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中國農業絕不能再彷徨徘徊了: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

馬格寧思 · 2022-12-30 · 來源:作者投稿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經濟2人論壇

  中國農業絕不能再彷徨徘徊了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

  馬格寧思

  2022年12月26日  

  目 錄

  一、中國農業之“土地改革”的道路

  二、中國農業之“合作社”的道路

  三、中國農業之“人民公社”的道路

  四、中國農業之“小崗村”的道路

  五、中國農業之“周家莊”的道路

  六、中國農業之“北大荒”的道路

  七、中國農業“六條道路”比較歸納結論

  (一)中國農業的“兩個紅手印”

  (二)中國農業的“兩個凡是”

  (三)中國農業的“四個模式”

  (四)中國農業的“兩大指標體系”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六大標志性指標

  2、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六大標志性指標

  (五)土地承包制轉變為土地國有制的轉換機制

  八、最終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

  摘要:本文將中國農業的道路: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也就是說:將土地改革的私有經濟;小崗村的個體經濟;合作社、人民公社、周家莊的集體經濟;北大荒的國有經濟;同置于中國農業制度、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的架構中,進行比較研究,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對中國農業的道路進行路徑分析,為中國農業的出路,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關鍵詞: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

  前 言

  馬格寧思說:“人類,對于制度的研究,是哲學研究的最高境界。因此,就中國農業而言,對中國農業制度、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的研究,則是中國農業研究的最高層級。”中國民間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俗話還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學術理論語言說: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將中國農業的道路: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也就是說:將土地改革的私有經濟;小崗村的個體經濟;合作社、人民公社、周家莊的集體經濟;北大荒的國有經濟;同置于中國農業制度、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的架構中,進行比較研究,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為中國農業的出路,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正 文

  當今,中國依然僅是個農業大國,而不是農業強國。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一直引領著世界農耕時代的道路和方向。然而,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生與發展,工業文明取代農耕文明,世界發達國家先后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中國也在上個世紀70年代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時至今日,我國實現了除了農業現代化以外的工業、國防、科技現代化,農業拖了中國現代化的后腿。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目標,但是農業現代化的短板依然凸顯,因為,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前置條件——必須要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但是,新中國建立已經七十多年了,中國農業所走的道路跌宕起伏、舉步維艱、迂回波折、摸索前行、彷徨徘徊。本文作者帶領大家,通過對中國農業曾經走過的、拐彎岔道走的、又回頭重走的、撞墻走不通的、依然還在走的、堅定自信走的,也就是說對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等,不同歷史時期的一條條道路捋一捋,找到中國農業的出路在哪里?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

  一、中國農業之“土地改革”的道路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數千年來了,農業制度是土地私有制;農業模式是一家一戶的、自耕農的、小農經濟模式;生產方式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中國在這條路上走了二千多年。

  194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西柏坡召開了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隆隆的勝利的炮聲,在陜甘寧、晉察冀、華東、東北等解放區,便開始了分田分地的土地改革運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廣泛的人力和物力基礎。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國大陸上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外,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國共產黨人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收了僅占農村人口20%以下的地主與富農所占有的80%以上的土地,分配給了占農村人口80%以上的無地或少地的貧下中農。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數地區外,土地改革在全國農村勝利完成。加上老解放區土地改革,全國大約有3億多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得了大約7億畝土地和其它一些生產資料。土地改革的勝利,結束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與壓迫,終結了農民對地主階級的依附關系,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徹底消滅了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解放了農業生產力,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條件。為新中國立國樹威的第一仗,即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小結:與此同時,由于當時實行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它與千百年來農民買房置地“私欲”相吻合,短短幾年廣大農村中,由于自然災害、缺少勞動力、經營不善、生老病死等種種原因,出現了有的農民買房買地,有的農民賣房賣地,再次陷入貧困的情況,這些與共產黨人讓農民人人有地種的初衷相違背的,也絕不會允許新的地主階級產生,如果是那樣的話,那么新中國又將走入了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藩籬。還有重要的原因,社會主義建設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特別是土地公有制基礎之上的。所以,改變土地私有制,改變分田單干的生產方式,將成為下一次農業革命的重點。

  “土地改革”道路的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土地私有制;農業模式個體農業,即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自然經濟的、個體經營形式;農業組織形式是無組織的個體農戶。

  二、中國農業之“合作社”的道路

  經歷了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的道路,中國農業走到了一個新的岔路口。提倡個體農民“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黨的一貫主張。中國農業開始了“合作社”的道路。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肯定了農民對個體經濟和勞動互助的“兩種積極性”,要求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大量發展勞動互助組,在條件比較成熟的地區,有重點地發展土地入股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3年春,全國初級農業合作社經整頓后有1.5萬多個,參加農戶27.5萬戶,比上年大大增加。在此前,1952年11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成立了以鄧子恢為部長、杜潤生為秘書長的中央農村工作部,負責指導互助合作運動的發展。

  1953年12月,黨中央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決議強調,農業個體經濟與社會主義工業化高漲的需要之間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黨在農村工作中最根本的任務,就是逐步實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必須把個體經濟積極性引到互助合作積極性的軌道上來,把注意力更多地轉向興辦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決議認為,以土地入股為特征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經顯示出優越性,可以成為引導農民過渡到土地公有的完全社會主義的高級社的適當形式。

  1954年底,初級社從1953年的1.5萬個增至48萬個,參加各種互助組織的農戶由1951年底的2100萬戶增加到7000萬戶,在全國農戶總數中的比重由19.2%增加到60.3%。在合作社發展中,黨強調互助合作搞得好不好,根本一條要看是否增產。當時的許多統計材料顯示,合作社80%以上都增產增收,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到1955年春,初級社又發展到67萬個。

  1955年春至1956年春,全國農業合作社由現有的65萬個發展到100萬個。7月31日,中共中央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這個報告對我國農業合作化的歷史、指導合作化運動的基本方針,作了正確的總結和系統的闡述,并提出在我國條件下必須先有農業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機器的重要觀點。

  1956年10月,全國農業合作社總數接近130萬個,基本實現了翻一番。10月,黨召開擴大的七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農業合作化的發展進一步形成高潮。同年6月,毛澤東以國家主席的名義公布《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范章程》,推動初級社向高級社轉變。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全國農戶總數的96.3%,其中參加高級社的農戶占總農戶的87.8%。就是說,原來預計18年時間完成的農業合作化,僅用7年時間,提前11年完成了。

