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談股市熱點問題
2008年03月28日 17:03 金融界網站
今日上午在股市跌破3400點關口之時,金融界網站特約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教授就解讀當前股市熱點問題。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金融界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股市跌破了3400點,就當前股市的下跌和一些熱點的問題,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教授給廣大網友解讀。華教授,請您給我們的網友打個招呼吧!
華生:大家好!
主持人:華教授,我們知道今天股市跌破了3400點,您認為當前股市下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華生:市場下跌,最根本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市場本身內在有調整的要求。如果說稍微放長一點看,這個下跌應該說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市場過去兩年當中上升的幅度過大,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撐,這個觀點我不是現在說,我去年反復強調這個,就是從哪一個指標來衡量,我們現在的經濟增長支撐不了這么高的股價。所以這個估值缺乏內在的支撐,這個恐怕是根本性的原因,其他的原因都會有影響,但是這個是最根本的。
當時因為去年中國經濟環境比較好,外部環境不錯,大家比較樂觀。當時我講了我們不能把未來放在最樂觀的可能性上,如果你把這個放到最樂觀的情況下,這個估值上會帶來一些問題。現在不光是內部還是外部的環境,都比原來大家預想的,包括國際上這些企業家判斷都要險惡一些,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下,中國股市出現大的調整就很難避免。
主持人:目前最主要的情況估值跟經濟基礎不相匹配,尤其是今年大部分的機構投資者,都對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感覺到悲觀。前不久統計局數字說今年的工業增長可能要放慢,您認為今年的宏觀經濟面會怎么樣發展?
華生:我覺得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說,不能說出現了什么根本性的轉折。我們有一些專家、投資機構都是這樣,好的時候樂觀的不得了,情況稍微發生了變化了,然后又是悲觀失望。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并沒有出現特別大的變化,外部經濟對我們是有影響。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但是中國經濟本身應該說目前并沒有出現特別大的問題,是有各方面的條件,最主要的就是包括就我們自己而言,最主要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壓力,至于經濟比去年有所回落,這個本來是我們宏觀調控的目標,本來是讓它回落,不讓它回落就出問題了,所以希望它有所回落的。所以經濟利潤增長跟過去相比要下跌,這個是去年大家預計到的。包括機構投資者,他們也是預測說是今年經濟增長會有所回落,所以這個本身我覺得不要因為證券市場發生了變化,然后我們對整個中國的整體經濟,好像中國經濟也應該到此結束了,下面出現大的衰退了,這個顯然不是這個局面,我的最大感覺就是市場好的時候,有些人的狂熱用什么冷水都澆不下去,但是市場下跌的時候,這些人的情緒比冷水還要冷十倍。
主持人:很多人認為這輪牛市中的調整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股改的對價,現在要付出代價了。就是因為大小非減持、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華生:這個在當時說的很清楚,所以大小非減持不應該說是突然出現的東西,這個本來大家都知道。有些非流通股過去也減持過,當時我就提醒過,因為在市場好的時候,即使到了減持期可能也不減持,但是市場不好的時候,可能大家就會拼命的減持,所以實際上獲得減持權的,特別是小非不是今天才獲得的,當時的所謂“鎖一爬二”,2005年5月1號開始股改,2006年5月份就開始減持了,問題是大家沒有減,到了2006年、2007年就可以減,當時減持的人非常少。小非減持的人也非常少,反之基金一出來大家拼命買,那么現在基金大家不買了。根本的不是大小非減持是一個突然的事情,而是當時我們對市場預期太樂觀了,當時你看看前兩年的文章報紙上都有分析,認為大小非減持并不是很大的壓力,并不是他們沒有看到會減持,今天再來渲染大小非減持是因為股改有問題這個話不客觀,因為當時人人都知道減持,當時非要貶低這個作用,當時我說大小非減持對市場會有壓力,當時有人拼命的分析說不會有壓力,市場可以支撐,所以這個意義不大。為什么要減持?他認為有兩條:第一認為下面漲的空間不大了,反而會下跌,因此要套現。另外一個減持的原因,就是他覺得這個估值合算,國外的很多股票為什么發不出去?李嘉誠在熊市的時候為什么要增持呢?是認為這個股價太低了,我的實際估值比他高。為什么要減持呢?肯定是他認為我的實際估值沒有這么高,盡管股價跌了,我覺得我還是套現合算,所以根本的問題還是一個對這個企業價值的判斷。
主持人:現在有人提出要讓管理層采取措施來救市,您怎么看待管理層救市這方面的舉措呢?
