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道路、實現形式
——關于中國建立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議方案(修改版)
馬格寧思
2021年10月10日(首發版)
2022年07月23日(修改版)
摘要:中國農業的問題,事關國家命運之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國的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四個現代化目標,除了農業現代化之外,均已經實現了。因此,實現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勢在必行,它的實現,不僅僅在于它本身,而且是為中國全社會的現代化,起到了引領、奠基的作用。本文將著重闡述,中國農業發展的階段與歧途;中國農業現代化可供選擇的農業模式;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五大標志性指標;中國農業現代化必須國家主導舉全國之力自上而下實施戰略思想;中國農業現代化實施的方法和步驟等一系列問題。以建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為火車頭,實現農業及引領全社會現代化的建議方案。
關鍵字:中國農業現代化、農業制度、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
一、中國農業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與歧途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數千年來了,農業制度是土地私有制;農業模式是一家一戶的、自耕農的、小農經濟模式;生產方式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中國在這條路上走了二千多年。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中國農業走過了70多年的發展,迄今為,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從1949年冬季開始,在我國大陸上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外,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國共產黨人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收了僅占農村人口20%的地主與富農所占有的80%的土地,分配給了占農村人口80%的無地或少地的貧下中農。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數地區外,土地改革在全國農村勝利完成。加上老解放區土地改革,全國大約有3億多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得了大約7億畝土地和其它一些生產資料。土地改革的勝利,結束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與壓迫,終結了農民對地主階級的依附關系,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徹底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農業生產力,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條件。為新中國立國樹威的第一仗,即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由于當時實行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它與千百年來農民買房置地“私欲”相吻合,短短幾年廣大農村中,由于自然災害、缺少勞動力、經營不善、生老病死等種種原因,出現了有的農民買房買地,有的農民賣房賣地,再次陷入貧困的情況,這些與共產黨人讓農民人人有地種的初衷相違背的,也絕不會允許新的地主階級產生。還有重要的原因,社會主義建設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特別是土地公有制基礎之上的。所以,改變土地私有制,改變分田單干的生產方式,將成為下一次農業革命的重點。
第一發展階段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土地私有制;農業模式個體農業,即小農經濟生產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自然經濟的、個體經營形式;農業組織形式是無組織的。
中國農業走上了新的一個岔路口。終結了二千多年來的個體自耕農模式,將幾億農民組織起來。這個發展階段,主要經歷了兩個時期:
1、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
1949年-1956年,農業合作化運動是對個體農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將農民土地私有制改變為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所有制的過程。我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是分為三步進行,因而土地也是逐步由農民私有制變為合作社集體所有制的。
(1)建立農業生產互助組(1949年-1953年):在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私有制和分散經營的基礎上實行勞動互助。在這個階段,雖然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仍然是私有的,所有制還沒有改變,但農民勞動者不僅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上勞動,還要到互助組內其他農民勞動者的土地上勞動,農業勞動開始具有了某些直接的社會性。
(2)建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4年-1955年):在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私有的條件下,實行土地人股,統一經營,集中勞動,統一分配,合作社給予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一定的報酬。在這種合作社中,土地所有權雖然仍舊歸農民個人,但其使用權卻歸合作社,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發生了分離。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
(3)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1965年):在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實行統一經營,統一分配。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從1956年至此,全國農村的耕地已基本上由農民的私有制變成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集體所有制。
2、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7年-1982年,全國農村普遍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實行了土地等生產資料的公社所有制。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將土地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集體所有制變更為人民公社所有制,后又變更為“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建設過程。1957年至1982年,即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國的農業也曾經是一只很大的船,中國數億農民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組織——人民公社。1958年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占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創舉,中國人民的創舉,她終結了中國二千多年來封建社會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中國農民第一次有組織的集體生產,二千多年來中國的第一大農業組織。由此,農村教育、醫療、公益事業與福利,大水利建設,鄉鎮企業,農業科技,農村商業,民兵組織與國防等大量設施建設較新中國成立前期有了質的飛躍與改變,人民得以溫飽并不斷走向富裕。然而,正如一切新生事物一樣,人民公社同樣不可避免的、繞不開、躲不過的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共產風、吃大鍋飯、冒進浮夸、窮過度、平調風”等等,這些錯誤后來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糾正。新中國是在積貧極弱的基礎上成立的,中國不可能通過侵略去掠奪他國的財富,只能通過自己的原始積累。因此,人民公社成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基本保障,全國156項大型建設,自力更生實現了“兩彈一星”的壯舉,建立了完整的基本工業體系的建立。這些全都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礎上,在人民公社時期,通過工農業剪刀差,通過犧牲農民的利益來實現的,這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結果。國家欠農民的,工業應該反哺農業;社會欠農民的,全社會應該回饋農業。然而, 在建立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時,黨內也存在著反對聲。典型代表:就是“中央農村工作部”,著名人物是部長鄧子恢、秘書長杜潤生。支持包產到戶,被毛澤東主席批評“小腳女人”。毛澤東主席力挽狂瀾,不惜撤銷中央的一個正部級部門,撤銷鄧子恢、杜潤生的職務,沖破阻力,來加速農業合作社的建設,以及后來人民公社的成立。
與此同時,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計劃生產方式,扼殺了廣大農民的勞動積極性,把農村勞動力禁錮在土地上,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千百萬自由勞動力,就是后來的農民工。因此,又一次的農業革命便到來了。
第二發展階段基本特征:農業制度是土地公有制(以公社為單位所有制);農業模式是集體農業模式,即集體經濟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集體生產、共同勞動、按勞分配;農業組織形式是以生產隊、生產大隊、人民公社三級核算為單位的,集生產、生活、管理、治理、社會、黨政等為一體的組織形式。
