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幾個關于學校教育的消息。
3月2日,某研討會上,某市教育官員直陳當下教育的種種瓶頸。(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理科課程落后世界70年,大量內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識)一,中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始終重解答題目卻輕解決問題。我們的理科課程落后世界70年,大量內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識。二,青少年的課外科普活動只停留在興趣層面,缺少科學知識、方法、技能和精神的培育,中小學科創活動缺乏高思維、深體驗。三、社會上出現大量魔幻影視、游戲和書籍等,對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提升產生了反作用力,沒有引起重視。
關于第三個問題,魯迅曾經說過:如果能接受到科學教育,接觸神話之類的沒有關系。所以這本身是個偽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我沒有去查科學發展史,但是以我腦子里的儲備,200年以前(1823年以前)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知識,貌似與現在課本上的都很不一樣。比如,1823年前人類還沒有建立系統的電磁學知識,更不用說什么原子電子之類的,課本上的電學的絕大多數內容和有關原子的內容肯定是沒有的。氣體方程、熱力學、能量守恒什么的都是沒有的。200年前有的,也就是牛頓力學和光學,但是這些東西到現在也還是正確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沒有否認牛頓力學在低速宏觀世界的正確性,而且中學生也不可能學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的玩意。200年前的化學更加不用說了,連元素周期表都還沒有,還處于元素的發現階段,當代的有機化學還不存在,連原子構成分子都還是假說。生物學就更不用說了,200年前人類還不確定生物是不是由細胞構成的。
所以,大量內容是200年前的知識,對這一說法我很是驚訝。是不是落后世界70年,我就更不知道,我只知道70年(而不是60年、50年或者90年)這個數是怎么來的:建國才73年嘛。我國21世紀的中小學生,學的東西還是“世界”在20世紀40年代、50年代學習的東西,還真是可憐啊;可憐的根源,就是因為70年前中國人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
再多扯一句。200年前算什么,語文教學還在教2000年前的東西呢。上海高考語文卷,現代文40分,古文40分,不知道是不是想讓同學們去考秀才。
對課外科普活動只停留在興趣層面,就沒什么可說的了。中小學的課外科普活動,想來不是為了在頂刊上發表論文。
同一個研討會上,某收費很高、門檻很高的大學的原校長批評教育改革僅僅是修改教材和大綱,而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教育轉變為普及化教育,如果我們的教育還是圍繞著考試、升學這個唯一的目標,那么再減負也沒有用,孩子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玩耍,壓力很大,千萬不能忘了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這個根本。
這位非常精英的大學的校長說的這些前言不搭后語、不知所云的話,似乎想說的是,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發展,底層人民就應該去看電視、玩耍,發展了看電視和玩耍的技能,有職校、技校、雙非等等選擇;出得起每年20萬學費、英文好的同學,自然可以去選擇他那所學校,只是不知道考生的英文水平是否是在看電視和玩耍過程中鍛煉出來的,也不知道為什么申請這所大學要提供高一、高二每學期期中期末成績和高三期中成績(須注明單科滿分)、年級排名。
和很多高校強調英文授課、對考生的英語水平提出較高要求的同時,卻有一些人在主張減少學校英語教育。比如,某中學校長就說,高考中外語考試的分值應該降到100分(資深教師:很多學校已大幅裁減英語老師)。該校長認為,外語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過高,耗費學生過多時間和精力,增加學生學習負擔,不利于城鄉教育公平,而且外語的實用價值有限。
這個雅安雨城區第二中學是體育特色學校,是雅安市“市級示范性高中”、“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學校”、“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 和“四川省陽光體育示范學校”。辦學模式是普通高中、職業教育、體校“三校合一”。這樣中學的校長,對英語教學有點意見,也是情理之中的。不同尋常的是,上海的某教育集團董事長也有同樣的觀點,認為應將高考外語必考科目改為選考科目,側重考查英語表達與溝通能力,取消初中、高中英語的主科地位。巧的是,這個教育集團自己就有好幾個外國語學校。
以我個人的觀察,中國人不是外語水平太高了,而是普遍外語水平太低了。中國和國際接觸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外語水平嚴重制約了中國人走出去。就算不走出去,現在買點什么、看點什么、聽點什么,外文的也越來越多。何況還有那么多大學錄取的時候要看你英語水平。學校不教外語,難道靠課外輔導?課外輔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費用就很難說了。歸根到底,不還是“各安天命”的老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老路?
也有覺悟高的。有位“資深教師”就說了:“人大代表提的這些建議我同意,國家大政方針不也是早點開始分流嗎?中考現在都分流,就是要把一部分學生卡住,上不了高中,然后就去進行專業學習,我覺得英語學習也是這樣的,初中和高中沒必要弄得那么深、那么難,要重在應用。事實上,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中,英語教學現在也是朝這個大方向(努力)。”
這個層次就高得多了,善于領會政策。這位老師還說,“有很多校長已經嗅到了這個氣息,開始大幅縮減英語課和英語老師。……我們現在的英語課教學開始搞課程整合,比如說國家倡導勞動教育,我們現在就是英語教學和勞動教育的融合,用普通的英語應用去上勞動課。還有英語和音樂的整合,英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整合,用英語去朗誦詩歌等等,就是把英語作為一個應用工具,我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事實上育人效果也真的很好。”
雖然把校長說得像狗,這個層次就又高了很多。用英語應用去上勞動課,不知道是用英語教學生煮飯呢,還是維修家電呢?用英語朗誦詩歌,不知道是杜甫呢,還是張若虛呢?
做事呢,還是要講個體面的。不能為了利益,連起碼的體面都不要。說瞎話也要給自己找個冠冕堂皇的說法,而不是赤裸裸的胡說八道。我們的教育,這是要走向哪里?為什么對提高普通群眾的知識水平、視野見識,對為普通群眾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機會這么恐懼和憎惡?是不是要走向愚民、走向精英與庶民的對立、走向金錢教育?這真是可怕的事情,因為自從中國古代開始科舉考試以來,一千多年來還沒有這么赤裸裸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