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2022年第一季度的GDP,初步核算為270178億元,同比增長4.8%。 在各種不確定的風險挑戰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算得上一針強心劑。 相關微博的評論區里,大伙兒感慨紛紛,“有增長就好”、“不容易啊”、“太難了”。
但也有人對這個統計結果并不買賬,表示這個成績“不可信”、“是一種精神安慰”。
一邊經濟“樂觀”,一邊現實“不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差? 從收入來看,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為8504元,同比增長6.1%。
從支出來看,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393元,實際增長5.7%(剔除通脹、物價等影響)。
收入漲了,消費支出也水漲船高,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4%,這是“樂觀”的部分。 但穿透層層數據,是普通人生活的不易。 疫情影響下,店鋪關門、企業裁員、房貸斷供的新聞不絕于耳,尤其對抗風險能力不足的低收入群體來說,一丁點的沖擊就是“驚濤駭浪”。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也連續出臺了各種政策,包括稅收減免、房租補貼、延期還貸,也鼓勵大家靈活就業,以緩解民生就業壓力。
然而,沉重的現實之下,總有人“懸浮”在半空中。 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關于“靈活就業”的解讀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視頻中,這位前官員表示,“比如說你靈活就業,比如說你有私家車,可以拉活,那么這對于你,解決就業問題,解決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問題,是很有效的方式”,“你把自己閑置的房子租出去,這也是獲得收入的一種方式。”
低收入群體,哪來的閑置房產和私家車? 有人質疑,許憲春作為統計局原副局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這么專業的人怎么能說出這么超出認知的話。 也有人說,這就是當代的“何不食肉糜”——如今的很多學者、官員,作為絕對的“精英”,已經脫離人民群眾太久了。 01:當代“何不食肉糜” 1000多年前,西晉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只能挖草根、吃樹皮。消息上報到皇宮,高高在上的晉惠帝苦思冥想,終于生出一計:“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你餓肚子沒米下鍋,為啥不吃肉呢? 如今,我們離饑荒很遙遠,但現實版的“何不食肉糜”每天都在發生。 前兩天,陳奕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一年多沒有開演唱會導致收入下滑,現在“卡里只剩3000萬”,有點慌。 有人替他算了一筆賬,陳奕迅每個月有60萬的房貸,20萬的房租,50萬用于一家開銷,3000萬確實很慌。
雖然聽起來凡爾賽,但連高收入的明星都因為房貸壓力重重,更不用說普通人,高房價簡直“望洋興嘆”。 對此,社科院主任倪鵬飛卻表示,房價過低,不利于年輕人奮斗。
白巖松也覺得,“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后工作到處隨便找,然后壓力一點都沒有,然后只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會吧?”
一份一線城市的薪資調查報告顯示,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只有35%的人月薪過萬。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也指出,我國月收入高于個稅起征點的人,只有10%。 也就是說,每個月工資在5000元以上的個稅繳納人數,只占了打工人的10%,其余的9成,月薪不足5000元。 而根據貝殼研究院的公開數據,全國平均房價早已突破萬元大關,北上廣深的平均房價更是達到了6.5萬/平米。 一個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0-30年甚至更久,才能勉強買得起一套小小的房子。 憂國憂民的學者推一推眼鏡,買房就和“奮斗”掛上了鉤,仿佛你沒房子,全怪你不努力。 這樣的認知“參差”,只是魔幻現實冰山一角。 魯豫采訪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大喇喇地問小朋友“為什么不吃肉呢?是肉容易壞嗎?”