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分田到戶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模式”,拉開了中國農村,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單干的、小農經濟的序幕。此后,全國的人民公社紛紛撤銷,將田地分給了一家一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底,全國的人民公社基本撤銷完畢。于是乎,中國農業又一次走到了一個岔路口,從集體經濟,又重新走回了個體經濟時代。特別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此次農業革命,雖然將土地再一次分配給了一家一戶,但是土地的所有權沒有改變,依然是集體所有制,農民所得到的、獲得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沒有土地的所有權。第三發展階段,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人民公社的解散,將農民從原有的組織中脫離出來,成為了自由的、自主的勞動者,為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與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的、源源不斷的、勞動力資源。創造了人口勞動力紅利,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隊伍,為中國經濟的第二、第三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此期間,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二大經濟體。建立了聯合國公布的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實現了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但是,唯獨沒有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是中國最大的短板。
與此同時,中國“三農”問題的現狀甚是堪憂,問題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銳。簡言之,概括起來,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即糧食安全問題、農民就業問題、第一二三產業轉移融合問題、農業后繼無人問題、農業環境問題、空心村問題、土地撂荒問題、村匪村霸問題、鄉村治理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農村廁所問題、農民養老問題、農村醫療問題、農村教育問題、合村并居問題、農村凋敝日益嚴重等等。
第三發展階段基本特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撤銷了人民公社。將農業集體經濟生產方式,改變為個體經濟生產方式。農業制度是土地公有制(村集體所有制),給與農民土地使用權、經營權;農業模式個體農業模式;農業生產方式是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個體經營形式;農業組織形式除絕大多數個體單干的農戶外,還有各種合作社、種糧大戶、私營農業企業,以及少數堅持集體經濟模范村等組織形式。
二、中國農業當前發展方向目標道路選擇迷茫彷徨徘徊與反思
綜上所述,中國農業經過了70多年的發展,又再次站在了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從土地改革階段,到農業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階段,再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農業始終處于在個體農業模式、個體農業生產方式,與集體農業模式、集體生產方式之間,徘徊著、彷徨著、搖擺著。特別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道路、實現形式,依然沒有明確、確定、達成共識。當今的中國農業,依然迷茫著、彷徨著、徘徊著。中國農業走過了一個循環“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又處在了一個發展的十字路口。那么中國農業怎么辦呢?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認真反思。
在中國農民傳統理念和倫理習俗中,凡是需要承擔責任,并將此以書面的形式表示的時候,俗稱簽字畫押時,農民都會莊重的摁下自己的紅手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曾經因為摁下了兩種紅手印,一種舉世矚目,另一種鮮為人知。
現在,廣為宣傳的、人所皆知的,中國農民的紅手印。即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分田到戶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模式”,拉開了中國農村,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單干的、小農經濟的序幕。此后,全國的人民公社紛紛撤銷,將田地分給了一家一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現在的小崗村又如何呢?2014年01月06日,《瞭望》新聞周刊 發表了題為《小崗村現狀:一夜跨過溫飽線 30年未過富裕坎》調研文章。這是外界對小崗的印象,也是小崗村大包干后真實寫照。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的問題。小崗村全部的1.45萬畝土地中,已經有1萬多畝流轉出去了,約占70%以上的耕地都已經流轉。也就是說小崗人離開的土地。富裕這道坎,小港人依然沒有邁過去。當把土地都流轉給他人的時候,小崗農民只有外出打工一條路了。
同樣是現在,鮮為人知的,不做宣傳的,中國農民的另類紅手印。即1982年11月30日,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人民公社,舉行了全社社員公決。全社3055戶社員,也摁下了紅手印,全體社員一致認為,堅持集體經濟,不分田到戶。圖中展示的是第一生產隊274戶社員摁下紅手印。 將周家莊人民公社,成建制的保留了下來。 在1984年更名為周家莊鄉。現轄6個自然村,劃分為10個生產隊,面積16.25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1035畝,人口17765人。全鄉實行集體經營、統一核算、專業承包、分工分業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全國惟一實行鄉級核算管理體制的鄉鎮。
因此,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鄉,被稱為中國“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國唯一成建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鄉鎮。
特別值得研究和分析的是:周家莊人民公社(鄉),雖然誕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然而在市場經濟基礎設施,在保留集體經濟的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前提下,那里的許多社員仍然記工分、分口糧、集中耕作、統一分配是周家莊的主要勞動形態。他依然生機盎然,集體經濟依然紅火。
早在2013年,周家莊鄉人均純收入14104元,現在高達18000元/人均,高于河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同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多年來,該鄉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農業上建成了4000畝紅地球葡萄、3000畝鴨梨出口、1000畝高檔苗木和10000畝優質小麥繁育四個專業生產基地。 投資1200萬元,籌建了奶牛養殖示范園區,奶牛場飼養著1100多頭奶牛,是石家莊地區最大的奶牛場 。第九生產隊經營著特色農業觀光采摘園,自2007年至今,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旅游收入增加了4000萬元。
工業上建起了閥門廠、彩色膠印廠、建筑公司、紙箱廠等集體企業10多家。其中閥門廠成為長江以北大型閥門生產企業之一。城鎮化建設方面,對全鄉6個自然村進行了高標準規劃設計,統一建起了二層住宅樓房。建設了農民文化宮、農民影劇院、圖書閱覽室、崗前綜合培訓中心和農民樂園,對全鄉所有街道進行了水泥硬化、綠化、亮化和凈化。同時,該鄉借助獨特體制和現有旅游資源的優勢,進一步打造周家莊品牌,開發建設了周家莊鄉特色旅游項目。隨著經濟的發展為廣大群眾辦了養老津貼、實行了退休制、用電補助、集體負擔新農合籌資款等11項福利事業。全鄉形成了"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穩定、環境文明"的良好局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農民的兩種紅手印:為分田分地摁紅手印、為集體經濟摁紅手印,展示在全國人民的面前。孰是孰非、一目了然,這難道不值得中國農業認真反思嗎?
(二)關于中國農業“集體經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反思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與朱德同志帶領的八一南昌起義部隊的殘部,在井岡山會師,朱毛紅軍誕生了。然而,在中國革命的低潮時期,一些同志對中國革命的前途,感到悲觀和失望。于是,毛澤東同志自信地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他認為中國革命也會像星星之火一樣遍地燎原。當今,在成千上萬的人民公社被撤銷以后,依然有堅持集體經濟道路的村莊存在。例如、南街村、華西村、周家莊鄉、白沙村、留民營村、韓村河村、塘約村等。他們沒有像小崗村那樣,分田分地、包產到戶,而是堅定不移地走集體經濟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南街村為例:2020年8月,河南省委組織部決定運用南街村基層干部學院的教育培訓平臺,繼續對全省6個地市的530名農村黨組織書記,分批進行培訓。8月31日,“全省農村黨組織書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在南街村基層干部學院開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城關鎮的南街村,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以黨支部為核心,堅持走集體化道路,利用當地優勢發展各類食品加工企業,1991年就摘取了河南省首個“億元村”稱號。目前全村共有26家企業,食品、飲料、酒類、印刷、包裝、醫藥、工藝品雕刻等產業,全部實現良性經營循環,基本沒有貸款,借勢發展的紅色旅游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安排社會就業7000多人,年產值20多億元。全村居民住上了設施齊全的新樓房,生活必須品免費發放,醫療費、子女教育學費全部報銷,全村領導與職工同工同酬,作為南街村一把手的黨委書記王宏斌更是堅持每個月只拿250元的工資,至今住著全村最舊的房子。南街村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文明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幸福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第一雷鋒村”“國家級生態村”和國家4A級景區。南街村書記王宏斌本人也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國功勛村官”稱號,連續當選為黨的十四大至十九大代表。
關于中國農業“集體經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事實,難道不值得中國農業認真反思嗎?
