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團隊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甘肅等地開展教育專題調研時發現,農村母親返鄉陪讀現象越來越普遍,陪讀是農民家庭“不得不做出”的被動選擇。陪讀不僅增加了農民家庭教育負擔,而且使大量農村勞動力被束縛在家庭,制約了我國整體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這一問題急需政策關注與解決。
陪讀總體特征是務工母親返鄉,進縣城全職陪讀。具體特征是:第一,陪讀群體從精英走向了大眾,從高中階段性陪讀走向中小學全周期性陪讀,據非官方統計,甘肅會寧縣陪讀婦女達到1萬人;第二,主要是年輕母親陪讀,少部分是祖輩陪讀。年輕母親在務工與陪讀間來回往返;第三,大部分母親屬于全職陪讀,少部分是半工半陪。安徽東至縣有大量的小服裝廠,母親可以邊打工邊陪讀,其他地方缺乏工業基礎,母親無法半工半陪;第四,陪讀以縣城為主,租房陪讀多于買房陪讀。
一
農村務工母親返鄉陪讀的問題
01
有陪無讀,陪讀效果差。
大部分中西部農村80后、90后的文化水平限于初中或中專,很難實際參與到小孩的學業過程中。母親返鄉陪讀并不能夠直接帶來小孩成績的提升,她們往往只能負責生活照料、監管手機以及督促作業。比如,湖北孝昌縣一位從北京返鄉陪讀的80后母親說:“我只能幫助她們養養生活習慣,照料她們吃穿,讓她們放學了趕緊寫作業,但我并不能幫輔導作業,學習還是靠他們自己”。小孩的學業成績與母親的陪讀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湖北孝昌某男性對其陪讀妻子說:“孩子成績不好,你陪讀沒有效果,我干活都沒有力氣”。
02
經濟成本高,經濟壓力大。
陪讀導致年輕母親被束縛在家庭無法外出務工,減少了農民家庭收入;為了進城陪讀,農民需花費幾十萬元的務工積累購買房產,或者租房進入生均收費2萬-3萬元/年的民辦學校,若有2個小孩,進城陪讀要花費至少要4萬-5萬元/年,但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由陪讀產生的教育開支就占家庭總收入40%-50%,透支了農民家庭財富;而且從小學到高中全階段陪讀后,由陪讀帶來的經濟壓力持續時間增長,部分家庭因此陷入致貧返貧風險。
03
學生、家長精神負擔重。
母親返鄉陪讀,時刻監督學生學習,不恰當的說教會不斷地激化學生學習壓力; 陪讀母親一切生活圍繞小孩轉,沒有收入,沒有朋友,容易產生自我懷疑與否定,比如安徽東至縣一陪讀母親說:“陪讀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天天洗衣服做飯,過著重復無聊的生活”;年輕男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極大,正如安徽東至縣一父親所說:“感覺生活被推著走,不敢停下來”。
04
抑制農民生育意愿。
高昂的陪讀成本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農民選擇“少生優陪”,尤其是剛實現穩定進城的新生代農民,他們是最想生但又最不敢生的群體;因為年輕人經濟壓力大,母親陪讀需要老人經濟和生活支持,所以老人也就不愿意子代多生。湖南省武陵區蘆荻鄉一個老人說:“原本想勸兒媳婦生二胎,一說這事,她說生可以,但你們必須出10萬元,我就覺得生不生不關我們的事情了,懶得管了”,湖北宜昌市夷陵區一退休農村老教師說:“我60歲進城帶大孫子已經10年了,現在70歲了,他們再生一個,我完全帶不了,我當然不能支持他們生二胎了,否則我完全不能養老了”。
05
加劇“起跑線”競爭與底層焦慮。
陪讀使家長不得不參與到小孩的教育競爭中,加劇教育競爭,催發底層焦慮。一方面,陪讀群體從精英走向大眾后,一些不打算回鄉陪讀的母親,為了跟上社會競爭形勢,也不得不返鄉陪讀。湖北孝昌一位陪讀母親說:“別人陪,你不陪,這就說明你不重視教育,那就對不起小孩,我雖然不能保證比別人優秀,但是別人有的,我也不能讓我小孩少”,加劇了“起跑線”競爭。另一方面,農民較低的家庭經濟收入和教育能力與較高的陪讀成本投入和期望不匹配,引發底層發展焦慮。河南呂縣某年輕父親說:“我們這樣來來回回,奔奔走走,讓老婆回來陪讀,如果他們成績不好,我們一點意義都沒有”。
二
中西部農村務工母親
返鄉陪讀的原因分析
01
一是農民教育需求提升,縣域教育供給不足。
隨著經濟收入增加,農民對小孩的教育資源質量以及食宿環境要求都有所提升。然而,縣域公立教育服務供給的數量和質量都達不到農民家庭的需求。第一,鄉村學校的優質生源和師資不斷流失,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教育質量差,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農民不得不將小孩送進城。大部分受訪家長表示:“如果鄉鎮有不錯的老師和優秀的學生,教育質量和升學率有保證,我們也不愿意大老遠到縣城陪讀”;第二,撤點并校后,農民小孩上學距離變遠,中西部學校宿舍、校車等食宿交通服務供給不到位。比如湖南衡南縣的多所鄉鎮初中,住宿條件差,墻上經常掉墻皮下來,學校沒錢給學生提供熱水洗澡,學生冬天都只能用冷水。為了保證小孩上下學安全,提升小孩的食宿條件,農民不得不安排年輕母親返鄉進縣陪讀。第三,學生快速進城導致縣城公立學校學位緊張,優質公立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好的公立學校除了房產還需要社會關系。大部分沒有房產、社會關系薄弱的家庭為了進城就只能選擇更為昂貴的民辦學校,這些民辦學校也因食宿條件較好好、軍事化管理也更受家長歡迎。
