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官宣: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目前,上海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受此影響,A股“房屋檢測”概念上周引發市場關注。
截至2022年底,我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預計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將進入“老年”。
A股不少上市公司早有布局。據測算,2024年存量房檢測市場空間約489.1億元,隨后有望逐年增加,到2035年存量房檢測空間有望達到1525億元。(財聯社9月1日報道)
房屋體檢、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等概念的提出,當然是必要的。
我們現在的民用建筑,設計使用年限一般是50年起。但實際上,很多民用住宅在投用20年后,其使用功能就大打折扣,不得已就必須進行嚴格檢測后,然后大幅整修。
這意味著,其實,很多人多年前辛辛苦苦買到手的房子,其實連基本的設計和建造標準都沒有完全達到,房子質量其實根本不能滿足居住50年的要求。所以這種情況下,使用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的概念,就應當反推當時的開發商、建造商以及鑒定機構的責任,至少應當責令這些責任方來承擔檢測、修繕的責任。
同理,在今天,普通工薪階層的購房者要拍板買下一套房子,還是挺不容易的,考慮到一般購房者的購房年齡、按揭周期,參照現在的人均壽命,可以說,房子需要至少達到50年的使用壽命,才能起碼讓購房者自己有生之年在不換房情況下,達到起碼的安居。
所以,房屋檢測作為一項增值技術服務,無論進行怎么樣的定位,無論如何核定其價格,都不能脫離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的概念。也就是商品房如果質量存在嚴重問題或者設計缺陷,導致購房者購買的房屋無法住夠設計年限,這個檢測費用不應該讓房主自己(單獨)來掏,或者說,經由專業的房屋檢測,對房屋使用壽命縮短給出設計、建設問題以及使用不當等不同方面的責任分解,各方承擔各自的責任。
房屋檢測這樣一項增值技術服務,經由主管部門官宣,很快引發社會關注,帶動A股相關概念熱炒。很多人注意到,此前涉足過核酸檢測的某檢測企業,此番也涉及房屋檢測。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該企業在此前疫情防控時期,涉足過核酸檢測,但并未重倉加注,而且有限涉足,似乎對于防控周期有著比較精準的預判。相比之下,其他某些企業在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發生重大轉變時,才狼狽地結束核酸檢測業務。
而在最近,該企業坦然宣稱房屋檢測是核心業務,從這個表態,反過來也可以作證房屋檢測,接下來將是一個非常紅火的賽道。雖然現在只有22個城市在試點,但這22個城市里邊是由上海市擔綱——這些城市正在成為需要深度體檢的存量房、“老年”房,體量將非常巨大。
“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這句話需要完整地聯系到一起,也就是說,房屋體檢(檢測)構成一個前提,才能為后續的保險、房屋養老金的取用等創造條件。反過來,如果不檢測,要取用保險、房屋養老金,獲得其他方面的一些保障、支持,可能就比較困難。在這方面布局越早,當然越有希望。
只是,這個賽道已經布滿了有著精準預判能力的參賽者,其他行業的企業、投資者如果現在想要下場參賽,似乎有些晚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