華生:這個問題我跟很多記者都說過,就是從原則上來說,政府不應該救市,因為是市場經濟,我們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場化、國際化,就是政府逐步從市場當中脫離出來,改變中國市場的政策市,所以原則上來說政府不應該干涉這個市場,不應該救市。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在經濟出現大幅度波動的時候,市場人心不穩定的時候,那么政府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這個在西方也有,我們也看到了。
那么中國的情況就更加特殊一些,就是我們沒有完全擺脫政策市,我們不是市場化的東西,如果是市場化的東西,政府現在不應該去隨便插一手,我們的融資、再融資從來都是政府控制的,都是審批的。什么事情都是審批的,本來就不是市場的,所以當年股市大漲的時候,我就說不要說這個是市場造成的,當時是說政府不要管,當時股市高的時候,大家的意見、機構的意見就是說政府不應該管,市場愛漲到哪漲到哪,現在跌了說政府要管,這個邏輯就有問題的。我的觀點就是說,政府從來沒有擺脫干系,其實這個跟政策管理不當有關系。因為市場供求不平衡造成了市場上去了,但是今天市場下去了。當時是供不應求,現在是供過于求,這種情況下政府適當的干預是必要的。其實不是他要不要干預,是要改變干預的方式,當時我強調的也是這個,就是他一直在干預,問題是他改變干預的方式,今天他也是面臨這樣的問題,由于市場這么差了,市場的信心動搖了,說明我們的調控、管制、干預肯定有缺陷。預見性不足或者是不準確,那么現在調整干預的方式我認為是必要的。
實際上公正的說,政府已經在干預了。市場火爆的時候,天天提示投資風險,現在沒提示了。市場火爆的時候,不批新基金,現在在不斷的批,所以說說政府什么事都沒干,這個不客觀,他已經做了一些事情,只是說可能做的還不夠。
主持人:說到政府干預的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年5·30的暴跌,政府突然調高了印花稅,但是后來市場又重新上漲,現在市場呼吁調低印花稅,您認為這個對股市會有什么幫助嗎?
華生:對印花稅我一直的觀點就是,印花稅所增加的是你買賣的成本,它的作用只能說是抑制投機,因為投機的人一天兩天就買賣、頻繁的交易,印花稅增加了,影響你頻繁交易的成本,所以印花稅的作用僅僅是影響到你的過渡投機,他的作用就是抑制過渡投機。對市場的中長期走勢它沒有影響,對于投資者來說,不要說持股一年,你持股一個月,你賺錢賠錢不是因為印花稅,這個要公正的講這個問題。
所以去年在股市高點的時候,5·30出調高印花稅,并不能改變市場運行的方向,所以真正當時要抑制股市的火爆,那么不應該是通過印花稅的方式。去年5月10號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市場過熱的信號》,當時的情況就是增加供給,那這個就平衡了,市場4000點左右就不上去了,今天就是跌到3400點,這個市場的波動就會比較小,當時市場拼命往上走的時候,供給不足,結果到了6000點以上再掉下來,大家就非常的痛苦。當時用印花稅調整這個工具抑制市場上行的方向,本身就達不到目的。最多是表現了政府的政策信號,就是說政府覺得不喜歡市場過熱,只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他改變不了市場運行的方向。 所以調高了印花稅,市場調整一下還是不斷上行,創出新高。
那么今天道理也是一樣,今天要不要調減印花稅,我個人認為可以調減,因為我們印花稅確實很高。調減印花稅也是政府給的一個政策信號,是扶持市場、穩定人心起這么一個作用。我覺得現在調減印花稅是可以的,但是這個也改變不了市場運行的趨勢。
主持人:我們還看到隨著這兩天股市的暴跌,很多股票都已經跌破了發行價,最開始的時候是昨天的太保,中國石油、建設銀行都陸陸續續快要破發了,您怎么看待這個熱潮呢?