  小結:從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來看,從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必須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步驟相適應的要求來看,農業合作化的完成,使農村土地由農民個體所有轉變為合作社集體所有,解決了土地公有的問題,有利于對土地利用的合理規劃,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廣大農村普遍建立起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奠定了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制度基礎,開啟了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 從方向和道路上看,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加快建設工業化的客觀需要的。在幾億人口的中國實現不同形式的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樣深刻的社會變革是在保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情況下完成的,基本上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這是很難做到而確實做到了的事情。 從生產力發展來看,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雖然出現過一部分群眾生產積極性受影響的情況,在指導方針上出現急于求成和實際工作中的偏差。但是,總的來說并沒有破壞生產力,而是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1956年與1955年相比,農業總產值增長6.4%;工業總產值增長28.2%。在農業合作化過程中,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技術改造逐年都有所發展,糧食產量逐年都有所增長。

  “合作社”道路的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由土地私有制,轉變成公有制的最低形式——合作社集體所有制;農業模式是合作社集體經濟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合作社集體生產經營形式;農業組織形式建立了合作社集體組織。

  三、中國農業之“人民公社”的道路

  當中國農業走在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的“合作社”道路的時候,隨著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完成,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隨著國家工業化進程的開啟,需要農業為工業化提供原始積累和物質基礎,于是乎人民公社便應運而生了。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們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中國農村治理史上千年未有的大變革,眼光看得非常遠,把重點聚焦在農村綜合治理上,探索的是農村的長治久安與共同富裕,是中國歷史上農村治理史上一次艱難而光輝的探索,在人類社會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55年以來,中共中央高層,關于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及人民公社等問題的分歧和斗爭日趨尖銳。7月31日,毛澤東在中央召開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作《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報告,報告的主旨是批判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鄧子恢等人的“右傾”,強調加速農業合作化的發展。報告批評鄧子恢、杜潤生等人“像一個小腳女人阻撓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升級和深入發展。這場爭論的性質是“兩條路線的分歧”。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上,在毛澤東作了關于階級、形勢、矛盾問題講話后,會議轉向批判“黑暗風”、“單干風”、“翻案風”所謂“三風”,鄧子恢及其領導的中央農工部成為會議的重點批判對象。毛澤東認為以生產隊為核算基礎是調整人民公社的底線,包產到戶就是單干,是對農業合作化的否定,并把包產到戶提到階級路線和階級斗爭的政治高度;而鄧子恢等支持包產到戶是代表富裕中農、甚至是站在地主、富農、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反對社會主義,是搞資本主義,犯了反對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錯誤。毛澤東主席力挽狂瀾,不惜撤銷中央的一個正部級部門沖破阻力,來加速農業合作社的建設,以及后來人民公社的成立。1962年10月5日,撤銷中央農村工作部,毛澤東曾說 “農村工作部十年來沒干成一件好事”。免除了鄧子恢的部長、杜潤生的秘書長職務。多年后,杜潤生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該研究室1982年4月成立1989年7月撤銷。后文將有闡述。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于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并為大社的意見》。意見指出:“為了適應農業生產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有計劃地適當地合并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會后,各地農村開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現了“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莊”,有的地方出現了“人民公社”。

  1958年4月20日,第一個人民公社誕生了。全國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源地——河南遂平縣嵖岈山(chá yá shān)衛星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簡章》經毛澤東主席修改、批示,先后在8月召開的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印發,9月1日,《紅旗》雜志全文刊發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簡章》。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的誕生,在全國引發了千千萬萬個人民公社的出現,曾對共和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人民生活諸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F在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被國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那個時代的歷史見證。2009年,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被確定為“共和國地標”。

  1958年7月1日,《紅旗》雜志第3期《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較明確地提出“把一個合作社變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這是在報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

  1958年8月6日,毛澤東視察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時,說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在與山東領導談話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并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談話在報紙上發表后,各地掀起了辦人民公社的熱潮。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下達后,全國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到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逐步糾正,在合作化運動的后期已出現了過急過猛的問題,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情況,刮起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等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

  1961年3月15-23日,中共中央在廣州召開工作會議,討論通過由毛澤東主席主持制定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 》簡稱《農業六十條》。條例依據農村人民公社三年的經驗,為糾正社、隊規模偏大,搞平均主義,民主制度和經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做出比較系統的規定。同年5月21日至6月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對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 》,進一步規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給制部分,停辦公共食堂,恢復了社員自留地和家庭副業。1962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發出指示,確定以生產隊(即小隊)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進一步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963年,“大寨精神”。毛澤東主席發布的一項指示:“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農業學大寨是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開展的一場運動。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窮困山村。走上合作化道路以后,全村社員閘壩壘堰,把山溝淤成良田,把坡地修成水平梯田,糧食畝產由解放前的100多公斤增加到700多公斤。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記者的通訊《大寨之路》,介紹了大寨大隊同窮山惡水斗爭,改變山區面貌,發展生產的事跡,并發表社論《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號召學習大寨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國農村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運動。1965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了大寨三條基本經驗,即政治掛帥、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這些經驗被推廣到全國,對農業生產和建設起了積極作用。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農業學大寨》。

  小結:人民公社的功績(摘編自“寒牛出欄”):

  一是、為國家提供巨額積累。人民公社時期,國家通過統購統銷的方式,人民公社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提供了約8000多億元資金,每年平均高達400多億元。中國工業化原始積累,西方列強通過戰爭侵略搶奪的原始積累相比,沒有血腥與原罪,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人民公社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工業必須全力反哺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

  二是、建設了完善的水利工程。人民公社時期,是國家水利工程建設的高峰期,全國先后共建成大、中、?。?0萬立方米以上)型水庫8.6萬座,塘壩640萬個(10萬立方米以下),總庫容4200多億立方米。配套機井220萬眼。著名的河南林縣的人工天河“紅旗渠”。還整治了黃河、淮河、海河等大江大河。全國大面積洪澇災害得到有效控制,各地農田產量從根本上得到保障。

  三是、建立完善公共醫療體系。人民公社期間,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得到很大改善。人民公社后10年,基本衛生醫療服務得到快速發展,在全國90%的農村建立了農村醫療合作社,有近500余萬赤腳醫生在服務。成為世界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解決醫療衛生的成功樣板,曾先后獲得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高度贊譽。

  四是、農村基礎教育普及。人民公社時期, 1966至1976年間,形成了以小學、初中、高中為主的三級布局,覆蓋全國80%以上的鄉村。根據教育部統計:1965年中學只有18102所,在校初中學生802.97萬人,在校高中生為130.82萬人;1976年,普通初中學校猛增至192152所,在校學生數為5836.58萬人,其中初中生4352.94萬,高中生1483.64萬人。在新增長的學校中,大部分屬于農村地區學校。

