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季又至。據悉,在2020一年擴招20%的可觀基礎之上,2021年還要繼續擴招。這一消息令由于疫情等因素數量再創新高的考研大軍稍感安慰,同時也出現了研究生連年大幅度擴招是否會帶來學歷貶值的擔憂。
某考研名師堅定地回答“不會!”——當然,他要說會的話就是砸自己飯碗了。而在這即將到來的大考面前,氣可鼓不可泄,無論考研的還是招生的,都不可能承認貶值。
然而,我們還是要清醒一點,這是個簡單的數字問題,并不以個人的美好幻想而轉移。與經濟發展和實際需求相匹配的逐步擴招是沒問題的,而超越需求連年大踏步擴招,一定會帶來相應貶值,這跟通貨膨脹是一個道理。這跟你培養質量是不是合格沒有關系,如果供大于求的話,噶新的不銹鋼盆也賣不出價啊。
現在沒有人聊大學生貶值了是吧,因為它早就成為了現實。差不多在2000年連續大幅度擴招之后,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了經久不衰的話題,這在從前“天之驕子”的年代幾乎不可想象。
研究生擴招起步較晚,但是,如果它步子邁得過大,一定也會步上本科生的后塵,不值錢了。
前幾天有刷到一則短視頻:【如果全國700萬外賣隊伍里有7萬人是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你會相信嗎?】——對于今天正在為考研而拼搏的你,肯定不愿相信,但它就是現實,而且還僅僅是開始。
很多博主發也同樣堅決的認為,這就是人才浪費。包括北大畢業賣豬肉走紅的陸步軒,也公開反思是不是自己帶了個壞頭。其實當年他算是下海經商,不是找不著工作,憑借著自身杰出的才干,拼搏多年之后還是當上了老板。當年的主動選擇和今天的被動接受,不是一個概念。今天被迫送外賣的7萬研究生,再也不可能從這個行業中刨出金來,已經有了四通一達順豐京東了,你干再好頂多能混個站長。這既不是你事業的起點,也不是你事業的終點,只是你暫時謀生存的驛站,它只能證明研究生過剩貶值帶來的無奈。#陸步軒稱研究生送外賣就是浪費#
當然,學歷貶值不等于建議你不要考它,就好比越是通貨膨脹越得掙錢,研究生越爛大街,可能你還是越得考一個不行。大幅度擴招所引發的后果,就是學習競爭的嚴重內卷,本來沒必要研究生干的工作,現在也水漲船高,都要高學歷不行了。年輕人為了爭奪同樣的工作,非得多年三年書不可。
宏觀角度,從教育市場化利益出發草率擴招是不負責任的。可能有些校長會拍著胸脯說我們能保證培養質量,但是你如何保證市場需求數量?難道靠造假就業協議嗎?
從本科擴招經驗看來非常明顯,二本、三本幾乎成為網絡上永恒的揶揄話題。畢業就失業,寒門子弟花這個高昂學費真的不值啊,還不如踏踏實實學個中專技校。這就是假大學,給了人空虛的幻想,付出了努力卻一無所得,還不如沒有這些雞肋的機會。
從個體角度,除了批評呼吁之外,也只能接受這些浪費和內卷。今天的小孩學業負擔是從前的N倍,但是并不代表能獲得更好的相對身位。我們從小學開始上輔導班,一路拼殺到研究生畢業,最后還是去送外賣,你得接受這個現實。
當然,真正靠讀書提升了命運的還是有,但它的范圍遠遠沒有擴招后的數量那么大。現在的985名單基本相當于從前的普通大學生,能夠在不錯的職場機會面前獲得認可。也不是那些大企業HR太過苛刻,因為本來數量上就是這么個對應關系。我單位只能要20個饃,從前市場上饃少,我黑饃白饃是饃就要,今天市場上饃多,我就只挑最白的要。
對年輕人來說,命運的分割線大大提前,定終身的一考不再是高考,而已經前置到了中考,甚至小升初點招階段,就基本注定了。怪不得家長從幼兒園小班就開始玩命,小學高年級再補課就來不及了。
前面不累,后面累。如今幾百萬的考研大軍,很大一部分就是因自己的本科出身難以應對職場競爭,迫不得已考研改換門庭的。但是歷經大擴招之后再畢業,又遇上了同屆幾百萬的競爭者,如果市場難以消化,還是得去送外賣,那時送外賣的研究生可能是70萬了。
連年擴招后的研究生不僅普遍貶值,而且也像本科院校一樣產生分化,甚至出現與本科生倒掛的競爭場面。大廠HR早已學會重點看第一學歷,寧要名校的本科生,不要同校的研究生。這一點大家也要認識到,并針對自身情況作出理性選擇。如果有志在專業領域研究深造,考研沒問題。而如果僅僅把考研當做延遲就業和提升競爭力的手段,很可能不達預期。總之,我們承認如今青年的路很難,但是不要騙自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