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型“供銷社”恢復建設勢頭加快,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引發輿論關注,大家都在熱議,比如:湖北省已重建一千三百多個基層供銷合作社,基本覆蓋全省鄉鎮。
這到底是為什么?
究其原因,從政策層面來看,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在農村恢復供銷合作社,直到去年6月,中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央農辦、人行、銀保監會等四部門聯合出臺意見,對供銷合作社進行改革試點,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
時至今日,全球經濟仍在惡化,觸發一場潛在危機的基本因素已經具備,國內外大環境隨之所變,貼合國情民意,對其改革試點,冠以“新型”二字,“供銷社”不外乎,離不開這五大需求:
1、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新型“供銷社”;
2、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新型“供銷社”;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新型“供銷社”;
4、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新型“供銷社”;
5、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需要新型“供銷社”。
鑒于此,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匯集各類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生產要素有效配置,必將需要新載體出現,還需造福本地,具有自主性,可調控性,更是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有效節點,加快恢復重建新型“供銷社”,意義重大。
首先,自主性的供應鏈、流通體系,有效完善,是大勢所需。過去一段時間,各大電商平臺,充斥著劣質、假貨、高仿等各類產品,吃透了窮人經濟,也賺得盆滿缽滿,大股東還是老外,對整個市場難以進行有效監管,更別說統一調配了,幾乎難以實現,安全系數難以保障。
其次,當下,進入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促進高質量發展,邁向共同富裕,亟需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全國市場進行統一大監管,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優勝劣汰,有序發展,合理競爭,這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必須,擴大內需、建立內循環,激活經濟復蘇,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新型“供銷社”是有效節點,也是頭號招牌,在全中國鄉村初步構建起區域性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服務平臺,對于有效組織農民,糧食供給安全保障,農產品出村進城,工業品下鄉等,至關重要,完善流通體系,打通更多堵點,下沉到最后一公里,百利無一害。
一旦發生戰時狀態,統一調配各項供給保障,尤為關鍵,你靠第三方平臺,大股東是老外,想想就明白了,我們統一大業,還未完成,提前備戰,以備后患。
大疫三年,是命運多舛的三年,也是生死存亡的三年,已經給全國各地,深深上了一課,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供銷社”,之所以改革試點,冠以“新型”二字,關鍵在于基層社是供銷社在縣以下直接面向農民的綜合性服務組織,入社農民的農產品后續加工及銷售會交由供銷社代包,不但有效組織農民,還能聯農帶農富農,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所需。
同時,下沉到鄉村,個體工商也可以申請領辦新型“供銷社”,激活底層市場活力,才能繁榮鄉村經濟。不過,必須由村“兩委”統一領導,這給返鄉、下鄉的本地青年人帶來機遇期,也是發展契機。另外,大都市也能搞供銷合作社,通過一段時間的把物美價廉、品質有保障的農產品傾銷進城,滿足市場所需,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讓農村集體經濟與民營、外資的超市形成有效競爭,這相當于在做大“蛋糕”、還能分好“蛋糕”,方為有效途徑。
總之,進入新發展階段,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少不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國內恢復重建新型“供銷社”,旨在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是其頭號招牌,更為關鍵在于是“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中轉樞紐,能夠滿足農民多元化需求,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并進,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至關重要。為何,某些人聽到“供銷社”,令其聞之色變,意味著回到某個年代,尤其是老一輩人,經歷過那段時期。其實,大可不必擔憂,試點性改革,必將與時俱進,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規律,但任何改革都等于是“革既得利益者的命”,這些人會釋放阻擾輿論,難以規避,這個趨勢更難以逆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