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大的***理論和幾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輝旗幟引導下,前總理朱容基等人大力鼓吹倡導中國要搞“教育產業化”、向美國高校看齊。自1999年開始,全國教育界官員和各高校領導茅塞頓開,紛紛解放思想,拼命擴大招生規模,實行收費教育。為容納更多的人擠進學校,在“負債經營”理念的指導下,各個高校直接向銀行大量貸款,盲目擴張,修建操場、教學樓、辦公樓乃至跑馬圈地搞基建吃回扣。據統計,全國高校基建費用總額中的8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去年教育部所公布的銀行貸款2800億元這個數字是通過各高校上報匯總出來的,實際上的貸款數目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可能是2800億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其中學校領導不準備歸還、或是根本就歸還不了約有一半以上。目前,很多高校因領導貪污浪費、胡搗鼓、亂花錢等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已經資不抵債,嚴格意義上說是已經破產了。
在2003年,浙江就有一所大學由于貸款額太高,領導已經將錢貪污揮霍一空,學校沒能力還貸,面臨破產,最后由政府出面將該學校并入另一所高校算完事,銀行貸款的事也不了了之。據教育界內部人士透露,基本上每所重點大學都身陷債務的泥潭之中,各高校欠銀行的債務約有10000億以上,到2008年將面臨還款高峰,但是眾多高校并不具備還款能力,有些學校每年的經費還不夠還銀行利息,更不要說還巨額的貸款了,因此說國內的不少高校屆時將面臨嚴重的破產危機。
合肥工業大學儀器儀表學院的鄧善熙曾在一提案中說,由于高校擴招,中國2005年的毛入學率上升到22%,京津滬地區已達50%-70%。與我國經濟、教育發展狀況相似的人口大國印度,其大學每個學生每年學費折合人民幣不過五六百元,而在中國的大學收費卻平均是印度的十幾倍,每年高達七八千元,有的熱門學校更是在萬元以上。據說教育部負責大學收費的某官員聲稱,中國大學的收費標準不能跟印度相比,只能向美國看齊,否則怎能符合***理論和幾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精神呢?
但中國的教育產業化和高校高收費政策并未從根本上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并且它是將負擔完全轉嫁給了中國普通的民眾。比如說高校借銀行的錢,學校的如意算盤是通過擴大招生、提高學費來償還,但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一些高校不但不可能擴招,甚至只能是減招了,高校提高學費的這一如意算盤不幸落空了。到現在為止,中國的高校普遍沒有建立起嚴格的財政制度,完全是一把手說了算,很多資金最后都沒了蹤影,除了一把手,誰也說不清錢都跑到哪去了。
另外,某些高校建造了上千萬元的星級衛生間、接待中心、洗浴中心,其豪華程度不亞于五星級賓館,說是為了接待外國人和上級領導用的,當然,平時是學校領導和他們的情人們在享用。比如說中國人民大學,領導專用的食堂樓高不過四層,居然花數上千萬元安裝了最現代化的觀光電梯,美其名曰是尊重知識、尊重教師,使領導在上樓時就能觀光欣賞校園美景。
中國的高校為什么敢這樣肆無忌憚地貸款、花錢而不皺一下眉頭呢?特別是有的高校頻頻跑馬圈地,幾千畝幾千畝地大搞什么“大學城”,一期、二期工程投進去了,三期、四期沒錢了,銀行發現有很大風險了就拒絕繼續放貸了。好,不給錢就晾到那算了,反正也沒有人追究責任,老子回扣也撈得不少了,校園里一片荒草胡坡算什么。大學的頭子們吃準了政府是不會讓大學破產的,最后一定會出面疏通或買單的,所以才會放心大膽地胡弄一氣。作為政府,如果不繼續追加投入,這幾千億、上萬億的高校貸款黑洞就很有可能成為引發重大危機的因素,因此只好被高校的“知識精英”們牽著鼻子走了。
其實,學校亂貸款與高收費大都與地方政府官員們的切身利益有關,因為學校領導與地方政府官員在某種意義上是處于同一利益鏈上,這也使得他們有了亂貸款和高收費的底氣。如果沒有政府作后臺,再有名的學校它也不敢亂貸款亂收費的。
如果按照嚴格的財務制度,中國的很多高校其實已經資不抵債,陷入到破產的邊緣。“破產?”,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則表示了不同意見,“破產說”有點太危言聳聽,他認為高校“面臨財務困難只能說擴張速度過快了,那些大樓、設備畢竟還是資產,不過由現金轉為固定資產形式,仍是教學資產”。
以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為代表的四大名校硬件設施不遜于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的高校,可巨大投入沒有相應任何有價值的產出,在科學前沿領域原創性、基礎性的重大創新方面以及為全人類貢獻普適的價值和思想方面,這些所謂的名校作為甚少!相反,這些名校在學術腐敗、信譽欺詐方面倒是聲名全球,“地球人都知道”,以這四所名校為代表的中國高校,上至校長、書記、院士、博導,下至職工、教師、研究生、大學生,多多少少都有弄虛作假和抄襲剽竊的行為。有誰敢站出來說自己是完全清白的?我想恐怕沒有幾個人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562204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