  五是、社辦集體企業蓬勃發展。人民公社期間,國家鼓勵各地公社興辦集體企業,并沒有把產業局限于農林牧養等副業。1966年,毛主席發布“五七指示”,其中講到“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在毛主席思想指導下,社隊企業又迎來了發展契機,迎來創業高峰期。截止到1978年底,全國大約有各類社隊企業152.4萬家、社隊企業收入為431.4億元,占當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7%。改制前,很多地方國有鄉鎮企業,其前身就是社隊企業。改制后,這些人民公社的集體企業,被眼花繚亂的操作方式稀釋為私人資產,改頭換面之后被包裝成民企標桿。

  六是、化肥應用與雜交水稻種植。1965年后,全國化肥生產迎來高峰期,大、中、小型化肥廠并舉投產,全國新建了10多座年產30萬噸大氮肥廠和1000多座小氮肥廠。截至1976年,全國農村化肥使用量為582.5萬噸,從而保證了糧食連年增產。人民公社后期,農村普及使用化肥,得以提高糧食單畝產量,保證了全國糧食供給,人口才得以持續增長。1975年,袁隆平成功研制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基礎。經過十幾年努力,化肥普及使用和雜交水稻推廣,大幅提升了人民公社產能。截至197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28631萬噸,總人口9.37億人,人均口糧305.5公斤,吃飯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七是、農業現代化程度大幅提高。人民公社,開啟了中國農業現代化之路。人民公社之前,中國農民還是依靠人力、牛馬、犁耙等傳統工具從事農業生產。人民公社之后,中國農業才翻開了嶄新一頁。 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新疆等平原地區,當地人民公社基本都配置了拖拉機、收割機等農用機械。大隊都有農機站,有東方紅牌、鐵牛牌拖拉機,以及配套的農業機械等。人民公社后期,普遍使用了優良品種、化肥、農藥、各種農業機械等。

  八是、人口增長和民生保障。人民公社糧食總產量是持續增長的,伴隨的是人口增長。1958年,全國人口65994萬人,截至1976年,全國總人口93717 萬人。人民公社20年,人口增長了27723萬人,比現在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四國人口總和還要多。如果人民公社持續20年都吃不飽飯,哪里會有人口增長? 另一方面,人民公社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培養了群眾的公德心,從小培養集體優先的意識。人民公社體制,或許不盡完美,但它具有許多優越性。在集中力量做大事時,也提供各種福利保障,降低農民生活總成本,不同程度地上照顧了老、弱、孤、寡、殘的社員,使得農村弱勢群體得到有效保障。沒有留守兒童,沒有空巢老人,沒有流浪漢,促進社會和諧與治安穩定。

  人民公社的缺點(摘編自“寒牛出欄”):

  人民公社,并不完美,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存在各種各樣問題。人民公社,具有前瞻性,屬于新鮮事物,在中國歷史上,坦誠地說,人民公社20多年來,走了不少彎路,犯了不少錯誤。

  一是、浮夸風。人民公社前期,存在著“浮夸風”,有些地方夸大糧食畝產量,多多上報糧食產量,浮夸的結果導致國家征購太多,農民連口糧都交上去了。農民過得很苦,連飯都吃不飽,特別是當遇到與自然災害相疊加,農民的生活將更加困苦。 這些都得到了堅決的糾正。

  二是、共產風。一平二調是“共產風”的典型做法。一平二調是“平均主義”、“無償調撥”的簡稱,是人民公社化運動初期出現的一種錯誤傾向。“平”指由國家或人民公社無償抽調各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資金、農具、產品,實行貧富拉平,平均分配;“調”指無代價地調用生產隊的勞動力。一平二調否認了各個公社之間、特別是公社內部原來各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間的經濟差別,否認按勞分配、等價交換和自愿互利的原則,無償調撥各集體經濟組織的生產資料、產品、勞動力和資金,在個人消費品的分配上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嚴重挫傷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破壞了集體所有制的鞏固和發展。中共中央多次發布相關文件,予以了堅決的糾正,明確人民公社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等價交換原則,強調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糾正了一平二調的共產風。

  “人民公社”道路的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土地公有制(以公社為單位所有制);農業模式是集體農業模式,即集體經濟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集體生產、共同勞動、按勞分配;農業組織形式是以生產隊、生產大隊、人民公社三級核算為單位的,集生產、生活、管理、治理、社會、黨政等為一體的組織形式。

  四、中國農業之“小崗村”的道路

  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分田到戶書”上摁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模式”,拉開了中國農村,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單干的、小農經濟的序幕。此后,全國的人民公社紛紛撤銷,將人民公社的田地分給了一家一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以后,中國農業又走到了另一個岔路口。由集體經濟道路,又重新走回了個體經濟道路。

  1982年4月,中央成立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杜潤生擔任主任,該研究室1982年4月成立1989年7月撤銷。這是從1962年10月5日,中央決定撤銷中央農村工作部,免除杜潤生的秘書長職務、受到批判后,又經鄧小平點將,他再次回到了“農業戰線”。杜潤生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成為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始作俑者。他領導培養了不少年輕人,這些人后來自豪地稱為他的“徒子徒孫”。下面我們就通過他的“徒子徒孫”弟子們的回憶,來梳理以下他在推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過程中的言行和動機,揭示他如何頗費心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通過隱而不漏縝密心思的文字游戲,處心積慮的“政治智慧”,瓦解和撼動最終撤銷人民公社的。他的弟子們如是說:

  翁永曦說,杜老最輝煌的一頁就是農村改革,農村改革顯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領導藝術。“他想出’責任制'這個詞來,將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用責任制這樣一個非常中性的名詞,把反對的贊成的不同意見逐步地趨向一致,居然就把當時整個農村的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撬翻了,這是不得了大智慧,是杜老的過人之處。”

  陳錫文更舉出一個極為生動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他說:他曾經對杜老提出的一個雙層經營的說法不以為然。在起草1983年1號文件的時候,他在電梯里隨便和杜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說這個雙層經營,我不是很贊成,我說農民這層是經營,村里這層好像不是經營。結果杜老當時跟我說了一句,回想起來到現在二十一年了,在電梯間里說的一段話,依然在耳邊回響。杜老說,小青年啊,不知道厲害,不說雙層經營這句話,是要掉腦袋的。”

  為什么“是要掉腦袋的”呢?杜潤生描繪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雙層經營"包含了兩個經營層次:一是家庭分散經營層次;二是集體統一經營層次。然而,在分田分地、包產到戶的現實面前,分的徹底統的歸零,集體經濟蕩然無存。這是一種拉集體經濟大旗作虎皮,實質是干個體經濟的欲蓋彌彰避免掉腦袋的處心積慮的“政治智慧”.

