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方一些城市已經度過感染高峰,正在應對即將到來的重癥高峰。很多“陽過”擔心自己或家人會發展成重癥,而那些還未中招的人們,對于未知的重癥高峰充滿擔憂,各種疑問接踵而來。
“高燒不退是重癥嗎”
“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嗎”
“陽康后還會轉重癥嗎”
……
對于大部分居家康復的人
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在逐漸康復
還是有重癥趨勢?
如何預防轉向重癥?
針對這些大家近期普遍關切的問題
記者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5個轉向重癥的指征要掌握
出現1個就要高度警惕
預防重癥、提升重癥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發現、及早研判、及早治療非常重要。張伯禮表示:“很多患者誤以為自己在好轉,等出現急性癥狀再送到急診時,就已經延誤了治療時機。”因此,及早發現重癥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復期間,如何判斷病情是在逐漸康復,還是出現了轉重癥的趨勢呢?張伯禮給出了5個轉重癥標準:
01
發熱持續不退。一般情況下,發熱超過38.5℃,服了退燒藥,仍發熱持續3天以上要特別關注。
02
呼吸困難,活動后氣喘,呼吸頻率比較快。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的呼吸頻率大致為每分鐘10~20次,如果每分鐘呼吸超過30次,需要重點關注。
03
持續出現比較嚴重的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
04
精神狀態不佳,出現淡漠、恍惚、煩躁,或反應遲鈍等表現。特別警覺一些老年人機體已經缺氧,卻沒有呼吸困難的表現,這是靜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儀,應監測指氧飽和度,若持續低于93%,要及時送醫。若無血氧儀,觀察活動后的表現,出現氣促、心慌及精神狀態差的也要格外關注。
05
原有基礎病加重。比如,原來血壓控制得不錯,“陽了”后血壓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現了頑固的心絞痛、血糖明顯增高等問題。
張伯禮強調,以上現象都可能是轉向重癥的標志,出現1條就應特別注意,若同時出現多條就必須及時送醫。
疫/情進展比預想中快
中西藥并用非常關鍵
近期,多個城市出現了感染高峰、重癥高峰,重癥患者較多,導致各大醫院急診爆滿、ICU病房緊張。“這波疫 情比預想的進展要快,規模要大。”張伯禮表示,雖然重癥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感染人數多,重癥患者的絕對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增加發熱門診、擴容ICU、調配重癥醫護力量等相應措施后,局面已經初步得到改觀。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轉發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等地方加強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經驗;《中國中醫藥報》轉載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都將有助于其他地區提升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
“重癥救治的目的是千方百計搶救每一個病人的生命。”張伯禮強調,綜合此前的經驗,做好以下三點很重要。
01
早發現,早研判,早治療,可有效防止重癥轉危重癥,也可以給治療搶救爭取時間。關口前移,先癥而治,截斷病勢,提前預判病勢發展,及早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阻斷病情進展。
02
重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但更要重視基礎病的治療。張伯禮說:“我們看到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治的階段,往往是基礎病造成的,而并不是病毒感染。因此,感染病毒只是個誘因,一定要重視基礎病的治療。”
03
要采取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非常關鍵。西醫在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方面非常重要,“是保命的”,張伯禮說,“但高熱不退、神昏不清、痰黏不咳、大便不暢、肺部滲出不吸收、正氣明顯虧虛等這些比較棘手的臨床難點問題,通過中西醫結合,可以有很好的療效。”很多危重癥患者年齡大,身體狀況和營養狀況不好,通過扶正祛邪,祛除外邪的同時保護病人的正氣,一人一策,對癥治療,采用“通、清、托”多種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重癥患者的生命。
應對重癥
囤“特效藥”不如囤“好身體”
近期,“特效藥”成了熱搜常客。購買所謂的“特效藥”來防重癥真的有必要嗎?對此,張伯禮指出:“無論是西藥、中藥,都不存在‘特效藥’,更沒有‘神藥’。”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藥即可,也不用特別追求哪一種藥,包括“三藥三方”,當地產的常用感冒藥也完全可用。
張伯禮介紹,感染新冠病毒后,嚴格意義來說,中藥和西藥的作用只是輔助治療,幫助減輕一些癥狀,控制病情發展,減少轉為重癥的風險。即使“小分子特效藥”,它的機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復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這類藥的治療窗口期比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內有效,且不宜與他汀類藥物等聯合使用。
張伯禮強調,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藥時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藥,還要有些耐心,藥物發揮作用要有一定時間。切記沒有神藥,沒有特效藥。更忌有病亂服藥、無目的聯合用藥,反而容易產生藥害。對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藥不如囤“好身體”。調整好身體狀態,注意休息,適量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營養的攝入,保持良好的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順利度過感染過程的最重要因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