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口罩遮不住的,被汗水浸濕的,布滿了水泥灰的臉,充滿了疲倦。一雙粗糙的勞動者的手,就連指甲縫之間都早已看不見任何縫隙了。
灰塵在他的頭發、額頭、眉間、鼻孔、胡子……裸露的、遮掩的,但凡是空氣能觸達的地方,完全地布滿了。
可這張臉上卻有一對清澈的雙眼,充滿了希望。
這“希望”是為著自己身患血癌的兒子,還是教授口中可治愈的那一個。
于是,再苦再累再難,他都要日扛20噸水泥,只為籌錢給孩子看好病。
看著這樣一張臉,我真的沉重到難以呼吸。
我無法想象在深夜,這位父親是如何為著籌集幾十萬上百萬的治療費而難以入眠。
更無法想象,當得知原本痊愈的孩子又復發確診時,是如何的心碎、痛苦。
已經為孩子看病花了5-60萬的這個家庭,今后要如何再次承擔幾十萬上百萬的治療費用?
一切的一切,對于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平民家庭(W產J級家庭),無異于晴天霹靂。
真是麻繩專挑細處斷,為什么命運總是要給苦命人以打擊。
不光是我,眾多網友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雖然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對于這位父親的遭遇,尤其是看過《親愛的小孩》這部劇之后,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
都說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實則不然。
生活遠比藝術的沖突、矛盾多得多。
美化過的影視劇終究只是生活的冰山一角。
現實中的小人物沒有體面高薪的工作,沒有能夠買賣的房產,沒有鐵桿有錢的富二代朋友,甚至到最后沒有支持扶助他們的親人。
他們只能自由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用血和汗換取微薄的不等值的薪酬,投入到醫院的無底洞,以求得孩子的一線生機。
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除了化療所需的巨額醫療費,還必須找到合適的骨髓配型;
即便配型成功,還可能面臨捐獻者拒捐的情況,最幸運的找到配型成功進行骨髓移植,依然要面臨做手術以及后續抗排異等一系列高額治療費,普通家庭往往很難承擔。
用《我不是藥神》中的經典臺詞來說,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窮人隨便一個生病意外就傾家蕩產,幾十萬是富人手上一塊表,可對窮人來說沒日沒夜扛多少噸水泥才能扛夠???
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如今,窮人生了大病,要么沒錢放棄治療,要么選擇水滴.籌等籌款平臺進行眾籌,而這些所謂“公益慈善平臺”往往還要抽取高額費用,讓本就因病致貧的家庭好不容易眾籌來的救命錢進了資本的腰包。
幫助這位80后父親的籌款平臺,就要收高達10%的管理費。
不少網友都質疑:
這些錢都是捐助給特別苦命的人,為什么平臺還要抽成這么多,簡直是黑心!
救命錢都要賺,什么基金會是不是都打著做善事的名號!
直接跟我說對方收款方式吧,10%的管理費,銀行都直呼搶錢。
管理費10%在當下環境是高利貸!
依依和他們想的一樣,每當我看到朋友圈的大病眾籌鏈接,我都會盡自己所能獻出一份微薄之力,可到頭來這些錢卻不能完全到籌款人手里,反而被平臺抽走了不少,著實讓人感到窩火。
公益機構雖然也需要固定開支,但不是這么個抽成法吧?就算籌款平臺需要給工作人員開工資,這樣的抽成比例也太離譜了。
市面上的籌款平臺都以公益自居,但哪一家不是賺得盆滿缽滿?籌款平臺的頭部公司水滴.籌早在去年5月7日便在美國上市,年收入超30億元,估值超650億元。
《臥底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每單提成》
這就是某人民富豪曾一本正經所說的“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對于資本來講,公益不過是商業的工具和噱頭罷了,在他們眼里,從來都只有利益。
對于這個被媒體廣泛報道的家庭來說,他們或許已經是蕓蕓眾生中幸運的那一個了,即便孩子的救命錢被平臺提成,至少還能夠籌得幾十萬,可更多的家庭是無法被看到的,他們的孩子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中,因為“窮病”而離開人世。
然而,真的是他們病了嗎?是他們不努力不上進才得了“窮病”?
還是一切向“私”的環境逼“死”了他們?
當醫療、教育、住房成為壓在人們身上一座座不堪重負的大山時,就早已注定了被壓迫人的結局。
要想推翻這三座大山,不可能靠所謂的慈善、公益,靠人們的愛心、善心。這些東西只能解一人一時困境,卻永遠無法解得了全部人的困境。
希望有一天,人人都是社會的主人。醫院無需為個人謀利益、謀錢財,也就不用從病人身上撈錢,人人得病都有社會來保障,壓根就不需要存在什么慈善公益機構了。
希望有一天,每一個人每周都只用工作40小時,就可以住得起房子、看得起病。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再次享受到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和免費住房。
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