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以前說過,工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要一起走,如果農村崴腳了,就會造成城市病,它體現出來的特點就是農村會空心化,城市里工業向好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工業有衰退周期的,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就會產生很多失業人口,游離在邊緣行業。
拉美國家就是這樣,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搞工業,快速地推動了城市化,城市化率超過了歐洲,像巴西和阿根廷這種,都是過度城市化,導致了城市貧民窟非常龐大,這些拉美國家在經濟改革中,重工輕農,工業質量搞的不怎么樣,卻加速了農業的衰敗和落后。
拉美國家的過度城市化的結果,像里約熱內盧、圣保羅、波哥大、墨西哥城、布宜諾斯艾利斯、加拉斯加等成了世界出名的有組織犯罪和暴力活動猖獗的城市,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巴西分別是全球城市暴力犯罪的前三名。
那拉美國家的城市病能不能解決,這個比較難,雖然拉美國家搞過土改單干,但是個體農戶面臨資金、技術、市場等重重困難,根本就做不了農業,養家糊口都難。后來政府就允許他們自由買賣土地,外國的資本大量進入拉美農村,這導致了一個現象,在城市里混不下去的人又回不了農村,而在農村干活的,也是給農業資本家打工,而且還不是長期工,是有活干就給錢,沒活干就不給錢,農民連個長工身份都混不上,變成了短工,就在農村和城市來回穿梭、靈活就業。
小農經濟是不穩定的個體經濟,一直這樣搞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拉美農業交給資本家之后,尤其是交給了跨國集團之后,他們又不承擔社會責任,導致了拉美國家的城市化,被人稱之為“虛假城市化”,像巴西,自己根本就沒有太強的工業,農業上又吸納不了人口,自然就社會亂。
毛主席當年思路是這樣的,他說,幾千年來都搞小農經濟,也沒見農民富裕,這條路在歷史上反復證明了是走不通的,他就想走合作化的路子,農村合作化是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在農村搞城鎮化,讓農民沒有必要去城里,就能安居樂業,另一方面是農村將來會成為城市工業化產品的市場。
他說:“農業上大規模機器的使用,只有在農業已經形成了合作化的大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才有使用的可能,或者才能大量地使用” 為什么我們的國產農機具產品遠遠不如國外,就是因為你生產出來沒有用武之地,在2002年的時候,我老家農村耕地用的還是耕牛呢,三戶人家買一頭牛,我小時候放牛放的夠夠的,用的犁就是歷史書上春秋戰國時期的那種犁。
現在談集體,總是被人罵,有些事情不能忌諱去談,要敢于反思總結。有些事可能看的太超前了,往往也難以在短時間看到效果,老百姓不理解也正常的。但是我們還得認真去思考,這個事情是完全錯誤的呢,還是做的太超前,或者哪些有可取之處,哪些應該摒棄?一說到集體,就說在一起吃大鍋飯,又扯違反人性之類的話。
毛主席在搞集體農業的時候還是比較謹慎的,在1953年的時候,他說:“做一切工作,必須切合實際,不合實際就錯了。切合實際就是要看需要與可能,可能就是包括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和干部條件。”
但為什么后來搞不下去?有人說,大鍋飯沒有積極性。但是把企業和農業送給私人了,給私人打工了,打工的人反而倒有積極性了,這是在邏輯上是解釋不通的。我水平不高,只能理解為時機不成熟。要吃飽,一家兩畝田就可以了,但是要吃好,還得走合作和集體的路,可能是因為在要吃飽的階段,干了要吃好階段的事情,于是群眾不理解,等不及。
我看了下如今比較富裕的農村,不僅僅江浙滬粵這些地方,云南、陜西、江西等地都有,他們走的也是“集體道路”,是毛時代的集體農業的升級版,我稱之為“現代經濟學下的集體農業”,比如江西的進順村,該村在村兩委的提議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了對村集體經濟實行社區型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方案,將“股份制”與“合作制”有機融合,讓村民人人持股、個個當家,每年村民股利分紅300余萬元,人均分紅2000余元,戶均分紅7000余元,率先實現了村民社會統籌保險,解決村民后顧之憂。
