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幾天,許多地方的人們都陷入了狂歡之中,我們任丘也不例外,正月十四的大鼓會,那是人山人海的,甚至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人都多。很奇怪的是,盡管專家一再預測第二波疫情高峰仍將到來,但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們全然不顧,“陽康”、“陽過”們瘋狂也就罷了,那些仍陰著的人們,也不再瑟瑟發抖,加入了狂歡的隊伍,其中不乏年邁的老人,也跟著去湊熱鬧。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正月十五元宵節將是春節的最后一天,人們將最后的狂歡。因為過了這一天,人們會上班的上班,打工的打工,就像牛馬一樣奔波在路上負重前行了。
可以預見的是,再像以前那樣封控不可能了。放開也就放開了,專家再怎么提醒第二波疫情高峰,人們也不太重視了。并不是不擔憂、不害怕,是擔憂、害怕也沒用,不如佛系心理,順其自然。其實“躺平”式作法何嘗不是佛系心理呢,我們以前嘲諷人家的,現在我們也在做。我們的國民,也有了“長新冠”,至今未愈的比比皆是;我們的國民,也摘下了口罩,聚會狂歡,和美國人沒什么兩樣;我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也送走了不少老人,死亡數字存在爭議,但殯儀館和棺材鋪不會說謊。自宣布新冠疫情“乙類乙管”那天起,疫情就算過去了,“大疫不過三年”,以這種方式結束雖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結果,但終歸還是“結束”了。
以后再得了病,縱使是新冠病毒變異株引起的,也就像平常病,該住院住院,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慢慢地人們不再談論它,專家的預警,也全部當做了耳旁風。專家成為人們的嘲諷對像,把專家請下神壇,成為中國的一大特色。就像小姐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淑女變異為妓女的代名詞一樣,專家的稱呼也在變異,被不斷拍磚。以后再吵架時問候對方十八代祖宗,很可能以“專家”之名,罵人家是“專家”,全家都是“專家”,十八代祖宗都是“專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決定這么做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者說主要原因,應該還是經濟因素。對于國家整體層面而言,封控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GDP和疫前沒法比,尤其對外貿影響巨大。你封控式管理,外國放開了自由發展,這生意怎么做?想融入世界,放開是必然的,只不過何時放開,選擇一個時機罷了。對于個人而言,這三年疫情也影響不小,企業倒閉、員工下崗、生意失敗等諸般情況很常見,對于這些家庭來說,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的盼著放開,寧可病死也不想餓死。中國有多少家庭負債前行?2月4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了一句實話,為何人們不敢消費?中國居民的負債太高了,賺100塊錢或超50塊錢來還債。對于這樣千千萬萬的家庭來說,封控就是遭罪啊,身在家里“為國家做貢獻”,心早飛到外邊干活去了。
表面上看,這樣的家庭是“自由”的,實則這些外債逼的人們“畫地為牢”,早就把自己化做奴隸束縛住了。這些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活成了“奴隸”,或者是“房奴”,或者是“車奴”,或者是其他什么“奴隸”,總之是“金錢的奴隸”,為了還債而活著。元宵節過后,我們看到的諸多出門在外的打工者,可以對號入座,估計多數是這種情況。我在想,這樣活的方式對嗎?一個個小牢籠,都是自己主動鉆進去的,在里面抑郁掙扎,這是何苦來呢?
我曾經一次次反思人生的意義,活著的方式。覺得一輩輩的為了虛榮而活,實在是沒有價值。表面上人五人六的,背過身去都是淚,太苦自己了。如果負債用于學習,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因為學習可以提高人的修為,將來還起債來更輕松。所以對于那些負債求學者,我打心眼里支持并佩服。但對于負債買房買車只為了娶妻或給兒子娶個媳婦,我覺得這是一種社會陋習,盲目攀比之風造成的。受這種陋習影響,人人都活成了“金錢的奴隸”,哪里還有精力研究科學、文學、哲學、藝術呢?把腦子全用在掙錢上,鉆到金錢的“牛角尖”中去,甚至走了邪路,這個社會如何進步、發展呢?我感覺我們的社會道德風氣退步而不是進步了,難道不是嗎?
我希望我們的專家,多研究研究如何讓人們“輕裝上陣”的問題,打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科學、藝術發展,這樣的研究是不是更有意義?中國缺少哲學家,自2500年以前的老子,到偉大領袖毛主席,哲學家也只有那么幾個。如何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提升一步,給我們這個民族的發展指引一下方向?做“金錢的奴隸”活得太低級了,人如果沒有一點崇高的追求,像行尸走肉一般地活著,受苦受累的,有人抑郁至死,價值何在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