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之前發(fā)布了階層調研第五期的招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文章,其中一部分已經改稿定型,現將其逐步發(fā)出,供朋友們查閱。
階層調查研究【第五期】志愿者招募公告
本文是一位初三學生寫的調研(觀察)報告,從老師、學生、政策等多方面論述了學校的情況。這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報告,更難得的是,作者還是一位初中生。看完報告,我十分高興。新一代的青年朋友在這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如此認識,就立下了如此志向,將來必定大有作為。
------------------------------------
我,一名剛剛考完中考最后一科的初三學子,在默默觀察了初中三年之后,決定寫一篇文章記錄所見。由于學業(yè)緊張,沒有能夠在該校(后稱某初)進行像樣的調研,因此僅對在課堂等途徑了解的信息作一個總結。語文著實不是我擅長的科目,若有表達錯誤請多斧正。謹以此文為05后的成長環(huán)境作一個微小的參考。
一、關于A市和某初
A市是一個東部縣級市,在周邊城市中被認為教育“最好”。也許是受到臨近大城市的影響,A市的學區(qū)房房價很貴,大約達到了一萬五一平。
然而這和我沒有什么關系,我是外地人,在A市租房上學。由于父母未達到該市的人才引進政策標準,我沒有能進入這里最好的初中,退而求其次,到了市里排名約第三的某初就學。
眾所周知,中學的好壞由升學率來評判。盡管中考是A市所屬的地級市統(tǒng)一考試,但A市的學生基本上只在縣內的高中就讀。在A市,最好的高中是A中,一本率大約98.6%,除此之外,還有略遜一籌的P中。在五五分流之下,這里也擁有兩所職業(yè)中學,能夠參加對口高考。
A市一初和實驗是A市最好的兩所初中,在A中每年800人的錄取里,大約能占據200~300個名額。而某初一個年級約660名學生,只有約50人能考上A中。某初是公辦初中,大概由于沿海地區(qū)經濟普遍較為發(fā)達,學校經費比較充足。某初擁有一個一圈300米的操場(包括觀眾席)、一座體育館、三個籃球場以及常年封閉的網球場。另外,主教學樓還有一部電梯正在建設。在教室里,我們能夠享受多功能智慧屏(主要用于打開課件及畫圖,比投影儀好很多)和護眼燈的便利。重大考試期間,空調也開放。
二、某初的教學和老師
某初的老師經過一次混編。在A市,三所公立初中占有最好的教學資源(另有一所面對出國需求的貴族私立學校不談),但是仍然有頭部聚集效應。大約五六年前,三所學校的老師進行了抽簽,將人員分成三份打亂,使每所初中都有原來1/3的老師,以及另兩所學校的老師各1/3。這應該說某種程度上的確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
盡管教育局禁止分班,某初19屆的十四個班在實際上被分成了三檔:第一檔4個班,班里有教師子女,并都配給了擁有多年初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第二檔4個班,基本沒有教師子女,教師資源稍差;第三檔是剩下的,基本扔著自生自滅,當然,每一檔的學生素質也大體如此匹配。
我個人很幸運地被分到了第一檔的班級,由于學校禁止串班,作為外地人也沒有別班的朋友,因此只講第一檔班級的情況。這些第一檔的老師,自身在職業(yè)上相當成功,體現在教學上,就是絕對的應試化。每一門學科,無論是文是理,都有泛用的解題公式,某初的教學非常典型性地體現了應試教育不注重思維、只注重把題做對的特點。在這里,整個教育系統(tǒng)形成了一個共識,使一些毫無意義的空話套話在考場上行之有效。我成績很好,是一個應試教育的受益者,但我非常反感這套體系。