華生:中國的新股發行,上市首日都有很大的漲幅,甚至是暴漲漲幾倍,這個是非常不正常的。因為股票發行就跟你買賣東西一樣,怎么可能都是保賺不賠呢。當時3萬多億打新股,那個是不正常的,發生破發是正常的。因為你發行定價是一個預測的價,這個跟市場就會有差距,有的時候會有一些漲幅,有的時候有一些跌幅,這樣的話股票發行就正常的。如果像原來那樣,所有的股票發行上市都可以賺一筆,全民都去打新股,這個股肯定是越發越多,股價也越發越高,因為會有人買啊。所以將來中國證券市場健康的方式就是經常破發,這樣市場形成了抑制過度融資的現象,其實是要我們廣大投資者在股票價格太高的時候,我們不認購,中石油也好、或者是什么也好,他就發不出去了,所以應該看到破發是一個健康的證券市場的正常現象,只有有上漲也有破發的,這樣將來這個市場才會平衡。才不會是單邊市,才不會是全體人民去打新股。
主持人:其實這個也是成熟市場的標志,但是中國市場政府定性是新興加轉軌,在這種不成熟的市場當中,創業板的推出會有什么影響,您怎么看待?
華生:創業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積極的準備和推出創業板在方向上是正確的,我發現我講這個話媒體在報道的時候,沒有報道完整。我是說創業板要有時機,創業板不能夠也不應該在市場大幅度波動的時候推出來,因為創業板建設是一個方向很正確的事情,你在市場波動很大的時候推出來,就會造成市場的反感。我的觀點非常的明確,目前第一,創業板短期還推不出來,還要比較長時間的準備,我覺得上半年不可能推出來,最快也就是下半年,還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創業板搞的跟主板一樣,還有什么意義呢?創業板需要創新,現在規則的時間還存在一些缺陷,還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就是創業板推出,要在市場相對穩定的環境下,創業板是好事,我們非把它放到火堆上拷,就是害了它。第一暫時不會推出來,準備還沒有準備完。另外我相信政府在推出的時候,會在市場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推出,而不是在市場大幅波動,人心不穩的情況下推出來。
主持人:昨天有的網站發表文章意見是說中國A股在仿制日本股市的走勢,我們知道日本是跌了十幾年,中國的股市有這方面的趨勢嗎?
華生:我不認同,我懷疑說這個話的人去年也非常的狂熱,今年1月份在資本市場年會,所有人都說我是潑冷水的。但我認為中國股市不會重復日本的道路,原因有幾條:
第一、是中國經濟跟日本經濟情況不一樣。中國經濟的穩定高速的增長還要持續很多年,不是說這兩天市場不好了,國際經濟出現負面因素了,我們經濟基本面就改變了。
第二、中國股市在去年是過熱了,是發了一些燒,但是畢竟還有很多理性的聲音。高的時候我們都在呼吁市場過熱了,是虛胖了,另外政府大的方向上也沒有犯大的錯誤,政府從5月份開始就提示投資風險,就出臺一些降溫的措施,所以應該說是燒到大家還沒有說胡話的程度,有人說胡話,但是主導的方面沒有說胡話,市場上還有清醒的聲音,所以高燒燒的不是太厲害。
第三、調整來的相對比較早一些。就是說沒有等到真正的泡沫堆積到那個程度,去年9、10月份我講了,如果再沒有大的調整,2008年泡沫的破裂就不可避免。畢竟我們是從10月份中旬開始調整,如果10月份還不調整,真的是沖到8000點、1萬點,那有可能重復日本。但是畢竟我們去年已經開始調整了,這樣就避免了大泡沫的破裂,所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說,中國市場會重復日本這個說法,我不認可。我們熱度沒有那么高,調整的相對來說雖然是晚了,我認為政府當時的措施沒有完全到位,但是畢竟沒有醞釀出特別大的泡沫。再加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有一定的支撐,所以我覺得中國不會重復日本的道路,在這個時候極度的悲觀失望,顯然還是不對的。
主持人:現在市場上經常充斥著極端的聲音,您認為現在目前來說管理層應該怎樣采取有效的措施,您剛才說目前采取措施需要有一些改進,您個人是什么意見?
