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一條正能量新聞“兒子去世父親打三份工償還80萬債務”。
報道顯示,11年前,江蘇泰州的陸金紅老人的兒子因白血病去世,家里欠下80多萬元的債務。為償還債務,老人一天打三份工,如今60多歲的老人已經還清了40多萬,剩下的還將繼續償還。老人表示,不能賴人家一分錢,差一厘都要還。
從內心來講,我十分敬佩陸金紅老人,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更是中國千萬個英雄的勞動人民的縮影——樸實、勤勞、善良、堅韌、誠實守信。
十一年前,面對患白血病的兒子,他想盡一切辦法為其治療、用心照顧。在失去兒子后,他雖然備受打擊,但依然堅持勞動、用心工作,窮盡自己的一生也要將欠下的債務還清。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條新聞時是什么感受?我看到這條新聞時,心中除了敬佩這位老人之外,更多的是悲傷和憤怒。
在“陸金紅老人”還債的事件中,媒體對背后的深層次社會問題——“窮人看不起病”只字不提,僅大力宣揚“誠信為本”。
難怪如今大眾對于許多新聞媒體的話語早已不再信任,因為他們不為勞動人民發聲,只知道為肉食者搖旗吶喊、涂脂抹粉,總是漠視苦難甚至是贊美苦難。
十一年前,老人為了給兒子治病,在花光了家里積蓄之后,又欠債80多萬。他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傾盡全力的工作,才還了40多萬。這也就是說,如今六十多歲的老人至少還得再和往常一樣高強度的工作十多年,才能還清所有欠款。
老人的故事是整個社會中千萬個普通家庭的縮影。自從醫療私.有.化以來,普通工農家庭看病難一直社會的重大難題,十一年前如此,十一年后依然如此。
我時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兒看到各種各樣的水滴籌、輕松籌等大病籌款鏈接,每次看到的時候都會力所能及的幫一幫,但多數籌款鏈接點進去后,都能看到已籌金額和實際所需金額相差甚遠。
雖然國家從2005開始,就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依然不能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當下整個社會的醫療資源嚴重分配不均。好的醫療資源都集中一線城市,一旦家人遇到重病、大病,就需要去省會城市甚至去北上廣深做治療,但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從鄉鎮——本市醫院——省內外市醫院——省外醫院是逐漸減少的。
大病外省就醫報銷的比例本就有限,加上很多藥物還沒有納入醫保體系,對于普通工農家庭,報銷之后的醫療費用依然是個天文數字。此外,在一線城市就醫的生活費用、住宿費用等也是極大的開銷。
再者,在醫療私.有.化的前提下,指望通過新合療和國家財政補貼來保障社會醫療,無異于飲鴆止渴,這些錢最后都會進入醫藥資本的口袋。這兩年,醫藥資本爆發式的財富增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么,窮人看不起病的問題到底如何才能徹底解決呢?其實,毛爺爺早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模板!
新中國剛成立時,農村缺醫少藥,農民生病也治不起,只是挺著,小病能挺過去,得了大病,只能等死。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村廣大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也曾采取多種具體措施去解決。但當時中國經過正規培訓的醫生很少,政府很難一朝一夕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毛爺爺認為,中醫需要器械不多,行動靈活方便,中藥也不貴,農民抓得起中藥,因此發展中醫,對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有利。
1958年,毛爺爺批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整理,提高”。但是,培養大批中醫,需要時間,而且這些學成的中醫大多也是留在城市的醫院中工作,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中.央于是轉而探索另一個解決方式——派城市的醫生組成醫療隊下鄉為農民治病。毛爺爺曾多次指示城市中的醫院要組織醫療隊下鄉為農民治病。為了貫徹毛主.席的指示,1965年之前國家還陸續出臺了許多方案,要求各級醫院臨時組建下鄉巡診的醫療隊去農村為農民治病。
1965 年1月,毛主.席和中.央又批轉了衛生部關于組織巡回醫療隊下農村基層的報告。很多醫療專家紛紛響應,像著名的胸外科專家黃家駟、兒科專家周華康、婦科專家林巧稚都加入其中,深入農村送醫。到1965 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共組織了 2800 名醫生下農村巡診。
但由于醫療隊人數有限,每次下鄉,只能走兩三個鄉鎮,且醫療隊下鄉只能輕裝,不可能帶稍微大一點的醫療器械,也不可能配齊各??迫藛T,無法達到有效地為農民醫治疾病的目的。此外,醫療隊長期下鄉,各級醫院要打亂日常工作來安排人員,農村要為安排醫療隊的食宿而費腦筋。因此,許多地方組織醫療隊下鄉沒有長期堅持,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仍然存在。
對此,毛爺爺極為不滿。
1965年6月26日,毛爺爺按照中央辦公廳的安排,聽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匯報工作。錢信忠在作了衛生部工作的一般性匯報后,講到了全國醫務人員分布情況和醫療經費使用的占比:全國現有 140 多萬名衛生技術人員,高級醫務人員 9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只有10%在農村;醫療經費的使用農村只占25%,城市則占去了75%。
毛爺爺聽到這組數字,發怒了。他面容嚴肅地站起身來,嚴厲地說 :“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15% 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應該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
在毛爺爺的領導下,醫療衛生資源逐漸地向農村傾斜,并促使中國的“赤腳醫生”隊伍在短期內迅速形成,農村醫療狀況迅速改觀。活躍在廣闊農村的“半農半醫”群體,確實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農民有個頭疼腦熱,再不用遠赴公社或者縣城去醫治了,勞動中受的一般創傷能夠及時治療。
而且,農民們在大隊衛生室或者公社衛生院看病,醫療費用主要從公社和大隊積累資金中出,除扣少量工分外,社員基本上不花什么錢。
今天,我們如果能采取毛爺爺的方法來解決醫療問題,哪里會有“窮人看病難”的問題呢?更不用媒體辛辛苦苦的整天到處尋找正能量,畢竟,虛假的正能量只能糊弄一時,實實在在的為人民服務才能真正獲得人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