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同志的著作《組織工作道與行》即將出版,特表示祝賀,并感謝她為我們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組織工作、鄉村振興工作,干出了一個好樣板,帶出了一批好干部,寫出了一本好教材。
我是2019年7月結識于濤同志的,她時任中共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邀請我去煙臺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報告。當時,煙臺的主題教育活動還沒有啟動,但他們主動加碼,學在前面,我沒想到,所以印象深刻。
更高興的是,在煙臺期間,我還了解到,煙臺市委組織部主動作為,在全國率先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群眾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集體道路。聽到這個經驗,我很高興甚至有些激動,心頭涌動起為這一做法鼓與呼的念頭與勁頭。
我一直關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1959年12月16日,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就說:“在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人口會減少。如果讓減少下來的農業人口,都擁到城市里來,使城市人口過分膨脹,那就不好。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注意這個問題。要防止這一點,就要使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樣,或者還好一些。”2019年暴發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現在正在發生的某個大國在我國周邊組建各種軍事同盟、對我國進行武力圍剿的企圖,都說明著城市人口過分膨脹的各種弊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仍是一個農業大國。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后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加上俄烏沖突后國際大環境的激烈變化,全球供應鏈特別是其中的糧食、能源等關涉國計民生的最為重要的基礎物資供應極可能會遇到大的問題。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強調甚至警告,我們的飯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飯碗里要盛著自己生產的糧食。更為重要的是,集體經濟是農村勞動者當家作主的標志和標識,是共同富裕的根本性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不僅要在政治和文化領域里當家作主,更要首先在經濟領域當家作主;人民在經濟領域不能當家作主,在政治和文化領域里當家作主往往會成為一句空話。我們黨是領導我國一切事業的核心力量。從長遠和根本上講,如果我國農村不能積極穩妥地推進和實現農業集體化,會涉及我國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制度中黨領導一切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等能否有效鞏固的根本問題。如果我們不敢提倡和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甚至回到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鄧小平同志所主張的農業改革和發展必須要實現“兩個飛躍”的戰略構想不僅根本無法實現,而且我們黨在我國廣大農村還會失去應有的經濟基礎,黨也不可能長期執政,中華民族就不可能實現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就不可能高揚。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對農村集體經濟的重大意義認識不夠,主張土地私有化,放任資本下鄉跑馬圈地。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群眾集體意識淡漠等問題比較普遍,令人憂心忡忡。2017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把“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列入年度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2018年1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通知》。黨的十八大以來,煙臺市全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填補了在全市范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空白,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設想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成為農村走向共同富裕的先行者、“報春花”。
我還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即于濤同志調任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之前,煙臺全市共有3045個村成立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47.3%。據不完全統計,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加3.9億元,群眾增收5億元。農村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人心被重新凝聚起來,群眾關心集體、團結奮斗、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蔚然成風。黨在農村執政的經濟基礎更加堅實,陣地更加鞏固,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組織力增強,黨員干部成為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的生力軍,黨員和群眾心心相印、水乳交融。這組數據和事實,促使我進一步思考:在相同的制度下,體制、機制和人,哪個更重要?毛澤東說,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鄧小平說:“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從一定的意義上說,關鍵在人。”習近平說:“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于濤同志在市委組織部部長這個位置上,依靠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竟然推動全市47.3%的行政村實現了農業合作化。這個事例充分說明:在相同的制度下,體制、機制和人三者之中,人是決定的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難道不是這樣的道理嗎?在全黨全國,像這樣的組織部部長當然應該是多一些才好呀!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為了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煙臺的同志們克服了很多困難,成績來之不易。缺乏現成經驗,他們就加強理論學習和調查研究,白手起家闖出一條新路。思想認識不統一,他們就到田間地頭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發動群眾自己解放自己。部門協調難度大,組織系統就主動擔當補位,扛起政治責任。很多我熟悉的領導干部和學者到煙臺調研后,都給予充分肯定,全國20多個省一萬多名同志到煙臺考察,不少地方組織了縣鄉村各級干部學習討論。這充分說明,煙臺的做法經得起檢驗,有普遍意義。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因為煙臺市委組織部在全市營造了“黨建融入一切”的大環境。于濤同志在煙臺工作期間,在干部人事、城市基層黨建、企業黨建、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多亮點。例如,2017年煙臺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強干部意識形態能力考察的意見》及其《實施細則》,準確識別干部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提拔了幾位長期埋頭苦干但提拔較慢的“易學習式”干部,引起強烈反響;出臺全國首個黨群服務中心地方標準,實施“紅心物業”黨建領航工程,通過黨建解決物業和居民的各種矛盾;在國企探索“資本鏈上抓黨建”、黨建標準化體系建設等做法,涌現出萬華集團等先進典型。本書就是于濤同志在組織工作一線的所思、所想、所悟的思想成果。
于濤同志是一位善于用“筆桿子”的組織部部長。她態度鮮明地堅持共產主義信仰,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辦事,為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擔當作為、敢于斗爭,這些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她善于通過實地調研、講黨課、寫自媒體文章、與網友交流等方式,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向廣大干部群眾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讓馬克思主義真正成為人民手中的銳利武器。她的這本著作,可以說是一本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活教材,一本組織工作和鄉村振興的教科書,一本春風化雨、語重心長的紅色家書。讀罷書稿,我有幾點深刻印象。
