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中國制造業面臨巨大風險
新華網 2008-3-27
新華網消息:美國《時代》周刊3月3 1日(提前出版)一期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工廠處于風險之中”。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近乎奇跡的經濟增長的基礎是人民的智慧和工人的汗水。
然而,有一些事情即將改變,幾乎可以肯定會越來越糟。除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飆升外,現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美國經濟全面衰退,也將給中國的制造業造成前所未有的壓力,將導致一些工廠倒閉,一些工人失去工作。
中國工廠肯定得要出一身冷汗。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約占中國每月900億美元出口額的19%。2007年下半年,美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中國七年來年均達20%以上的快速出口增長率,正呈現出十分清晰的趨緩態勢。
盡管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國,但中國并不像一些國家那樣對海外貿易如此依賴。出口總量占到中國2006年GDP的36.8%,而韓國的這一比例高達43.2%。但中國也許特別容易受到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因為中國近年來建造了太多的工廠。隨著投資款項逐步到位,且中國經濟以兩位數的速率快速增長,重工業迅速擴張。例如,從2003年到2007年,中國鋼材出口額增長了10倍,從50億美元增長到500億美元。
中國政府很早就發現,這樣很可能會形成投資泡沫。2004年,出于經濟和環保原因,北京方面開始強制要求省級和地方官員減少對鋁業、鋼鐵和水泥工廠的投入;國有銀行暫時被告知停止對工業項目發放貸款。但地方官員常常對這些叫停的信號置之不理。多建工廠意味著更多的本地工作機會和更快的經濟增長,在上級官員的眼里也是不錯的政績。
這種產能過剩意味著,中國的出口體系就像一輛沒有安剎車的賽車。只要道路保持筆直平順,這輛汽車就能呼嘯著一路向前。但如果遇上道路坑洼或者急轉彎,車輪就會掉下來。工廠近年來一直得以增產,是因為全球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04年到2007年期間是全球經濟經歷有史以來增長第二快的時期,這轉化為對廉價中國制造產品的大量需求。然而這一時期可能即將宣告結束。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2008年全球范圍內的GDP增速都將大幅減緩。雷曼兄弟公司經濟學家孫明春(音)認為,這次經濟減速將“暴露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一些工廠已經面臨人員短缺的狀況。中國的競爭優勢來自它廉價的勞動力大軍,但是現在這個優勢正在減弱。在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東南部省份,勞動力成本在過去4年間增加了50%。
雷曼兄弟公司的一位經濟學家說,在生產廠家被推向破產邊緣的時候,股市將急劇下跌。
此外,銀行業也會受到影響,隨著工廠的倒閉,不良貸款將會增加,這將對銀行造成打擊。在當前的經濟繁榮時期,中國的銀行可以減少大量的不良貸款,但公司里利潤的減少將影響貸款者的償債能力。
當然,最糟糕的結果并不總是噩夢成真。瑞士銀行經濟學家安德森并不完全持悲觀態度,但是他認為,到2008年中期,中國的出口增長率將從每年25%下降到一位數。他說:“2008年將成為生產企業普遍被迫遭受利潤下降打擊的一年。”從長期來看,生產企業的軟著陸對國家也是有利的,因為這將淘汰效率低的經營者,同時促進中國的生產力。對任何商業循環來說,經歷“創造性破壞”階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們只能寄希望于未來這場重組帶來的創造性大于破壞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