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商業賄賂案件接連發生
2008年02月21日 法制與新聞
【焦點關注】
2007年8月,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中國總部以郵件通告的形式向中國國內各地區通報了一些已被查處的內部腐敗事件,通告聲稱,北京區域的8名經理級員工因涉嫌收受供應商賄賂而被警方拘留。消息一經傳出,家樂福賄賂丑聞便迅速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不禁讓人聯想起2006年中國建設銀行前董事長張恩照受賄丑聞,該受賄案中有多家知名跨國企業被牽涉其中。如果再向前追溯,我們不難發現,跨國公司賄賂事件在近幾年從來就不曾遠離民眾的視線。
跨國企業商業賄賂案件接連發生,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震驚。因為在普通老百姓心中,跨國企業代表著高效率、高質量和廉潔,他們應該是遵紀守法的典范,同時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大公司不屑于使用商業賄賂這樣的手段去贏得市場。但是接二連三的丑聞使人們的看法發生了轉變,人們開始為此尋找答案。
跨國公司在華為何頻陷“賄賂門”
王孌/文
家樂福“賄賂門”
近日,被國人所熟知的法國著名連鎖超市家樂福成了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熱門話題。然而此次大家關注的焦點不是家樂福的打折商品,而是該超市中國區的8名經理級員工涉嫌賄賂被警方拘留。2007年8月31日,家樂福方面宣布開除被拘留的8名經理級員工,原因是他們收受供貨商賄賂。消息一傳出,再次將商業賄賂問題推向風口浪尖。
前不久,家樂福中國總部以郵件通告的形式向全國各地區通報了被查處的內部腐敗事件,近期北京CCU(城市采購中心)以及7家門店生鮮處相關人員被送往司法機關;東北區域幾家門店生鮮處負責人被處理;深圳梅林店部分員工也被處理。該總部工作人員透露說,這些人被查處的原因是收了“黑錢”,也就是收受了供貨商的賄賂。
這次被警方拘留的8名家樂福工作人員中,7名是北京各門店肉課課長,還有一名城市采購中心生鮮談判負責人,也是課長級別。有知情人介紹說,此案涉案賄賂總額超過百萬元。供貨商為什么要賄賂這些課長呢?個中緣由要從家樂福的經營模式開始說起。
據業內人士介紹,家樂福和沃爾瑪雖然同屬世界知名零售業巨頭,但是兩者在經營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沃爾瑪模式直接向供應商買貨,通過降低物流成本,賺取批零差價。而家樂福模式則是通過向上游供應商索取進場費、扣點(即按銷售額給賣場的返利,1個點即為1%)等賺錢;費用名目也是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主要包括每年2000—20000元的合同續簽費、管理費、陳列費、促銷費、節慶費等等。根據北京市肉類食品協會向北京市商務局提交的一份文件顯示:包括家樂福在內的北京多家賣場的收費項目達20項之多。在此種經營模式下,家樂福中國區域的管理層依次為總裁、區長、店長、處長和課長。家樂福早期推行“單店作戰”的放權管理模式,每個門店都具有商品定價、扣點談判、促銷談判、訂貨、商品陳列等多種權力,因此自店長、處長到課長等管理層都是掌握實權的人物。其中課長級別雖然不高,但是卻與供貨商直接打交道,權力過大,也成為腐敗滋生的源頭。
許遠(化名)是一家商貿公司的老總,從家樂福進入中國市場起,他就成為百貨類產品的供貨商。許遠介紹說,作為一名供貨商,主要的職責是將廠家的商品送到各大超市的貨架上去,賣場的收費和扣點是必不可少的,盡管需要交納的費用繁多,仍然有許多供貨商擠破腦袋想要進入家樂福賣場,原因就在于家樂福享譽全球的知名度。
“一些大品牌相對強勢,比如海爾、美的等,他們都與家樂福簽訂全國性的合同,而品牌較雜的百貨和生鮮,超市選擇的余地就比較大,有采購權的家樂福管理人員就可以在眾多小品牌中隨意挑選?!痹S遠這樣介紹。實際上,作為老百姓日常使用的百貨用品,大多數在質量、包裝上并沒有很大的區別,老百姓在選擇上也不那么講究,因此控制這些商品選擇生殺大權的課長、處長們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據一位零售行業內部人士透露,在上述情況下,家樂福的供貨商們就必須要和手握重權的課長們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而保持良好關系的途徑之一就是給“好處費”。零售業的供貨合同通常是一年一簽,不具備“良好關系”的后果可能就是明年的合同無法續簽。此外,課長和處長們能夠決定商品促銷的價格和期限,如果他們在促銷中壓低價格或者縮短促銷期限的話,也會讓供貨商蒙受損失,并且達不到促銷的目的。業內人士坦言:對于家樂福的供貨商來說,課長、處長就是他們的“財神爺”,必須要經?!按螯c”才行。
事實上,對于門店課長等權力過大的現象,家樂福中國總部也有所認識。2006年,羅國偉出任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逐步地回收這些權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腐敗。然而,北京工商大學洪濤教授認為,家樂福等知名超市收受供應商賄賂的情況是商業流通領域的“頑疾”,已成為業內外“公開的秘密”,“只要存在不平等的零供關系,在零售企業占據強勢地位的情況下,供應商必然會想出各種辦法”。對于家樂福能否徹底鏟除賄賂,法律界人士持懷疑態度。