明星們討論伙食費,蘇芒理直氣壯地認為,“650元?真的不夠,我們要吃得好一點,你們早晨不喝牛奶,不吃雞蛋嗎?我不能那么差的伙食。”
對他們來說,一天餐費“才”650,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 對我們來說,一天就吃650,真的嗎,真的嗎,真的嗎? 互聯網窺見的“精英”與“大眾”的鴻溝背后,是收入的“天量”差距,這一點,從“犯罪金額”中也可窺得一二。 翻一翻這兩年的“打虎”成績單,2019年有14只“大老虎”落馬,3人涉賄金額過億,2020年打掉的18只“虎”中,最高受賄接近18億。
近幾年被曝出偷稅漏稅的明星、網紅同樣如此,一爽=1.6億,一薇=13.4億。 賺錢動輒以億起步的高收入群體,無法理解普通人的柴米油鹽,家里藏著數不完人民幣的父母官,也無法共情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可能有人會說,又不是當官的都貪污受賄,基層公務員都是操著賣白X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 果真如此嗎? 02:公務員“精英化” 最近,北京朝陽區公布了2022 年公考擬錄用人員名單,眼尖的觀眾發現,不得了,大家都是名校畢業。 酒仙橋街道城管崗位,因為擬錄取一名北大博士甚至沖上了熱搜。 仔細看看這份名單,就會發現除北大之外,其他同樣是一水的名校碩士。
但這不是特例,基層“精英化”(高學歷+高工資),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早在兩年前,一張杭州余杭區的招聘名單上顯示,街道辦招8人,清一色的北大、清華的碩博。
你以為的天天雞毛蒜皮沒有前途的街道辦,背后的“錢途”卻讓人眼饞。 據余杭區官方的信息: 清北招聘錄用人選中,博研參照事業副處級薪酬水平,碩研參照事業正科級薪酬水平,政府中級雇員年薪博研約38萬,碩研約35萬。
海外招聘錄用人選中,政府高級雇員年薪約50萬,政府中級雇員博研約38萬,碩研約35萬。 此外,繼續提供在生活安家補貼、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購房補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不重復享受區內其他優惠政策。
這樣的高收入針對的是名校碩博,普通公務員的收入也絲毫不差。 一般來說,公務員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級別)+津貼補貼(崗位津貼、地區附加津貼)+績效獎金組成。 其中,基本工資全國都差不多,大概在300-4000多不等,津貼及績效地區不同,相應的標準也不同。 以北京為例,根據網絡上零碎的信息大致預估一下,一名普通北京公務員每月到手大約8500元,公積金3000元,年終獎+補貼大概20000元上下,加上公積金,一年收入為15萬。 再看其他地區的公務員薪資水平,相對較低的黑龍江省直公務員,基本工資到手3000多元,但有車補、取暖費、精神文明獎之類的補貼,年收入(加公積金)也在8-9萬元。
圖源網絡,僅供參考 這還不算,普通打工人要叫外賣、交房租,而公務員的單位可能有食堂、有宿舍或者租房補貼,隱形消費更少。 所以,一個城市的公務員,雖比不上互聯網高收入群體,但比“下”綽綽有余,妥妥的當地中產階層后備軍。 一朝上岸就能終身躺平,難怪大家都想考公。 本來,憑實力考上公務員,憑實力拿工資,無可厚非。 但考上公務員之后,有人不再奮斗,選擇躺平享樂,也有人忘記初心,漸漸脫離了底層的現實生活。 中國的現實底色是什么? 2019年,王思聰一句:“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瞬間引燃網友怒火。
激烈的爭吵后,過去沉浸在幻夢世界中的網民們,才開始重新審視起互聯網外面的世界。 原來我們的國家,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12.6億人沒有護照,全民本科率4%,90%的人沒有喝過星巴克,5億人沒用過馬桶…… 51.1%的網民月收入不足3000元。 更重磅的炸彈是,在2020年時,中國尚有6億人月入不足1000元。 官員、學者、知識分子、高收入群體,作為“精英”群體,本應承擔起改變這個“沉重現實”的重擔。 但在政績仕途之前,卻誕生了一些輕飄飄的、貽笑大方的制度。 政策要搞生態保護,地方就先把污染的工廠關停,哪管要靠工資吃飯的幾十上百號工人; 政策倡導清潔取暖,地方就一律禁止燒煤,哪管冬天百姓是瑟瑟發抖,還是用愛取暖; 政策說要創建文明城市,地方領導一拍大腿,所有門店一律換成統一牌匾,一條街齊齊整整,個性全無;
政策說要嚴格防疫,地方直接架起路障,禁止通行,哪管你是高低風險,一律原路返回。 好的政策,就在一層一層向下執行的“一刀切”中,變了形,變了味。 最終,人民用稅收“養育”的父母官,成了人民的“父母”。 03:做了官,就接不上地氣了? 好家伙,照這么說,這些當官的“精英”,豈不是沒一個接地氣的? 當然不是。 近幾年來,隨著反腐重拳不斷出擊,隨著脫貧致富全面落地,隨著共同富裕穩步推行,新時代的公務員尤其是一線基層工作者,還有很多人“俯首甘為孺子牛”。 2020年12月,時任新疆伊犁昭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賀嬌龍,身披紅色斗篷,在雪地中策馬奔騰的畫面迅速在短視頻平臺躥紅。
由于受疫情影響,當時伊犁農產品滯銷、旅游業遭受重創,各種難題都擺在當地政府面前。 如何才能更好的幫助當地產業發展? 正值理塘在丁真的帶貨下火遍了全國。賀嬌龍想到,旅游產業同樣也是昭蘇的主導產業。既然丁真模式廣受歡迎,自己何不嘗試下?