  張木生提到的著名的“杜氏公式”:可以……可以……也可以。杜老面對當年“可以包產到隊,不能到組”“可以包產到組,但不可到戶”的要求,率先提出:“可以包產到隊,可以包產到組,也可以包干到戶”。“可以……可以……也可以”——這應該是中央文件中“后無來者”的新鮮寫法,也是政治智慧。杜老這種“有容乃大”的氣魄,這種“能在不同意見中找到可能性的空間”政治智慧,使他將很多事情一一化解,舉重若輕。

  當杜潤生們,需要在集體經濟和人民公社制度上,尋找和打開一個缺口時,他們發現了18個人的紅手印,于是上下互動,彼此需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需要18個紅手印的實踐支持;18個紅手印需要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為理論依據,由此,產生了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命運共同體。當所謂的“理論”,與實際碰撞出火花的時候,于是乎中國農業又一次走到了一個岔路口,從集體經濟,又重新走回了個體經濟。由此,人民公社通通被解散了,中國農業又回到了分田分地的一家一戶的、自由散漫的、放任自流的小農經濟的自耕農模式。

  總結一下,杜潤生一生專注干了一件事的兩個方面:一是、滯待阻撓反對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強力推行包產到戶。二是、撤銷人民公社,終于實現了包產到戶。

  1982年底,全國的人民公社基本撤銷完畢。于是乎,中國農業又一次走到了一個岔路口,從集體經濟,又重新走回了個體經濟時代。特別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此次農業革命,雖然將土地再一次分配給了一家一戶,但是土地的所有權沒有改變,依然是集體所有制,農民所得到的、獲得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沒有土地的所有權。保留了公有制的最低形式——村集體所有制。

  中國農業之“小崗村”的道路,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人民公社的解散,將農民從原有的組織中脫離出來,成為了自由的、自主的勞動者,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與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的、源源不斷的、勞動力資源。創造了人口勞動力紅利,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隊伍,為中國經濟的第二、第三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此期間,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二大經濟體。建立了按照聯合國標準公布的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實現了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但是,唯獨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是中國最大的短板,拖了中國現代化的后腿。

  現在的小崗村又如何呢?2014年01月06日,《瞭望》新聞周刊 發表了題為《小崗村現狀:一夜跨過溫飽線 30年未過富裕坎》調研文章。這是外界對小崗的印象,也是小崗村大包干后真實寫照??招幕屯恋亓袒牡膯栴}。小崗村全部的1.45萬畝土地中,已經有1萬多畝流轉出去了,約占90%以上的耕地都已經流轉。也就是說小崗人離開了土地。富裕這道坎,小崗人依然沒有邁過去。當他們把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給他人的時候,是否就意味著他們分田分地得到的承包地,已經不能擔負起農民過上富裕幸福生活的重任了。

  中國農業在全面走上“小崗村”道路的時候,中國有一個新名詞也應運而生了,那就是“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四十多年風雨兼程,中國的“三農”問題的現狀甚是堪憂,問題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銳。簡言之,概括起來,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即糧食安全問題、農民就業問題、第一二三產業轉移融合問題、農業后繼無人問題、農業環境問題、空心村問題、土地撂荒問題、村匪村霸問題、鄉村治理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農村廁所問題、農民養老問題、農村醫療問題、農村教育問題、合村并居問題、農村凋敝日益嚴重等等。

  中國農業“小崗村”的道路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名存實亡,走到了盡頭。理由如下:

  其一、取消農業稅和“三提五統”。實行包產到戶以后,農民有句順口溜:“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句順口溜是農民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通俗易懂的理解。然而,2006年1月1 日,國家停止征收農業稅,也就是農民所說的“皇糧”。同時農民也不再向村集體和鄉鎮交納“三提五統”。那么,農民對國家和集體的義務也就沒有了,只剩下無償使用土地。它說明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名存實亡。

  其二、勞動力老齡化、土地撂荒化、農村空心化。目前承包土地主體是50后、60后,農村的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農民轉成市民,在城市生活、工作、學習,他們不會干農活、不愿意干農活、不需要干農活。因此,勞動力老齡化、土地撂荒化、農村空心化的問題日趨嚴重。它說明了包產到戶的承包制難以為繼。

  其三、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正是因為動力老齡化、土地撂荒化、農村空心化的問題日趨嚴重。說明一家一戶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民,已無力、無能耕種自己的承包地。于是,便產生了土地流轉、土地托管,這種土地規?;薪洜I的形式,與土地碎片化、分散化背道而馳的。它證明了包產到戶的承包制走到了盡頭。

  其四、合作社、供銷社、信用社的回歸,重走集體經濟的回頭路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強調集體經濟和共同富裕,大力推動、組織、興辦各種農業合作社,再次把農民組織起來。供銷社、信用社又重新回到農村,并將越來越發揮重要的作用。此情此景,使我們不竟的回想起了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農業之“合作社”的道路,互助組、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以及后來的人民公社。難道,中國農業走了幾十年,我們又像“驢拉磨”似的又走回起點了嗎?這充分的說明,分田分地、包產到戶的“小崗村”承包制的這種生產方式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中國農業必須走集體經濟、共同富裕的道路。

  其五、小崗村重走集體經濟的回頭路?!局袊侣劸W鳳陽2022年1月27日電 (陳華斌),刊登了題為《大包干帶頭人領取分紅“紅包”》的報道:26日,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2021年度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分紅暨先進典型表彰大會”如期舉行,小崗村迎來第5年分紅,分紅額度從350元、520元、580元、600元增加到620元,實現四連增,累計分紅金額超過千萬元。小崗村村民、大包干帶頭人之一的關友江說,“從第一次的350元到今天的620元,分紅逐年提升,也是我們全村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2021年,小崗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22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0元。鳳陽縣委書記朱林為大包干帶頭人集體發放分紅。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從“大包干”到“四連增”的分紅,小崗村解決了溫飽問題,實現了發展成果共享。】由此可見,分田分地、包產到戶的第一村“小崗村”,尚且都能放棄個體承包制,重新走回集體經濟道路,那么更加有力的證明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名存實亡,走到了盡頭。

  “小崗村”道路的基本特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撤銷了人民公社。將農業集體經濟生產方式,改變為個體經濟生產方式。農業制度是土地公有制(村集體所有制),給與農民土地使用權、經營權;農業模式個體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個體經營形式;農業組織形式除絕大多數個體單干的農戶外,還有各種合作社、種糧大戶、私營農業企業,以及少數堅持集體經濟模范村等組織形式。

