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飛機,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
站在田間地頭,新華社一位記者被當地農民問得一臉蒙圈。
抱恨的,又豈止田間地頭。
1
一頭豬,能享受到的待遇是什么?
身價3萬,搭乘波音747專機,遠渡重洋。企業董事長、政府領導親自到機場,拉橫幅迎接,待遇堪比超級大人物出訪。
三年前,發生在昆明長水機場的這一幕,折射出中國種業數十年之痛。而這,不過是每年降落在中國的上百架種豬專機中的一架而已。
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和消費國,中國的種豬卻長期依賴進口,高峰時,一年進口2萬頭。
2020年上半年,種豬進口量再次激增,以10591頭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丹麥長白豬、英國大約克夏豬、美國杜洛克豬,世界三大豬種壟斷了中國98%的市場,本土豬市場被擠占到只剩下2%。
被擠占的何止是市場,更是整個中華豬種的存亡。
上世紀80年代,本土豬還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如今,100多個本土豬種,31個瀕臨滅絕。以做回鍋肉的四川成華豬為例,最危急時,當地一度“只剩五六十頭”,比大熊貓還稀少。
擁有9000年養豬史的大國,在外來豬種面前,潰不成軍。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明痛心疾首:“豬種的滅絕是一場生態災難。”
豬,還只是這場“災難”的冰山一角。
除了種豬,我國的種雞、種牛……甚至連北京烤鴨的種鴨,都依靠進口。
幾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上海浦江創新論壇上一語驚人:“如今,北京烤鴨99%都是英國櫻桃谷鴨的鴨種。”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也曾憂心忡忡地表示:中國的祖代雞,幾乎全靠進口。
在農作物的高端蔬菜領域,外國公司控制了50%以上的種子市場。西蘭花、甜菜、青花菜等高端品種,洋種子占比更是超過80%。
我們引以為豪的全國蔬菜生產大縣——山東壽光,恰恰是洋種子的重災區。
從2000年開始,包括孟山都、先正達等在內的30多家國際種業巨頭,紛紛涌入壽光。2008年高峰時,洋種子占據了壽光60%以上市場。
卡脖子,都卡到我們飯碗里了!
2
最痛心的是,我國本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許多如今吊打中國的洋品種,最早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
北京本地鴨1870年傳入歐洲,當地人嫌太肥,沒有流傳開。
上世紀50年代,英國農場主尼克森在一個叫櫻桃谷的地方,經多年遺傳實驗、改良,進化出瘦肉型鴨,大受歡迎。
90年代,這種叫櫻桃谷鴨的品種,返銷中國,打得本地鴨幾乎絕跡。到今天,本地鴨只能在近郊看到幾只,再也上不了餐桌。而英國櫻桃谷公司,卻成為全球最大的肉鴨公司,靠專利費賺得盆滿缽滿。
英國大約克夏豬,因為長得快、省飼料、肥肉少,和丹麥長白、美國杜洛克一起,稱霸中國市場。但其實,大約克夏豬的體內,也流淌著中國華南豬的基因。
同樣的例子,還有新西蘭奇異果。
一百多年前,一位新西蘭老師從中國湖北帶走了一粒獼猴桃種子,他回國后把種子交給了當地園藝專家,培育出味道更好的黃心獼猴桃,也就是奇異果。
如今,奇異果不但統治全球1/3的市場,還返銷中國,價格也比國產獼猴桃高10倍。
你以為這就夠痛心了?還有更痛心的。
1956年,一場罕見的蟲災席卷美國,給當地大豆帶來滅頂之災。危急關頭,美國科學家在中國野生大豆中,找到抗病基因,成功渡過了危機。
半個世紀后的2000年,美國孟山都公司組團到中國考察。臨別前,中方送給對方一粒野生大豆種子。孟山都如獲至寶,回去后,立刻用最尖端的技術,檢測出高產和抗病基因。
緊接著,孟山都通過轉基因技術復制出這種大豆,并在全球101個國家和地區,搶注了64項專利,連給它提供了研究基種的中國也得交專利費。
如今,美國成了全球大豆霸主,中國的大豆產業則幾乎全軍覆沒:1995年之前,中國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種,并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如今我國90%的大豆依賴進口。
3
面對諸如上述“農夫與蛇”的故事,恨恨之余,更值得反思。
我國手握豐富的生物資源,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很好地去開發、利用,這才讓別人有了可趁之機。
在孟山都之前,美國在1898年就盯上了中國的大豆。此后半個世紀,美國農業部先后數次派人到中國,每到一處,便拼命采集當地的大豆品種。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幾乎沒人關心這些流失的“國寶”。這些國人眼中的田間雜草,到了大洋彼岸卻成為珍貴的育種材料。
百年積累下來,美國已擁有2萬份大豆材料,成為全球大豆資源最多的國家之一。
過去百年來,西方國家控制基因資源的動作不止于此。白羽肉雞,這種如今統治世界的雞種,最早起源于印度。19世紀被英國人帶回,后來美國人加入,經過長達一個世紀的培育、雜交,最終形成優良基因,長得又快又大。
當我們開始覺醒的時候,與西方巨大的技術代差已經形成。
以豬種為例,當我們還在以體型、外貌來選育豬種時,對方已建起了種豬數據庫。不少養豬場老總私下嘀咕:“育啥種,引幾頭豬是真的。”
在一度被洋種子“先玉335”搶占了一半市場的東北,有玉米育種工作者自嘲:“搞什么育種,一個‘先玉335’就夠了。”
有種植戶也說,“國外種子確實好”,別人不但品相好,還比國產種子多采一茬。
放棄自主育種,大量依賴進口,后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面對洋種子一再漲價,我們卻無力還擊。
在蔬菜種子市場,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荷蘭甜椒品種“蔓迪”,更賣到每公斤18萬元,堪比鉑金。就這樣,還經常搶不到。
新華社一位記者曾赴山東、寧夏調研,結果被當地農民追問:
“我們國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飛機,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而要長期受制于美、日、韓等國?”
