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糧食經營方式與鞏固糧食安全體系
郭曉東
(南京財經大學糧食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
內容提要: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不高,連帶出現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的一系列因素。從近年來各地以糧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糧食經營方式創新實踐來看,依靠集團力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實為一條從我國糧食經濟經營規模小的國情出發,解決糧農收益問題,鞏固國家糧食安全體系的有效路徑。政府應針對糧食經營方式創新實踐中的問題,采取一系列積極主動的措施加以完善。
關鍵詞:糧食安全;糧食收益;經營方式;糧食專業合作社
糧食安全體系的建設必須和提高農民糧食收益相統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糧食收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只有農民糧食收益不斷提高,糧食安全才有堅實的基礎。而糧食經營方式創新與提高農民糧食收益密切相關。
一、農民種糧收益狀況影響糧食安全形勢
糧食生產過程具有植物的自然生產過程與勞動者的經濟生產過程相交織的特點,這一特點強化了收益狀況在糧食生產中所具有的關鍵性意義。正如恩格斯、列寧相繼所指出的——“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A style="mso-footnote-id: ftn1" title="" name=_ftnref1>[1] “ 同個人利益結合, 能夠提高生產。” [2]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肉蛋奶消費的增加及生物能源需求的發展,我國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但農民的糧食收益增長不足和相關政策支持不足現象仍客觀存在,成為制約農業生產和糧食市場長期穩定增長和運行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家為提高農民糧食收益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極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但由于總體上農資價格大幅上揚,糧食價格偏低,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不高,連帶出現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的一系列因素。
(一)種糧勞動力缺乏
與進城務工和種植經濟作物相比,種糧效益明顯偏低,糧食生產投入呈現結構性緊缺。近年來,化肥、農藥、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超過了糧食價格的上漲幅度,農民種糧成本增加,比較效益明顯下降,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近年來農民生活更依賴于外出務工的收入。糧食生產勞動力大多是婦女、老人,農村勞動力相對缺乏,特別是縣域經濟落后的地方,農民遠赴外地打工,無暇顧及種糧。而在縣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農民則就近務工,發展糧食生產比較容易。如果縣域經濟特別發達,由于務工的比較效益,發展糧食生產也難。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作業成本高。農業機械化程度遠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
(二)規模經營難以形成
農民外出務工以后,一般是私下將土地或以租借的形式、或以委托經營的形式、或以入股的形式,向親戚、朋友流轉。這種私下流轉,因為利益問題、產權問題,已引發了一些矛盾,而且這種無序流轉,不能形成連片規模種植,只能通過私人關系轉租,轉租后有的掠奪式經營,把地力搞差了;有的租金不高且不能兌現,干脆棄耕拋荒。
(三)基礎設施老化
地方政府受利益驅動,對農業重視不夠,國家支農資金總量不足,使用分散,主糧區財力有限,對農業投入偏低。多年以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少,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農田單產低,病險水庫隱患多、農田防洪灌溉設施和溝渠不配套,基本停滯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水平。水利建設的弱化,無法保證糧食生產旱澇保收。
(四)農技服務脆弱。
我國農業發展中科技含量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轉化成果普及率低?,F有高產品種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常規作物自留種比例較高,主栽品種多亂雜,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不到位,潛力有待挖掘。像雜交水稻、緊湊型玉米等優良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病蟲害的有效防治都需進一步加強。實施“以錢養事”的社會化服務改革以后,農業技術人員大幅減少,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的需要。不少農技人員不是學農出身,還身兼多職,無法開展有效服務,造成優質品種難以推廣,形不成良種規模,生產效益不高。
(五)糧食流通收益受損
隨著2004年中國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的出臺,我國糧食市場化水平迅速提升,而農民由于力量分散,難以支付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難以享受市場化帶來的商業收益機會,如季節差價,地區差價、質量差價、批零差價等,同時也難以規避市場風險。另一方面,放開糧食購銷后,糧食經紀人(私商糧販)隊伍發展迅速,客觀原因是目前農村勞動力的不足,經紀人上門收購,方便了農民售糧,同時也緩解了收儲企業改制后人手不夠、收購網點不足的矛盾。但是換一種角度看,糧食經紀人畢竟不能擺脫“經濟人”角色約束,其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代表廣大農民的利益,糧食經紀人獲得收益機會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減少了農民的收益機會。
二、糧食經營方式創新促進農民糧食收益提高
