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原則,在下于7月走訪了上海松江、嘉定、黃埔、靜安4個區,8家養老院,大概了解價位、服務、硬件、軟件等元素,最后得出這么個結論:對普通人來說,不管將來你多忙,一生境遇如何,哪怕你上街要飯,你都不能隨便把父母送進養老院。
因為你照顧他們,最多是照顧不周,有個褥瘡,餓了老娘1 2頓這種,但他們起碼不會被辱,能保留最后一絲人的尊嚴。相比其他行為,比起什么子女照顧不周,餓1 2頓真不叫事。
對普通人來說選擇其實很少,你去不起高端的養老社區,你只能去幾K塊1個月的養老院。而且即便你花了幾百萬進去,老人享受到的服務也不見得就貨真價實。
這個結論依據是:除非你是做生意還很成功那種,錢多到幾億級別,錢多到這個地步,你才雇傭到真正的管家、傭人服務,也才有配套律師、健康服務團隊。
就咱工薪階層,咱那點錢雇的那能是什么素質的保姆?心里沒點數么?如果真要送養老院,托關系、塞鈔票,把老人送進公立養老院。
之所以想說這個,是今年過年前出去吃飯,有個專門搞投資的人在飯桌上扯淡,他告訴我們之前想過投資養老院,但他一臉委屈地說他被勸退了。
我心想怎么勸退了?他說現在刁民太多,錢不好賺,想做好事真難。
比如人家送1位老頭過來,摔了咋整?病了咋辦?出門走丟咋辦?萬一有個事你說在自己家里,那無所謂,可這要是在養老院這就是大問題,沒法跟親屬交代。
他說在很多家庭里,老人在養老院里待遇是遠高于在家的,比如給老人洗澡、換衣服、喂飯、陪聊,很多事他自己親人都做不到,但卻要求1個陌生人做的更好,還理直氣壯。
他說,做善事真沒那么容易,
說這個社會缺乏寬容。
我當時心里想:你真的在做善事嗎?這社會真就太缺乏寬容嗎?或許私人資本它就不該染指養老、教育這種領域。
賺錢就是賺錢,善事就是善事,沒這金剛鉆攬什么瓷器活呢?說什么自己親人都做不到,怎么還要求陌生人做到,這不廢話嗎?給了錢的!
我給了錢,你就得服務,我就是因為做不到更好所以才花錢,你覺得這錢難賺那你開什么養老院呢?
什么5000塊錢能買啥服務,
掏5K塊沒5K塊的服務你早說啊~
我掏不起我不來不就行了?
后來我就專心品菜,
不想再聽這廝放屁了。
就是碰到這種投機者,我現在就一直有個偏見:但凡是瞄準養老教育,想著賺老人小孩錢的,那真的沒幾個好東西。
而對我們自己來說,但凡是對養老院還心存幻想的,真的建議你去養老院做做義工,或者曲線調查一番,用實地勘察代替顱內養老。
我去松江1處養老院時,人家說什么介紹、器材都好,挑不出毛病,但眾所周知,挑不出毛病就有大毛病。
所以中午就說我要出去吃飯,不吃食堂,隨后虛晃一槍又回來看看老人吃的都是啥。結果發現人家中午就是吃點面條里面加2根白菜,白菜就是后廚附近墻上曬的白菜幫子,白菜非常不新鮮,這要擱農村應該是要喂豬的。
在介紹宣傳時說有單間也有8人房,1個護工照顧10位老人,但實際上是1個護工要照顧15位甚至20位老人。
到晚上護工會把有些老人綁在床上,防止亂跑,有的是為了防止起夜不給喝水。
我去的時候特意帶包煙跟打火機,看到老頭就發煙。有位老爺子就告訴我,當時夏天有老人尿失禁,他們就不給穿褲子,人家一身精光躺床上,下面墊個尿不濕,拉到身上了把人架下來拿水管子沖,人也癡傻,嘴里盈盈呀呀。
我聽完搖頭無語。
就我目前所了解到的皮毛信息,國內養老院都是分類型跟等級,在體驗上分為上中下3個等級,在體制上分公立跟私立。
