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個微博熱議,議題是“衡水模式真的適合當今學子嗎?”我相信只要了解衡水模式的人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一樣的。但是,衡水模式的出現能怪衡水中學嗎?如果我們去怪罪衡水中學,那未免有些冤枉它了。于是,還有一種看法認為:不能怪衡水中學,而是應該怪家長,都是家長的“唯分數論”給了衡水模式成長的市場。
但如果這樣去考慮問題,接下來我們又會產生一個疑問:家長為什么要“唯分數論”?顯然,衡水模式的出現既不是它自身的原因,也不是家長的問題,這背后還有一個“幕后黑手”。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生產資料私有制既存的條件下,作為上層建筑一部分的教育也就只能為這樣的經濟基礎服務。既然生產資料私有制要求兩極分化和雇傭勞動的存在,那么教育也就自然起著為資產階級培養勞動后備軍以及分流的作用。
首先,分數的載體——考試就蘊含著私有制的觀念。考試中不允許作弊,每個人都像護住自己的財產一樣護住自己的答案,生怕別人看了一眼,這難道不是和資產階級對于財富和新技術的態度一樣嗎?考試結束后的排名,難道和資產階級的競爭有什么區別嗎?只不過在考試中用于競爭的武器是分數,而資產階級用的是賺取剩余價值的能力罷了。
其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減少,為了取得更高的分數——證明自己能夠為資本的增值服務的憑證,教育也就不可能考慮和照顧青少年的特點,因此,課業繁重,睡眠不足成為常態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教育變質的根源在于生產資料私有制,衡水模式和唯分數論只不過是私有制將人異化之后的產物罷了。消滅私有制,讓教育回歸本源,已是迫在眉睫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