  五、中國農業之“周家莊”的道路

  當年在小崗村的18個農民,為分田分地摁紅手印之后。同樣是農民,現在依然鮮為人知的,不做宣傳的,中國農民的摁下了另類紅手印——為集體經濟摁紅手印。1982年11月30日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人民公社,舉行了全社社員公決。全社3055戶社員,同樣也摁下了紅手印,全體社員一致認為,堅持集體經濟,不分田到戶。圖中展示的是第一生產隊274戶社員摁下紅手印。 將周家莊人民公社,成建制的保留了下來。 在1984年更名為周家莊鄉?,F轄6個自然村,劃分為10個生產隊,面積16.25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1035畝,人口17765人。全鄉實行集體經營、統一核算、專業承包、分工分業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全國惟一實行鄉級核算管理體制的鄉鎮。因此,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鄉,被稱為中國“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國唯一成建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鄉鎮。特別值得研究和分析的是:周家莊人民公社(鄉),雖然誕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然而在市場經濟基礎設施,在保留集體經濟的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前提下,那里的許多社員仍然記工分、分口糧、集中耕作、統一分配是周家莊的主要勞動形態。他依然生機盎然,集體經濟依然紅火。

  早在2013年,周家莊鄉人均純收入14104元,現在高達18000元/人均,高于河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同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多年來,該鄉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農業上建成了4000畝紅地球葡萄、3000畝鴨梨出口、1000畝高檔苗木和10000畝優質小麥繁育四個專業生產基地。 投資1200萬元,籌建了奶牛養殖示范園區,奶牛場飼養著1100多頭奶牛,是石家莊地區最大的奶牛場 。第九生產隊經營著特色農業觀光采摘園,自2007年至今,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收入增加了4000萬元。工業上建起了閥門廠、彩色膠印廠、建筑公司、紙箱廠等集體企業10多家。其中閥門廠成為長江以北大型閥門生產企業之一。城鎮化建設方面,對全鄉6個自然村進行了高標準規劃設計,統一建起了二層住宅樓房。建設了農民文化宮、農民影劇院、圖書閱覽室、崗前綜合培訓中心和農民樂園,對全鄉所有街道進行了水泥硬化、綠化、亮化和凈化。同時,該鄉借助獨特體制和現有旅游資源的優勢,進一步打造周家莊品牌,開發建設了周家莊鄉特色旅游項目。隨著經濟的發展為廣大群眾辦了養老津貼、實行了退休制、用電補助、集體負擔新農合籌資款等11項福利事業。全鄉形成了"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穩定、環境文明"的良好局面。

  當今,在成千上萬的人民公社被撤銷以后,依然有堅持集體經濟道路的村莊存在。全國還有7000多個依然堅持走集體經濟共同富裕道路的新農村。例如、南街村、華西村、周家莊鄉、白沙村、留民營村、韓村河村、塘約村等。他們沒有像小崗村那樣,分田分地、包產到戶,而是堅定不移地走集體經濟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南街村為例:2020年8月,河南省委組織部決定運用南街村基層干部學院的教育培訓平臺,繼續對全省6個地市530名農村黨組織書記,分批進行培訓。8月31日,“全省農村黨組織書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在南街村基層干部學院開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城關鎮的南街村,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以黨支部為核心,堅持走集體化道路,利用當地優勢發展各類食品加工企業,1991年就摘取了河南省首個“億元村”稱號。目前全村共有26家企業,食品、飲料、酒類、印刷、包裝、醫藥、工藝品雕刻等產業,全部實現良性經營循環,基本沒有貸款,借勢發展的紅色旅游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安排社會就業7000多人,年產值20多億元。全村居民住上了設施齊全的新樓房,生活必須品免費發放,醫療費、子女教育學費全部報銷,全村領導與職工同工同酬,作為南街村一把手的黨委書記王宏斌更是堅持每個月只拿250元的工資,至今住著全村最舊的房子。南街村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幸福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第一雷鋒村”“國家級生態村”和國家4A級景區。南街村書記王宏斌本人也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國功勛村官”稱號,連續當選為黨的十四大至十九大代表。

  周家莊”道路的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土地公有制(以村或鄉為單位所有制);農業模式是集體農業模式,即集體經濟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集體生產、共同勞動、按勞分配;農業組織形式是以村或鄉為單位的集體組織。

  六、中國農業之“北大荒”的道路

  早在2013年5月18日,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第二農業》,后來總結歸并為“中國第2.0農業模式”?,F在看來,該文章依然不過時,對于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該模式的兩個典型代表:一個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另一個是、北大荒農墾集團。他們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榜樣。中國農業的壓艙石??梢猿蔀榻?b>“國家級的現代化的大型農業集團”的榜樣和模板。

  習近平總書記對“三大一航母”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農業問題,重視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近三年來兩次到黑龍江視察,關于農業現代化建設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針對北大荒農墾集團的作用和定位,做了重要指示,寄希望北大荒農墾集團,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發揮骨干作用,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農墾考察調研時感慨北大荒的滄桑巨變“了不起”,強調北大荒建設到這一步不容易,稱贊北大荒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充分肯定北大荒集團“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大作用”。在農業科技成果展廳里,總書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并對農墾定位、發展戰略、深化改革、糧食生產、綠色發展、農業科技等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一再囑托北大荒牢固樹立“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意識,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當好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大荒農墾集團時,對北大荒農墾集團做了專門指示和定位,親手擘畫北大荒宏偉藍圖,明確要求北大荒集團:“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在中國農業現代建設中發揮骨干作用。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三大一航母”現代化農業的論述。習近平總書記 “三大一航母”的戰略論述,不僅僅只是針對北大荒集團而言,而是為整個中國農業現代化,明確了方向,指明了道路,提出了實現形式,是對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構建了總體的宏觀架構,希望以“農業領域的航母”建設為契機、為骨干,帶動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

  北大荒集團取得的巨大成就。北大荒曾經是地老天荒、人跡罕至的極寒之地。經過75年開發建設,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歷史性變遷。北大荒人把亙古荒原建成國家重要商品糧戰略基地,全面打造集糧食生產商、產品制造商、農地運營服務商、糧食和農產品貿易商于一體的國際化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為中國的糧食安全、為解決溫飽問題、為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效實現形式。1958年王震將軍率10萬復轉官兵挺進北大荒,掀起大規模開發建設高潮。1959年糧食產量超過10億斤,1978年達到52億斤。改革開放40多年,北大荒出現井噴式發展,糧食產量連翻三番,四次突破百億斤大關。1995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分別達到102.9億斤、205.3億斤、330.5億斤、407.4億斤。2021年4500余萬畝高標準良田每畝產糧1038.9斤,糧食總產463億斤,成為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農業科技化水平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一代代北大荒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生產的糧食從一億斤到50億斤,再到450億斤,堪稱人類農業生產的奇跡。2021年全年營業總收入1703.7億元,實現增加值550億元,農場職工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0元,墾區養老和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9萬和131萬人;工傷、生育和失業保險實現全覆蓋。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在第167位。北大荒墾區全面推進工農一體、城鄉一體、區域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群建設,實現了“屬地城鎮化”,成為獨具特色的“世界農都”。成為了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成為了中國農業的航母。