從近年來各地以糧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糧食經營方式創新實踐來看,這種糧食經營方式創新,將農戶有效組織起來,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了種糧的積極性,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一)糧食經營方式創新方面的實踐及做法
從近年來各地以糧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糧食經營方式創新實踐來看,從制度上對糧食經營方式進行創新,通過組織合作化生產,依靠現代生產組織的力量,先富帶后富,強戶帶弱戶,加快糧食經營企業化,依靠集團力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實為一條解決種糧農戶貧窮問題鞏固糧食安全體系的有效路徑。其具體做法主要有:
1、倡導農民“帶田入股”,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優質糧食專業合作社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行土地流轉,把土地“入股”,農民當“股東”,變農戶分散經營為合作社規模經營。農戶不需要任何種田成本,也不需要擔任何風險,每畝土地每年可凈得股息,而且,參加勞動還可得一筆勞務費,比自己種田劃算。
2、統一簽訂訂單,保障糧農售糧。糧食專業合作社一方面與名優糧食加工企業簽訂了長期訂單,另一方面合作社與社員之間也簽訂了種糧訂單,規范合作社成員種田統一品種,統一銷售,統一防治,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價格收購訂單種植的優質稻,并推廣綠色、無害種植技術,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為加工企業創名優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統一優良品種,提高種糧效益。改進糧食品種結構是提高種糧經濟效益的關鍵。糧農只有不斷改良種植品種,種出優質高產的糧食,才能達到糧食產業效益的最大化。由于比較效益高,有條件支付農民更高的租金,更好地保護地力,而促使農村土地向合作社流轉,以發揮結構調整的作用,產生最大的規模效益。
4、統一農資采購,降低種糧成本。農資產品一般涉及化肥、農藥、種子、農用塑料薄膜、大型農機具以及普通農戶自用工具等幾大類產品,各類產品規格不一、品種多樣。過去一直是農戶自己購買,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無法實現農資的集約生產效益。農業合作社在統一成員生產流程、生產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統籌規劃,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精確計算,科學確定單位田土的農資耗用量,合理搭配、適當包裝,將生產所需農資送至田問地頭,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精細農業。
5、統一技術培訓,帶領糧農種好糧。各社員以合作社為紐帶,通過到合作社實地學習和社員間的相互交流,促進信息共享,降低種植成本,提高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實現農戶利益的最大化。
(二)糧食經營方式創新的效益
1、發展糧食合作化經營,有利于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對于普通農戶而言,由于糧食的生存保障功能,不愿意、也不敢冒險使用農業新技術、種植糧食新品種。而糧食合作化經營由于技術力量雄厚,信息靈通,便于推廣農業新技術和糧食新品種。
2、發展糧食合作化經營,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對于以婦女、老人為主體的種糧農民來說,機械化無疑是解決勞動力欠缺的最佳途徑。一方面,合作社通過統一購買農業機械,實現了農業機械的科學配置,另一方面,通過統一安排農機作業,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機械作業率,增加了農機戶的作業收入,縮短了投資的回收周期。特別是節約了勞動力,保證了糧食品質。
3、發展糧食合作化經營,提高糧農的糧食經營效率。發展糧食合作化經營,就是農民結成自我組織并以組織形式參與糧食流通以保障糧食收益的過程。在糧食流通中,通過農民組織化參與,能夠把農民的糧食集中起來,面向國內外市場競價銷售,既能得到合適的價格,又能擴大銷售范圍;還能以組織形式代理農民采購糧食生產資料,提供加工、儲藏、信息、金融、科技、培訓等全方位服務;還能通過承擔政策性經營業務成為農民和政府的中介,接受政府對糧食流通的宏觀調控,并向政府反饋農民的要求。如此,既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糧食經營效率,提高糧食收益,又能在糧食流通領域形成較為完全的競爭,降低國家糧食調控成本,從而實現農民與政府的“雙贏”。
三、經營方式創新是鞏固糧食安全體系的重要環節
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如何實現當前和未來糧食安全,是我國糧食及農村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在堅持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推動糧食合作化經營為代表的糧食經營方式創新,逐步實現區域化種植和專業化生產,擴大糧食的外部規模,進而提高糧食的現代化水平,顯然是一條既符合世界糧食發展規律和趨勢,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體系建設道路。我國糧食經濟經營規模小的國情決定了要實現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武裝糧食產業,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糧食產業現代化目標,走以歐美為代表的擴大土地經營規模、發展大農場的路子不現實;走以日本為代表的高補貼、高投入的路子也行不通,而必須立足國情。糧食合作化這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突破了產業、社區和所有制的界限,改變了糧食單純從事原料生產的地位,改善了糧食的投入機制,可以使資本和先進技術、農藝措施、現代裝備有機地融入糧食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糧食的勞動生產率和農民素質。這是一項具有全新制度創新意義的探索,將成為壯大我國糧食產業、鞏固我國糧食安全體系的重要嘗試。
