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出生的張桂梅是經歷過毛主.席時代的,她的一生雖然經歷了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自己得腫瘤,兩次做手術,如今常年吃藥,還要忍受蔓延全身的疼痛,但她從未放棄教育事業,從未放棄學生。
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只為了山里的女孩子們能走出貧困。
然而經濟上的窘迫使得教師資源成為了一項問題,千辛萬苦找來的17名教職工,卻有9名相繼離開,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
張桂梅常掛在嘴邊一句話:共.產黨.員就應該幫老百姓做事,群眾有困難,就應該去管。
毛主.席所提倡的“為人民服務”,在張桂梅的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她堅持親自家訪每一個學生,了解她們的家庭、生活、學習情況。
有的學生家庭困難上不起學,她就自己給學生交費,給家長做思想工作;有的學生考上高中卻因為家貧輟學打工,她就四處打聽學生下落,最終找回學生回校復讀;有的學生玩游戲機管不住自己,她就搬到學生宿舍和32個男孩子住在一起。
為了學生,張桂梅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工資、各級政.府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100多萬元,她都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
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但她卻說:“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的堅韌、毅力和奉獻,我想一定是受到毛主.席時代的影響所保留下來的深刻烙印。
這樣的人,無論身處何種時代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
今天,張桂梅拼盡全力燃燒自己的一生,努力照亮更多的貧困山區的女孩。如果全國各地有越來越多張桂梅式的人物,我也相信農村的教育會有所起色。
但是,且不說張桂梅式的人物少有,即便是全國各地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張桂梅”,農村貧困山區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和大城市里的孩子相差太多。
因為農村和城市在經濟上的懸殊差距,導致薪資待遇、生活環境等難以吸引優秀教師,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往大城市跑。
且看深圳市龍華區教育局2020屆校園招聘的宣傳文案:
“待遇領跑全國”,本科生年薪26萬元,研究生28萬元,全日制博士獎勵20萬元,優秀畢業生獎勵3萬~8萬元,優先申請人才住房、長租公寓。此外,全年帶薪休假超過165天,“有點錢、有點閑、有尊嚴不再是夢”。
數據顯示,深圳2021年財政預算的教育支出高達851億元、增長18.8%,占財政支出比重超過20%,在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
而張桂梅所在的云南麗江教育支出情況又如何呢?
據新華網報道,從2017年9月起,麗江市提出振興麗江教育三年行動計劃,3年來全市教育經費累計投入116.46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地方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8.34%。
麗江市3年的教育經費累計投入,只占深圳市1年教育經費的13.69%。
什么是差距?這就叫差距。
優秀的師資力量和充足的教育經費全都傾斜于大城市,農村小地方的孩子們該如何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呢?
能來農村貧困地區教書的要么是少數特別有情懷,特別能吃苦,特別堅韌,正如張桂梅一般的人;要么就是教學能力水平并不那么出色,教育方式方法并不那么得當(農村打罵學生的現象并不少見),只能做到基礎性的教學,不能更深入的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學習能力上的提高等等。
近40年來,深圳的發展有目共睹,然而它似乎并不曾發揮過帶動作用,如同麗江市這樣的“小地方”似乎早已被拋離高速發展的軌道,只能被動等待張桂梅式的人來“拯救”當地貧困山區孩子們的教育。
然而, 張桂梅希望通過創辦免費女子高中,來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的理想真的能實現嗎?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校12年,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走進了大學,這對張桂梅和當地貧困山區的教育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成績,可全國各地卻不止這1800名貧困學生。
全中國也沒有幾個“張桂梅”,當這一個張桂梅倒下的時候,還能否有人繼續她的理想?女孩子們還能否繼續有學上?有人管?
對此,我是保持懷疑態度的。
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未來有多少人還能想著回歸大山,改變山區的教育困境?
如果教育只是為了脫離個人的貧困,而不思改變整體社會層面的貧困,我想這樣的教育無疑也只是為“個人奮斗”添磚加瓦罷了。
當然,我很愿意對張桂梅老師教育出來的孩子抱有信心,她們之中一定會有如張桂梅一般投身貧困山區教育的人。
但是,我不得不去思考,為什么還有如此貧困的地方?還有上不起學的孩子?還有連基礎教育都無法保障的地區?
如果這一切都要靠一名女子孤身去改變,那我真不知道是該感到高興,還是悲哀。
我想,教育貧困,一定不單單只是某個人能改變的,更不是建立某所學校能改變的,其中暗含著眾多層面的社會原因,就如眾所周知的:留守兒童問題,農村和城市的經濟差距、教育資源差距問題……
這些如果不系統性解決,想要根本改變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現狀,無異于癡人說夢。
我非常贊揚、稱頌張桂梅式的人物,她傳承了毛主.席時代“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有著無私奉獻的“大我”精神,在改變農村貧困地區女孩的命運上起到了一定作用,這樣的黨.員在毛主.席時代也一定是模范。
不過,我認為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一定還需要從制度層面入手去解決。
讓教育從金錢中剝離出來,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質。
這條充滿荊棘的路,吾輩任重而道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