這些老師在育人上,只能說是令人失望。例如,我的其中一位老師L,以侮辱學生的人格為樂。學生在知識上的困難,到她嘴里就能變成“你還算是個人嗎?”,學生做錯了題,就能引申到他們人格的劣根性,有時還對著學生辱罵其家長的教育理念乃至人格(“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可就在我們的課本上啊),當然,叫學生寫檢討并當眾朗讀也是必不可少。跟這些比起來,記個兩年的仇都不算什么大事了。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出氣筒,就是她的日常。
其他的老師,在品德方面相對問題較小。她們多為農村出身,通過教師的編制有的甚至轉了戶口,實現了所謂“階級躍遷”。因此,她們比任何人都更堅定地支持“讀書改變命運”,盡管幾十年過去社會已經天翻地覆。她們年齡多為40歲左右,和很多在改開初期成長起來的人一樣信奉社會達爾文主義,在上海疫情期間,其中一位老師就曾拿著底層勞動者失業(yè)流落街頭的視頻勸誡我們好好學習。在她們眼中,“墮落”為體力勞動者有且僅有一個原因,就是個人的不勤奮。此外,她們言必稱階級滑落,勸導學生如果不學習,子孫后代會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如。網上有篇文章《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三副面孔》中的結論,可以完美地概括這些老師的思想觀念,因此不再贅述。
三、某初的學生組成及其精神面貌
某初的“尖子生”,除了像筆者這樣的外地人,還有少部分小升初失手的學生。中等生則大多數來自本地的小有產家庭,他們在本地有數套房產,有的開設工廠,有的做別的生意,這些學生大多認為自己家境殷實,沒有學習的必要,行事懶散。所謂的“后進生”,基本來自本地的無產家庭,也有少數家庭來自西邊的鄰省到此打工謀生。老師們在教育這些差生時,常毫不顧忌地談及其家庭背景(在課堂上,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羞辱的意味),因此我得以被動地得知:我班的倒數第一的家長是賣菜的,一個中下游的學生家里靠跑美團外賣,還有一個早在初二就輟學的女混混,她是留守兒童,每天從30公里外騎電動車(年齡低于法定年齡3歲)上學……
借第一檔班級的教育資源,我班光年級前10就有3人。筆者自己出生于一個小康之家,父母都有大學學歷,思想開明,我得以在放養(yǎng)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第二名出身于教育世家,其祖父是本地一所公辦小學的校長,父母和好幾個親戚都是老師,她的姐姐也在不久前考取了教資。第三名同樣是外地人,他的父親在新疆進行芯片相關的科研工作。第五名家境相當殷實,體育好,在幾個書呆子之中鶴立雞群,甚至達到了飛行員招生標準。
生活在其中,不覺異樣。將這些事實列出,猛然發(fā)覺,一聲嘆息。
某初的學生普遍對政事不甚關心,男生的主要娛樂是打球和課后的游戲,以手游為主,少數家長開明的也玩電腦;而女生以追星為主,輔以同人圈和繪圈的玩意兒,二次元濃度偏高。對于愛國教育,他們傾向于在隨意中全盤接受,盡管對相關宣傳并不重視(事實上,負責宣傳的人也不重視),但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發(fā)生。例如,在升旗儀式上,“升國旗,奏唱國歌”后操場上鴉雀無聲,而當在教室里聽見日本發(fā)生某些自然災害,則是清一色的叫好。他們對嚴肅的敘事予以輕蔑的態(tài)度,但共同的仇恨更能吸引人。關于初中的史政教材,歷史部分十分概括,對于例如蘇聯解體的原因之類的話題非常八股。對于這些“死知識”,學生在死記硬背的同時,很少對其內容發(fā)起質疑,在無感情的背誦中也成為了思想鋼印。
初中的學生的確是還活在象牙塔里,我曾讓隔壁班的班長猜測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對方歪著頭給出天真的答復:“應該有五千塊吧?”另一次,我詢問同班同學是否知道本地的低保線,同樣的數字,他們以為是月收入,實際是年收入。當我和另一個同學講起中外的稅制時,對方大吃一驚:“為什么我繼承我媽的房產還要交稅?”我解釋說國內沒有這項稅,她如釋重負【編者:寫得生動形象,我讀到這里忍不住笑出聲來】。