眾所周知,現在廣為宣傳的、人所皆知的,中國農民的“紅手印”。即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殺頭”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分田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實行了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包產到戶的、私有單干的“小崗模式”。此后,全國的人民公社紛紛撤銷,將田地分給了各家各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因此,以后多年來,人們對小崗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戶的、分田分地的、包產到戶的、私有單干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
然而,不知從何時啟,或許是從沈浩書記來小崗村開始,小崗村又悄然地重新走回到了集體經濟的道路上。根據新華社的報道,具體事實如下:
新華社報道1:新華社合肥2021年2月3日電(記者姜剛、胡銳、白斌),題為《三連增!小崗村四次分紅“述說”小康生活》報道,同時配發了視頻。3日上午,在小崗村“2020年度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分紅暨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上,“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迎來第四年分紅。小崗村集體經濟來源越來越廣,收入也“芝麻開花節節高”,與此同時,人均分紅金額也從350元、520元、580元增加到600元。
新華社報道2:新華社2021年2月3日,配發視頻《小崗的顏色 小康的味道》報道: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之一嚴金昌說:2020年,小崗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160萬元。每人發了600元紅包。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豐美,越來越幸福。
看到新華社報道以后,不盡有幾點疑問?
一是、為什么以分田分地、包產到戶、一家一戶小農經濟典型代表的小崗村,卻在大力發展集體合作經濟呢?
二是、在小崗村的“大包干紀念館”里,讓那些當年摁“紅手印”的冒死分田分地的帶頭人,去領集體經濟的紅包,他們本人及全國人民是何種感慨?
三是、檢驗事物的標準,難道是雙重標準嗎?為什么在宣傳分田分地、包產到戶時,樹立小崗村為榜樣;在宣傳農業集體經濟更具有優越性時,還要樹立小崗村為典型?
四是、新華社的宣傳導向,是否告訴人們,“小崗模式”已經不在適應中國農業發展,中國農業必須重新走回集體經濟道路。
五是、如果分田分地、包產到戶的帶頭人——小崗村,尚且能夠重新走回集體經濟道路,那么全國廣大農村也應該如此。
然而,從新華社熱情洋溢的報道中,人們能夠了解到、感受到:小崗村,在經歷了40多年的分田分地、包產到戶、私有單干后,又重新走回到集體經濟道路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今,在全黨全國人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進程中,事實勝于雄辯,倘若“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尚且能夠又重新走回集體經濟道路,那么全國千千萬萬個農村,也必將能夠再一次以小崗村為榜樣,重新走回集體經濟的康莊大道!
為此,本文作者,連續寫了以下數篇文章:
一是、《小崗村,可喜可賀40多年又重走集體經濟道路》馬格寧思2021-05-16
二是、《小崗村,給疑惑的全國人民一個解釋好嗎?》馬格寧思2021-03-06
三是、《小崗村,讓人民公社社員說句話行嗎?》馬格寧思2021-02-24
四是、《小崗村,該到了向全國人民道歉的時候了》馬格寧思2021-02-10
關于小崗村重回“集體經濟”的反思,如果分田分地、包產到戶的帶頭人——小崗村,尚且能夠重新走回集體經濟道路,那么全國廣大農村也應該如此啦。
(四)關于中國農業“兩個凡是”、“兩個飛躍”的反思
1、中國農業的“兩個凡是”
中國“三農”問題的現狀甚是堪憂,問題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銳。針對“三農”問題,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衡量,驚奇地發現:農業個體經濟與集體經濟間,是否存在著這樣一個邏輯性的因果關系:那就是,中國農業的“兩個凡是”問題:
第一個凡是:凡是實行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分地的、沒有集體農業組織的,采用“小崗模式”的,必然產生和導致“三農”問題。
第二個凡是:凡是不實行一家一戶的、不是包產到戶的、不是分田分地的、堅持集體農業組織的,采用“集體模式”的,必然不會產生和導致“三農”問題。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第1.5農業模式、第2.0農業模式的存在。應該說,他們本身就根本不存在“三農”問題;或者可以堅定地說,他們能夠一攬子解決當前“三農”存在的一切問題。
2、中國農業的 “兩個飛躍”
中國70多年的農業發展歷程表明,中國農業必須從低水平集體化向高水平集體化、從低水平規模化向高水平規模化、從低水平集約化向高水平集約化發展。1980年5月31日,針對有人擔心實行包產到戶會影響集體經濟,鄧小平在同中央負責工作人員的談話中指出:“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我們總的方向是發展集體經濟……可以肯定,只要生產發展了,農村的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集體經濟不鞏固的也會鞏固起來。關鍵是發展生產力,要在這方面為集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1990年3月3日,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著重談到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飛躍”思想。他說:“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1992年7月,鄧小平在審閱黨的十四大政治報告稿時再次談到“兩個飛躍”。鄧小平指出:“關于農業問題,現在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在一定的條件下,走集體化集約化的道路是必要的。”“農村經濟最終還是要實現集體化和集約化。”
關于中國農業的“兩個飛躍”,或許人們曾經普遍認為,鄧小平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支持和決策者。但是,鮮為人知的鄧小平“兩個飛躍”的思想,其核心實質是“農村經濟最終還是要實現集體化和集約化。”由此可見,關于中國農業“兩個凡是”、“兩個飛躍”,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刻的反思嗎?
時至今日,中國農業的格局、自然村落、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依然伴隨著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直走到了現在,當今除了勞動生產工具等的改變外,生產方式、生產關系依然沒有本質性的改變。數以億計的中國農民家庭似一個個獨木小舟,漂泊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汪洋大海之中,他們無組織能夠依靠,所以也無需遵守組織紀律。然而,中國農民的獨木小舟,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中,無論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遇到的往來穿梭的、劈波斬浪的,無不都是巨輪大舟,是各行各業的“航母艦隊”,就是一個個強大的“組織”。舉例如下:
政黨軍事組織:中國共產黨9671.2萬黨員、另外八個民主黨派。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備部隊。
國家金融組織: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中國人保公司、中國銀河證券公司等。
科教文衛組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科院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北京醫院、協和醫院、同仁醫院、北京友誼醫院、解放軍301總醫院等。
電信電力組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國家電網公司、5大“發電集團”(大唐、中電投、國電、華電、華能)等世界上最大的動力網。
公路鐵路組織:國家級公路(G級)、省級公路(S級)、縣級公路(X級)等,組成高速、快速、普通公路交織的全國公路運行管理網。中國鐵路總公司,八橫八縱的中國高鐵、中國動車,以及普通軌道列車組成等全國鐵路網。
航空航運組織: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聯合航空公司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中國海運集團、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海運集團等。
鋼鐵石化組織:鞍鋼集團、寶武鋼集團、中石油集團、中石化集團、中海油集團等。
軍工企業組織:大連船廠、江南船廠、黃埔船廠、武漢船廠、葫蘆島船廠、沈飛集團、成飛集團、西飛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
企業公司組織:阿里巴巴公司、騰訊公司、京東商城公司、百度公司、三一重工、華為公司、360公司、聯想集團、娃哈哈集團、福耀玻璃、新希望集團、蒙牛集團、伊利集團、小米公司、國美電器公司、吉利汽車集團、比亞迪汽車、格力集團、海爾集團、美的集團、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大連萬達集團、萬科集團公司、恒大集團、北京全聚德集團、北京稻香村集團、順豐快遞公司、萬向集團公司、蘇寧集團、雅戈爾集團、紅豆集團、新疆廣匯集團……
以上事實勝于雄辯,從以上各類組織的數據表明,組織是決定一切的,組織無不追求做大做強的,一個個強大的組織構成了強大國家的物質基礎。恰恰是每一個組織的不斷追求做大做強的努力奮進,匯聚成了中國的巨大成就和輝煌。組織就是力量、組織就是財富、組織就是源泉、組織就是根基。這些組織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以非公有制為補充的組織體系。
中國農民一家一戶的、一個個獨木小舟,面對以上巨輪駛過的排浪、面對無風三尺浪的大海、面對疾風暴雨的驚濤駭浪,這一個個獨木小舟豈有不傾覆之理?為什么不能將中國農民的一個個獨木小舟鉚榫起來打造成航母巨艦呢?為什么不把中國農民組織起來?為什么中國農業沒有強大的農業組織?為什么中國的農民就該受窮呢?根本原因就是中國農業、農村、農民沒有組織起來!
