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8日,筆者在“神州紅魂”網發表《皖南農村的變化》文章,講述皖南山村滿山遍野油菜花的農業美麗春色,吸引廣大游客前來生態觀光和攝影創作,由三十年前的偏僻山區窮村,逐漸興起旅游民宿而致富;現今又因年輕人紛紛“棄農從工”遷居城里,致使村中呈現空蕩無人的凄涼情景。面臨皖南農村由貧窮到致富,又將從致富成為落后的轉變,使筆者深感農民人口“城市化”之舉,實質是“毀農化”之路,最終是“亡國化”之危,實在令人長遠憂愁。
該文發表后,一些政府職員、村委干部及工農群眾等各界讀者,都反映自己家鄉的農村現狀與筆者講述的情況一樣。山東有位公安人員說:
“看了您的文章深有感觸,我的老家何嘗不是如此呢?只要回去看看,心里就很心酸”。
山西省呂梁地區一位老村書更為詳實地談了自己如下的切身感受:
您對農村現狀的看法,我非常贊同,你講的從貧窮到致富,又從致富在變落后,非常切合客觀實際。我從1984年到2017年的三十多年里,一直擔任村支部書記。我對我們地區農村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里,現在如你所說大部分農村都快成空殼村了,因大多數村民在城里購了樓房,有了社區,都搬到城里去居住了,村里只有少數幾個老人。我在村里任職其間,引進了兩個大型企業,年輕人基本在企業上班,留在村里的人要比其它村里多一些。皖南是這樣,呂梁也是這樣,農村的未來發展令人擔憂。農村“城鎮化”這個提法存在重大問題,現在遷居城里的農民生活有所困難,面對著水電、暖氣、物業等物質消費高,家庭經濟來源少,僅靠一點土地收入很難應對這么多費用。過高地估計農民家庭經濟增收而實施的農村城鎮化,這是一種“左”傾冒進,極有可能給未來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帶來災難隱患,振興鄉村很渺茫,無希望。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我國總人口有70%在農村,注重農村建設,搞好農業生產,引領農民共富,這對促進國泰民安至關重要。由此,黨中央歷來十分關注“三農”問題。可是,我們卻面對著事與愿違,農村發展生機正在逐步暗然失色,致使農村年輕人難以留在家鄉務農創業,被迫做一名離鄉背井的流動人口大潮農民工。客觀事實反映,迄今農民人口“城市化”,日趨帶動了“民營化”的交通產業、房地產業、商貿產業、教育產業、醫療產業等,不斷地擴展資本集團的得利,從而正在拉大多數工農與少數富豪的貧富兩極分化。試問,這能有效地振興鄉村嗎?能推動農業生產發展嗎?能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嗎?
我們請愿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決策者,應當真正為民族前途擔憂,為人民生活福祉,該反思四十多年來鄉城改革政策的偏錯性,停止社會私有制改革,思考復興國家公有制方案。否則,筆者還是這句警示話:農民人口“城市化”之舉,實質是“毀農化”之路,最終是“亡國化”之危。鄉村振興迫在眉睫,改革政策亟待優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