事實上,政府和產業界也一直在努力,并持續加碼投入。
早在2000年,國家就出臺了《種子法》,后經2016年修訂。農業農村部也在積極推進、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
從2014年開始,農業農村部還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
幾年下來,122家試點單位取得種業成果5000多件,比試點前增長50%以上,并涌現出一大批企業科研領軍人才。
隨著這些工程的推進,我國的生物育種能力獲得極大的提高。
截至目前,全國已遴選出180個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其中生豬98個,核心育種群達15萬頭,規模居世界第一;選育農作物品種4萬多個,2018年作物品種權申請量4854件,居世界第一。
此外,水稻、小麥等大宗作物,100%為我國自主選育品種。蔬菜種子自主研發比例,也提高至87%。
在這個過程中,種子企業的競爭力顯著提高,并逐步成為育種創新的主體。
但與西方發達國家近百年的積累相比,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更嚴峻的是,我們面對的是實力和規模數千倍于自己的對手。
4
“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就足以匹敵整個中國!”有專家在對比中外種業后,曾這樣唏噓道。
這并非危言聳聽。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孟山都對種子還沒有興趣,其留給世人的印象也只是敵敵畏和越南戰爭中投下的致命橙劑。
但從1995年開始,短短三年,孟山都豪擲80億美元,收購了至少10大型種子公司。其中,僅塞米尼斯一家,就提供了全球26%的蔬菜種子。
《紐約時報》當時的評論是:“孟山都有效控制了全球種子產業。”
高潮發生在2018年。那一年,全球最大的制藥企業之一拜耳公司,通過收購孟山都,控制了全球25%的種子和農藥市場。
在此之前,陶氏和杜邦已合并,巴斯夫也接管了拜耳的種子業務,世界四大種子巨頭橫空出世。
在這幅密密麻麻的種子產業地圖上,你可以體會到,巨頭們并購之瘋狂!
在2018年全球十大種業巨頭營收排行榜上,中國本土企業僅有隆平高科一家入圍,且其5.2億美元的營收,不及孟山都的1/20。若不是中化集團2017年收購了四大巨頭之一的先正達,中國幾乎又要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位。
有人估算過,中國58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于孟山都一家。
這幾乎就是小舢板與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決。
捉襟見肘之下,研發實力更是堪憂。中國前50強種子企業,研發總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投入少,技術自然不行。
2012年,種業達人、曾任職于孟山都的劉石在赴美考察后曾感嘆:“中國種業技術落后世界至少30年。”
養殖業也好不到哪里去。
與全球最大的種豬改良公司PIC歷經數十年、建有世界最大的豬育種數據庫相比,牧原、溫氏、新希望是近年養殖規模擴大后,才開始重視育種,時間不超過5年。
肉雞育種,美國安偉捷、科寶兩大巨頭的市場份額達到驚人的90%以上,全世界都匍匐在其鐵騎之下。有業內人士坦言:追上他們的水平,至少需要10年。
5
糧食,關乎一個國家的安全。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下半句:
“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全人類。”
歷史反復證明:國家的興衰與存亡,有時只在一粒種子之間。
1996年,阿根廷為了擺脫經濟衰退,引入轉基因大豆。孟山都一開始裝聾作啞,放任當地農民盜種。短短數年,轉基因大豆便占領阿根廷99%的市場。
阿根廷人雖然每年從中賺取了200億美元,但代價卻是摧毀了一國的糧食自給能力。
大規模單一種植大豆,不但迫使數十萬農民離開土地,大片森林被砍伐,還摧毀了阿根廷的奶牛農場,以致這個歷史上以畜牧業著稱的國家,竟然要從烏拉圭進口牛奶。
而就在阿根廷人剛剛嘗到苦果時,孟山都突然開始向農民征收專利費,而且是連本帶息。萬千豆農,頓時陷入窮困潦倒中。原本富饒的潘帕斯雄鷹,也折了羽翼。
對此,一位阿根廷作家悲憤地寫道:“我們沉浸在羞恥之中……阿根廷的國家認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此后,幾乎同樣的一幕,又在鄰國巴西上演了一次。
中國這些年,雖然一直堅守主糧安全這根紅線,不曾發生過類似“慘劇”,但我們也時不時被人卡脖子,例如蔬菜。
中國36%的進口蔬菜種子來自日本。每年春季,國內代理商早早把錢打給日方貨,對方卻遲遲不發貨,理由是:價格還沒敲定,可能要漲價!
難受?難受你也得忍著。“國內同品種的菜種又不行,你沒得選擇!”
主糧形勢也不容樂觀。事實上,2002年至今,中國糧食進口量增長800%,成為全球第一糧食進口國。
因此,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史無前例地將種子問題擺在了重要位置。會議提出,要加強種子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同時,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斯瓦爾巴德全球種子金庫
不是我們太重視,實在是這個問題太要命。
芯片輸了,頂多被人卡脖子。種子戰爭要是輸了,那是要餓肚子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