  2022年1月,我曾經通過“內參”向中央高層提出《關于建設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建議》的報告,該建議中提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大荒農墾集團,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榜樣,以此為榜樣,全國建設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理由如下,以北大荒農墾集團為例:“2017年10月適逢北大荒開發建設70周年,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同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北大荒每年調出的糧食,可供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和解放軍等1.6億人一年的口糧供應”。那么,國家建設10個這樣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就可以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保障中國人的飯碗里裝著自己的糧食,進而實現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所以說,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是實現中國農業“大農業的航母”的載體、實現形式。

  北大荒”道路的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土地公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農業模式是國有農業模式,即國有經濟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國有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職業化、城鎮化的生產方式;農業組織形式是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

  七、中國農業“六條道路”比較歸納結論

  中國農業的道路: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也就是說:將土地改革的私有經濟;小崗村的個體經濟;合作社、人民公社、周家莊的集體經濟;北大荒的國有經濟;同置于中國農業制度、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的架構中,進行比較研究,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對中國農業的道路進行路徑分析如下:

  (一)中國農業的“兩個紅手印”

  1、為分田分地摁紅手印。現在,廣為宣傳的、人所皆知的,中國農民的紅手印。即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分田到戶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模式”,拉開了中國農村,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單干的、小農經濟的序幕。此后,全國的人民公社紛紛撤銷,將田地分給了一家一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2、為集體經濟摁紅手印。同樣是現在,鮮為人知的,不做宣傳的,中國農民的另類紅手印。即1982年11月30日,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人民公社,舉行了全社社員公決。全社3055戶社員,也摁下了紅手印,全體社員一致認為,堅持集體經濟,不分田到戶。將周家莊人民公社,成建制的保留了下來。全鄉實行集體經營、統一核算、專業承包、分工分業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全國惟一實行鄉級核算管理體制的鄉鎮。因此,周家莊鄉被稱為中國“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國唯一成建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鄉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農民的兩種紅手印:為分田分地摁紅手印、為集體經濟摁紅手印,展示在全國人民面前。孰是孰非、一目了然,這難道不值得深刻反思中國農業走什么道路嗎?

  (二)中國農業的“兩個凡是”

  中國“三農”問題的現狀甚是堪憂,問題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銳。針對“三農”問題,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衡量,驚奇地發現:農業個體經濟與集體經濟間,是否存在著這樣一個邏輯性的因果關系:那就是,中國農業的“兩個凡是”問題

  第一個凡是:凡是實行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分地的、沒有集體農業組織的,采用“小崗模式”的,必然產生和導致“三農”問題。

  第二個凡是:凡是不實行一家一戶的、不是包產到戶的、不是分田分地的、堅持集體農業組織的,采用“集體模式”的,必然不會產生和導致“三農”問題。

  (三)中國農業的“四個模式”

  中國的農業,如果按照農業制度、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組織形式來劃分,可分為四種農業模式: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中國第1.0農業模式:以“小崗村”為典型代表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小農經濟農業模式”?;咎卣鳎阂患乙粦舻?,包產到戶的,分田分地的、自耕農的、小農經濟模式。私人所有制(除土地以外)、個體經濟、私人化小生產、無規模經營、小設施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手工化、農業組織個體化。

  2、中國第1.5農業模式:以“周家莊鄉南街村”為典型代表的,實行“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農業模式”。基本特征: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集體化生產、規模經營、設施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組織集體化。

  3、中國第2.0農業模式: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為典型代表的,實行“國家所有制”“國有經濟農業模式”?;咎卣鳎簢宜兄?、國有經濟、社會化集約化大生產、大規模經營、大設施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工業化、農業組織集團化。

  4、中國第2.5農業模式:以跨越多個省級地域和行政隸屬關系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群”為對象,實行“全國性全民所有制”“中央國家經濟農業模式”的統一管理。基本特征:由中央國務院牽頭成立“國家級”農業集團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協調、管理和領導,由各個“省自治區級”農業集團公司組成的全國性的農業生產管理模式。

  由此可見,中國農業現代化可供選擇的農業模式:第1.5農業模式、第2.0農業模式、第2.5農業模式。

  (四)中國農業的“兩大指標體系”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六大標志性指標

  為了能夠更清晰的,指標化的、標準化的闡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質特性。在此,著重闡述分析一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六大標志性指標:土地承包化、農業小農化、農村原生化、農民祖輩化、生產個體化、種養傳統化。具體內容如下:

  (1)土地承包化。土地所有權屬于村集體所有。農民在向村集體承包土地后,擁有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國家規定,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為30年,到期后還可再延長30年。并通過將農民承包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形成了農民承包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格局。農民可以將承包地的經營權進行流轉、托管、抵押等。在土地承包分配過程中,發包人村集體為了保證公平,往往將土地劃分成為好、中、差三類。因此在分地時,每個農戶都同時擁有三類土地。這樣的結果,使得即使是一個農戶的土地,也不是集中的,而是分散的,由此形成了“土地承包化分散后再次碎片化”的特征。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延續性問題:倘若承包期30年,或可再延長30年。倘若60年承包期,就是三代人。實行“減人不減地、增人不增地”的政策。那么,農村農民的矛盾將會十分尖銳,甚至不可調和。具體問題如下:其一、現在農村仍然有很多擁有農村戶口農民,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分到承包地。其二、或許是絕大部分農村媳婦,無論在娘家,還是在婆家都沒有分到承包地。其三、農村父母去世后,土地承包權如何繼承的問題?戶口在農村的兄弟姐妹誰來繼承?嫁出去的姑娘這么繼承?原有一戶承包地,難道還要再分成八瓣嗎?其四、通過高考、當兵、招工等各種途徑,離開農村的農民子弟,現在擁有了城市戶口、體制內工作、城市就業、城市生活、城市娶妻生子,已經沒有了農村戶口,這些早已城市化的原農民子女,還能夠繼承父母在農村的承包地嗎?其五、如果農村承包地,可以世襲罔替代代相傳,那么城市戶口的城里人是否也認為:我們城里人也應該向國家申請一塊農村土地呢?此時,“土地國有化”是不是將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呢?!

