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一位特需專家將一名11月大嬰兒口腔中的黑色“腫塊”初步診斷為疑似腫瘤并建議住院手術治療,后家長帶寶寶在另一家醫院就醫,醫生檢查發現只是蓮子殼。
這件事讓湘雅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醫患關系也再一次被架到了火上烤。
我們來簡單看一下事情的始末。
2022年8月25日,一位媽媽發現自家11個月大的寶寶的口腔里有一塊黑色的坨,大概1*1.5cm大小,家里幾個大人強行將寶寶嘴巴弄開,寶爸還把手伸進去摸了,摸著這個坨質地硬,有纖維感。
因為沒見過這么大的黑色硬包塊,大人一下緊張了,上網查后,擔心是“口腔黑色素瘤”,開始心神不寧。
寶媽第二天一早就帶寶寶去湖南省兒童醫院口腔科看了,但兒童醫院口腔科的醫生檢查后告知他處理不了,建議直接去湘雅或是掛兒童醫院的耳鼻咽喉科看一下。
一聽處理不了,大人心里更慌了。
寶爸趕緊去掛湘雅的號(號很難掛),另外又按第一個醫生的建議,掛了一個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下午的號。
在煎熬中等到下午,第二個醫生看了以后,也表示這種情況他們處理不力,也建議去湘雅等大醫院看。下圖是這個寶寶在兒童醫院就診時的病歷。
兒童醫院兩位醫生都說處理不了,建議去更大醫院,這無疑讓寶寶家人心里更慌了,因為這等于是間接表示寶寶口腔里的黑色包塊不尋常。
寶爸寶媽開始到處打聽長沙口腔科的權威醫院醫生,并去努力掛號。最終他們也候補到了湘雅醫院特需專家翦醫生8月31日的號。
在更大的煎熬中等了幾天,終于到了8月31日。當天10點左右翦醫生接診了寶寶,但是讓他們既失望又絕望的是,照片中看起來慈祥和善的翦醫生在整個接診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是湘雅名醫的傲慢和對病患的忽視冷漠。給寶寶檢查時,并不夠耐心,動作較為粗魯,寶寶嚇得哇哇大哭,配合度較低;對下級醫院及病人表現出輕視不屑;對家屬的提問要么不答要么回絕;沒有認真檢查寶寶口腔里的黑色包塊,便下了初步診斷:疑似腫瘤待查。
翦醫生臨床診斷為右側腭部腫塊性質待查?先天性胚胎瘤待排?處理意見為住院手術治療,腫瘤切除后再確定腫塊性質。
這個診斷和建議,差點壓垮寶寶家人。
因為湘雅一時沒有床位,他們預約后只能等待。這個時候,他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想看看別的醫院醫生的診斷,于是當天(8月31日)他們又掛了湖南省人民醫院口腔頜部腫瘤外科一名醫生的號。
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后,人不多,他們直接進了門診。所幸碰到的這位醫生人比較溫和,在給寶寶檢查時會安撫寶寶,雖然寶寶仍不太配合,但比在翦醫生那好很多。該醫生反復觀察檢查了幾次,并用棉簽試探腫塊,在這個過程中,突然,腫塊掉了!
原來,這個把寶寶家人嚇到快崩潰的“腫塊”是一塊附著在寶寶上顎的蓮子殼。
整件事情被曝光于網絡后,立即引發熱議。畢竟湘雅劉翔峰事件帶來的影響太過惡劣,而且還并沒有結束,在這個當口,又出現這么一件前后反差太過劇烈的事情,難免不引人關注。
在這件事情當中,有一些點是值得關注和反思的。
其一,怎么看翦醫生
很多普通人都很理解事件當事人寶寶家人的感受,當遇到可能是疑難雜癥時對權威醫生的期盼肯定是非常高的,而他們碰到的翦醫生不管是在醫術上還是人文關懷上都表現得不太好,很容易讓人認為這是為了利益的一種“有意為之”。
醫療市場化之下,醫生有KPI。
知乎一位醫學答主表示,門診量、手術量、科室流水,都是醫生KPI的一部分,這其中手術量和科室流水又占了很大的比重。一個名教授做門診,多收手術病人住院,就是完成KPI的一種方式。但翦醫生對待患者對待疾病的態度不好,可能并不是因為KPI的緣故,而是因為他是頂層醫院的頂級醫生,手術病人很多,溝通時間被極大壓縮了。但檢查粗糙,也更容易出現誤判誤診。
不過他又表示,這位寶寶的情況,如果住院了,真的被當成惡性腫瘤去做手術做冰凍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在手術前,入院護士、管床大夫等等都還要查體。
盡管最終寶寶可能不會被手術,但寶寶仍可能會因此接受到一些傷害性的檢查,以及寶寶家人在這個過程中會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些也都是不容忽視的傷害。
翦醫生一個草率的判斷,可能會摧毀一個家庭。
這也給醫生們一個警示。
其二,不管是患者及家屬還是醫生,都因更加關注患者本身
現在的醫生,大多都非常依賴檢查指標。現在的患者,大多都過于依賴醫生。
在這件事情當中,筆者認為寶寶的家人也有比較粗心的一面。
這么大的寶寶,很喜歡隨手抓東西往嘴里塞。最終發現是蓮子殼后,寶爸才建立起聯想:在寶寶口腔出現“腫塊”之前,他們回了趟鄉下,帶了很多蓮蓬回來,應該是吃蓮子時殼不小心掉地上,被寶寶撿起來塞到了嘴巴里。
這個聯想,為什么沒在最開始就想起來呢?
在第一張病歷描述上,可以看到寫的是:寶寶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寶爸在訴說這件事時,也講到,寶寶雖然嘴里有這個異物,但表現得健康活潑。
如果真的是大病,寶寶會是這種表現嗎?
還有人指出,在第二張病歷描述中,有寫到:4、5天前發現左鄂部腫塊,逐漸增大,故來就診。(病歷上還把4、5天寫成了45天)
這個“逐漸增大”是怎么來的,應該不是醫生看到的,那么就可能是家長有類似的描述了?如果是這樣,那也會給醫生的判斷帶去錯誤的信息。
所以,不能過于依賴指標,還應關注患者本身表現出來的情況。
說到這,也希望普通人可以多學學中醫方面的知識,對一些判斷會有好處。
這也是給普通人一個提醒。
總之,醫療市場化之下,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也造就了相對脆弱的醫患關系。要改變,需要做的還很多,而最重要的是,醫療要回歸公益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