幾周之前,我和另外幾名成績好的同學第三批入了團。某初的入團實際上沒有任何形式的審核,主要由班主任按成績推舉,之后會有專人帶著寫包括《入團申請書》《入團志愿書》(我至今仍不清楚這兩者有何實際意義上的區(qū)別)和《團課學習總結》(大意,不是確切的名字)等材料。集體謄寫之后,會進行全方位的造假。例如,入團的培養(yǎng)人是本屆的團書記,然而他只是第一批入團的人而已,對于他成為書記應有的公示我從未見過。并且,我和他幾乎完全不認識。不僅如此,連團書記的簽名都是我們抄寫時自己順便簽的。除此之外,團員必要的團課學習我們也一節(jié)都沒有上,只是在記錄的專用簿上把每一節(jié)課的標題、時間、內容和宣講人抄上去而已。就這樣,我成了一名并不光榮的共青團員。經歷了如此,我大致也明白了其中的水分。
某初的學生由于升學壓力以及老師的羞辱,不少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在筆者的班級里,就有不少學生被失眠困擾,甚至有兩三個學生自殘。某年期末考試后,同年的一個學生跳樓,打破了某初在A市唯一無人跳樓的記錄。我原以為之前學校無人跳樓是某初氛圍較為寬松,現在才認識到這只是因為某初建校較晚,歷史不夠“深厚”,因而跳樓的人沒有其他學校多而已。
四、雙減政策的影響
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某初一周上五天,每天早上五節(jié)課,中午一節(jié),下午四節(jié)課,第四節(jié)課后有一節(jié)額外的“培優(yōu)班”及“潛能班”,將優(yōu)生和差生留下進行收費的針對性補課。在寒暑家,老師也會開辦收費的補課班,他們有專門的房產用以補課。我曾與同學計算,數學老師一個暑假便可以賺得40萬元的外快。至于效果,我們前三名都從未參加過老師的私人補課,仍然能保持成績。從這點看,至少老師沒有把某些知識點只給付費的學生講。
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剛好初三。某初的作息白天保持不變,晚上增加了四節(jié)晚自習,其中第一節(jié)靈活安排,其余三節(jié)正常上課,每天9:20放學,周六日仍不補課。況且,老師時常在周內仍然留下一些作業(yè),并且要求學生刷題并檢查。從個人的體感來看,雙減實際上極大地增加了我的學習負擔。【編者:這里編者有些不太明白,為什么雙減后反倒課程變多,哎,脫離初高中太久了,搞不懂,哈哈,不知是否有明白的朋友,在下面講講】
在這樣的制度下,受累的不僅是學生。語數英物的老師一人通常帶兩個班100人,而化學老師一人帶三個班,政史老師則一人帶四個。上學時間延長后,由于不合理的課表,我的化學老師曾經每周都要連上五節(jié)課且沒時間吃飯,每次那天的最后一節(jié)晚自習她都只能坐著上,在期末前一周甚至病倒,不得不住院。其他科目的情況也都大致如此。另一個老師曾舉A市一初的例子,說那里的老師一天甚至能上10節(jié)課。我不清楚這話是真是假,但雙減的確也極大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盡管如此,但由于上文提及過的老師們“奮斗比”的觀念,她們似乎對此感到驕傲,至少在我們面前從未表達怨言。
雙減后,補課現象并沒有得到杜絕。盡管某初有一名老師因為舉報被下放到農村學校,其他老師卻并沒有引以為戒。有許多同學仍然私下里請老師進行補課,老師對于那些不在他那里補課的學生時常出言嘲諷,如“晚上回去補到十點浪費你媽錢”之類。他們普遍不認為這有什么錯的,實際上他們也不會承擔什么責任。有一位老師甚至時常驕傲地分享別人找她補課的經歷,除了最主要的幫親戚,甚至有過市區(qū)(指A市所屬地級市市區(qū))的學生越過防疫政策不遠萬里前來補課。
老師們并不介意談及國家的教育政策。多位老師曾數次表示,雙減政策就是要篩掉你們這些死努力的人,讓真正聰明的去上大學,自己還勤勤懇懇教你們純粹是出于道德。
在雙減前,某初每個學期組織五場大型考試:開學摸底、第一次月考、期中、第二次月考、期末。成績均會排名,其中期中和期末一般是A市所有初中聯考。雙減后,所有考試仍然正常進行,只不過排名的告知越來越隱蔽、小心。然而,由于學生們都背負著升學的壓力,具有得知排名的需求。例如,在老師不再統(tǒng)一報排名后,年級前10的學生會聚在一起,通過自己的成績拼出排名。在這樣的背景下,不許告知排名的政策也只是掩耳盜鈴。
五、未來的升學政策
