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網上出現“多地發布建筑業農民工清退令”的新聞。
奇怪的是,關乎上億“農民工打工人”的行政命令,不僅聽不到反對的聲音,連閱讀量都很少。
是大家都“欣然接受”么?
并不是,二是雖然大多數農民工也能刷刷微信和抖音,可是極少回復評論。
即便少量農民工“有啥怨言”,也無法形成“意見領袖”。在網絡時代,他們是被“民意”和“反響”屏蔽的人。
壹,“仁政”下的落寞
建筑工地,高危險,高強度,高事故率。
因此“禁止60周歲以上男性及50周歲以上女性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筑施工作業”絕對是“仁政”。
妥妥的“人文關懷”躍然紙上。
可這樣的“仁政”,對于許多賣了“一輩子力氣活”,沒有養老保障的農民工而言,簡直是“斷了生計”。
現在工地上的農民工,一線城市的我沒問,就在三四線城市,按天的收入都在300元以上。
一旦這些農民工返鄉,基礎保障低得可憐。
就拿全國靠前,走在“共同富裕”道路的杭州為例,今年“卯足了力氣”,才將市區城鄉基礎養老保險的金額從每月260元,漲到310元。
杭州下面,全國排名靠前的“富縣”,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的標準,是更低的275元。
這樣的“養老金”,沒有任何人可以養老。
有人就提出不滿了:這些農民工為什么不早幾年買“養老保險”呢?但凡買齊了十五年,養老金也不至于“無法兜底”呀!
提出這樣“疑問”的人,是他們對農民工收入的“不穩定性”和曾經的“低收入”沒有概念。
建筑農民工的日薪較高,但是只有晴天可以工作,遇到雨季,收入幾乎腰斬。
而且農民工雖然現在的日收入高達300元/天,可是倒退十五年,當時的工地上多是“管理不健全”的臨時雜工,而且每天收入不過七八十元。
你要十幾年前,各個工地打零工的“建筑農民工”,那血汗錢出來“連交”十五年社保,換來退休后,每個月多幾百塊,這些人肯定會覺得你這“黑心老板想克扣他工錢”。
貳,從“農民工子女”看教育改革
建筑農民工以“不要命”,“不休息”的吃苦精神,在城市工地苦熬幾十年,最大的希望就是將“農村的留守兒女”培養成才。
哪怕讀個“學費高”的民辦二本,這些農民工都希望子女拿個文憑,以后不用日曬雨淋的跑工地,甚至也不要去工廠。
最好能夠坐辦公室,或者穿著體面。
許多人又提出來了:既然建筑農民工一生的心血和工錢,都用來培養子女讀書,那么子女有工作后,多贍養補貼老人不就行了么?
這次“清退超齡建筑農民工”,老人的聲音確實聽不到,可是網上“反對的聲浪”還是有的。
這些發聲的,都是“子女”替父母發聲,覺得不應該“野蠻的”斷了父母生計。
大家也不要“居高臨下”的指責“父母老了還希望父母在工地拼命”的年輕人。
按照父親六十,母親五十的“國家清退年齡”,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大學剛畢業,或者就業兩三年。
這些農民工“辛苦培養”的大學生,無論在哪個城市謀生,哪怕表面衣著光鮮,甚至坐辦公室,“收入都遠低于建筑工地的父母”。
一旦父母被清退失業,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并不是“如何贍養父母”的問題,而是家里“收入的主要來源坍塌了。”
只要這些子女都是每天出去辛勤的工作,我們就不能簡單地用“啃老”來指責他們。
而是現在的產業現狀和就業形勢,就是一些“學費高”的野雞大學本科生,收入遠低于建筑工人。
這些“野雞大學”畢業生,學的多半是一些“很懸浮”的專業,都沒有一技之長,在城市能夠“顧自己”已經是極限。
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國家“教育改革”,推動職業教育,提升高職高專文憑地位的改革為什么這么雷厲風行了!
可是現在才開始的“改革”,解決不了當下“被清退農民工”,他們90后子女的收入“無法贍養老人”甚至無法養活自己家庭的問題。
在這種“老人成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被“清退”的農民工,只能重新染黑頭發,求爺爺告奶奶,用小跑著步伐的積極性,更加能背能扛,證明自己“身體很好”的拼命態度,去謀一些“黑工崗位”。
至少打一天黑工,收入相當于一個月的“基礎養老保險”。
干一天,抵一個月,聽起來很高大上,卻也很悲涼!