華生:一方面管理層應該堅持,我們證券市場發展市場化、國際化這么一個方向。但是考慮到我們中國股市沒有擺脫政策市,管理層目前采取的措施,我認為總體上還是積極的。就是說采取了一些穩定市場、增加資金供給這么一個措施,這個是積極的。確實還可以做的更多一些。因為管理層實際上已經放緩了IPO的過程,還有放緩了再融資的審批,這些工作都在做。包括進一步對印花稅適當的調整,對于這個市場人心給更多的穩定,這些我認為都是需要的。
至于這些工作做了,是不是就可以改變市場運行的趨勢,恐怕也不一定能夠全部,但是我一直在說,中國股市的這次調整,去年我就講了是需要用“年”來衡量的,不要指望調整一天、兩天馬上又開始往上走了,管理層采取措施,我認為最主要是穩定市場的措施,不是搞熱起來的市場措施,那樣的話會犯更多的錯誤,現在最主要的是要能夠穩定市場,這個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大家的希望。就是市場能夠穩定,這樣用時間換空間,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盈利的增長,使得我們這個市場能有一個支撐的基礎。能夠有一個持續發展,去年我強調了一個關健詞,就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股市,十年牛市一年就都漲完了,以后怎么辦,這個是當時反復強調的,今天還要繼續看到,我們走的快了一點,但是并不是說出現了大災難,走快了現在調整,時間換空間,中國股市今后發展仍然是有希望的,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主持人:謝謝華教授,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的訪談就到此結束了!
------------
華生:目前適當政策干預是適時和必要-華生 [原創 2008-03-20 11:34:34]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盧曉平
在當今證券市場賠錢效應一再顯現,投資者已經對股市長期健康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甚至對中國經濟走勢產生懷疑之際,記者專訪了一直對資本市場發展持冷靜態度的著名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
適當政策干預是適時和必要的
記者:市場在呼吁政府救市,您有什么看法?
華生:在正常情況下,政府原則上不應該救市。
在中國的情況不一樣,政府一直在市場發展中發揮著作用,承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去年市場大起時,政府在總體上頭腦是清醒的,不斷提示投資風險,但應對措施并沒有到位,大盤股上市流通比例過小和基金濫發客觀上對股市過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么,在現在股市大落情況下,政府也不應袖手旁觀。現在適當政策干預是適時和必要的。
記者:您有什么具體建議?
華生:包括大幅調減印花稅、市場融資的適當控制、給大小非減持開辟機構接籌的渠道等一系列有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政策的措施應陸續出臺。但是應當認識到,市場中長期趨勢有其自身的規律,政策干預只能是短期和例處。
我去年講過,一個高估值和泡沫的市場,有三種可能的取向:戳破、做大、消化。我不贊成人為地去戳破泡沫,而應消化和吸收泡沫。要在震蕩中消化,使供求能在一個合理的價格水平上平衡起來。
都是過熱惹的禍
記者:上證指數從今年1月15日的5500多點,基本上沒有喘氣就一路下滑到3月18日的3607.25點。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讓人大跌眼鏡。這是為什么?
