間的政治分裂。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特定國家制定的結構調整計劃,通常是規定私有化、自由資本流通和賦予外國直接投資以國民待遇。從而,外國資本得以允許投資于南斯拉夫國有企業、銀行、保險和服務部門。隨著貨幣的貶值,大多數企業以一種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外國投資者。外資對國有企業的接管,導致“本國生產者在其國內市場被取代和排斥”。6其結果造成南斯拉夫聯邦政府稅收下降,金融危機開始爆發。因此,社會支出的削減和對各加盟共和國轉移支付的取消“引發了分離主義傾向,其中既有經濟因素,又有種族分裂的原因,從而實質性地確保了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分裂”,最終導致南斯拉夫的解體。6
南斯拉夫的瓦解引發了20世紀90年代巴爾干半島的內部沖突和不必要的流血犧牲。隨后,顏色革命推翻了塞爾維亞的米洛舍維奇政府。
同樣,“08憲章”核心成員和格什曼先生所設想的“中華聯邦共和國”,將決定性地削弱中央政府。盡管美國跨國公司通過剝削中國工人而榨取了巨額利潤,他們還是“經常抱怨中國苛刻的‘規章、法律和繁文縟節’使他們難以獲取更多的利益。”7因此,“強權勢力正在挑釁性地策劃一個反共產主義力量,以取代中國共產黨。基于種種原因,奧巴馬內閣中的部分勢力也提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強硬路線。”7所以,人們不難得出結論,“08憲章”和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同時出現,是“一具美國支持的特洛伊木馬,旨在推翻中國政府,以一個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政府取而代之。”7
“08憲章”的主要要求之一是私有產權,它也是中國新右派的中心議題。新右派是由一群新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經濟學家甚至政黨資深人員組成的團體。張維迎是這個團體的成員之一,他畢業于哈佛大學,現在是北京大學一所學院的院長。張維迎“和其他經濟自由主義者一樣,被反對者視為‘新右派’成員,他認為,除非解散公共部門,國家萎縮為主要功能只是保護私有產權,否則中國將不可能自由。”8
張教授的這一論斷荒謬之極,因為在親歷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設計的“休克療法”之后,俄羅斯經濟變得萎靡不振。在私有化的競標過程中,“國有資產幾乎能夠以零價格獲得”。9俄羅斯的本土工業被破壞殆盡。外國公司接管了大部分俄羅斯經濟部門,俄羅斯貨幣大幅貶值,通貨膨脹呼嘯直上,大多數民眾的存款被一卷而空。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急速滑坡,平均壽命也明顯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制定該計劃,其目標是削弱俄羅斯,“阻止俄羅斯成為一個與美國相匹敵的資本主義強國。”9
基于這種恐怖的經歷,任何心智健全的、對中國人民福利懷有道德感的經濟學家還會要求私有化嗎?不幸的是,中國那些自我標榜為社會主義者而實際上是新自由主義者的經濟學家,竟然在做人所不欲之事,高聲呼吁私有化和取締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張先生與吳敬璉先生并無二致,后者被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稱為中國經濟改革時期“最重要的經濟學家”10。在與《紐約時報》記者的三次面談中,吳先生宣稱,“大多數國有企業必須私有化和解散”。10吳先生還披露,俄羅斯危機之后,江澤民在1997年也是采取這種政策。10吳先生抱怨中國的腐敗和裙帶資本主義現象,但是,這些現象是自改革伊始,由他提出并經中國領導人貫徹執行的改革政策所不可避免的結果。
在英國外交政策作家馬克•倫納德(Mark Leonard)看來,對“08憲章”組織和張維迎、吳敬璉等新右派來說遺憾的是:“民意調查顯示,他們在中國是最不受歡迎的群體。公眾開始質疑改革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下崗工人抗議聲不絕,非法拆遷和工資拖欠引起人們的擔心。市場觀念日益遭到主張采取溫和資本主義形式的新左派的挑戰。”8
根據《亞洲時報》的報道,中國的“新左派由中青年知識分子組成,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左大培、清華大學的汪暉和崔之元、香港中文大學的王紹光、香港大學的甘陽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溫鐵軍。”11
清華大學教授汪暉認為,中國的發展“必須更加平等、更加均衡”,“不能總是優先考慮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而無視工人權利和環境”。12汪暉指出了中國依賴出口和管理層收購過程存在的問題,在管理層收購中,公司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出售,甚至免費出售,然后工人遭解雇。12