有些養老院比如公立的,那不是你說有錢說去就去的,那要么是體制內職稱到一定等級才能申請,有些甚至是干部身份才有資格排隊。這種公立醫院不敢說多好,跟天堂一樣,但最起碼的尊嚴跟體面還是能保留的。
那社會上這些私立養老院區分他們等級就很簡單了:錢,但操蛋的是,錢也不是唯一標準,不是說錢到位,它服務就一定到位。
你沒事大可以搜搜新聞,幾百萬的養老院照樣扇嘴老人嘴巴子。
除了公立私立養老院以外,那就是相對頂尖私立養老院,我大概網上查了下,頂尖養老院多有保險背景,且有門檻,還有什么預付款,就是人還沒住進去,你得先把錢打過去。
最典型比如泰康,那服務就不提了,肯定沒得說,我連參觀資格都沒有。大概聽下來想住進去要么買個保費大于200萬的保險,要么交20萬押金買個卡,還要往里砸100-200萬入門費,這級別誰行誰上。
別的也不多說,此類養老院的美好,通通都是拿錢硬生生砸出來的。
要再糾正一下,這種也不叫養老院,學名叫養老社區,這種模式多是保險公司搞的。
傳統養老院,只是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吃飯、護理啥的。但這類社區一般都有大面積綠地、花園,日常生活社會一應俱全,比如餐廳、超市、健身房,還包括醫療康復機構,老人送來了還能獲得醫療、護理、康復服務。
所以養老社區無論是從居住環境,健康和娛樂,還是服務都無可挑剔。即:把養老跟康復給結合起來,在這種地方那就不只是養老,更是享受了。
這種養老社區一線城市很普遍,
大的保險公司很早就開始布局了
除了高端養老社區,在普通養老院硬件不是核心,軟件才是,什么是軟件?體驗,體驗來自于哪?是服務,服務是誰提供?恰恰就是護工。
比如上廁所、吃什么東西,先滿足哪位老頭老太需求,聽誰的?護工的,護工先幫誰后幫誰,甚至于1個眼神鄙視,1個動作忽視,你家里老人能怎么辦?
比如老人:“憋不住了想上廁所”
護工:“等會,老張老王還沒上”
老人:“口渴想吃片瓜”
護工:“等會,老李老楊吃完就輪到你”
等等這些傷害不高但侮辱性極強的操作,
很不容易定性。
這算不算虐待?不算吧?
但這種冷暴力別說是安攝像頭,
你就是安個攝像頭人家也不怕。
咋了?我又沒打你爸你媽,
事太多,忙忘了,下次注意。
這些護工你以為好打發?你就算再有錢,每個月給養老院5萬塊錢,但到護工手里才幾千塊錢,你指望拿著幾千塊錢,就能把老人伺候的跟親爹一樣么?
這個護工的水就比較深了,
很多人都不好把握。
目前國內搞護理的其實學歷是不高的,大部分都是小學到初中水平,高中生都很少,最重要年齡都是些60歲以上的。
為啥是這類人?因為這類人家里小孩出去打工,家里也沒啥錢,所以就來干這個,而這類護工就業的對象就是外面這種私立養老院。
這種養老院的護工其工作恰恰也比我們想象中更枯燥,壓抑。比如上海一些養老院,要求護工帶著老人下午必須去公園呆滿1到1個半小時,其中半個小時要找個有風的地方,解開外套、張開雙臂讓風過全身。
因為人老了,身上“老人味”很重,忙了1天,不吹味道散不盡,自己嗅覺麻痹了不覺得,外人可能會覺得很熏人。另外1個小時,就是看鮮活的人,活絡活絡眼睛,搞搞2次心理建設。
再比如臥床的老人長期不翻身,一定長肉瘡(紅腫后流膿腐爛,然后成一個肉洞),所以要求是白天20分鐘換個姿勢,最遲40分鐘,晚上可推遲2-4小時一翻身。每天還要擦身幾次,防止汗漚。
除此外這些,護工每天接觸的都是快走的、癱瘓的,還有些老人沒排便能力,護工還得用手去掏...