通過糧食集體經營把農民組織起來,會不會又走過去“一大二公”的老路呢?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理解。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集體統一經營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農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為發包方,以農戶為承包方的存在為前提的,以集體與農戶之間相互約定的權力、責任和義務為內容,以承包經濟合同為紐帶組成的有機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就是新型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屬于公有制范疇。我國農村經濟將長期保持這種所有制形式。在提出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十年后的1990年,鄧小平同志說:“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又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3]在國家糧食安全體系建設中亦當認真落實小平同志這一講話精神,堅決實行社會主義集體農業的第二個飛躍,充分發揮糧食集體(合作)經營的優越性,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糧食收益問題并有力鞏固國家糧食安全體系。
四、糧食經營方式創新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
(一)問題
1、生產環節管理松散。糧食合作社成員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統一種子、化肥、農藥渠道和種植技術,長期下去有可能影響糧食合作社糧食產量以及糧食加工產品的質量。因此,糧食合作社在生產環節上的服務水平亟待提高,特別是在種糧利益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這一問題不解決,糧食合作社社員的收入水平更會受到限制。
2、分紅壓力。由于糧食合作社是由負責村里經濟事務的經濟聯合社轉變而來的,目前依然承擔著公共服務責任,如負責提供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貼,等。同時,糧食合作社成員對分紅額預期越來越高,這使得每年的股份分紅只能增不能減。在土地租金收入逐步減少、糧食經營潛力較小的情況下,逐年增加社員的股份分紅,對糧食合作社來說壓力很大。
3、勞動力不足、效率低、成本高。由于糧食合作社留在村中參加農業勞動的都是年紀較大的女性,勞動效率較低,但農忙期間又難以雇到其他勞動力,只好支付她們高工資,因此,勞動成本較高。如果社勞動效率長期低下,一旦誤了農時,則會對糧食合作社的糧食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
4、合作經濟組織載體不大,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強,少數合作經濟組織還不太規范,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不斷改善。糧食合作社的運行成本和資金保障。如果全部靠從農戶收取很難維系,而村級資金由于不是所有農戶都納入糧油糧食合作社,所以也不可能實現支助。
5、運作行為不夠規范
絕大多數糧食專業合作社是在專業技術協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有的是通過糧食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牽頭或直接興辦的,與協會、公司等組織多個牌子共存,一套班子,一套人馬,管理責任不清,各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難以割舍,一個組織常常侵占另一個組織的利益,糧食專業糧食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很不規范。一是農民的主體地位尚未得到充分體現。二是組織機構不夠健全。三是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四是盈余分配不夠合理。五是成員帳戶沒有建立。
(二)對策
1、政府鼓勵創建糧食產銷合作社。需要各級政府對糧食產銷合作社給予高度重視。特別是農民創辦的合作社,合作社成員積極性很高,只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糧食產銷合作社的創建初期,有關部門應積極指導糧食產銷合作社的工作,確保合作社順利組建和運營。同時,政府應強化宣傳,營造濃烈氛圍。讓社員真正認識到創辦糧食專業合作社是“民辦、民管、民受益”的一舉數得的便民實事。
2、加強業務培訓等服務,規范和完善糧食產銷合作社經營行為。各級政府應從組織機構建立到具體運作、從合作社的人才配備到經營業務范圍,多方面對農民自辦合作社給予指導,幫助規范和完善合作社的經營行為。
3、加大對農民糧食合作經濟組織的財政支持力度。建議設立農民糧食合作經濟組織專項資金,明確支持對象,完善機制,保證資金真正投入到糧食產銷合作社需要的項目上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相關人員及時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力爭達到扶持一個合作社,就發展一個合作社的效果。
4、大力促進糧食產銷合作社發展糧食加工業務。鼓勵和支持糧食產銷合作社興辦或參股糧食加工企業,創建糧食加工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使合作社成員獲得更多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收益。在銷售環節中,支持糧食產銷合作社生產多種糧食加工品并打入超市。在條件成熟時,組織糧食產銷合作社參加農產品交易洽談會、博覽會等活動,拓展市場空間。
充分認識糧油專業合作社在穩定發展糧油生產中的作用。要把建立糧油專業合作社工作列入“米袋子”工程的重要內容,提到議事日程,建立考核責任制。
參考文獻:
[1]黃宗智.中國農村的過密化與現代化:規范認識危機及出路[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0
[2]李長健.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分配制度研究[J].法學雜志,2006.5
[3]孫瑞玲.試論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農村合作組織[J].當代經濟,2007.6
[4]孔祥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認識、問題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10
[5]劉文中 贛州市糧食專業合作社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糧食經濟2010.4
[6]龔躍江 組建糧食生產合作社 大力發展糧食生產[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0.6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08頁
[2]列寧全集( 第42卷) .人民出版社, 1987, 10, ( 2) :176- 177
[3]《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