02
二是農民教育目標升級,高中升學競爭加劇。
為了增加子女的高中升學機會,母親們選擇返鄉陪讀。農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和期望普遍提升。老一輩農民希望子女能夠學的一技之長去打工賺錢,但80后、90后作為新生代農民工,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普遍是本科,底線要求是大專,這都要求小孩必須上高中。湖北一位陪讀母親為了讓成績中后的女兒考上普高,花費近10萬元報補習班并找關系讓女兒多讀了一年初三。然而,高中學位供給卻日趨激烈,尤其是2019年后,一些地方僵化執行1:1的“普職分流”,加劇了升學競爭,導致很多新生代農民工普遍擔心小孩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學,成為如他們一樣的體力勞動者。在較大的升學和發展焦慮下,為了獲得更高的升學機會,母親返鄉陪讀。
03
三是農村小孩沉迷手機,家長必須返鄉監管。
調研的河南、湖北、安徽、湖南、甘肅等地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家長都反映小孩的手機難管,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明顯沉迷手機。河南孟州一個4歲的留守男童每天沉迷手機游戲,他的大伯說:“這個小孩吃飯時單手刷抖音,不吃飯時雙手玩游戲,他已經沒有未來了”。一般來說,只要家長在身邊監管,小孩的手機問題就不嚴重,如此,很多婦女返鄉陪讀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小孩沉迷手機游戲和抖音、快手等小視頻。
四是教育責任家庭化,學校引導家長陪讀。以陪讀為表現的家校共育是近些年來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一方面, 學生校外時間增長,家庭管教與參與的壓力增大,為了豐富小孩的課外時間與活動,家長返鄉陪讀,比如給學生報班、補習;另一方面,學校教育活動的智能化發展要求年輕家長陪讀,比如手機完成學生的作業打卡,這些任務祖輩無法完成,只能由年輕母親返鄉陪讀。
三
緩解解中西部農民陪讀壓力,
逐步減少陪讀現象的建議
01
第一,完善公立學校食宿服務。
相當一部分農民需要國家提供統一、有質量和全托式的教育服務,建議有條件的縣政府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廣全封閉式的寄宿制學校,讓農民小孩大部分時間都在公立學校學習和生活,減輕農民家庭的陪讀壓力和教育競爭的壓力,減少陪讀現象。另外,義務教育服務供給的目標是用高質量的公立教育服務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而非單純地通過免費的公立教育讓家庭不得不以陪讀開展教育競爭,大部分受訪的家長表示愿意承擔合理的生活收費,如此,應給與寄宿制學校一定的收費政策支持,制定允許學校收取寄宿費的政策。
02
第二,辦好鄉鎮學校,讓農民子女就近入學。
鄉鎮應該是教育服務供給的最基礎單元,鄉鎮學校比“村小”有規模效應,較縣城學校要節省成本。應根據鄉村人口流動態勢,因地制宜、前瞻性地調整學校布局,有序合理撤并小規模學校,集中資源改善鄉鎮學校的軟硬件條件,尤其是校車和住宿;繼續改善鄉鎮的師資水平,提升鄉鎮教育質量與升學率,讓農民子女就近實現低成本入學。
03
第三,夯實國家減負政策,加強執行貫徹力度。
家校共育不能成為農民外出務工的負擔,更不能因為小孩的手機管理、作業打卡而被迫讓農民家庭一個全勞力限制在家庭內。應進一步夯實國家減負政策,加強執行貫徹力度。賦予學校更多權威與自主權,適當將家長引導到學校的手機管理中來;增加校內素質教育活動,開放校內圖書館,滋潤小孩的心靈,用豐富多彩的生活充實農村小孩成長歷程;完善農村休閑娛樂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社區圖書館、運動場,為農村小孩課外活動提供一個相對集中、安全的場地。
04
四、增加婦女靈活就業,減緩陪讀經濟壓力。
整體來看,半工半陪兼顧子女照料與經濟生產,能夠半工半陪的家庭不僅經濟壓力小一些,而且婦女能夠實現自己的勞動價值,生活更充實,親子關系也更為輕松。地方政府應創造條件,鼓勵地方相關工廠、企業增加一些適應婦女陪讀的靈活就業崗位,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讓返鄉務工婦女能夠實現半工半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