這種環境下的護工斷不可能做到禮貌服務。
同時還要再提到2個很虛但又很扎心的概念:“鄙視鏈”跟“交際圈”,在這起到重要作用的,也是護工。
需要先說清:養老院可不是什么世外桃源,它依然是個社會,當下社會是叢林,養老院也依然弱肉強食。
老人有他的“交際圈”,可這個交際圈并不純粹,這玩意跟護工一樣,看人下菜。看什么人?有子女看望的跟沒子女的。
之前就有一些作者跟UP主講過,我認為說的很對:子女就是核武器,你可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小時候受欺負了,爹媽會替你出頭收拾其他癟犢子,但父母老了萬一受欺負了?誰去收拾癟犢子?那就是子女了。
先聲明,我并不是渲染焦慮,鼓勵大家生娃,不是這意思,我現在自己都生不起娃。我只是想把事實告訴大伙,有子女并且經常看望,你在養老院的待遇不會差到哪去。
你有子女的每周來看1次,哪怕就在床前坐5分鐘,這老頭老太1個星期都不會遭排擠。
好,寫到這也該寫寫我們自己了。
我在走訪到黃埔1家養老院時,跟1位老太太聊得還行,老太太跟我講:我看手機上,說你們現在這小年輕都不愿生小孩了是吧?別聽他們胡說,小伙子你可得有自己的孩子,管他男孩女孩,樹要根生,兒要親生。
我剛說過了,我絕不是建議咱現在要孩子,現在沒那個條件。對養老,在我們這代人包括00后,1個主流思潮是:年輕時要好好掙錢,只要錢夠多,我就可以把自己晚年交給1個不認識的人或者是1個機構。
咱先不提能不能交得起這筆錢,
單說這個想法可能就跟現實不大一樣。
我們有些人經常把“人性”掛在嘴上,是,我們要相信人性,但請細想,養了幾十年的親生兒女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你去指望毫無感情的養老機構,他們能突破資本逐利本能,然后給爹媽貼心照顧安享晚年?這邏輯不科學啊。
我還認識有些同齡人說,那就得有錢,只要有錢養老就不成問題。先不提你能有多少錢,你若入門就能掏200W,那沒說的。
但對咱普通人來講,大概率不會有大錢,有個幾百萬上千萬那已是極限,千萬到1個億那還是做夢吧。
錢可能是萬能的,但前提是你健康,
如果你不再健康,對尋常百姓來說,
有錢甚至會讓你更加危險。
因為失能或沒有子女的老人,假設你還有錢,那真就是小學生抱金過市,就差腦門上寫“快來搶我!”
咱現在很多人都是以30歲衡量70歲,覺得我老了還跟今天一樣,還能上躥下跳,咋可能嘛?所以老年人能力退化,鈔票多只能讓你成為狼群里的羔羊。
還是我反復啰嗦的,除非你是富豪,才能有個專門團隊來伺候你。咱這點錢能雇個啥?省省吧~
所以你有點小錢有利可圖,有人惦記你,你啥都沒有,那有人欺負你,什么弒老拿錢,打老人的新聞大伙可自行搜索,尤其前幾年簡直多如牛毛。
當我們這些普通人老了,余生活得像不像個人,那得看你身邊的人會不會把你當人了。
我們今天洋洋灑灑3000多字討論到現在,只不過討論出了1個大家都知道卻又不愿面對的現實:那就是更多的年輕人,家里老人有事,他既請不起保姆,也去不起養老院。
過去輿論里還討論什么養老院好不好,真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意思,連去都去不起,還好什么好。
那怎么預防呢?老人我不知道,我們作為年輕人,趁著還能動彈,多跑跑多動動,少吃外賣,別40年后成了個累贅。
與其想著怎么去養老院過好日子,不如想著怎么別進養老院;畢竟,預防大于治療嘛~
愿養老院不是人生的終點,
而是快樂晚年生活的開始。
但其實這個結尾只是我跟讀者們說的1句客氣話,并不是我內心真實所想。
因為我內心里還有個問題也沒品出個答案;我在想:1個人是年輕時用力去活,一定要精彩,反正怎么掛都一樣。
1個人是年紀輕輕老想著怎么為自己養老存錢,拼命賺錢,就為老了能過上好日子,但最后卻錯過自己一輩子。
這2種哪個更適合普通人?
我屬實還沒悟透,
見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