  (2)農業小農化。由于農業制度是土地分散化和碎片化的承包制。農業生產方式是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個體經營的形式。農業組織形式是以家庭為單位組織的。農業模式是個體農業,即小農經濟生產模式。由此形成了農業小農化的特征。

  (3)農村原生化。至今,中國農村中村莊分布與格局,依然延續著中國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村莊分布和農村格局,大小不一、星羅棋布、雜亂無章,基礎設施建設嚴重匱乏,缺乏或者是根本沒有統一的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農村廁所衛生設施極差,人與家禽家畜混居,街道、房屋沒有統一的規劃,宅基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且私搭亂建嚴重等等。農村空心化、房屋空置化現象普遍且嚴重。由此形成了農村原生態化的特征。

  (4)農民祖輩化。自古以來,中國農民是一種祖傳的身份,是一種天生的從祖爺爺、爺爺、父親,一直傳到兒子、孫子的代際傳承,農民的后代生下來就是農民,祖祖輩輩就是農民。農業生產是農民迫不得已的一種祖傳的生存選擇。然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隨著改革開放,農民進城務工成為農民工以后,特別是農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進城以后,他們已經脫離了農村、脫離了農業生產。但是從身份的認知上,他們依然沒有擺脫農民的身份。由此構成了農民祖輩化的特征。

  (5)生產個體化。以家庭為單位,仍然是中國廣大農村實行的生產方式。雖然,組成了各種合作社、“公司+農戶”、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多種生產方式,但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家庭為單位的、以家庭為生產主體的、個體經營的生產方式。由此構成了生產個體化的特征。

  (6)種養傳統化。由于廣大農村農民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經濟規模小、經濟能力弱、技術承接能力差等,在加上知識水平低等原因,使得農民在種植、養殖等方面,采用大型農業機械、大型農業設施、飛機播種施肥施藥、人工智能技術、先進農業種植和養殖技術、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無所作為。因此,廣大農民依然采用傳統的種植、養殖方法。由此構成了種養傳統化特征。

  2、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六大標志性指標

  千百年來,中國第一次離農業現代化如此之近的距離。全面加速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成為中國崛起和復興的根本性任務。那么,什么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指標是什么呢?這個六大標志性指標就是:土地國有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職業化、生產組織化、種養科技化。達到了實現了六大標志性指標,就實現了中國農業現代化。具體內容如下:

  (1)土地國有化。農業現代化的一個基本前提條件,那就是土地的規?;,F代化農業大生產,需要將土地連成一片,才能實現大機械化生產。例如、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當“跨村”經營的時候,需要將“鄉域”的土地連成一片;當“跨鄉”經營的時候,需要將“縣域”的土地連成一片;當“跨縣”經營的時候,需要將“省域”的土地連成一片。因此,這就要求在全國范圍,將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逐步轉變為土地國有制性質,實現全國土地公有制,土地國有化。國家給農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合理的補償,在保證農民的權益和利益,不被侵害的前提下,徹底改變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關系。為跨鄉鎮、跨市縣、甚至跨省 (自治區)建立的“國有大農場”、“國有大農業集團”的生產方式等,徹底打破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的限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公有制的土地國有化制度。土地國有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將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一個同時并存的時期,也可能這個時期比較長,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逐漸轉化,土地國有化而得以最終確立和全面落實。

  (2)農業工業化。用工業化的組織方式、工業化的管理方式、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工業化的農業職工,用工業化、工廠化、社會化、現代化大生產的方式從事農業生產。用工業化的手段和方式,將糧食、農產品、食品業等,將產業鏈做長、做大、做強,形成大產業的強大的農業工業化產業鏈。中國農業必須走組織化、集約化、規?;?、設施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力化的農業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3)農村城鎮化。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是實現城市化。對于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而言,城市化的正確道路,應該是“屬地城鎮化”。當前農村空心化、房屋空置化現象普遍且嚴重。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通過合村并居、合鄉并居、合鄉并縣,建立“鄉域”、“縣域”的新型農民生活住宅社區。例如:以“一個鄉鎮”,或者“幾個鄉鎮”,或者整個“縣域”為單位,將其區域內的自然村、鄉鎮等,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組織、統一建設、統一配套等要求,整體搬遷,全面整治,按照城市化基礎設施的標準和要求,建立新型居住小區,以“屬地城鎮化”的方式,既實現了農民的就地城鎮化,又能夠徹底避免大城市病,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城鎮化。

  (4)農民職業化。農業在實現農業工業化以后,從事農業生產的,不再是傳統的農民,而是現代的農業產業工人、農業從業者。以農業職業從業者、農業職工的身份,將傳統農民置換出來,農業成為一種職業選擇,農民成為農業職工,而非祖祖輩輩繼承的傳統農民身份。他們與大學教師、醫院醫生、銀行員工、企業職工、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等,共同享有同樣的社會地位等,享受“五險一金”等各種社會保障。以農業科學家、農業工程師、農業技術員、農業各類職工等身份置換傳統農民,實現農民職業化。

  (5)生產組織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必須建立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組織的基礎之上。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必須建立全國性的公有制為主體的,以其它所有制為輔助的農業組織。例如、以南街村、周家莊鄉等為榜樣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大荒集團等為榜樣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建立中國農業航母。建立中國農業組織,必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和旗幟。沒有一個強大的農業組織,中國農業、農村、農民是沒有出路的。中國農民的窮根子,就是因為沒有組織。中國的農業組織也必須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以非公有制為輔助的農業組織形式。

  (6)種養科技化。廣義的種植和養殖構成大農業的概念。在“互聯網+”的時代,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實現“互聯網+農業”,打造“農業互聯網”、“智慧農業”、“有機農業”等?,F代化農業,是承載現代科技、現代種植技術、現代養殖技術的載體和平臺?,F代科技的將廣泛應用在糧食生產、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等大行業、大產業之中。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會在現代化農業各個環節中得到運用、得到推廣、得到體現,從而提高整個農業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水平。

  (五)土地承包制轉變為土地國有制的轉換機制

  中國目前普遍實行的農業制度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制度,不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指標。因此,中國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將“小農業的舢舨: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六大標志性指標”,對應轉換轉變成為“大農業的航母: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六大標志性指標”。要想實現上述根本性的轉變,首先就要實現土地制度的現代化,那就是,將“土地承包制”轉變為“土地國有制”。

  1、土地所有權轉移。按照對農民承包地“確權、確股、不確地”原則,將農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將土地集中流轉到村集體、進而流轉到鄉鎮政府、或者縣政府手中,徹底解決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的問題。建立“土地國有化”管理制度:村級、鄉鎮政府,這兩級擁有對國有土地的監管權、維護權;縣級政府代表國家擁有土地的所有權。

  2、土地經營權轉移。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在實行了土地所有權轉移后,再通過土地托管方式,將土地托管給“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即國有大農場來耕種、不行供產銷全程經營。以此由國有大農場向村委會、或者鄉鎮政府、或者縣政府,支付土地流轉費。同時,也可以選擇將土地托管給:或是種糧大戶、或是農業企業、或是合作社等來耕種,由他們支付土地流轉費用。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實行多種經營主體共同存在、協調發展的農業生產格局。