據最新消息顯示,此次家樂福工作人員賄賂事實的查處,正是通過家樂福中國總部開設的24小時供貨商投訴熱線被人舉報的。而家樂福中國總部為表明反腐的決心,此次將這8名涉案人員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耙酝渤霈F過采購人員被查出受賄的消息,但是都以開除的方式解決,送交司法機關還是第一次。”一位家樂福工作人員介紹說。
家樂?!百V賂門”事件尚在有關部門的調查中,最終的結果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在筆者看來,家樂福通過自查的方式抑制內部商業腐敗,此種做法是值得贊賞的。然而,家樂福賄賂事件并不是零售業的個案,據零售業業內人士透露,賣場采購環節的賄賂行為,已經成為這個行業內的潛規則,在目前業內普遍的扣點經營模式下,強勢地位的零售商向上游供貨商收取進場費等制度都會給員工留下腐敗的空間。
跨國公司屢現商業賄賂
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在華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企業頻爆有關商業賄賂的丑聞,家樂福事件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2006年11月15日,德國司法部對享譽全球的西門子公司(位于慕尼黑的總部)進行了突擊搜查,封存了上萬份檔案資料,并逮捕了數名西門子員工,由此揭開了西門子全球市場的賄賂丑聞。據相關調查人員透露,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西門子非法賄賂支出已超過10億歐元。
對于全球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的西門子來說,巨大的中國市場不容小覷。隨著西門子賄賂案調查的不斷深入發現,中國公司也未能幸免。負責西門子審計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顯示,9個與中國業務有關的公司和個人被牽扯到賄賂案中。
2007年7月,有德國媒體報道稱,據西門子內部文件披露,通過在列支敦士登Neue銀行開立的3個銀行賬戶,西門子內部有人將資金轉入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僅在賬號“220030”下從1998年9月至次年4月間,就有6筆資金被提取,金額約合現在的410萬歐元。8月20日,西門子總部發言人安德里亞斯·施瓦伯稱,內部調查表明,西門子中國市場的確存在不正當的商業行為,目前正在接受調查。8月23日,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郝睿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去年西門子(中國)公司開除了20名員工,因為他們被發現涉及了一些公司不能容忍的行為。
就在公眾熱議西門子(中國)公司是否涉及商業賄賂的時候,又有消息傳來。2007年8月15日,著名連鎖快餐企業麥當勞董事總經理劉士成因涉嫌賄賂罪被香港廉政公署拘留。至此,數家國際知名企業在華相繼沾染賄賂丑聞,引發了國內民眾對在華跨國公司職業操守和商業信譽的一片斥責聲。
實際上,跨國公司在華違法行賄事件時有發生。回首2004年全球知名電信服務供應商朗訊科技中國“賄賂門”事件,經過內部審計和外部法律專家的調查發現,朗訊科技(中國)公司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同時朗訊(中國)公司4名高管——公司總裁、首席運營官、銷售部高級主管及一名財會經理遭到解雇,原因是涉嫌違反了禁止美國公司在海外實行賄賂的聯邦法規。
2005年5月,美國德普公司案引起了公眾對商業賄賂的廣泛關注。根據美國司法部2005年5月20日提供的報告披露,全球最大的診斷設備生產企業德普公司在天津的子公司天津德普診斷產品有限公司從1991年到2002年期間,向中國國有醫院醫生行賄162.3萬美元現金,用來換取這些醫療機構購買德普公司的產品,德普公司從中賺取了200萬美元。這家企業最后被美國相關機構以違反“反商業賄賂法”為由,處以479萬美元巨額罰金。
2006年11月13日宣判的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張恩照案件讓筆者記憶猶新。該案中,隨著審判結果一同浮出水面的,還有眾多跨國IT公司的名單,他們分別是IBM、思科、安迅和日立。其中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中提到,IBM曾向一個協助行賄張恩照的銷售代理支付了22.5萬美元。
國內民間經濟分析機構安邦集團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近10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件腐敗事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為何眾多跨國公司身陷賄賂案,他們的賄賂行為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嗎?