在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巨大的農業組織。這個組織叫什么名字呢?這個組織叫做人民公社。它是毛澤東主席非凡組織領導力巔峰體現,且親手創立了人民公社。1957年至1982年,即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國的農業也曾經是一只很大的船,中國數億農民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組織——人民公社。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創舉,中國人民的創舉,中國農民第一次有組織的集體生產,二千多年來中國的第一大農業組織。
本文作者,之所以連篇累牘大談組織,并不厭其煩地羅列了一個個組織,是因為組織、組織、組織,對于一盤散沙的、無能為力的個體農戶而言,是命運攸關的。中國農業必須走組織起來的道路,既要建設廣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更重要的是應該抓大放小,重點建立國有的、超大型的、集約化的、國有大農場模式的農業集團,即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
事實勝于雄辯,為什么說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核心的根本的任務是建立組織?這就是關于農業“組織形式”的反思。
(六)關于中國農業“私有化”、“小農化”、“市場化”、“碎片化”、“封建化”的反思
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行不通的思路和做法是什么呢?
1、絕可不能將土地私有化或變相私有化。中國農村的最低層次的土地公有制——村集體所有制(最低級的、最小范圍的土地公有制),推行演變為無限逼近土地私有制的土地承包制。倘若土地承包期從15年、延期30年后、再延期30年(2027年開始),用一種無限極限逼近的隱形私有化的方式,通過土地確權、土地辦證,永久碎片化、永久分散化。那么,農業的社會化大生產、土地的規模化、生產的現代化和集約化等,將遭受極大地阻力和破壞。難道,要將社會主義的土地公有制,隱性的、漸進性的、變相的私有化和資本化嗎?
2、絕不可能小農化。分田分地、私有單干的小農經濟的農業模式和生產方式,作為當今現代中國農業的榜樣是行不通的。即使是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他們只是“大一號自耕農”,依然擺脫不了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因為面對現代化、市場化、社會化大生產,無能為力,必將被淘汰。絕不可能通過讓農民自發地組織什么“農業合作社”來實現農業現代化。六十多年前,互助組、初級農業合作社、高級農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的力量,倘若不發展成昔日的人民公社的規模,依然不足以乘載農業現代化的重任。
3、絕不能完全市場化。絕不可能完全交給市場,由私有資本投資農業,他們目的不是為了中國的糧食安全,不是為了解決“三農”問題,而是為賺錢而來的,為盈利而來的,投資農業僅僅將其作為賺錢的工具和平臺而已。把農業農民前途和未來,完全交給市場、交給資本、交給資本家嗎?市場的失靈、市場的喋血,是個體農民無力抗拒的,不能承受的。以資本為引領的,純市場經濟的、自由的、自發的、放任自流的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不了中國農業現代化。試圖通過延長土地承包期、土地確權、土地頒證、土地流轉、土地托管等方式,作為靈丹妙藥來實現農業現代化是行不通的。土地流轉,它的目的是來賺農民的錢,如果土地流轉后的收益不賺錢,就會產生土地的再次撂荒,老板跑路事件時有發生等。土地托管,是在原本就盈利能力羸弱的農民身上刮油,將農民的命運交給市場,此路行不通的。
4、絕不能碎片化。絕不可能僅僅通過村村修路、修橋、修廁所來實現農業現代化,面對空心化和衰敗的農村,唯有合村并鎮、合鎮并縣,因為城鎮化是不可抗拒的大趨勢。絕不可能通過發展農村特色小鎮觀光農業等來現實農業現代化,因為它是觀光旅游業,走的不是農業現代化道路。例如、國家對個體農戶發放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種子化肥農藥等補貼政策等等,雖然很有必要,但是這是“碎片化”的政策,是避免個體農戶返貧措施。不是中國農業整體化、全面化、系統化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戰略。
5、絕不能封建化。絕不能因循守舊、墨守陳規,以百多年前農業農村陳腐思想和觀念,妄圖用“鄉紳鄉賢”來建設實現農業現代化。例如、鄉賢各有專長,要根據其主要特長發揮專業作用。如“富鄉賢”可以帶領村民發展產業,推動產業興旺、百姓富裕;“文鄉賢”可以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弘揚崇文興學的優秀傳統,推動鄉村文化傳承;“德鄉賢”可以發揮價值引領的風向標作用,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所謂的“三農”專家們,試圖建立小農經濟的鄉村社會,堅定捍衛小農經濟模式。試問“鄉紳鄉賢”建設的小農經濟,能夠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嗎?
