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貴:警惕外資蠶食中國經濟主導權
2008-4-9 證券時報
進入2008年,中國正在經受一場基于既有經濟秩序而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干擾:某種意義上被外資和買辦挾持的中國股市,在使投資者享受了一段時間的“財富幻覺”之后迅即“高臺跳水”,市場一片哀鴻。而被美元綁架的人民幣持續被動升值,已經使得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不斷打折;另一方面,美國放任美元貶值又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在一個月之內就蒸發了300多億美元;毫無國際投資經驗的中投公司在美國市場“不幸落水”。殘酷的現實表明,在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集中到對產業控制權的爭奪的今天,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能掌握重要產業的經濟主導權,即使制造能力再強也無法擺脫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邊緣化地位。而透過對中國在實體產業和金融產業的競爭現狀分析,我們不禁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風險所擔心。
中國失去對部分產業控制權
近年來,隨著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份額的持續增加,不少西方人把“世界工廠”的高帽戴在了中國的頭上。但我們更應透過中國經濟舞臺的熱鬧場面看到中國產業競爭力的虛弱。隨著FDI的不斷增加,外資企業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也節節攀升,其中不少已經處于壟斷地位。
從產業控制理論來看,外資和東道國對產業的控制是一種“零和博弈”,一國的產業安全程度從根本上取決于這兩種力量的對決過程。而在這種“零和博弈”下,中國重要產業的發展現狀是:不少支柱產業的控制權已不在中國企業手里。如作為國家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外資的滲透力已經非常綿密,國內市場上有競爭力的企業幾乎都有外資背景。外資實際上已經控制了中國汽車業的命脈;在信息通信領域,微軟、英特爾、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跨國巨頭通過擴大在中國的投資以及興建研發中心,既奪市場又搶人才,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它們在中國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在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產業領域,如航空設備、精密儀器、醫療設備、工程機械等,其主要設備與技術大多依賴進口。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都有為母國國家利益服務的一面,從產業安全著想,關鍵產業不能過分依賴外資。
特別令人憂慮的是,不少中國支柱產業,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若遇到本土投資成本上升或國內市場飽和,投資回收,國際產業資本就可能衰退或再轉移。原有的本土配套企業專用性投資將遭受沉沒損失,而且由于沒有積累起自主的產業創新能力,中國極有可能面臨“產業空洞化”風險。另一方面,過于依賴技術轉移又削弱了中國本土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主動權。
因此,當外資日漸滲透到中國重要產業的每一根毛細血管之時,在中國的產業越來越深地被納入國
際分工體系之中的今天,如果中國的本土產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自己的品牌,不能占據價值鏈中的高端環節,則中國的本土產業只能淪落到低質高耗、低附加值的產業鏈條中,就意味著有可能永遠受制于人。
外資蠶食中國金融主導權
在中國的實體產業面臨邊緣化的危險同時,中國的金融業的現狀更加令人憂心。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安全已經是和平年代國家經濟安全的頭等大事。事實上,看看拉美經濟的一蹶不振,看看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以及亞洲金融危機的殺傷力就知道金融安全之于主權國家是何等重要。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金融安全的意義尤顯重要。因為在當今世界的主要大國中,真正獨立于美元、歐元和日元體系的只有中國。但從國家利益角度來說,西方大國是不愿看到中國迅速擁有足以與它們抗衡的強大經濟實力的。在他們看來,中國金融實力的崛起就意味著西方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削弱,意味著中國進入原來由它們控制的勢力范圍。尤其是美國最不能容忍的是不遵守它制定的或不和它玩同一游戲規則的國家和勢力。而對于那些做夢也想分肥乃至操控中國市場的國際金融資本來說,擊敗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控制中國證券市場,奪取中國金融市場的主導權是它們一以貫之的戰略目標。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開放,國際金融資本近年來顯著加快了控制中國金融主導權的步伐。它們通過操縱美元貶值,并經由政治施壓,迫使人民幣朝著它們所預設的路徑升值;另一方面,引導國際熱錢通過合法與地下兩條渠道進入中國,在中國股市最低點時大舉入市,抄了中國股市的大底,從而獲取了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制度紅利”,隨后包括高盛、大摩等華爾街各大投行,包括羅杰斯和格林斯潘又不約而同地唱空中國股市。而當上證指數果真在短短5個月之內就從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高點幾乎腰斬,市場一片哀鴻之時,匯豐銀行和摩根大通等近日卻又聯手唱多,認為中國政府必定會在北京奧運會前夕公布一連串救市措施,A股市場將于二季度末出現反彈。這種左手唱空,右手收購,左手唱多拉高,右手出貨暴賺的伎倆其實很多人都看得很清楚,但國際金融資本對話語權的操縱總是讓中國投資者甚至管理層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跟著他們起舞,上了他們的圈套。即將推出的A股股指期貨,可能又將成為國際金融資本控制中國金融主導權的新戰場。
當然,從目前的情勢看,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的布局尚處于前期階段,短期內中國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從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市場上的諸多動作來看,它們要搞垮中國的貨幣和金融體系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我們不能在這場金融主導權爭奪戰中取勝,其后果將比日本“失去的10年”更為嚴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要防止當年日元被美國綁架下所演繹的悲劇在中國發生”的告誡理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
強國之路必多坎坷
經濟發展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于那些掌控世界經濟和金融大權的國家來說,后起者任何實質性的挑戰都要遭到它們及其代理人的打壓。而透過外資對中國經濟主導權的爭奪,我們發現: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并不能掩蓋我們在實體經濟領域里的競爭力虛弱,意欲成為新興金融大國的中國正在遭受國際金融資本的竭力阻遏。因此,我們在邁向世界經濟強國的征途中,既要看重中國基于經濟實力持續成長而形成的后發優勢,更應冷靜思考制約中國成為一流經濟強國的約束條件;并做好應對不斷出現的基于既有經濟秩序而生的諸多壓力和干擾的各項準備。同時,還應善用優勢,鍛造我們的經濟競爭力,并利用業已形成的經濟影響力、市場優勢和國家智慧來破除外力阻遏,維護國家的經濟主權。唯有如此,才能鏡鑒他國教訓,求解制勝之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