華生:都是過熱惹的禍,大起之后必然有大落,過高的市場估值是目前市場大跌的主要原因。我們股市兩年時間從1000點上到6000點,暴漲幅度過大,所以,現在股指回落,也是正常的。
記者:2001年7月1日,在股市接近最高點時您發表了《漫漫熊市的信號》一文,準確預見了熊市的來臨,在去年10月,您曾經表示如果市場還不進行調整,后果將不堪設想。您認為我們應該從中總結點什么?
華生:應該說,從去年10月以來證券市場開始出現調整,規避了將股市一口氣推到8千萬點的可能,避免產生最壞的結果。這是因為市場一直有理性的聲音在呼吁,而且,證券監管部門一直在頂住市場的壓力,不斷地提示投資風險,進行投資者教育。
不過,遺憾的是,政府在實際操作中措施并沒有完全跟上,包括大量基金的發行、分拆等,使得股指不斷推高,虛高的賺錢效應又使得新的資金大量涌入;除了政府要反思外,作為機構投資者,包括券商和基金公司,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基金公司當時競相成倍擴容,有時一天就圈錢千億以上,只顧自己擴張賺管理費,誤導投資者,那才是真正的惡意圈錢;作為基民和股民,也要吸收教訓,避免追漲殺跌,正確看待國民經濟的增長和股市的發展之間的和諧關系;作為研究人員和專家,不能害怕被人討厭而過份迎合大眾,失去傳遞正確信息的責任。
調整時間要用年計算
記者:您說過,在經濟高速增長中,牛市一般是長期的,但牛熊一定是交替的。那現在市場屬牛還屬熊?
華生:目前股市大跌,是因為市場主動性的調整不夠,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包括美國次貸危機,我國通脹壓力和緊縮的宏觀政策,再加上融資供給力度加大等,多種原因疊加起來,催生了市場一波又一波的非理性下跌。
應該說,從1000點上漲到6000點,又深度回落到現在的3700多點,屬于大級別的調整,是恐慌性的下跌,不是大熊市的來臨。
牛熊總是交替的,目前只是大牛中熊市調整。牛熊是股市兩個相互平衡的功能;沒有熊市而遏制不了人性的貪婪,沒有牛市不能克服人性的恐懼。
應當說,現在股市仍處于牛市當中,前期漲得太高,回調是市場本身調整的需要。
記者:調整的時間有多長?
華生:我去年底說過,調整的時間恐怕不是用天或月計算,而是要用年來計算。應該對此次調整的時間有充分的認識。只有調整充分,才能使市場持續健康更長時間的向好。(本文是華生教授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盧曉平采訪的原稿,發表后有刪節。)
華生:政府在大跌的時候應當出手干預-華生 [原創 2008-03-20 11:05:00] 中國股市為什么比美國跌得還兇?政府到底要不要干預市場?投資者如何面對2008年市場的風云變化?
從 2001年至今,多次準確預測中國股市"牛熊轉變"的經濟學家華生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針對讀者感興趣的問題,他一一拋出了自己的觀點。
A股的問題被夸大了
南方周末:A股從最高的6100多點然后到現在3668點,基本上跌了40%,很多投資者關心A股還有希望嗎?為什么比美國的次貸還厲害,道指跌了20%不到,難道我們的問題比美國嚴重嗎?
華生:應該說肯定會有希望。因為股市的發展主要依托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雖然有挑戰,但還是非常健康的。遇到通脹的壓力,但是我覺得應該對國家宏觀調控方面的能力有信心,特別是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視之后。當然比較消極的方面,主要是來自國際上的影響。美國的次貸危機影響進出口、通過大宗商品的價格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中國經濟基本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最近這兩三個月來市場的變化,是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擔憂。
南方周末:現在大家普遍擔心的是這個宏觀經濟減速的風險,你怎么看待這個風險?