——書中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不少人諱言理想信念、諱言共產主義,根本原因是思想理論上的困惑。于濤同志堅持崇高信仰、大聲說出信仰、主動傳播信仰。這本書以“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共產主義路在腳下”為首篇首節標題,就表明了作者的態度。她在大會上公開批評“有的干部甚至不好意思說自己信仰馬克思主義,羞于啟齒”。她回復網友說:“組工干部習慣于謹言慎行,為什么我要開公眾號發文章?因為我希望做一個點燈的人……讓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越來越多。”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一名干部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
——書中有堅定的政治方向。任何工作都有一個路線問題,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黨的路線正確,就有了一切,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沒有政權可以有政權。路線不正確,有了也可能丟掉。這是我們黨用血換來的經驗教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歸根到底是因為有了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于濤同志這本書,處處體現了她胸懷黨之大者、國之大者,堅持正確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煙臺市自2017年起就把政治標準作為考核干部的第一標準;籌建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時,她特別提出要體現習近平關于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不能相互否定等重要論述,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在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過程中,她反復向干部講為什么必須堅持集體所有制、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的方向。正因為堅持了正確政治方向,所以這些工作盡管曾經困難重重,但最終還是贏得了組織的肯定和群眾的衷心擁護。
——書中有徹底的理論思維。做到“兩個維護”,口頭上容易,最難的是在理論上真正透徹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馬克思主義者既承認物質決定意識,同時也重視發揮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甚至是決定性的。這就是共產黨人重視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的依據。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就指出“筆桿子跟槍桿子結合起來,那末,事情就好辦了”。于濤同志愛讀書、愛寫作,她既有不亞于專業理論工作者的學識,更善于用明白曉暢的語言,向干部群眾講道理。她說:“我一貫建議,干具體工作的同志,也要多讀一些理論,在埋頭拉車的時候更要抬頭看路。”“我們很多領先于全國的做法都得益于讀書的啟發。比如,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就是因為讀了20世紀40年代膠東解放區編印的《如何組織起來》、50年代出版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習近平總書記的《擺脫貧困》等幾十本書,理論上清醒才能有道路的堅定,才有了力排眾議的這條新路。”作者的文章體現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做到了“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對做好黨的理論工作很有啟發。
——書中有正確的發展理念。列寧說:“有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發展(進化)觀點: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以及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一種觀點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竭的。第二種觀點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種觀點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于濤同志在煙臺提出“集體經濟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重大的政治問題”,這充分體現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黨建與經濟發展、“統”與“分”的辯證法,打造了一個抓黨建促發展的樣板。共產黨人抓發展,不能只講生產力,不能只盯著投資多少、利潤高低、項目大小,而是要深入現象看本質,追根溯源,通過抓生產關系,為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本書對這些原理的闡述告訴我們,“黨領導一切”不僅是政治上的要求,也是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對于正確理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避免黨建和業務工作“兩張皮”,既堅持集中統一,又讓基層充滿積極性,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書中有無畏的斗爭精神。社會主義國家是人類歷史上最年輕、最進步、最文明的政權,但也是全新的事物,必須在斗爭的風浪中成長。這就需要黨的領導干部具備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擔當精神與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于濤同志在書中展示了,一個共產黨員應當如何按總書記的要求,參加新時代的偉大斗爭。面對各方面不同的看法,她堅持帶領市委組織部突破常規,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強調“只要是對群眾有益的事,我們就要義無反顧去干”。她說:“要有敢于擔當的精神。看到農村基層組織薄弱、兩極分化的問題,如果不說話、不作為,就是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這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胸懷,正是共產黨員十分寶貴的精神。
——書中有深厚的人民情懷。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煙臺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導群眾重新增強集體意識,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于濤同志要求干部“走群眾路線不僅僅是一種感情,也是一種工作方法”。她批評個別干部關于“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積極性不高”的認識時說:“你在宣傳發動群眾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連鄉鎮的同志、村書記都不知道,群眾怎么能知道?干部不深入群眾,不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老百姓怎么能知道合作社的好處?繼續靠慣性往前走,鄉村能在你手上實現振興嗎?”她本人走遍轄區所有鄉鎮,去過幾百個村,到農家村調研次數達到20多次,察民情、摸實情,和基層群眾交朋友,許多村干部可以隨時給市委組織部部長打電話、發信息。正是因為走群眾路線,煙臺才做到了不定指標、不搞“大呼隆”、不搞行政命令,而是成熟一個、成立一個,確保每個合作社的成立、每位社員的入社,都是主動和自愿的。這充分證明,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有效、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是確保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法寶。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旗幟鮮明講政治,最根本的本領是理論素養,發揚擔當和斗爭精神,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系等要求。我以為這本《組織工作道與行》,正是作者學習貫徹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結晶,所以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作者:李慎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
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2年第6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