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的思考
教育,是家長養育孩子最重要的負擔。在當今社會,養育一個孩子一般要經歷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過程。根據目前的態勢,這個過程的總付出,對低收入家庭或者一般工薪家庭(至少占總人口比例700%以上),壓力顯得特別大,被稱為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是當今社會生不起孩子的主要因素!
在一個多月前,我在重慶市一個公租房社區(這個社區居住的有3萬~4萬人)了解到:這里保安、保潔,每月工資1700元,物管員不到2300元,電工不到2800元,每天上班12小時,統統都是沒有其它獎金、補帖和加班費,不買社保,不包吃住。可見,我國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群體,收入很不樂觀。如果養育成本高的話,誰敢生二孩、三孩?
現在教育部已對中小學實行“雙減”,理由是不允許外面辦補習班,一律取締(但私立學校還是允許)。這種做法,起初是好意,我們能夠理解。但是,教育部推行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全覆蓋,由各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自行確定收費還是不收費……這就自然在全國各地出現五花八門的情況:有免費的,有每學期收200元的,有每學期收300元的(江蘇省教育廳對江蘇中小學統一規定,我覺得做得非常好。當然,免費的更好),有每學期收500元的,有每學期收600元的,有每學期收720元的,有每學期收800元的,有每學期收820元的(我小孩的學校),……,有收超過1000元的(四川某校),……
居然在義務教育的學校出現這樣的現狀,尤其是這樣,給中小學生家長帶來的經濟壓力比沒實行義務教育時的壓力大得多,還美其言“雙減”!孩子掌握在學校手中,很多家長敢怒而不敢言……不得不對未來產生焦慮!
再就是,學校應該與其它行業一樣,每天的上學、放學時間應接近正規的上、下班時間,如以前是下午5點前后放學,而現在搞一個三、四點為放學時間……為什么要這么做?難道不是為了再接著搞一個課后延時服務來收費嗎?
義務教育的學校,而不是市場化的收費學校,居然出現允許在全國各地出現這樣的五花八門的收費。眾所周知,學校與家長之間,學校屬絕對強勢一方,家長屬絕對弱勢一方。在如今孩子很少并都想培養成“龍鳳”心態的家長們,面對學校的收費問題,有多少人敢反對呢?有多少人敢不“自愿”參加“課后延時服務”呢?
說實話,已進入高年級的同時家離學校又很近的學生(如公租房的學校,一般到學校只需要7~15分鐘),一般是不需要午托(甚至不需要在學校吃午餐,學校應放手自愿)、晚托的,應充分尊重家長的意見。但學校為了賺錢,學生少不如學生多,部分參加不如全部參加,在利益面前,學校或老師利用優勢、強勢地位,對家長使勁忽悠、洗腦甚至要狹(其實,也用不著這么費勁),使其家長們不得“不自愿”。有的學校老師公然說:支持學校的家長(其實就是配合學校或者老師造假,或者做違背政策法律的事情),年終評優秀家長。正如有的家長說的,小孩天天在學校,“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就好比從前那個大躍進時期,上面來人調查,問:”吃不吃得飽?“,結果來調查呢,明明吃不飽,大家都回答:“吃得飽!”因為回答說”吃不飽“,過后要挨當地干部的整,害怕秋后算賬……結果餓死很多人!我們的國家要吸取類似的沉痛教訓啊。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已毫不留情地警示,我國已屬于低生育率的國家,并已遠遠越過警戒線,也就是說人們已經生活在”不怕冒斷子絕孫的風險“的地步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的人,已經不安全了,已經不允許這樣下去了,應急需提高生育率!
于是,5月31日,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迅速作出果斷決策:放開三孩政策!
中小學教育(就是義務教育)要像水和空氣一樣,只要是中國公民都應正常獲得。我們的政府要有這樣一個氛圍:還是涉及到中小學育兒成本的問題,中小學的學生家庭無小事。所以,還是涉及義務教育學校中的收費問題,務必嚴肅對待。這是涉及到一個民族正常繁衍生息甚至是是涉及到國家安全、人口安全的大事!
義務教育學校的收費,本來就欠缺合理性,全國政協委員仰協也在兩會上提出過。那么,即使收費,收多收少,就應該由教育部統一規定,即5+1模式應該收多少?5+2模式應該收多少?5+3模式應該收多少?(江蘇做得很好,教育部應參照)
如果不統一,就變得隨心所欲。在利益面前,想怎么收就怎么收,甚至可以隨便找一個理由,想怎么漲價就怎么漲價……風氣搞壞了,育兒成本越抬越高,我們國民就只能不生二孩三孩了。說實話,很多人愿意給這個錢,本來就是沖著沒打算生二孩、三孩來的。
這樣搞下去,不如把中小學全面推向市場化公平,免得你壟斷在手中,家長們沒有選擇學校選擇老師的余地。當然學校不能搞市場化,但更不能搞壟斷收費啊!
所以,如果萬一要收費的話,教育部應嚴肅思考這件事情,起碼得標準應嚴謹、統一。這樣,下面才不敢亂來。亂來,就違法。怎么由各地自行確定呢?豈不是放爛藥嗎?
再就是,孩子已在讀高年級的(三、四年級以上的),同時家離學校很近的(從家里到學校不超過20分鐘的,如公租房里的學校),已不需要家長接送的,家長們又確實不需要托管的(其實,延時服務后的放學時間,與很多家長們的下班時間還是銜接不了),不需要在學校吃午餐午托的……這個群體,數量很大,往往又是低收入群體,學校應充分放手讓他們按時回家,而不是為了賺錢。
可以讓這些學生,按時放學回家,一邊完成功課,一邊學做家務(尤其是,家住農村的,放學回家要學做農活),這樣,何償不是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等綜合能力?我們的教育,大有必要提倡學生能有機會去感悟“工”、“農”、“兵”、“商”等領域的事務,充分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不要把這句話只停留在紙上),并不是說“現在孩子金貴(有老師就是這樣在家長群里這樣說的)”,天天放學后統統關在學校托管就是唯一的好辦法。
在網上,有一個熱評,是這樣說的:
“為什么要課后服務?難道學生在學校呆的時間還不夠長嗎?早晨7:40到校,中午在學校吃飯趴課桌上午休,12點放學下午1:15就自習直到4:40放學回家,算算孩子在學校呆了多長時間,為什么有的孩子越上越呆了,文化課好的孩子不能多呆,文化課不好的孩子更不能課后服務,應該讓他們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家長不能光圖自己輕松讓孩子上輔導班或者延長課后時間。”曾仕強教授更是談到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應該劃清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界限,而不是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學校教育。“
以往的孩子(如我們的小時候),還是從七歲開始,即使是到學校要走超過兩、三里以上的山路(放學回家還要做農活),也沒有要父母接送,不是很好嗎?習-近-平才15歲就離開北京的家,來到遙遠的陜西省梁家河村當農民,一當就是七年。如果現在孩子在讀高年級了,屁遠一點路,也強制規定還要中小學的家長接送,甚至成為這個社會的”時尚“,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后,就真正有用些嗎?說到這,我們不得不去研究一下:現在為什么啃老的大學生那么多?我們不得不引起深思和警惕!
最后,我要說的是,如果不能在低收入群體(這個數量很大,至少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八十)的家庭中減少這樣那樣的沒有多大意義的開支,我們怎么去理解教育部推出的“雙減”政策?尤其是,在如今中國生育意愿普遍很低、老齡化又日趨嚴重、生育政策已放開3孩而需要提高生育率的大背景下,還能夠增加低收入群體對孩子的“養育”成本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