  3、農民權益保障。在保持土地國有性質不變,保持第二輪土地承包政策不變的前提下,農民權益保障是多方面的,擁有但不限于以下幾種形式:

  (1)承包地置換流轉收入。農民將自己的承包土地,流轉給村委會、或者鄉鎮政府、或者縣政府之后,從承接土地流轉人那里,獲得土地流轉收入。

  (2)承包地置換養老金。農民還可以把承包土地交還給政府,獲得政府發放的養老金,其標準達到當地養老金的平均水平。養老金來源或可從“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交納的土地流轉費中支出。

  (3)承包地置換股權收益。農民也可以將承包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入股,從入股組織單位或企業里,獲得股權收益。

  (4)承包地置換工作崗位。農民將承包土地流轉給企業。企業在需要招收農業職工時,對于流轉土地的農民(包括子女等),在符合招工條件的前提下,擁有優先權錄用權,可以通過招工進入企業,實現農民職業化,享受“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障待遇。

  (5)土地流轉托管后務工收入。農民將承包土地流轉托管以后,不用自己耕種經營,他們可以離開土地,尋找其他二三產業的就業機會,獲得工資收入。

  八、最終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

  新中國建立70多年來,中國農業走過了土地改革、合作社、人民公社、小崗村、周家莊、北大荒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道路。就農業制度而言,我們經歷過:土地私人所有制、土地村集體所有制、土地人民公社所有制、土地國有制。就農業模式而言,我們經歷過:私有經濟模式、個體經濟模式、集體經濟模式、國有經濟模式。就農業生產方式而言,我們經歷過:個體生產經營、集體生產經營、國有生產經營。就農業組織而言,我們經歷過:個體組織、集體組織、國有組織。無論走什么道路,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诖?,我們選擇土地集體所有制、國家公有制;我們選擇集體經濟、國有經濟模式;我們選擇集體和國有生產方式;我們選擇集體和國有組織形式。如果將上述選項用一個指標體系來表述的話,那就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六大標志性指標”土地國有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職業化、生產組織化、種養科技化。中國農業達到了六大標志性指標,就實現了中國農業現代化。

  用“中國農業現代化六大標志性指標”來衡量,中國農業過去所走過的道路,以及現在正在走的道路,毫無疑問的是只有“周家莊的集體經濟道路和“北大荒的國有經濟道路”是能夠通向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實施原則步驟綱要如下:

  1以“中國農業現代化六大標志性指標”為標準,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為參照模式和榜樣,即實行“中國農業第2.0農業模式”,由國家牽頭,舉全國之力,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新疆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等,建設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以及由其管轄的數千個“國營農場群整合歸并現有的各省自治區的“農墾集團”,為正部級建制。成為中國農業的骨干脊梁,成為中國的“大農業航母”,成為保證中國糧食安全、國家安全的壓艙石。

  2在建設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同時,必須同時建立國家級的管理機構,為正國級建制,即實行“中國農業第2.5農業模式”,對上述10個國家級大型農業集團,以及其他關于農產品流通、倉儲、生產等領域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進行領導、組織、管理、協調、控制,可以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計劃經濟生產方式”

  3參照“中國農業現代化六大標志性指標”的標準,以“周家莊、南街村”等為榜樣,以全國7000多個集體經濟新農村為基礎,即實行“中國農業第1.5農業模式”,成為千千萬萬個走“小崗村”道路的廣大農村學習的榜樣。走集體經濟道路,實現共同富裕。

  4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在全國范圍內,應該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繼續允許小農經濟、個體經濟、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各種合作社、私有農業企業等,同時并存、共同發展,形成多種農業生產模式、多種經濟主體并存的中國農業大格局。

  概括起來說,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以建設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群”,形成國家級農業“航母艦隊”,使之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體、主導和骨干力量;以集體經濟共同富裕新農村為廣泛基礎;以繼續允許其他多種農業生產模式、農業經濟主體并存為大格局;實現中國農業從“小農業的舢舨”轉變成“大農業的航母”的根本轉變。通過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偉大復興的民族大業!

  

  參考文獻:

  1、中國農業現代化:實現中國農業從“小農業的舢板”轉變成“大農業的航母”——以“北大荒農墾集團”為例論證說明馬格寧思的想法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in/1565668436935397376

  2、中國農業:絕不能“驢拉磨式”徘徊彷徨了!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0353687

  3、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基石:土地承包制轉變為土地國有制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8767341

  4、中國農業衡量標準:中國農業的兩大標志性指標體系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890369

  5、“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延續性問題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795966

  6、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六大標志性指標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8292151

  7、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道路、實現形式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413096

  8、關于中國建立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實現農業且引領全社會現代化的建議方案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6841862

  9、中國農業現代化:五大標志性指標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791969

  10、中國農業的四種模式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212282

  11、中國第四次農業革命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230525

  12、在侈談“三農”問題前,請回答系列問題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046925

  13、中國農業現代化:誤區挫折、道路方向、措施方案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640030

  14、“三農”專家,豈能誤導貽害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正確道路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852567

  15、小崗村,可喜可賀40多年又重走集體經濟道路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789201

  16、小崗村,給疑惑的全國人民一個解釋好嗎?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065155

  17、小崗村,讓人民公社社員說句話行嗎?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529907

  18、小崗村,該到了向全國人民道歉的時候了 馬格寧思2021-02-10

  19、我再等你5年:中國農業“小崗模式”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805603

  20、只說一句話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1620061

  21、給中國“三農”問題專家講講馬車與馬糞的故事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739526

  22、致“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的信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4950292

  23、為什么說中國的“三農”問題是個偽命題?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3586063

  24、商榷“三農專家”陳錫文、溫鐵軍、賀雪峰等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777347

  25、中國農民兩種“紅手印”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763623

  26、中國農業大略 ——土地國有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職業化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631738

  27、我們的誓言:決不僅僅是陪著農民哭泣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2933881

  28、農民為什么貧困?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697031

  29、為什么中國第二農業模式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向? ——北大荒農墾集團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667565

  30、中國第二農業振興東北 ——中國第二農業是徹底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榜樣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677944

  31、哲學家說:中國第二農業振興東北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01644

  32、中國:40年前的人民公社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155818

  33、中國第1第1.5第2農業:誰能養活中國?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396248

  34、中國第二農業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看今朝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3.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4. 朝鮮領導落淚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與奴才的下場
  8. 歷史的“魔鏡”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0.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顏寧女士當選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難忘的偉人 永恒的頌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北國的黯然曙光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