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知道以后從事什么工作可以改變教育制度嗎?”聽到還在廣東讀初二的表妹問這話,我愣住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又開口了:“我知道很難,但是我想試試。”看著一臉單純和認真的表妹,我想知道她到底經歷了什么,于是我詳細詢問了表妹的情況。
(一)普職分流
表妹今年14歲,在廣東東莞上初二。早些年小姨一家外出打工并且在東莞定居,她也就從小在廣東長大。雖然幾乎每年過年都回老家,但是顯然她早已經適應了廣東的生活。因為距離遠,平常交流不多,我對表妹的學習情況并不了解。但是就在今年,小姨一家突然如臨大敵,對表妹的學習特別上心,甚至成為了一家的中心工作。在日常的視頻電話中,小姨瘋狂交流學習技巧,過年逢人便分析起孩子的成績和升學的可能性,邊說邊敦促表妹認真學習。我詢問才知道,目前表妹所在的地區嚴格執行五五普職分流,近一半的初中生沒有升入普通高中的機會。以表妹的情況為例,表妹所在初中800多人,大約只有400人可以升學讀高中。當我問到表妹目前排名多少的時候,小姨說,300名左右。“大約?你們不知道具體的排名嘛?”據小姨介紹,原來東莞這幾年雙減政策落地,為了緩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已經不允許學校公布具體排名,而家長們為了知道孩子的成績是否進步往往想盡各種辦法向老師靠攏。有意思的是,上次考試表妹一同學的家長問到了排名,表妹因此推算出自己的排名。而這就意味著表妹處于升學機會的邊緣。中等的成績和模糊的排名方式無不挑動著小姨敏感的神經。作為一個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的人來說,她清楚地知道沒考上高中意味著什么。為了保證表妹可以讀上高中,一場升學保衛戰正式打響。
(二)素質教育與教育負擔
除了嚴格實行雙減政策,表妹所在地區還試圖改變應試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而這間接增加了孩子的負擔。表妹所在的東莞,中考改變了單純應試的模式,增加了對信息、美術、音樂、體育等體現素質教育科目的考核。具體來說,它規定信息、美術和音樂三門課為必須要及格的科目,只要有一門不及格就喪失參加中考的機會,也就與高中無緣。而體育折合為60%算進總分。因此,信息、體育等科目的重要性一下子就體現了出來。這一政策體現了對初中生綜合素質的考核,有利于引導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對家庭條件和個體天賦存在隱性要求。信息課主要是電腦的基礎知識,但是對于像表妹家這樣沒有電腦的同學來說,信息知識抽象晦澀,基本只能靠死記硬背。而音樂課更體現對個人天賦的要求,音樂包括70分的樂理知識和30分的歌唱。前者基本靠死記硬背,后者除了勤加練習外,還需要個人天賦。據表妹說,她們初一到初三一共有6本音樂書,每本大約5-6首歌,考試時,隨機抽一首歌,學生需要對著機器完整唱出歌曲,然后評分。一旦出現忘詞、跑調或者音色不準的情況,評分將會很低。為了保證能夠通過,需要熟練掌握每首歌曲。表妹說,她把所有學過的歌曲都放到了網易云的歌單里,有時間就循環聽,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了。但是純粹靠努力也許是沒用的,唱歌也看個人天賦,表妹班上的一位學習不錯的同學就因為天生的五音不全,唱歌過不去。再說體育,占比也很重,大家都很重視,表妹上次考砸了就因為體育比較差,因此這次她決心提高自己的體育成績。為了提高800米跑步的成績,現在表妹每天6點鐘起床跑步。我說你真辛苦,她只是苦笑一下說沒辦法。
(三)貓鼠游戲