沒想到,視頻一炮而紅。當時短視頻累計獲得5.2億次點擊量,近900萬轉發量。 感到吃驚的賀嬌龍談到:“我自己后來也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四川理塘丁真現象出現后,大家對正能量的視頻內容更加喜歡了。”
在此背景下,賀嬌龍趁熱打鐵,走上了短視頻直播公益助農的道路。
在堅持每天十余個小時的帶貨下,2021年,賀嬌龍及其團隊和助農企業幫助貧困企業直播帶貨已經突破1.4億元,帶動直接就業人數2000多人,萬余名老百姓實現了增收。
隨著賀嬌龍的走紅,更多的網紅帶貨官員冒了出來。如鄱陽縣委常委、副縣長沈忠春、湖南安化縣委常委、副縣長陳燦平。
面對疫情給茶葉銷售帶來的困難,陳燦平每天直播帶貨7小時,凌晨一兩點還得為第二天直播做準備。
直播帶貨兩個月后,陳燦平暴瘦了12斤。對于自己的這種辛苦狀態,他只是提到:“我直播一下午,就能讓一家貧困戶脫貧。”
據安化當地統計,半年時間里,他做了300余場直播,茶葉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
同樣接地氣的,是鄉鎮級的官員。
毛相林是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
下莊村位于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四面環山,猶如置身鐵桶。當地歌謠唱到:“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遭,眼花頭也昏。”
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下莊村與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徹底絕緣,住在這兒的近400名村民,近一半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
貧窮仿佛和下莊村簽下了永久合同。
擺脫貧窮命運的方法只有一條,修路。毛相林放出狠話:“這輩子修不出路來,下輩子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
但這樣的懸崖峭壁,修路談何容易。他們只能腰系長繩將自己掛在幾百米高的懸崖邊,先用炸藥炸出一塊立足之地,再用鋤頭、大錘等工具慢慢開鑿。
上面是搖搖欲墜的落石,下面是近百米的深淵,這種隨時丟掉性命的恐懼感縈繞在村民心頭。
面對這種情況,毛相林總是那個身先士卒的那個,村民楊元鼎回憶稱:“下面就是萬丈懸崖,并且上面還在落石渣。毛書記第一個往前沖,把險排好,腰上系著一根繩子,老百姓就跟著他下去了。”
在修路的過程中,不斷有人因為落石砸中而不幸犧牲。路還沒修好,已經犧牲了6個人。
在一位因修路犧牲的村民的葬禮上,毛相林感覺有些撐不下去了,他顫聲問道:“如果再修下去,可能還要死人。今天大家表個態,這路到底修還是不修?”
答案是肯定的。
整整7年,路終于修好了。但這也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想要脫貧,還得有產業。
毛相林接著又領著村民種起了柑橘。
在他一步步的帶領下,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到2019年底,全村累計64戶269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29%,人均收入達1.2萬元。
2022年,帶領村民致富的“愚公”毛相林,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
在這群官員身上,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建議,只有用切實行動將自己化為星火,點亮一方。
他們自始至終踐行的真理只有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尾聲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在編公務員719萬人。
在14億的人口基數下,相當于一個公務員要為近200個人“負責”。
很不容易。
但所謂公務員,就是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是政策的執行者,更是人民的公仆。
《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領中有一句:
我們黨的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
無論你是身居要位的官員,還是基層一線的干部,都要和群眾站在一起。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