三、中國農業現代化可選擇的農業模式
中國的農業,如果按照農業制度、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組織形式來劃分,可分為四種農業模式:即中國第1.0農業模式、中國第1.5農業模式、中國第2.0農業模式、中國第2.5農業模式。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中國第1.0農業模式:以“小崗村”為典型代表的,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小農經濟農業模式”。基本特征:一家一戶的,包產到戶的,分田分地的、自耕農的、小農經濟模式。私人所有制(除土地以外)、個體經濟、私人化小生產、無規模經營、小設施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手工化、農業組織個體化。
2、中國第1.5農業模式:以“周家莊鄉南街村”為典型代表的,實行“集體所有制”的“集體經濟農業模式”。基本特征: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集體化生產、規模經營、設施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組織集體化。
3、中國第2.0農業模式: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北大荒農墾集團”為典型代表的,實行“國家所有制”的“國有經濟農業模式”。基本特征:國家所有制、國有經濟、社會化集約化大生產、大規模經營、大設施化農業生產、農業生產工業化、農業組織集團化。
4、中國第2.5農業模式:以跨越多個省級地域和行政隸屬關系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群”為對象,實行“全國性全民所有制”的“中央國家經濟農業模式”的統一管理。基本特征:由中央國務院牽頭成立“國家級”農業集團管理機構,統一組織、協調、管理和領導,由各個“省自治區級”農業集團公司組成的全國性的農業生產管理模式。
由此可見,中國農業現代化可供選擇的農業模式:第1.5農業模式、第2.0農業模式、第2.5農業模式。
四、中國農業現代化五大標志性指標
千百年來,中國第一次離農業現代化如此之近的距離。全面加速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成為中國崛起和復興的根本性任務。那么,什么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指標是什么呢?這個標志性五大指標就是:土地國有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職業化、生產組織化。達到了實現了五大標志性指標,就實現了中國農業現代化。具體內容如下:
1、土地國有化。農業現代化有一個基本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將分給一家一戶、包產到戶、分田分地、個體單干的“碎片化”的土地,再重新集中起來。因為,現代化農業大生產,需要將土地連成一片,才能實現大機械化生產。例如:大型集團化農業組織:當“跨村”經營的時候,需要將“鄉域”的土地連成一片;當“跨鄉”經營的時候,需要將“縣域”的土地連成一片;當“跨縣”經營的時候,需要將“省域”的土地連成一片。因此,這就是要在全國范圍,將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轉變為土地國有制性質,實現全國土地公有制,土地國有化。國家給農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合理的補償,徹底改變農民對土地的依賴關系。為跨鄉鎮、跨市縣、甚至跨省 (自治區)建立的“新人民公社”、“國有大農場”、“國有大農業集團”等,徹底打破土地碎片化的限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公有制的土地國有化制度。
2、農業工業化。用工業化的組織方式、工業化的管理方式、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工業化的農業職工、社會化的養老保障、城鎮化的居住環境等,建立新型的農業組織——或稱為“國有大農場”、“國有農業集團”。中國農業必須走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力化的農業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在“互聯網+”的時代,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實現“互聯網+農業”,打造“農業互聯網”。
3、農村城鎮化。至今,中國農村中村莊分布與格局,依然延續著中國千百年來自然形成的村莊分布和農村格局,大小不一、星羅棋布、雜亂無章,基礎設施建設嚴重匱乏,缺乏或者是根本沒有統一的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農村廁所衛生設施極差,人與家禽家畜混居,街道、房屋沒有統一的規劃,宅基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且私搭亂建嚴重等等。農村空心化、房屋空置化現象普遍且嚴重。通過合村并居、合鄉并居、合鄉并縣,建立“鄉域”、“縣域”的新型農民生活住宅社區。例如:以“一個鄉鎮”,或者“幾個鄉鎮”,或者整個“縣域”為單位,將其區域內的自然村、鄉鎮等,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組織、統一建設、統一配套等要求,整體搬遷,全面整治,按照城市化基礎設施的標準和要求,建立新型居住小區,以“屬地城鎮化”的方式,既實現了城鎮化,又能夠徹底避免大城市病,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城鎮化。
4、農民職業化。自古以來,中國農民是一種祖傳的身份,是一種天生的從祖爺爺、太爺爺、爺爺、父親,一直傳到兒子、孫子的傳承,農民的后代生下來就是農民,祖祖輩輩就是農民。農業生產是農民迫不得已的一種祖傳的生存選擇。然而,隨著承包制、隨著改革開放,農民進城務工成為農民工以后,特別是農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進城以后,他們已經脫離了農村、脫離了農業生產,不會干農活、不愿意回農村,農村的主要勞動力是老人、婦女和少兒。農村土地撂荒嚴重,農業勞動力后繼乏人。因此“消滅”傳統的、天生的、祖傳的農民身份,消除包產到戶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封建式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農業職業從業者、農業職工的身份,將傳統農民置換出來,農業成為一種職業選擇,農民成為農業職工,而非祖祖輩輩繼承的身份。他們與大學教師、醫院醫生、銀行員工、企業職工、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等,共同享有同樣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城鎮化服務等,以農業科學家、農業工程師、農業技術員、農業各類職工等身份置換傳統農民,實現農民職業化。
5、生產組織化。建立全國性的公有制為主體的,以其它所有制為輔助的農業組織——以“鄉鎮為單位的”、以“縣域為單位的”、以“全省跨市縣的”、以“全國跨省區的”,即縣域、省(區)、中央(全國)的各級公有制農業集團組織為主體。例如、以南街村、周家莊鄉等“中國農業1.5農業模式”集體經濟為榜樣;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北大荒農業集團等“中國第2.0農業模式”為國有大農場組織為榜樣;以中國第2.0農業模式為基礎,建立“中國第2.5農業模式”國家級跨省(區)的國家大農業組織為榜樣;建立中國農業組織。必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和旗幟。沒有一個強大的農業組織,中國農業、農村、農民是沒有出路的。中國農民的窮根子就是因為沒有組織。中國的農業組織也必須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以非公有制為輔助的農業組織形式。
五、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示范性榜樣
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思想戰略是什么呢?回答:中國農業現代化,要像建黨、建軍、建國那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必須是國家牽頭、國家拉動,舉全國之力,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立“國家級的現代化的大型農業集團”來實現了。進而引領全社會實現現代化。
中國農業70多年來,走過了一個循環“怪圈”——“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集體經濟”。只要走出這個怪圈,跳出這個藩籬,中國農業才能走上正確的康莊大道。中國農業,應該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總的方針和綱領,一切工作緊密圍繞著實現農業現代化進行。以國家為主導,為引領實現農業現代化。
那么,在中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有可依賴的依據的樣板嗎?我在2013年5月18日,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第二農業》,后來總結歸并為“中國第2.0農業模式”。現在看來,該文章依然不過時,對于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該模式的兩個典型代表:一個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另一個是、北大荒農墾集團。他們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榜樣。中國農業的壓艙石。可以成為建立“國家級的現代化的大型農業集團”的雛形和模版。
理由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最成功的以農業為基礎的大集團。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發展壯大起來的,不是紙上談兵的空談。它們的經歷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也經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而建立,隨著新中國的發展而發展。成為了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中國農業的航空母艦。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為例:中國人的九碗飯中,就有一碗飯是他們生產的。
例1、據北青網報道,2020年10月11日,繁忙的秋收季節,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萬畝級農業無人化農場項目的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上,來自國內外的17家頭部智能農機生產企業、44臺/件農機設備,分別演示了無人農機收割運糧協同作業,無人化水田筑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20多項無人農機作業,涵蓋主要作物從春到秋的全周期作業過程。這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將在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例2、根據中國農墾雜志,2022年07月28日,題為《北大荒集團九大品牌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報道:【7月26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2022年(第十九屆)世界品牌大會暨2022年(第十九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發布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會上發布了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并為獲獎機構頒發證書和獎杯。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九大品牌——“北大荒”“九三”“完達山”“豐緣”“建三江”“北國寶泉47度”“墾豐種業”“荒都”“親民食品”攜手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其中,“北大荒”品牌價值突破1700億元。在這份基于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年度報告中,由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北大荒”品牌,品牌價值達1706.96億元,排名第42名,較2021年1439.85億元增長267.11億元,排名提升7名。同2004年品牌價值17.91億元相比,18年間“北大荒”品牌價值增長了95.3倍。】
