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媒體報道:
按聯合國的標準,我國的人民生活已經進入相對殷實富足階段!
這可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啊,盼了這么多年,終于富起來了。
但不出意外,就像每次人均收入數據公布一樣,還是有網友慚愧地說他們再一次拖了國家的后腿,并發出質疑。
因為就在兩年前我國還有6億人月收入不足千元,全面脫貧的時間也不長,再加上疫情的影響,企業開工不足,小老板遇到封城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店鋪紛紛關門,經濟形勢并不非常樂觀。
但很多人可能忽視了,這個“殷實富足”是按照聯合國標準來的,根據是恩格爾系數,而不是你以為的“殷實富足”。
恩格爾系數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發明的,它是一個家庭中的食物支出和總收入的比例。
一個國家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比較通行的國際標準認為,當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系數大于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屬于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
其實按這個標準來說,我國不僅僅是“相對富足”,早在2018年,我國的恩格爾系數就已經講到了30%以下,媒體已經激動地宣布我們達到“富足”水平了!。
但在2018年,我們不是還沒有全面脫貧嗎,月入低于千元的人不是比6億更多嗎?這樣的“富足”是什么富足呢,低水平的富足嗎?
在更早的2006年,北京市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達到“富裕指標”。
我國城鄉居民分別在上世紀末和十年前就已經進入到“相對富足”階段了,一直有媒體津津樂道于此。
現在宣布我國是“相對富足”,實在是太謙虛了。
富裕貧窮都是相對的,和刀耕火種的非洲兄弟相比,我們確實是富足的。從平均收入來看,我們也是富裕的。
事實上,恩格爾系數的科學性一直受到質疑。例如從2001年的數據來看,中西部的河南和陜西兩省的恩格爾系數低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北京、上海、江蘇和廣東。證明了恩格爾系數的“失靈”。
恩格爾系數僅僅用食物支出和總收入的比例來衡量家庭的富裕程度,明顯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例如有的家庭背負著巨額房貸,不得不省吃儉用,一日三餐靠饅頭稀飯咸菜解決,雖然恩格爾系數極低,但能代表他們生活富足嗎?
如果巔峰留不住,那就進廠包吃住。廠里包吃包住,一些工人的食物支出可以接近為零。從恩格爾系數來看,這些打工人簡直比奢侈浪費的富二代們都要有錢了。
如果我們依舊面臨買房難的問題,要掏光父母繼續還得還幾十年房貸,如果年輕人依舊在996工作制下抬不起頭來而被迫躺平,如果我們依舊生不起娃,參考一個什么系數,達到了“巨富”“暴富”的程度,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