“非陽光”行為需要法律根治
跨國公司在華頻現賄賂丑聞,與中國的整體市場環境是分不開的。眾所周知,在西方國家成熟的市場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秩序中,最具核心價值的兩條商業規則,一是合法競爭,二是奉守誠信。這兩條是包括所有跨國公司在內都必須嚴格遵守的。然而,跨國公司在進入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后,在欠缺健全的法制市場的環境下,往往容易變質。
有分析人士指出,首先,中國是世界上快速增長的最大新興市場,許多外國企業迫切地希望能夠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而為了達到迅速占領市場的目的,有的企業采取一些“非陽光”的行為也是人之常情,再加上中國人一貫奉行的請客送禮的交往之道,外國企業也不得不入鄉隨俗;其次,國內某些行業壟斷,使得公共資源稀缺并集中,導致非市場化的競爭掠奪公共利益,灰色交易甚囂塵上。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認為,跨國公司之所以行賄賂之事,與壟斷問題分不開,實際上,賄賂是一種獲得壟斷利益的手段。陸紅軍分析說,現在的商業競爭中存在的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壟斷。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跨國公司始終在追求壟斷權益。而跨國公司的賄賂行為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獲得壟斷權益,為此,他們可能會使用不少不正當的手段。
而根據市場人士的說法,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產生與我國的商業大環境有一定的關系。以零售業為例,根據WTO有關規定,我國零售業自2004年12月11日開始向外資全面開放。外商可以以獨資的形式在中國設立公司,開設門店。而在此之前一些外資零售業巨頭已通過各種變通的方式在中國迅速發展門店,快速圈地所形成的門店網絡使這些外資零售巨頭們底氣十足,在位居行業龍頭或老大的位置后,零售商和供應商之間的相對平衡狀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零售商的絕對強勢和供應商的弱勢地位。隨著中下層經理人員的本地化,這些人重權在手,利用本企業的強勢地位向供貨商索取費用,最終導致形形色色的賄賂事件的發生。其中,家樂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張玉瑞指出,目前跨國公司商業賄賂案件的泛濫,將直接影響中國的投資環境,阻礙中國的自主創新。要遏制洋賄賂,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就需要完善有關法規,加大監管力度。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謝望原認為,要有效地遏制商業賄賂行為,制定一部完備的《反商業賄賂法》是有必要的。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程寶庫教授對此持相同意見,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國內現行的相關法律雖然對一些具體的商業賄賂行為作了規定,但分散而非專門詳細的界定、受賄主體的范圍局限以及缺乏海外反腐敗的相關規定等方面的缺陷,使得這些法律仍然代替不了專門的《反商業賄賂法》。
從一連串的商業賄賂事件不難看出,造成賄賂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說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是內因的話,那么外因就是我國針對商業賄賂的法律的缺失。法律的不健全為商業賄賂的發生提供了土壤。調整管理模式或許是企業自身的問題,但是填補法律空白則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具備了嚴格的法律制度,才能夠讓跨國公司以一種健康、陽光的方式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