因此建議: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分別建立中國農業現代化學院: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現代化學院,或稱:中國農業現代化(兵團)學院。中國北大荒農墾集團農業現代化學院,或稱:中國農業現代化(北大荒)學院。以此作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教育培訓基地。全面的、系統的,收集、整理、歸納、揚棄、總結、提煉,各種制度、政策、規定等,它們涵蓋以下內容,但并不僅僅局限于以下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黨政關系制度、行政關系制度、屬地化管理制度、轄區綜合治理制度、組織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農場與職工制度、土地制度、生產制度、調度制度、科技制度、總公司農場連隊職工關系制度、農田規劃建設制度、水利建設制度、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制度、農用飛機機場機務管理使用制度、種子農藥生產資料制度、畜牧養殖制度、觀光旅游制度、城鄉一體化住房制度、城鎮化建設制度、教育制度、醫療制度、養老制度、所屬公司制度、財務制度、金融制度、第一二三產業融合制度、第二產業制度、第三產業制度等等。
由此,編纂出統一的政策制度匯編,或可稱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教科書》或可稱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實施操作指南》,作為教育培訓教材,分別作為兩個中國農業現代化學院的指定教程,也向全國發行。同時建立實訓基地,全季節、全時空、全過程,進行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現代化培訓。更重要的是,建立中國現代化農業統一的生產作業管理標準,使農業生產標準化,這樣有利于農業生產設施化和工業化。以此來培養全國各地的農業現代化建設人才,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做好組織和干部的準備。
從而,建立起一整套的、國家級的現代化的大型農業集團的現代化農業制度、農業現代化模式、農業現代化生產方式。以此,作為建立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樣板和模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復制推廣應用。
六、中國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的組織領導架構
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是完成一切任務,達成一切目標的組織保障,就像建立中國共產黨黨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組織那樣,建立中國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的領導組織。把農業現代化的工作,交給一個強大的組織,有了這個組織的保證,可以實現任何目標,可以戰勝任何困難。建議如下:
1、中央國家級層面:成立“中共中央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工作委員會”暨“中國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工作委員會”,簡稱“農業和社會現代化委員會”。作為黨和國家級領導機構,正國級建制。集中調動全黨、全國、全國人民之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領導全黨、全國、全國人民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職責為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管理等,跨省、跨自治區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農業農村部作為它的辦事機構。具體來說:實行中國第2.5農業模式。在省自治區級、或者跨省自治區級,建立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基礎上,建立中央政府級管理機構,或者稱為“中國國家農業集團管理總部”,或可稱為“中國新人民公社總社”。級別為正國級建制。職責為統一領導、管理、組織、協調等。同時建議:“中共中央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工作委員會”暨“中國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工作委員會”,與“中國國家農業集團管理總部”,應該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由此構建起國家大農業模式的整體管理架構和大農業格局。創新實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計劃經濟生產方式”,即可以有效的體現市場經濟的基礎作用,又可以發揮計劃經濟的作用,防止經濟發展不平衡,形成產能過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實行有計劃按比例生產,對全國農業實行宏觀管理和調控的,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作用。
2、省、自治區級層面:成立“中共中央(省自治區)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工作委員會”暨“中國(省自治區)農業及全社會現代化工作委員會”,簡稱“農業和社會現代化委員會”。正省級建制。省委書記、省長掛帥,該“工作委員會”與“中國國家農業集團XX省(自治區)管理總部”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將農業現代化工作,作為其本職工作、正常工作、重要工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管理。農業農村廳作為它的辦事機構。例如、現僅保留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個省級建制的,實行黨政軍企四合一體制,國家實行計劃單列的特殊社會組織。
3、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層面:各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為副省級建制。它的組織領導體制:集黨、政、軍、企、工、農、商、學、醫、養老等,為一體的、統一的組織領導體制,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一體化統一組織、領導、推進、實施、落實,本轄區的全社會的現代化建設。特別強調:至今存在的典型代表是: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實行黨政企三合一領導體制。實踐證明,這種統一的黨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試圖政企分開的做法是錯誤的。西方經濟學理論、西方管理學理論,在此是行不通的,只有實行黨政企三合一領導體制,才是我們事業的根本保障。本文作者建議,還是采用黨政企三位一體,即“黨政與生產經營主體合一”,社會職能“適當分離”的體制。這樣更適合、更有利于“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發展和建設。
七、建立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選擇
為什么要選擇建立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呢?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僅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每年調出的糧食,可供一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供應。2017年10月適逢北大荒開發建設70周年,黑龍江農墾總局黨委書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同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北大荒每年調出的糧食,可供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和解放軍等一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供應。另據“中國農墾雜志”公眾號2022年1月4日,許躍兵等報道,“2021年,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實現‘十八連豐’,總產超過460億斤,增產30億斤,實現了播種面積最大、糧食產量最高的歷史性突破!北大荒一年生產的糧食,可以滿足1.6億人口一年的口糧”。
倘若,如果全國有10個這樣的農業集團,就可以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并可提供充足的油、肉、蛋、奶、禽、魚、蔬菜、水果、干果、罐頭等各種高附加值食品。農業科技水平、農業工業化水平、農業人工智能化水平、農村城鎮化水平,以及全社會的現代化水平等必將有很大提高,中國農業必將迎來一個革命性、本質性的飛躍。它不僅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而且也為中國實現全社會現代化,夯實了堅實的物質與精神基礎。
在什么地方選擇建立10個國家級農業現代化大型集團呢?眾所周知,我國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因此可以優先在這三大平原中,以及其它適宜的地區選擇。例如: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江蘇、湖北、湖南、安徽、新疆等,省、自治區作為選擇目標。
參照但不完全是照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的組織管理模式,分別建立個省、自治區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同時,建立國家級、省(自治區)級的農業現代化管理機構,負責宏觀組織協調。創新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在國家級、省級自治區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本級,這三級農業現代化管理及實體運營組織中,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即“在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計劃經濟生產方式”,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
八、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將治愈解決“三農”遺留的一切問題
