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句,糧食的損失,不僅是農民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
河南最近連日都是陰雨,而河南南陽是小麥主產區,且小麥熟的早。結果可想而知,恰值農民繁忙的收麥季節,農忙不等人,陰雨也得收,否則麥子就爛了。
偏偏我們看到熱搜,南陽地區上百臺收割機被攔在高速不讓下來,據說被攔了幾天。而農民地里的小麥,或發芽,或爛……這無疑讓人十分氣憤。
有河南農民告訴記者,因為沒及時收割,600畝地顆粒無收損失慘重。
事情被捅上了熱搜,輿論里立刻爭論不休。其實沒什么好爭論的,難不成農民還會把自己的成果糟蹋了賴到別人身上嗎?對他們而言,春播不走田埂都是大罪過,回家要少吃兩大碗米飯才能彌補的行為,何況幾百上千畝地的糧食。
我看了一篇采訪報道,收割機被攔在高速的原因是,大型物件要“測重”。于是收割機的長寬高要量出來,量出來才知道是不是大型物件,然后測重,接著按規矩走流程,繳清罰款,繼續上路……
也許有人看到下面這樣一幕,會覺得高速上工作人員的認真。但我想更多人,尤其是農民,只會感受到荒謬。他們只會冷笑一聲,這是為了“業務”,還是為了“創收”,反正不會是為了“規矩”。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前線十萬火急,補給線上你跟我說尾氣不達標要罰款,可笑不可笑?當然不可笑,這些人兩眼冒光,內心狂喜。
更可怕的是,他們也沒辦法,不按照規矩去做,自己的飯碗不保。所以我覺得事情發生后苛責這類基工,毫無意義,問候他們的領導或許有那么一點點用。至于為什么才一點點,你們知道的,小麥已經爛了,農民的損失已經造成了。
引發熱議后的報道里說,南陽市農村部的人聯系了高速收費者,然后開了好幾天會,協調之下放行。28日上午,已有493輛運輸收割機成功通行。
有人認為,收割機沒有辦理“跨區作業證”是主要問題,而我卻比較好奇誰搞出來了這個“跨區作業證”,這東西存在的意義,是避免了什么問題?是為了收錢,還是為了方便管理?是你們搞出來的這個“跨區證”重要,還是農民的糧食,國家的糧食重要?這是在為群眾服務嗎,還是在給他們制造困難?
別的地方不僅沒有這個“跨區證”,甚至他們還要鼓勵農機手跨區為本地農民收成。
安徽潁上給外地收割機一路打開了綠燈,支持外地收割機趕赴當地,為農民解決收割擁擠的問題。為此,他們還在高速出口設立了跨區接待站,為農機手送上“禮包”,毛巾、肥皂、礦泉水、降溫藥……的確是些便宜的東西,可與另一個高速出口的為難兩相對比,已然足夠驚人。
諷刺的是,前段時間淄博燒烤火了之后,南陽幾個部門還專門開了個研討會,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坐在會議室里研究淄博的模式,更是派了考察組趕赴淄博實地考察夜間經濟成功的原因。
看上去,一心一意在創造經濟。可真實的問題一被曝光,這一心一意就顯得有點寒磣了,各位怕不是自己想公費去淄博吃頓燒烤吧?
什么叫形式主義,南陽此次被曝上熱搜,徹底為我們作了解釋。
農民的小麥爛在地里,收割機卻被攔在高速不放行,因為他們沒有“跨區作業證”;是這個證重要,還是農民的收成,國家的糧食重要?
一大堆人坐在辦公室里開會,找人拍攝,學習其他城市的創收模式,人五人六。教條搞了3天,還不如走到巷子深處跟攤主聊1個小時有用。
他們做著大量無意義且不被群眾喜愛的工作,卻自以為中規中矩,是地方群眾的福氣,大家應該感到驕傲與開心……抓起一把麥子,農民聞到的是泥土的香氣與親切,而這些高高在上的人,瞇眼上,咧開嘴,嗅一口:嗯,這就是小麥啤酒的味道。咋?還沒弄成啤酒?趕緊趕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