華生:對,因為如果單就經濟本身而言,減速本來不是壞事,因為我們本來經濟增長速度有點快,需要控制。如果減速的目的達到的話,而且是平穩減速的目的達到的話,那么這樣實際上達到了我們宏觀調控的一個預期。那么這樣相反是一個利好,對于我們控制通貨膨脹都是利好的一個事情。對于我們包括外匯的壓力,都會是利好的事。所以說往往是在困難的時候,把正面的因素也看成負面的因素。
南方周末:既然不用擔心基本面, 但股市本身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調整?
華生:這個應該說是我們股市前期過熱有關的。為什么次貸危機發生在美國,美國出現那么大的問題,他的股指回跌了20%,因為它之前沒有這么暴漲過,而我們的股市,從05年的1000點漲到6000點。
當時經濟基本面比較好,大量的資金進入市場。股市上漲,上漲形成的賺錢效應刺激更多的資金流,這樣的不斷循環的過程,就會把股指推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過程。當資金推不上去的時候,那么它就會出現惡性變化,賺錢效應消失了,資金開始流出,這樣導致股市進一步下跌,信心進一步喪失,更多的資金再流出。
實際上到6000點左右,資金的作用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它回落到5000多點。它在5000多點徘徊了很長時間,然后是外部經濟又出現了一個變化,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出現一些變化,資金的因素加上這個因素,推動了它經濟往下走。往下走了以后,信心又開始喪失,更多的資金流出。從根本上來說,關鍵的問題還是我們前面漲得太多,脫離了基本面的支持。
當時 我們企業的市值,如果加上香港H股,已經是GDP的兩倍了,但是全球一般都在100%以下,這種我稱之為的“虛胖”,不可能長期維持。
南方周末:那現在還存在泡沫嗎?現在的動態市盈率20倍不到了?
華生:說我們估值合理不合理,這不是靠人為的去爭論的,不是你用任何指標,任何指標都只是參考。我們為什么要搞市場經濟,就是要讓供求規律圍繞價格起作用,供求本身說話比所有的人都更響亮,股市為什么會下落,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已有的估值和價格水平之上,市場供求本身不能平衡。那么再下一個邏輯,就是你說的我們是不是讓市場繼續往下調呢而不做任何干預呢?這個是另一個問題。從原則上來說,政府對市場是不應該干預的,應該讓市場自己本身發生作用。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在經濟本身發生特別大的波動的時候,政府額外干預的情況也是有的,這個我們在西方也看到了。雖然不能說美國政府的措施是為了救股市,因為美國股市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它主要是救經濟,連帶影響股市。
政府在大起的時候干預,形成大跌時干預的連帶責任
南方周末:但是我們大起的時候,政府也干預過啊?
華生:對,所以我現在分析的是這個。理想的市場經濟下,政府一般是不干預的,但是中國沒有完全擺脫政策市。去年為什么漲那么多呢?你如果看我寫的那些東西,你會記得,我大聲反復呼吁,從去年5月10號的市場過熱的情況開始,9月份又開始,當時為什么那么高?是因為政府對供給的管制,使得供求失衡。因為融資和再融資政府管住了,大小非解禁還沒到時間,它減不了,市場好的時候到期的人也不愿意減,但是所有這些將來會發生變化。所以在當時應該說我們政府總的態度是對的,就是勸告投資者有投資風險,政府沒有火上添油,這個是對的。但是我們的政策上面,我們采取的措施上面,在當時供給增加得不夠,使得股市大起了,這個股市過熱了。這個我覺得實際上政府有責任,投資者也有責任。
如果我們當時的措施更主動一些,當時供不應求和現在供過于求,我們能讓它平衡一點,當時的股市漲得少一點,高點在4000左右,那么我們今天就不會這么痛苦了,振動就會小的多。但是那時候理性的聲音已經淹沒了,像這些話翻過來看看全是以前重復的話。
為什么政府現在應該有責任要干預這個市場,因為我們沒有完全擺脫政策市,因為我們的融資和再融資遠遠沒有市場化。因為我們在股市大起的時候相應的政策沒有到位,現在大跌的時候,在恐慌情緒加劇大跌的時候,我認為政府政策的必要的調整,對市場的信心的穩定,和政策的維持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
南方周末:您覺得是什么樣的政策是能夠挽回市場信心?