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將一攬子解決所有“三農”遺留的一切問題。
1、土地所有權問題:在實行國家級現代化農業集團的地區,可率先實行土地國有化。將分散在一家一戶農民手中的碎片化的土地,再集中起來。可以通過實施“三個置換”,來解決土地國有化問題、土地流轉問題、土地撂荒問題、農民身份轉變問題、農業生產勞動力匱乏問題、農村養老問題、土地規模化經營問題、生產大規模機械化問題、農民置換土地后收益權的保障問題等。
一是、土地置換收益權:農民將土地交給國家后,可獲得一定年限的收益權,在這個年限里,農民每年可獲得一定的收益,直至年限到期終止為止。
二是、土地置換工作權:農民將土地交給國家以后,可獲得一個工作權利,根據國家統一招收錄用農業職工的要求,適齡的符合要求的青年農民,可以成為國家正式的農業職工,享受五險一金等所有待遇,以及國家和企業對農業職工的其它待遇。
三是、土地置換養老金:對于60歲,或者65歲以上的老年農民,他們將土地交給國家后,可以獲得國家的養老金待遇,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
2、合村并鎮并縣問題:千百年來,中國的傳統原住村落,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不一、星羅棋布、無規劃設計、雜亂無章,基礎設施建設嚴重匱乏,旱廁土廁衛生條件堪憂,大量的空心村,村村通路通電通網等極不合理,大量浪費,且占了大量的耕地和土地,困擾的教育與醫療布局和發展。
因此,只有通過政府主導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實施的、大規模的、統一規劃的合村并居、合村并鎮、合鎮并縣、合縣并市等形式,對千百年來形成的自然的、原居住形態的村落,進行現代化的改建改造,實現屬地性城鎮化。
具體做法是:在政府主導下,按照城鎮化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的農民新村、農民住宅小區。村民,可以用自己的宅基地和農村住房,置換城鎮的住房。費用可以免費,或者收小部分費用進行置換住房。讓廣大農民,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也是對農民的一種回饋。這樣,就可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農村城鎮化問題、農村空心化問題、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水電氣暖入戶問題、鄉鎮交通問題、農村廁所問題、傳統村落大量占用土地問題、自然傳統村落分布不合理問題、節約村村通大量浪費資源問題,
3、教育醫療問題:通過合村并鎮等措施,將原本分散的農村居民,集中統一定聚在一起,形成了規模效應,由此,可以集中建設幼兒園、建設學校,建設醫院,集中了資源,提高了水平,取得了很好的綜合效益。
4、農村治理問題:可以徹底治理村匪村霸問題、分散管理的成本問題、農村基層工作人員素質較低的問題。由于,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組織領導體制:集黨、政、企、工、農、商、學、醫、養老等,為一體的、統一的組織領導體制。本轄區的治理,也在這個管理體制內,因此,提高了“原農村地區”的管理水平、管理層次、管理范圍、管理素質等。
5、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在原有自耕農、小農經濟的模式下,一家一戶的農民,不可能,也根本沒有能力,去發展二三產業。即使在發展合作社的情況下,面對市場經濟,面對社會化大生產,同樣也是無能為例的。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建立,為中國工業反哺農業,為我國強大的產能,完整的工業體系提供了平臺。為中國農業的工業化、機械化、設施化、標準化、水利化、智能化等,建立了雄厚的、強大的載體。為農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為所屬企業、公司的融資、上市等,提供了信用保障。由此形成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大格局。
6、中國農業現代化必將消滅傳統“三農”終結小農經濟的歷史
千百年來,中國農民這一輩子,或者說祖祖輩輩的愿望,就是為了一件事而奮斗,那就是,如何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如何脫離農村!如何擺脫農民的身份!
通過考大學、進城打工、參軍當兵、經商辦廠、做小買賣、從事各種手藝等等。特別是,中國自古以來,推行的科舉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農家子弟,通過讀書,參加考試,最終擺脫農民身份和命運最好方式。寒門出貴子,鯉魚跳龍門。現在依然如此。例如:山東省濟寧鄒城郭里鎮高李村。這個占地面積750余畝,居住著3100多人的村莊,走出了1位院士、13名博士、60余名碩士,700余名學士以及大中專院校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狀元村”。學習,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們都成功地跳出了農門。但是,農村外,那個世界更精彩,強大的虹吸現象,把農村的人才通通地吸走了。
農村,中國千百年的鄉愁和記憶,也是不如抹去的。那么我們怎么記住鄉愁,記住我們的祖輩們曾經生活的村落呢?根據國家有關單位組織開展了傳統村落的清查和調查,匯總形成《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自2012年首次對外公布以來,截至2020年底,共有五個批次、合計6819個村落獲得了保護和認證。這是一件非常好的大好事。把中國數千年來,農耕社會的文明,傳承繼承下來,留給后人。這是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就足夠了,除此之外,其它一切的傳統的農村村落,在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都是可以拆除的。
當社會經濟越發展的時候,農村的空心化、農村的衰敗、農村人口的老齡化、農村勞動力的匱乏,將會愈演愈烈。城市化、城鎮化進程,加快了農民離開農村的步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將以摧枯拉朽式的方式,徹底消滅傳統農業、傳統農村、傳統農民。這樣,中國才能實現全社會的現代化。
九、建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是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源火車頭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進入了中低速發展階段。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中國龐大的過剩的產能;2022年,本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人;新冠疫情帶來的企業倒閉、職工事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倒閉和失業問題,更是十分嚴重。因此,無論從宏觀經濟層面,還是從微觀經濟層面,中國都需要找到能夠拉動整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源火車頭。然而,建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恰恰成為了能夠擔當此重任的動力源火車頭。
(一)中國產能過剩工業與反哺嗷嗷待農業
回顧歷史,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毛澤東是這么說的:“美軍鋼多氣少,我軍氣多鋼少。”那一年,中國的鋼鐵產量61萬噸,美國鋼鐵產量8700萬噸,是中國的142倍。如果只比鋼產量,這個差距將達到驚人的368倍。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美國人均鋼產量接近半噸,可以造半輛吉普車,中國只有7兩,連做一把刺刀都不夠。有沒有足夠的鋼鐵,成了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最直觀的差距。由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西方國家在戰爭中體現出的整體國家實力和工業能力的巨大優勢,因此在當時,全國上下都意識到新中國與西方先進國家擁有巨大的差距,因此,到了大躍進時代,國家領導層提出了趕英超美的概念,趕英超美的全稱是“1958年啟(鋼鐵產量)15年內趕上英國,50年內超過美國”,以此來激勵全國大力發展重工業和鋼鐵產業。由此可見,大躍進是新中國強國的夙愿。因此,大躍進的動機和愿望是好的,但過程、方式和方法是錯誤的,所以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的是失敗的。盡管如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基本建設開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了“兩彈一星”,建立了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
經歷七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制造業大國,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三大軍事大國。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在聯合國產業分類所列的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中,只有中國擁有全部的工業門類。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很多機構預測,要到2030年左右,中國GDP才可能超過美國。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產能過剩。早在2014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4》等報告綜述:中國制造業產值已居世界第一,并且已有220種工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在中國目前的24個行業中,有22個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從范圍上看,當前產能過剩的行業已經從鋼鐵、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擴大到造船、汽車、機械、電解鋁等領域,甚至擴展到光伏、多晶硅、風電設備等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從2013年7月開始,工信部連續兩年頒布公告,分別將煉鐵、煉鋼、焦炭、鐵合金、電石、電解鋁、銅(含再生銅)冶煉、鉛(含再生鉛)冶煉、鋅(含再生鋅)冶煉、水泥(熟料及磨機)、平板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制革、印染、化纖、鉛蓄電池(極板及組裝)等19個工業行業過剩產能企業名單予以公告。
以中國鋼產量為例:1973年,英國鋼產量2665萬噸,中國大陸2522萬噸,基本追平。再過5年,1978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1000萬噸。“50年趕美”卻早已不是個問題了。因為,中國早在1995年就以9500萬噸的數字超過了美國,提前12年實現了毛澤東的預言。到了1996年,中國鋼產量首次超過1億噸,坐上了第一鋼鐵大國的位置,至今再也沒丟掉這個冠軍。2007年是毛澤東發誓要50年后趕上美國的年份,那一年沒有人為這個50年目標的實現而大肆慶祝,中國根本就不再用“萬噸”這個單位來衡量鋼鐵產量,因為中國鋼產量已經接近5億噸,是美國的5倍有余。到2010年,中國鋼產量占了世界一半。2015年,中國鋼生產能力達到12億噸。