在嚴峻的分流壓力面前,小姨一家焦慮不堪,表妹幾乎喪失所有時間,苦不堪言,最后演變成父母想盡一切辦法監督孩子學習、孩子想要抓住一丟丟課余時間休息的你藏我躲的貓鼠游戲。表妹其實已經足夠努力了,為了學習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休閑時間,今年回老家過年甚至趁大家聊天的空隙做起了地理作業。但是孩子的天性就愛玩,她也不例外。高強度的學習使得她抓住一切放松的時間休息,玩手機、看電視。但是偶爾的放松和無自制的娛樂換來的是小姨更大的焦慮。在看到表妹并沒有特別主動學習、經常趁自己不在家偷摸玩耍時,小姨想了一個辦法。她在客廳電視機上安裝了一個可以360°旋轉的攝像頭,可以全方面監視整個客廳情況。這樣,她就可以在單位用手機實時監控孩子有沒有看電視或者在客廳玩手機。攝像頭還有對話功能,一旦發現孩子在看電視就遠程喊話,叫表妹趕快去學習。這一招雖然立竿見影,但是只能是治標不治本,表妹說,她現在已經不在客廳待著了,經常就呆在自己的房間。除了監控孩子,老師也是小姨的工作重點,她經常主動聯系班主任及時掌握表妹的學習情況。特別是考試月,經常去刺探各種成績信息,希望掌握更多情況。除此之外,她還聯系班里的其他學生家長,共享信息和升學計劃。當然,小姨知道,成績的關鍵還在孩子自己,眼看自己的圍追堵截已經引起孩子的不滿并引發了小規模的關系危機了,她又讓幾位已經上了大學的哥哥勸導表妹努力學習,并針對弱勢學科給出學習建議。最后,小姨承諾要是考上高中,她就獎勵1萬元。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表妹特別清晰自己的定位,那就是不留余力地考上高中。但是這種服從背后是一種更大的不愿意,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為了改變它”。
(四)差異的焦慮
我們可以看到,普職分流和不合理的素質教育改革提前了教育競爭,普遍給家長和學生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壓力或焦慮也是存在差異的。分流的壓力更多集中于成績中等的學生,他們處于兩種道路的岔路口,稍微的改變就會影響未來的選擇。對于成績優異的同學來說,他們完全不用擔心讀高中,相反考入重點高中就意味著一只腳邁入了重點大學的大門。表妹介紹說,當地最好的高中一本上線率可以達到90%,每個學校只有前20名有機會進入。而成績差的同學往往已經放棄抵抗,選擇躺平認命了。其次,應對分流壓力和各式教育科目,不同階層家庭應對壓力能夠調用的資源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小姨的家庭屬于典型的工薪家庭,他們無法為孩子輔導作業,不愿只是為了學習信息知識購買不怎么用的電腦,沒有足夠的金錢為孩子提升歌唱、繪畫技能,他們只能盡自己的努力督促孩子學習。而表妹的不少同學,為了學習美術和音樂,父母為孩子報班學習繪畫和樂理知識。對學生的考驗依然演變成對學生家長文化水平和經濟實力的比拼。
(五)非預期后果
學生與家長的教育增負是減負政策和素質教育改革的非預期后果。一系列改革的初衷是減輕中小學學生的負擔,培養綜合素質高的新一代接班人。但是在當前的情況下,普通高中教育以及未來的可見的大學教育獲得了廣泛的認可,有完善的資源、培養機制和可預期的未來。相比之下,職業教育無論是教育資源還是整體環境都遠遠無法滿足學生和市場需求。因此,在普通教育廣受認可以及職業教育薄弱的教育體系中,考入高中甚至是重點高中是父母和孩子的第一選擇,職業教育是作為應試“失敗者”的選項,總體的需求和競爭壓力并未改變的情況下,表面的減負往往造成更大的焦慮。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改革利用應試教育的模式進行素質考核,通過死記硬背考核素質的方式不能帶來素質的增長,結果只能是素質教育的異化,演變成拼父母和家庭的內卷游戲,最后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素質而是負擔和差異化。最后,我們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質。教育能給予人的不但是知識,更是通過教育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和意志品質,讓學生未來成為有知識、有能力、有擔當的成年人,為將來履行社會責任打下堅實的基礎。完全拼家庭條件和個人天賦的教育完全不能體現這一目的,只應該成為少數人的特殊教育,作為主流教育的補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