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如果堅持到現在,會怎么樣?
對這個問題,事實上,周家莊、南街村等單位已經為我們提供人民公社進一步發展的模板。
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中,人民公社已經完成了農業的電力化、水利化工程,為國家實現工業化提供了條件,并且工業已經反過來為農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一,生產隊已經實現了半機械化;農藥有了較多的使用,特別是除草劑的使用;這兩個方面使生產隊的勞動生產率有了較大提高;
第二,化肥的使用數量大幅增加,從而為產量的提高提供了條件。
同時,由于科技的發展,良種的推廣,特別是雜交稻的種植面積的推廣,糧食產量的提高增加了糧食的供給,在生產隊后期事實上已經開始強調副業的全面發展,已經開始注重生產隊收入的增加。
另外,在大隊和公社已經產生了一批隊辦企業或社辦企業,已經有少量的農民就地轉變為工人。
在改革前的生產隊原有的工分制,即時間工和定額工的記工方式,都已經不適應生產發展需要,并已經產生了新的綜合形式(即按照勞動數量和質量相結合的標準)的工分制。因此,人民公社繼續下去的第一個變化是工分制具體形式出現第三種:即綜合工分制,由此必然會形成新的適合的勞動狀態。
如果繼續保持人民公社,那么,機械化程度會進一步發展。而機械化的發展需要更大的成片的、平坦的土地,需要更大的田塊,于是,會進一步實行高度機械化。
隨著人均種植面積的大幅提高,種地的農民將會大幅減少,從事工副業的人員將會大量增加,因而工副業會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在實行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條件下,在大量人員進入工副業的生產中,農村的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將有大幅的提高。農業生產的高度機械化必然會促進生產隊的核算單位向大隊核算單位過渡,同時也會促進自然村向居民小區的過渡,從而使農村形成以公社所在地為中心的小城鎮的布局。
隨著農、副、工的全面發展,滿足公共需要的部分會隨著社員收入的提高而不斷增加,從而使農村在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走向免費供給的方向。
農村的發展,關鍵是農業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只要農業勞動生產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民的個人收入和公共需要的項目的價值量也就會有較大的提高,而農民收入的提高和公共需要項目的多方面的滿足,必然會使農村進入全面發展的狀態。農業現代化也就真正實現了。
早在1974年的時候,當時的江蘇丹陽練湖農場職工,人均種植的田畝數就已經達到百畝之上。當時,農村的田塊都百畝大田塊,機械作業的效率很高。同時也因為使用除草劑、化肥等節約了大量勞動力。如果人民公社還是繼續的話,別的地方不說,就蘇南地區而言,用10余年時間達到練湖農場的勞動生產力水平,是不成問題的,因為后來化肥、農藥都已經普遍地使用了,農業機構的供應也有了條件下,因此,要實現像練湖農場那樣的高度機械化也完全是可能的。真要如此,那到今天的蘇南地區會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村村成華西是完全可能的。
分戶種植之后,特別是市場經濟改革后,蘇南地區農村的個體私營企業是非常多的。但因為局限于個體家庭的限制,能做大的極小。而社隊辦企業則完全可以突破家族企業在資金規模和人才上的局限,形成真正的規模效應。
農業的現代化事實上主要是兩個關鍵點:第一是實現農業生產的高度機械化,一方面提高農民種地的生產力,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同時也解放農村勞動力;第二是促進農村工副業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有了這兩個基礎,農民想不富都難,而城鎮化也自然而然地實現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