中西部地區不出去打工的富裕農村走的都是集體的道路,這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一方面農民仍然是有產者,另外一方面實現了農業現代化,還衍生了很多鄉鎮企業,像陜西東嶺村、云南福保村等等,雖然具體做法不一樣,但是他們富的流油的前提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安徽的農村非常差,差到讓人流淚的地步,可能是小崗村的光環太大了,讓他們不敢去創新,至今還是“一包了事”,比如我老家的土地和水塘以及湖泊都承包給了浙江人,浙江老板一年能賺100萬,但整個村子里人卻都到外省打工去了,村集體只能收點承包費。
聽說安徽當涂縣農村很富,被人稱之為“全省農村首富縣”,他們自己對外的總結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這么好的做法,卻很少有人報道,是不是覺得打臉“小崗村”了呢?我認為小崗村也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是社會是向前發展的,不能一個舉措能用百年吧?現在如果證明了農村集體的路有用,那么就大膽地去采用,至少我走了很多皖南農村,窮的要死的村子全部是搞單干的,這種村子配村長都是多余的。
那么資本下鄉能解決農村富裕問題么?解決老板富裕問題是可以的,但解決農民富裕是很難的,拉美十來個國家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沒有必要再走一遍,拉美地區平均城市化率已達80%,造成大量城市貧困人口。這些人買不起住房,大都在城鄉結合部搶占地皮,自行搭建簡陋住所,逐漸形成大規模的貧民窟,這就是資本進農村搞出來的“城市難民”。
有人疑惑了,發展農村要錢啊,要錢肯定要投資啊!投資和集體經濟并不沖突啊,集體控股的混合制業態不是很正常的嘛,現在富裕的農村走的集體路,也接受投資啊,農民有拿錢投的,有拿地投的,也有外來資本投資的,不都是在村集體的管理下嘛!不是說一賣了之,一包了之,就能解決農村發展問題,
農村的集體資產要惠及到每一個人,我們一定要明確國家屬性,明確土地屬性,然后才不會被西方人帶歪,我們是人口大國,靠幾個資本家是帶動不起來的。印度現在在走財閥推動國家的路,要是幾千萬人口,印度早就騰飛了,就是因為他有15億人口,幾個財閥集團根本就推不動,印度財閥是非常有良心,也非常愛國的,但是沒啥用,走美國式的路必然會一敗涂地。
天天爭辯理論是沒有必要的,喊口號也是沒有用的,哪個地方的農村做的好,人人都富裕了,其他地方的村長過去取經就行了,但取經也要結合本地的條件啊,比如江蘇的農村是靠工廠富裕的,你回家辦廠未必行,很可能虧死你,因為你所在的農村沒有江蘇那邊完整的工業鏈。像安徽當涂的一些農村是靠集體養殖水產富裕的,我的意思是要看你這個村子的資源是什么樣子的,而不是一味地去學別的先進村,走集體路的大方向是對的,但村子里要搞什么致富,那是全體村民要思考的事情。
通過集體化來改造耕地、興修水利、集約化生產、讓農村有個百業形態,這樣農村就在本地城鎮化了,農村的現代化對于國家安全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你看看拉美國家就知道了,他們和美國關系還是比較好的,由于農村問題,國家就已經很亂,若是美國制裁他們,流動人口疏散不到農村,在農村沒有落腳的地方,這些人口不都變成不穩定因素了么?
集體經濟重要的本質并非同吃同住同勞動,而是生產資料集體化和紅利集體化,有些沒腦子的專家總是嚇唬人,說又要吃大食堂了,建議專家少說話,現在全國前100強的農村,沒有一個是單干的,現代經濟學下的集體,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有股權證的、有計劃分配的、總而言之,社會主義屬性是沒有變的,這樣的集體如今有很多村里已經走通了,大家就不用懷疑了。
現在搞農村振興很容易成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業有能力反哺農村了,現在工業生產過剩,農村迎來了絕好的發展機會,只要村長有點腦子,農民的好日子很快就來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