華生:比如當時印花稅調成那樣,本來印花稅不影響市場的中長期走勢,他影響是交易成本。應該看到,今天調整印花稅實際也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但是做出一個政策的信號來,我覺得是有必要的,有利處于穩定市場信心,包括對融資和再融資的臨時性控制,我認為現在出手都是適時和必要的。
但是我們的方向還是市場化的方向。證券市場是最精巧的市場,你把它管死了他將來沒有辦法健康發展,說到這個地方,特別要說一點,證券市場跟其他市場一樣歸根結底是供求關系圍繞對價格作反應。
南方周末:您說到供求關系,你怎么看待市場上資金流動性的情況,現在是不是到了枯竭的境地了?就您了解到。
華生:這里還是信心和心理上的因素。因為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從來都不缺資金。因為我們貨幣供應量還是很大的,通貨膨脹很嚴重。關鍵的問題是證券市場呈現了一個賠錢效應,賺錢效應是不斷鼓勵外圍資金。從各個渠道,各個夾縫里擠出來進入這個市場,現在大家從四面八方在逃離。所以說絕對的說是因為資金枯竭了,這個話恐怕不完全正確的,因為我們現在總體上,我們貨幣供量還是很大,通貨膨脹很嚴重啊。所以我們說政府必要的干預和穩定的市場情緒,防止心里因素的放大,這是必要的道理就在這里。
過份恐慌不可取
南方周末:您覺得投資者現在應該怎么面對,在具體的操作上,如果落實到微觀層面的話?
華生: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從政府來說,我剛才態度已經說了,我覺得從投資者來說,第一個我覺得確實要認真的總結經驗教訓,就是在市場好的時候,過于貪婪,過熱和在市場差的時候過于恐懼、恐慌都是不可取的,這個事實反復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覺得投資者在這個時候,過分恐慌是不可取的,到這個時候,相對是應該要鎮靜的。
南方周末:但是大家現在看不到底在哪里啊?
華生:往往底就是在大家都看不到都在絕望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底,就像2005年,我寫市場轉折的信號,那是1000點,很多人會說跌到幾百點。
南方周末:那您覺得現在是一個市場轉折的信號嗎?
華生:我覺得現在不能說是市場轉折的信號,但是我覺得如果政策應對得當,那么投資者也能夠從過去的這個發展當中,能夠正確的吸收經驗教訓,我認為市場的穩定應該說非常有希望的。因為畢竟市場的泡沫已大大的減少了。
南方周末:那對于機構投資者呢?機構投資者他們其實他們是推高這個泡沫的一個主要的角色。
華生:我覺得這個給機構投資者也上了很大的一課,我特別不滿意的我當著基金的面都是這樣講就是用分拆,用分紅,用各種辦法拼命做大基金規模,把老百姓的錢,當老百姓盲目的相信這個市場能夠暴漲的時候,他們甚至一天吸納上千億的資金。他們在埋怨上市公司再融資沒有節制的時候,他們想沒想,他們當時擴容的時候有沒有節制啊? 5塊錢一個基金賣不出去的時候,就把5塊錢分成5個1塊錢,用這種辦法,來成倍的,成十倍的擴大基金規模,做大了藍籌泡沫,只管自己收取管理費他們的做法負責任嗎?他們現在苦果。但是,應當看到真正承擔風險的還是基民,股民,中介機構還只是少收了一點中介費、管理費。投資者是真正承擔風險的人。(此文為華生教授接受南方周末記者舒眉采訪的原定稿,發表后有改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