另一位新左派人物韓德強,他以反對全球化和強加給中國的入世條件而為人熟知。他指出:“與新自由主義者的觀點相反,中國在當前條件下加入世貿組織,將只會有害于新生的民族工業。”13韓德強特別提及以下問題:外資控制將導致國有企業利潤的喪失;高失業率;保護中國國內市場的必要性;通過合并新生工業,與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競爭。13
遺憾的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僅僅數年之后,韓德強的擔心成為現實,因為到2003年,“外國公司控制中國制造業總產出的31%,而在1992年,它僅為9.5%。”13這給中國國有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最終導致4000萬工人失業。13
私有化和公司重組引發了城市的大量就業問題,城市化的不斷加強和農田的被侵占破壞了鄉村穩定,大規模抗議活動由2001年的4000起上升至2005年的91000起。14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產權問題在中國引發了爭議。張維迎和吳敬璉等右派人士支持對企業家的財產加以保護,許多企業家通過私有化過程侵吞了國有資產,“城市貧困和失業工人、背井離鄉的農民和受剝削工人的大幅增加,可能會引發新的難以控制的騷亂”。14由于中國的社會環境持續惡化,這為新右派和新左派爭取民意支持提供了舞臺。
盡管經濟危機使新自由主義學說聲名狼藉,全球經驗也已經完全揭露了全球化和世貿組織所強加議程的災難性后果,中國右派人士還是依舊全盤接納這些相同的哲學觀和議程,將其視為祖國的靈丹妙藥。像張維迎和吳敬璉這樣的中國學術精英,總是將美國制度抬至如此高的地位。這讓我們這些在西方已經生活半個多世紀的海外華人覺得迷惑不解和荒唐可笑。張維迎和吳敬璉在美國學術圈僅僅呆了幾年時間,他們根本沒有見識到美國社會的陰暗面。然而,在被徹底灌輸了新自由主義和美國式民主后,他們毫不猶豫地在中國提倡美國的政治和金融制度。
對他們來說不幸的是,2008年經濟危機完全暴露出美國資本主義的腐朽性和掠奪性,美國選舉同樣揭示了其金錢政治的面目,政治家在選舉中從特殊利益集團籌集上億美元的經費,這些錢主要來自于美國大公司。中國引進這種制度,將給中華民族帶來嚴重的災難。中國當前的形勢的確賦予了新左派一個緊迫的任務,那就是提醒中國人民:由于新右派主張并貫徹執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中國正面臨潛在的危機。
注釋:
1. Washington Post Editorial: “Virtual Groundswell”, January 30, 2009.
2. Lam, Willy: “China’s reluctance to reform,” Asia Times, January 10, 2009.
3. Gershman, Carl: “Remembrance and Truth,” Initiatives for China.org, June 4, 2009.
4. Wikipedia: “Charter 77” .
5. Gershman, Carl: “The Uyghurs in China: Toward Real Autonomy,” www.uyghurcongress.org, May 18, 2009.
6. Chossudovsky, Michel: The Globalization of Poverty, Global Research 2003, P. 260.
7. Puryear, Eugene: “The truth behind China’s 08 manifesto,” www.pslweb.org, February 10, 2009.
8. Leonard, Mark: “China’s new intelligentsia,” Prospect, March 28, 2008.
9. Chossudovsky, Michel: The Globalization of Poverty, Global Research, P. 240.
10. Baroza, David: “Interviews with Wu Jinglian, Shelly Wu and Wu’s Biographer,”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6, 2009.
11.Jian, Junbo: “China at crossroad: Right or Left?” Asia Times, April 24, 2009.
12.Global Viewpoint: “China’s New Left,” New Perspective Quarterly, March 7, 2005.
13.Yu, Aug Loong: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New Left’”, Socialist Outlook, Summer 2006.
14.Petras, James: Rulers and Ruled in the U.S. Empire, Clarity Press 2007, PP. 164-165.
15.Drezner, Daniel W.: “What does Chater 08 tell us about China in 09?”,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