中國工業強大的產能,過剩的產能,為發展農業、改造農業、裝備農業、反哺農業,提供了雄厚的工業生產能力、裝備能力、制作能力。反之,全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建立,為接受工業的反哺,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平臺、提供了堅實的載體、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比基本建設拉動經濟,更具有全面性、普遍性、廣泛性。解決了中國產能消化問題,解決了就業問題,解決了“三農”問題,為實現了中國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建設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的金融支持安排
國家在農業集團企業設立、發行國債、企業上市的多方面,給與大力的積極支持。
“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應該是黨政企三位一體體制。對于它的企業性質而言,按照《公司法》設立國有獨資公司,國家撥付啟動注冊資本金至少為1000億元。其下屬的各省自治區總公司,可按照《公司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在股權設置上,規定國有股份占相對控股且不少于30%-50%們股份,允許各種其它性質的資本入股,實行“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制度”,其它非國有資本不能控股,不能改變國有公司性質。對于具備上市條件的二級、三級公司,可以在A股 、H股市場,以及海外巿場上市。,募集雄厚的資本金,起到國家經濟航母的作用。
可發行政府債券:為了建設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可發行“國家農業現代化債券”國債,額度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可發行5年期、10年期等國債。面向全球、全國發售,廣泛吸收國際國內資金。
建立“第二證券市場”:在國家適時開征房產稅時后,為吸納從房地產市場中出來的資金,尋找更多的投資渠道。例如:創新建立中國“第二證券市場”,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上市對象,例如“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在符合條件時,可在此上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投資融資作用,為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保障。
振興東北是國家的重點戰略之一。然而,如何振興東北,至今為止依然沒有找到切實解決問題的方法。開的處方不少,但是沒有什么好的方子。例如:林毅夫開出的發展輕工業振興東北的處方,遭到了不少的詬病。僅從林毅夫給東北經濟開的藥方看:東北經濟下滑,是因為東北是重工業基地,輕工業極不發達,由此東北要大力發展輕工業,輕重工業結構合理了、平衡發展了,東北的解決問題就解決了。然而,他的藥方充斥著悖論:廣東經濟蓬勃發展,但是,廣東的經濟結構中恰恰重工業比例很少,這是什么道理呢?
中國的東北,共和國的長子,重工業裝備制造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工人階級隊伍龐大,建國初期東北三省GDP一度占據全國85%!可以這么說,沒有東北就不會有國家初期的工業振興!隨后的“一五計劃”中的156項重點工程有56項落戶東北,擁有全國最密集的鐵路網、公路網。東北大平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有大糧倉之稱,農業機械化水平全國最高。
那么,中國東北的最大矛盾和最大問題是什么呢?概括起來就是:現代化的工業與小農經濟的農業不相適應的矛盾,發達的工業與小農經濟的農業交織在一起。其實,這也是中國的最大矛盾和最大問題。那就是:工業巨大的產能過剩,沒有消化的腹地和市場;農業嗷嗷待哺,沒有接受的平臺和載體。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大力發展“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以此作為振興東北的切入點和載體,同時也為徹底解決中國“三農”問題樹立榜樣。
以農業振興東北宏觀思路是:以“土地國有化、農業工業化、農村集約化、農民職業化、生產組織化”作為基本原則,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為基準模式,升級成立“中國東北農業總局”,“中國東北農業集團”。為正省級建制。統一建設、發展、管理、經營,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自治區的“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以東北和全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全力反哺農業,以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為動力源和發動機,整體牽引拉動整個東北工業生產,使得工業與農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將中國的工業現代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共同發展。屆時的中國東北,或許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所以說,建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實現農業現代化,以農業現代化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振興整個東北。
十、中國農業現代化,通過建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引領多種農業生產模式并存的格局來實現
中國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要求。在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在全國農業范圍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許小農經濟、個體經濟、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私營農業經濟、集體農業經濟、國營農業經濟、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等,同時并存、共同發展,形成多種農業生產模式并存的中國農業格局。在此基礎上,舉全國之力,重點加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等建設,同時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建立標準、創新發展。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此作為參照標準、模式雛形、復制樣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由此建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群,形成國家級農業“航母艦隊”,使之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體、主導和骨干力量,起到在此基礎上,建立“全國性全民所有制”的“中央國家經濟農業模式”。對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群,進行宏觀統一管理。通過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偉大復興的民族大業!
參考文獻:(本文無需參考任何他人文獻)
1、關于中國建立10個國家級現代化大型農業集團實現農業且引領全社會現代化的建議方案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6841862
2、中國農業現代化:誤區挫折、道路方向、措施方案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640030
3、中國農業現代化:五大標志性指標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791969
4、中國農業的四種模式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212282
5、中國第四次農業革命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230525
6、中國農民兩種“紅手印”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763623
7、中國第二農業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157144
8、最大的組織,毛澤東非凡組織領導力巔峰體現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661068
9、“三農”專家,豈能誤導貽害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正確道路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852567
10、《小崗村,該到了向全國人民道歉的時候了》 馬格寧思 2021-02-10
11、小崗村,可喜可賀40多年又重走集體經濟道路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789201
12、小崗村,給疑惑的全國人民一個解釋好嗎?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065155
13、小崗村,讓人民公社社員說句話行嗎?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529907
14、我再等你5年:中國農業“小崗模式”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805603
15、給中國“三農”問題專家講講馬車與馬糞的故事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739526
16、致“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的信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4950292
17、為什么說中國的“三農”問題是個偽命題?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3586063
18、商榷“三農專家”陳錫文、溫鐵軍、賀雪峰等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777347
19、為什么中國第二農業模式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向? ——北大荒農墾集團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667565
20、中國第1第1.5第2農業:誰能養活中國?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396248
21、中國農業大略:土地國有化、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職業化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748570
22、中國第二農業振興東北 ——中國第二農業是徹底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榜樣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677944
23、中國產能過剩的工業 中國嗷嗷待哺的農業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03193
24、中國:40年前的人民公社 - 馬格寧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1558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