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分析當期數據,分析得很好。我這里換個視角,把視線拉長一點,分析一下基本邏輯。
今年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專題報告稱,“從中長期來看,近5 年來,我國消費的實際同比增速呈現加速下滑趨勢。這說明早在疫情暴發之前,消費走低的問題已經較為嚴重。”我按人大報告的年限列了個表,大家可以看看數據。
2020、2021年兩年以2019年為基期計算幾何平均值
報告分析了各種導致消費下滑的因素,其中一項指出,“在疫情沖擊下發生了一些非常明顯的變化,財產性收入增速明顯超過工資性收入增速……資產價格上漲彌補了高收入群體的其他損失,但工薪階層和個體者的收入受損嚴重,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這不只是疫情沖擊下的特有現象,而是2017年以來持續存在的現象。“于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個邏輯鏈條:“財產性收入增速超過工資性收入增速→可支配收入平均數與中位數之間的增速差擴大→總體收入差距擴大→居民消費支出增速下降”。
注意,這是5年以來的整體趨勢,而不是疫情導致的。
但是,疫情加速了消費下滑。這首先體現在疫情導致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引發了上下游企業的利潤差,即上游企業利潤較好,下游企業利潤被擠占。人大報告表示,“中小企業調查顯示,在制造型企業中,九成企業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顯著增加了原材料采購成本,八成企業表示無法提價,七成企業表示無法提價且無法通過控制其他成本費用支出來維持利潤不變。”也就是說,上游企業多數是壟斷企業,可以通過提價對沖成本(有些上游企業本就是生產資料的提供者),下游企業多是競爭性企業,無法提價對沖,利潤被不斷擠占。下圖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走勢圖。
下游企業多是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中的雇員占全體就業人口一半以上。他們利潤下滑,于是轉嫁風險,要么降薪,要么裁員。發展順利的時候,他們不會給工人分紅,發展不順的時候,他們會將風險轉嫁到工人身上。
再加上2021年下半年我國退出高強度刺激,以及疫情反復導致的各種不利因素,中小企業(也就是中小資本)生存環境更加惡化。下圖是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指數,用于判斷中小企業景氣情況(SMEDI的取值范圍為0—200之間:1、100為指數的景氣臨界值,表明經濟狀況變化不大;2、100—200為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景氣度越高;3、0—100為不景氣區間,表明經濟狀況趨于下降或惡化,越接近0景氣度越低)。所有被調查企業均在2020年初受到重大沖擊,后雖逐步恢復,但一直沒有回復到疫情前的情況(雖然疫情前也不景氣)。
中小企業一邊裁員,一邊停止招人。下表是中小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情況,我搜集后整理在一起,以便有一個直觀感受。黃色部分是供需雙升時期,這是2020年4月復工復產初期的情況。綠色部分是需求增加,供給下降。這是企業訂單回流,招工需求增大,而工人供給不夠(可能因為疫情不愿外出工作,也可能因為工資低而不愿去工廠)的時候。但是,從2021年二季度起(即灰色部分),中小企業整體而言就不再有需求上漲時期。從2021年二季度起,中小企業招工需求均為需求下滑。
中小企業雖然整體體量不大,但是卻解決了相當部分就業。有不同說法,有說解決了70%的,也有說解決了60%的,總之,是解決了至少半數以上就業。因此,中小企業招聘意愿下降,必然導致失業人員越來越多。按調查失業率,青年人已經超過18%,這個數很高了。大家看下圖,從2020年初開始,調查失業率一路上漲,到2020年7、8月達到第一個峰值(畢業季),隨后下滑直到2020年12月到底,然后再次反彈到2021年7月第二個峰值(畢業季),然后又下滑重復上述過程,直到今年五月達到18.4%。按前兩年情況,預計7、8月就業可能更糟。
收入下滑導致消費意愿下降。下表是央行調研數據,收入信心指數和收入預期指數(收入信心指數編制方法,先扣除選擇“難以預計”的居民數,然后分別計算認為下季收入“增加”與“基本不變”的居民占比,再分別賦予權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指數取值范圍在0~100%之間。指數在50%以上,反映該項指標處于向好或擴張狀態;低于50%,反映該項指標處于變差或收縮狀態;等于50%表示該指標與上季持平。收入預期指數:方式類似,衡量當期收入,感覺增加還是減少)。疫情以前,收入信心指數和預期指數一直在50以上,疫情以來,9個季度中,收入信心指數有4個季度在50以下,兩個季度剛剛50,預期指數有5個季度在50以下,一個季度踩線達標。整體而言非常不樂觀,2021年底人民大學根據央行報告分析說,“居民未來收入信心低迷導致消費增長潛力出現永久性下滑的風險。”(人民大學報告下載地址:http://ier.ruc.edu.cn/docs/2021-11/9c2ac0e84db64470a26685d54ecf29ec.pdf)
這說明消費在一段時間內,已經失去了拉動經濟的能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