在校時,所有老師都曾反復和我們強調,我們2019屆是幸運的一屆。到我們這屆為止,A市中考包括語數英物化政史和體育,150*3+90+60+50*2+60共760的總分,其中英語聽力口語30分是省內統(tǒng)考,另還有初二的地生會考,按照ABCD的等第呈現。一般來說,A市最好高中A中的分數線在680分上下,最高分約在720~730,而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分布在580~630。地生等第在高中錄取中也很重要,A中需要雙A,而其他普通高中只要出現C就不予錄取,D等連職中都不收。地生會考可以補考,在中考最后一門那天的下午進行,然而,19屆補考的路基本上已經堵死了,這是由于下一屆天翻地覆的錄取政策。
從2023年開始,地生分數將直接計入中考總分,不再以等第呈現。更有甚者,音樂和美術也要加入中考,計入總分,而體育的分值將從60提升至100。筆者這一屆作為“小白鼠”,已經預先進行過了不計入分數的音美考試。考試和英語聽力口語一樣,使用專用電腦,佩戴耳機。考察內容主要是分辨樂器音色,說出演奏形式,進行名畫拼圖(這項實在太蠢了),辨別名畫,指出名畫構圖等。盡管不能說這些試題毫無意義,但是它導向的結果必然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某初的音美課程常年被霸占(我們的體育課極少被占,因為中考要考,所以這點也許會得到改善),使用的課本是各班輪換。我們在復習音美時,由學校統(tǒng)一發(fā)放復習講義,囊括課本中的知識點,每天進行機械性的讀背。音美老師的素質也一言難盡。設置這種考試,對于提升學生的素質無益,只能加重學生負擔而已。
在五五分流之下,職業(yè)教育也在發(fā)展著。近年來,國家也大力提倡職業(yè)教育,反映到A市就是特殊的招生政策:學生可以主動放棄中考,獲取進入XX班的資格,可以自主選擇專業(yè),其中佼佼者能夠參加對口高考。選擇參加XX班的學生,一般是被認為“完全學不進去”的那些,總分760中大概只能拿到三四百分。A市的對口高考非常出名,據老師說,本省約80個縣級市中,A市對口高考錄取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5。然而,這也是實行嚴格的末位淘汰制的結果,那些沒有能參加對口高考的職中生,是否會成為改革陣痛的犧牲品呢?看多了職校剝削學生勞動力的新聞,他們的未來,筆者可想而知。
六、結語
如上文所言,我出生于一個開明的家庭,很小的時候就接觸了互聯網。然而,直到19年,也就是我初中剛入學的時候,馬克思列寧主義才較為系統(tǒng)地進入了我的視野。由于一些個人天性的對于理想社會的向往,我開始了解共產主義、了解紅色革命。從與初中知識聯系較為緊密的民主革命階段的黨史開始,我對其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我曾是一個兔友,隨著對歷史的學習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深入,疫情及其帶來的經濟危機對我的思想轉向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各種問題也第一次暴露在我的面前,我逐漸變得悲觀。為了自己不被虛無主義吞噬,我開始看一些理論書籍,比如開始對《宣言》等入門文獻的學習。這一進程很快被中考沖刺所打斷。在中考結束的今天,我決定盡量以一個冷靜客觀的視角記錄下三年來走過的這個地方,記錄我思想轉向時,線下真實的這部分世界是怎么影響我、使我堅定自己的想法的。
這篇文章大約寫得有點冗長,對某初的描述可能也沒有切中要害,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這個暑假,我希望能充分利用閑暇,研讀《毛選》,輔以一些馬克思和列寧的文章。或許,在三年之后,高考結束之際,我還會再寫一篇文章,講述我在A中的見聞,以及我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成長的經歷。
愿與各位共勉。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