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社會民生

為什么我們不上班就會手停口停?

寶哥胡扯淡 · 2021-08-31 · 來源:寶哥胡扯淡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也許,我們找不到讓自己脫貧的方法,但起碼要搞清自己窘困的原因。

  上周就在上海18號線,一位19歲小哥突然昏厥,倒地上摔了一臉血,被工作人員救醒后他第1句話是:我要上班。

  這4個字讓很多工友破防。

 

  也是前幾天在廣州,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工友突發休克進了ICU,醒來不是電視劇演的那樣說句:我在哪?而是讓家人趕緊把電腦送進病房,趕緊搬磚。

 

  在更早之前,江西南昌一位女同志因為不想損失300塊錢全勤獎,帶病追著公交,摔倒后爬起來搖搖晃晃上了車,堅持“我要上班”。

  還有18年臺風“山竹”肆虐,

  工友們那真是“翻山越嶺”去上班。

 

  這就是當下城市打工人現狀;

  你若不搬磚,

  就會手停,口停。

  遙憶多年前,

  尚有公社、大隊、單位的概念,

  那會年輕人也窮,

  但好歹還算“有產”;

  比如爹媽在工廠里的,

  還有的是有公社,

  要么是在生產隊有地的。

  那會人都有集體兜底,

  窮的沒辦法大不了回家種地。

  所以你看,

  今天的年輕人是徹底的“無產”:

  沒資產、沒集體、更沒組織。

  把話說難聽點,

  除了爛命一條,啥都沒有,

  這點愚在新舊農民工一文中簡單提過。

  有時我一細品感覺挺操蛋:

  世人慌張,不過圖那碎銀幾兩,

  偏偏就那幾兩,能解世間惆悵。

  而且我漸漸發現,要研究“自己為啥這么窮?”“為啥房東能遛狗,我一天不上班就得餓死”這些問題,只有2個落腳點:一個是土地,一個歷史。

  愚不說偏情緒的話,愚就分享一些對這現象追本溯源的理解,依然跟我們切身利益相關,也依然是拋磚引玉。

  那我們直面敏感問題,

  年輕人為啥如此看重一份工作?

  答案是:家底薄

  反應在具體維度上,

  依然是之前反復bb的:

  就業和房子,

  即高房價+35歲現象。

  所以今天主要說房子,

  再捎帶一提就業。

  當所有人都為房子跟銀行賣命,

  那么就一定要探究他們的過去。

  我出生那年92年,明確確定市場經濟新體制為改革目標。也是在92年,開放了房地產、期貨、股票3大投機性市場。

  這是大環境。

  在這個大環境下92年-93年,我們取消糧票,開始大規模印錢了,加快貨幣化跟開放資本市場,相關講話后,各地開始打著“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大旗大規模投資。

  這就有了波及全國的房地產熱、開發熱、征地熱,結果經濟過熱造成了過高對外債務,包括爛尾樓跟同時期香港“樓花”這種缺德操作。

  因為擴大投資就得要錢,

  錢從哪來?

  群眾集資跟金融大戰,

  各種債券、代幣券盛行。

  在當時就一個皮包公司,

  居然都敢自制股票。

  兒子扛著“硬道理”大旗,爸爸沒辦法必須要維持金融持續運作,他只能干嘛?只能印鈔票。

  短期內鈔票印多就會出現財政赤字;不過到94年我囯CPI就到達改革史上頂點24.1%,通貨膨脹全面爆發。

  為了承擔這次危機,

  城市和農村一起站了出來:

  城市是國企工人大規模下崗,

  鄉村是農民土地被占。

  所以這段時間現象是;1991年-1995年,我們出現前所未有高增長率,高投資增長率;但同時,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就業增長率。

  在這5年中,GDP平均增長率為11.9%,同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平均投資額度增長率為:36.1%;但也是在這5年,我國就業人員平均年增長僅為1.3%,是新中國建國以來最低就業增長率。

  發現沒?

  這波經濟增長并不是以就業為導向的。

  也是從這時候起,

  金融資本就開始異化實體經濟了。

  90年代金融資源進入房地產、股市撈錢,成了虛擬泡沫,但這泡沫是參與利潤分配工具,而不是創造利潤工具。

  越是賺錢周期長,流動性差的項目,金融資本越不感興趣;哪個項目能賺快錢,金融資本越喜歡。

  那什么最容易賺快錢?

  土地、讀書、看病。

  在93年,我們財政、外匯、金融3大赤字爆發后,奉孝只得逐步退出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領域,減少對醫療、教育投入。

  在工業時代,我們住房、教育都是由事業單位提供,都是在各級政府公立機構下面,比如學校、醫院、文化中心啥的。

  但在改革時代沒過幾年,財政赤字增加,所謂“甩包袱”就來了。

  首先是土地。

  90年頒布《土地使用權轉讓租讓條例》,對土地出讓、轉讓、出租這些操作作了明確規定,土地自此已具備商品屬性。

  80年代起流行“以地興企”,

  90年代流行“以地生財”,

  土地成了地方最快的變現姿勢。

  92年全國房地產投資增長117.42%,

  利潤增長了140.39%,

  而后數年逐步增長。

  對了,再多嘴一提就業。80年代起,從農村鄉鎮企業到城市,本來以集體福利跟社區就業最大化為目的的企業都開始逐步變成以利潤最大化的產業實體。

  再說教育吧;

  本來計劃是在20世紀末,我們教育經費撥款要占國內生產總值4%。但90年比例是3.04%,92年是2.73%,93年是2.54%,96年是2.46%;一直等到了98年才略微回升到了2.5%。

  至于醫療也一樣。

  按我們之前定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最低標準,衛生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例不能低于8%。

  但90年這一比例僅2.79%,

  到97年一路下滑到2.45%。

  其中96年搞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結果不管農村還是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減少,個人支付醫療費用比例直線上升。

  綜上所述,之前也提過,

  天下什么問題最大?

  吃飯的問題最大。

  這個吃飯不單指糧食安全,

  也指民生就業,

  也指基本需求。

  今天種種跡象表明,

  對很多普通人來說,

  一份工作幾乎超越了生命。

  因為衣食住行都自己承擔,

  而且壓力過大,

  完全透支了自己勞動價值,

  繼而就有了手停口停。

  我想起我大學同學跟我講,

  說你研究這些有啥意義么?

  我也想起我之前同事,

  說我看《毛選》《馬恩選》

  是迂腐、是守舊,

  說我活在已經成黃歷的20世紀。

  但我在想,

  如果不研究歷史,

  不研究過去具體發生了什么,

  不知房價因何暴漲,

  不知為啥就業如此艱難,

  35歲現象如此反智,

  只會說一句:

  “現在工作是不好找”

  “現在房價就這么高”

  “現在就這樣”

  那豈不是哭了半天不知道誰死了?

  如果我們不去研究馬恩斯列毛,不研究他們,我們又如何才能順利挺過內卷當下的21世紀?

  也許,

  我們找不到讓自己脫貧的方法,

  但起碼要搞清自己窘困的原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3.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4. 朝鮮領導落淚
  5.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6. 11月CPI又降了
  7. 宋江的遭遇與奴才的下場
  8. 歷史的“魔鏡”
  9.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10.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4.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5. 顏寧女士當選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北國的黯然曙光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