叁,“清退”的同時,要找好出路!
超齡農民工在工地干活,事故率,傷殘率,各種疾病的概率都增高,因此使用超齡農民工,算得上“黑心壓榨”。
國家的“清退政令”,算是對“黑心壓榨”的破除。可是有“破”,有沒有“立”呢?
難道真像一些人說的,讓這些人回鄉種地,呼吸新鮮空氣,頤養天年,就是最大的“立”么?
也有人指出,現在疫情的負面作用沒有過去,服務業,特別是餐飲,旅游,住宿,線下娛樂等行業全都在崩潰邊緣。
有那么多的行業,那么多的就業崗位岌岌可危,還有財力為“建筑工地超齡農民工”兜底么?
這些剛滿五六十歲的“打工人”,他們需要的不是“兜底”。他們作為最能吃苦的一代“建設者”,甚至不應該被視作“負擔”,而是解決很多矛盾的“助力”之一。
雖然我前文寫過,工地農民工辛勤勞動,寄回去的打工錢,培養出的子女,成材率,高收入率都很低。
可即便是低,還是有不少的子女在城市是能夠自給自足的。對于這樣的子女,國家應該有政策鼓勵“超齡農民工投靠養老”。
這些超齡農民工剛剛五六十歲,可以為子女“撫養孫輩”,甚至國家鼓勵二胎的經費,也可以向“帶孫老人”傾斜。
對于“超齡農民工”的投靠,在子女納稅,購房指標與補助方面,應該有特殊政策。
這些“城市建設者”老有所依,同時還能把子女解放出來,對“二胎率”,都有顯著提高。
當然,能夠投靠城市子女,幫他們的帶小孩的農民工,不會太多,估計不會超過20%。
第二個渠道,就是我國城市里,在部分行業“清退超齡員工”的同時,很多行業和崗位,因為較為辛苦,出現“用工荒”的問題。
這時候,這些“被清退”的建筑農民工,就不應該“一刀切”,應該進行細致的“體檢”,對于身體條件不錯,有就業能力又很吃苦的農民工,可以安排到“用工荒”崗位。
當然,這些五六十歲的“工地農民工”,能吃苦,能賣力氣,但是已經很難接受“再就業學手藝”的培訓,因此只能填補“技術含量不高”,年輕一代不愿吃苦的“用工荒”崗位。
這種崗位不多,因此最多也只能吸收20%。
第三個渠道,這些“超齡農民工”還是得返鄉。但是他們的返鄉,政策配套到位,可以起到帶動“鄉村振興”的效果。
首先,我國的“鄉村振興”,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鄉村空心化”的問題,因此除了“特色養殖業”,或者“有點錢的老板回鄉圈塊地”搞鄉村旅游,并沒有其他產業。
想吸引年輕人批量返鄉,是不可能的。當然,有政策支持,有“新思路”,開拓性創業想法的年輕人,可能會有人回鄉。
可是他們的“想法落地”,還得依靠當地人。
因此未來的鄉村振興,在農村引入項目的時候,更多的不應該關注“虛頭巴腦的愿景”,更多的關注能夠給“返鄉建筑農民工”多大的就業機會。
這些“超齡返鄉農民工”,在城市是有“建筑經驗”的,返鄉如果是“建設類”項目,算是“熟手”。
當然,這些農民工“畢竟超齡”,為了讓“鄉村振興”的項目投資人沒有“心理負擔”的給他們工作,當地政府還是要有“配套減負和責任兜底”的政策。
這些政策,不需要巨大資金投入,只是一些保障保險類的配套承諾而已。
過去二十年,涌入城市,為我們建設美好家園的“農民工”至少上億。
如今,他們以每年大幾百萬的規模,步入“超齡被清退”的行列。
他們用一生血汗,為我們的經濟增長,高速城市化貢獻力量。
如今,我們對他們不應該“揮之即去”,清退了事!
投靠子女養老,用工荒崗位轉崗,以及“鄉村振興”再就業,與“安置超齡農民工”可以互補促進!
他們為城市建設血汗流得夠多了,臨老不該讓他們流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